下自己和夫人的名字。连主席说,我的字、你的词,把咱俩的名字都署上。在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为了推销台湾水果,连先生和夫人每人拿起一个大菠萝,连声齐赞:“旺!旺!旺!”
【书中图片说明】
1。○?身高超过米的连胜文挡住了不少记者的镜头。
2。○?2006年4月16日,会见出席第二届海峡两岸经贸论坛的各界人士后,###和连战步入会谈大厅。
3。○?出席第二届海峡两岸经贸论坛的各界人士大合影。
4。○?福建老家祭祖。
5。○?手拉手、肩并肩,是连战夫妇最常见的镜头。
春城喜雨(1)
原本想在“十一”长假好好补补觉,休息休息,突然到来的任务,又打破了我的美梦。
“过节有事吗?能不能出趟差?”中央组组长樊如钧征求我的意见。
“什么活动?”
“连战来了!”
说实话,连续在外边奔波采访的我,此时真不想出差。
在屋里转了一会儿,我还是对领导说:“好吧!”
其实,我那短暂的犹豫毫无意义。向来“一切命令听指挥”的我,此时此刻其实只有一个回答。更何况,我心里还一直惦记着连主席这位已经认识的“老朋友”。
再次随访连战!这是我始料不及的。而具体的采访情况都不清楚。
“该问的问,不该问的别问。”90年代初,刚到中央组时,老同志就不止一次地这样告诉我。在领导人出外考察或访问之前,在尚未公开报道具体情况下,我们一般不知道访问的时间、地点和相关内容。不是特别需要,我们一般不问,更不能和外人说。这主要是保密工作需要。
每次出外之前,如果家人和朋友问起,要跟谁采访、去哪儿、多长时间,我的回答总是“不清楚”。久而久之,家人和朋友知道了我们工作的规矩,也就不再多问。记得2003年10月,随###总理到重庆考察三峡移民情况时,我坐在车上正好接到家里的电话。同行朋友听我说话支支吾吾的样子,觉得好笑,问我为何不“实话实说”?我开玩笑说,该交待的都交待了,不该说的“就是不说!”
那次采访,我和国内部高级记者孙杰合作发出了《总理为农民讨工钱》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引发了全社会对农民工和弱势群体的关注,掀起经久不息的“清欠风暴”。后来,我的新闻照片被评为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眼下,不知是我跟连战有缘,还是连战跟我有缘,反正缘分又把我们凑到了一起。如今的连主席对于大陆人来说,不仅不再陌生,而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就连我单位的年轻姑娘都跟我要连战的照片。我问她有什么用?她说,想留着自己看。那位姑娘应该不属于追星族,但连战在大陆的知名度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2006年10月3日一早,人们还在休假,我背着摄影包、拎着电脑赶奔首都机场。拿到机票才知道,第一站是去云南昆明,我和几位同事乘坐东方航空公司航班,下午抵达昆明,入住当地有“国宾馆”之称的翠湖宾馆。
趁着闲暇的功夫,我赶到街上转转。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街头摆上了五颜六色、包装精美的月饼。顺路到街上的新华书店想看看和连战以及国民党有关的书。可找了半天,偌大的店里竟没有找到。最后总算在角落里找到一本讲述台湾政坛变化的书《从李登辉到###》,立刻买下。回到宾馆,抱起书看起来。这算是临时抱佛脚,补补台湾方面的知识。
看书看累了,随手上网查询有关连战的新闻。通过新华网、新浪网搜索“国民党主席连战”,竟然搜到15万篇网页、8万篇新闻。和连战首访大陆前相比,连战的新闻、信息和资料比过去多多了。
10月4日下午,我们提早赶奔昆明机场,路上开始飘落小雨。2点25分,连战搭乘的港龙航空公司的飞机抵达时,雨越下越大,迎接的人们纷纷撑起雨伞。工作人员提前在舱门口撑起雨伞。机舱门打开,透过薄薄的雨雾,避开机场服务员撑起的伞,连战夫妇那熟悉的身影,又一次映入了我的视线。连主席依然身着深蓝色带暗纹的西装,打蓝色领带,西服左上兜似乎装了一块红色手帕,露出一角。连夫人身穿黄色的裙装,罩上一件浅色上衣,风采依旧。
虽然铺了红地毯,但飞机舷梯湿滑。连战和夫人手拉手、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走下悬梯,随即与前来迎接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炳才及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等亲切握手。李炳才副会长已经多次陪同连主席访问,老朋友见面自然会多聊几句。可能因为从台北到大陆,中间先要转弯途经香港,旅途有些劳顿。连战夫妇看上去稍显疲惫,但精神不错,仍是笑容可掬。
春城喜雨(2)
初到昆明,两人挺激动。上车时,夫人跟着连战一同走到车的右门。准备上车,发现不对,夫人又小心从车后绕到车的左侧上车。
据悉,连战此次大陆之行,将赴云南、广西、江苏、浙江等地访问,考察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探寻台湾与当地经贸,特别是农业合作的领域,为即将举行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进行调研。其间还将赶赴广州拜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然后赴海南博鳌出席两岸农业合作论坛。最后到厦门出席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览开幕式。
对于连战和参访团许多成员来说,此次访问的地方都是他们几十年来想来而一直没有来过的地方。其中不少地方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他们希望通过访问更多地认识和了解这些地区综合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情况,从而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新的领域拓展。在不到20天的访问中,参访团计划考察这么多地方,足见他们想了解大陆的迫切心情。
连战上车前,有记者问他对即将举办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的看法,连战笑着说,大家共同努力,一定会有好的成果。
抬眼望去,随行的许多参访团成员都是熟面孔。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徐立德,国民党智库资深顾问丁懋时,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林丰正等。连战办公室主任丁远超、办公室工作人员兼摄影师杨永山更是熟悉的朋友。丁远超先生还给我和同事带来了台湾的特产“水里梅”,据说这种产自台湾南投县的梅子很有名。我后来一尝又酸又甜,颇有滋味。
晚上,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会见连战及访问团一行。
白恩培说,加强滇台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两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将以最大的努力,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推动滇台两地经贸合作,使台湾同胞在云南生活愉快,事业发达。
连战致辞说,他小时候,就对反映当年昆明滇缅抗战的话剧、小说感兴趣。他知道,当时中国唯一一条通向外边世界的公路就是滇缅公路。当地人民为抗战做了不少贡献。
他说,云南在我们心中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十分壮丽。他用“惊艳”一词来形容自己初到昆明的感觉。他希望通过访问,促进台湾和云南农业等领域的合作,鼓励台商前来投资合作。此次,参访团将前往石林、大理、丽江考察访问。
会见后,云南省委举行晚宴欢迎连战一行。宾主刚刚落座,连战夫妇突然站起来,走到一位老人面前。只见连夫人喊了一声“姨妈”,便和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连战也赶快过去和老人亲切握手。我赶紧跑过去抓拍镜头,那一刻,连战夫妇和老人的眼里都闪着泪花。后来连主席向大家介绍,那位老人是连方王+禹几十年没有见过面的亲姨妈。
“两岸对峙,骨肉分离,几十年不能相见,令人痛心。”连主席在致辞中说的一段话,让在场很多人为之动容。
采访中得知,连夫人姨妈80多岁,名叫汪积耀。上世纪40年代,汪积耀的大姐汪积贤,也就是连方王+禹的母亲在重庆刚刚生下连方王+禹。汪积耀到医院送东西,曾经照看过她们母女。此后,连方王+禹和家人到了台湾,彼此一别就是60年。汪积耀当年因为有台湾亲属关系在“文革”中受到牵连,吃了不少苦。后来她随孩子移民美国,可住了一段时间感觉不适应又回到昆明。她说:“还是中国好。”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帮着侃价
10月5日,参观石林,傍晚抵达大理访问。
晚上,连战夫妇前往大理古城洋人街参观。此时,天上飘下淅淅沥沥的小雨,给古城笼罩上一层浪漫的色彩。
眼前的洋人街上店铺林立,彩灯高悬,人来人往,好一番热闹的景象。据当地人说,这条商业街已经存在很多年,因为小商品多又富有地方传统特色,而备受外国游客的喜爱。久而久之,外国人来的多了,人们便把这里称为洋人街。
洋人街上随处可以见到外国人的身影。他们三三两两,有的漫步街头,观赏风景,选购商品;有的倚窗小坐,一边静静地品尝咖啡或绿茶,一边观赏街上景致和雨中过往的行人。如果是陌生人初来乍到,看到这么多的老外,把这里误认为是国外也不为过。
“真没想到这洋人街真够‘洋’的!”我和身边的朋友感叹。据说,这条街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真正地红火起来,却是近几年的事。当地人自豪地告诉我:“中国的旅游看云南,云南的旅游要看大理和丽江。”我猜想,外国人对高楼大厦中的风景早已不再感兴趣,他们喜欢这里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喜欢这里颇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工艺品;喜欢这里慢节拍的生活节奏,喜欢这里清新自然的空气。反正,只要外国没有的、没见过的,他们就喜欢。这些老外也喜新厌旧。
参观时,街上的油画店引起了连战女儿连惠心的兴趣。连惠心和连夫人径直走进店里看画。店家小伙子看到买主上门,赶紧过来推荐。夫人和连惠心看上一幅风景油画,问对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