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使!”鉴真感谢道。
后来,思托将这优昙钵子树记载了下来:“其叶红色,圆形,径一尺余,子色紫丹,气味甘美。”
至此,冯崇债似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对鉴真说:“师父在开元寺住下,又有张大人接迎,崇债也就放心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也要告辞了。”
鉴真双手合掌,真诚地说:“蒙大人盛情款待,亲自带官兵护送,贫僧感激不尽。”
冯崇债上前跪拜,带着他的八百兵士洒泪而别……
一天,善于观察并把沿途所见记录下来的思托拉着祥彦到街上散步,在这个物产富饶的地方。他们对什么都感到新奇。
“师兄,你闻,空气中都是香味。”思托抽着鼻子。
祥彦也惬意地深吸一口气,点点头。
“我今早上还到菠萝林里去看了,其果大如冬瓜,树似花梨,叶如水葱,根的味道跟北方的柿饼一样。”
“是吗?”
“这里十月份种田,到了正月就能收割,每年可以收获两次。一年还可以养八次蚕,真是气候温暖物产丰富,跟江北大不一样。”
他们走到河边,见一个土著头戴木笠,脸上和身上都纹着斑斓花纹。他舀了一瓢水,不是用嘴喝,而是用鼻子吸。
两人惊奇地看着,事后,思托也好奇地跃跃欲试,被祥彦笑着拉走。
两人离开河边。
祥彦说:“师弟,走到哪儿你都边看边记。将来师父东渡的艰难,你一定要写下来,留给后人看。”
“谢谢师兄的提醒,我一定会详细记下来的。”思托答应了祥彦,也把记录师父东渡的事迹作为了自己的使命。
正说着,突然有人在他们身旁跑起来,抬头张望,只见较远的前方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鉴真东渡 第十二章(2)
思托大喊一声:“不好!开元寺着火了!”
“师父在寺里……快走!”
两人踉踉跄跄地向火光狂跑……
待他们跑到寺里时,只见鉴真与僧人、百姓们正提水灭火,个个一身烟灰,经过一番搏斗,大火被压下去了,再看大殿已是焦黑一片。
2
鉴真和弟子们聚集到公馆。
张云火急赶来,见火已扑灭,抱歉地对鉴真说:“哎呀,街上起火,殃及开元寺,让大和尚受惊了。”
鉴真说:“人倒没有伤着,只是烧了行李。”
“行李烧了可以再置,没有伤到人就好。我已经作了安排,请大和尚和众法师就住到公馆里去吧,做什么也方便。”
“出家人最好还是住在寺庙里。”
“崖州寺庙倒是还有几座,但都不适合大和尚住。”
“别的僧人适合,老衲也一样适合。”
“大和尚。”张云忍不住把埋在心里的一个愿望说了出来:“我有一个请求,不知该说不该说。”
“请讲。”
“开元寺遇上火灾,烧了个精光,是坏事也是好事。”
“哦。”
精明的法进眼睛一转,对思托小声说:“你看着,我们又要修庙了。”
果然,他们听到张云的话。
“开元寺的三纲强烈请求大和尚能多留几日,大和尚见多识广,声名显赫,又有过建造佛寺殿阁的经验,正可以主持修建一座更加精美堂皇的开元寺,以改旧观。”
鉴真笑笑:“哦。”
谁知站在一边的荣睿已经变了脸色,他不管不顾地走上前,双手合十:“大人,开元寺烧成一片焦土,本应由崖州僧众重新修建。大和尚漂至南海,实为东渡日本落难于此,你们不应该用这些事情来耽误大和尚的行程啊!”
鉴真急忙阻止道:“荣睿,不要说了。”
荣睿哪里刹得住,自从落难到这个岛上,师父就好像再也离不开了,总是被岛上这些官员和僧众强留下来,他愤愤不平地继续说下去:“我师父是高僧大德,不是你们修庙造寺的工匠!振州修庙已耽误了整整一年,如今大人又请在崖州修庙,如此修下去,何年何月才能完成东渡之大业?”
张云早已面带愠色,他瞪了荣睿一眼,不再理他,转向鉴真,恭敬地说:“修庙塑佛是崖州僧众的深切愿望,还请大和尚定夺。”
他把球踢给了鉴真。
晚上,大家集中到鉴真的僧寮里,走还是留,大家议论纷纷。
荣睿的态度最坚决:“师父,崖州不光是开元寺,待修的寺庙太多,一旦答应他们,就很难脱身了。”
鉴真一直在听着弟子们的意见,最后他诚恳地说:“崖州与中原隔海相望,也是蛮荒之地,弘扬佛法的任务同样重要。至于修建寺庙的事,我一定设法抓紧,庙一修好,就立即上路。你看呢,荣睿?”
荣睿还要说什么,普照轻轻碰了下他,荣睿无言。
普照违心说道:“好吧,我们听师父的!”
太阳朗照,天气酷热,而开元寺工地上却是忙而不乱。返回振州的别驾冯崇债听说鉴真又留在崖州修建寺庙,便派出很多的奴隶支援,并令每人扛一根木椽,限三日送到。
一日,正在指点工程的鉴真突然感到两眼涩痛,他不由得站定,闭上眼,用手背轻轻一揉。祥彦见状,过来扶着鉴真大和尚来到树阴下坐下,心疼地说:“师父,你不用每天起早贪黑都到工地上来,有什么事我会及时向你汇报的。”
鉴真说:“时间越紧,我们施工越不能含糊。我不能坐等在屋里。”
祥彦盯着看他的眼睛:“师父,你今天眼睛怎么这么红?”
“可能是上火了,不碍事!”
“师父一定是为东渡之事着急吧?”
鉴真沉吟片刻,深深地点了点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鉴真东渡 第十二章(3)
“师父放心,开元寺再有三个月肯定竣工,其它寺庙的修缮速度也不慢。”
“都要抓紧才好。”
祥彦过去端了一碗水过来,递给鉴真。虽然他在安慰师父,其实他自己的状态也非常不好,从早到晚在工地上劳累、操心,让他身心极度疲惫。
清晨,祥彦起床后倚靠着墙壁显得无精打采,他努力振作精神,翻身起来却一个趔趄摔倒了。
“哎呀,师兄,你怎么了?脸色这么苍白。”思托吓了一跳。
“哦,不碍事,可能昨晚没睡好。”
“师兄,你就别再强撑着了,今天在屋里歇一天,你需要恢复一下体力。”
祥彦摇头说:“不行,现在正是施工的节骨眼上,我不能休息。”
“是不是非得师父说了,你才休息啊?”思托急了。
“思托,求你了,你可千万不能告诉师父,师父这两天劳累焦急都患了眼疾,别再让他操心了……”
“你放心。不过你得休息。”
“不行,现在哪里能躺得下?”祥彦爬起来,到井边去打凉水沐浴去了。
几个月后,修建一新的开元寺终于矗立在崖州的土地上了。鉴真和弟子们不仅在寺内修建了佛殿、讲堂、砖塔,还雕塑了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释迦牟尼的佛像。寺院落成后,他又登坛授戒,宣讲律学经典。
事毕,这才与张云大使告别,张云特派澄迈县令送鉴真一行上船北上大陆。
3
船行海上,三天三夜,越过雷州海峡,到达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一登上大陆的土地,鉴真大和尚归来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不知是当时官府的驿站动作迅速快捷,还是唐朝游学自由,僧人、学者可以随心愿走南闯北求学拜师,使得各种信息也能四处传播。东渡的队伍在一路向北的途中,经辩州(今广东化州县)、罗州(今广东廉江县)、白州(今广西博白市)、绣州(今广西桂平县)、藤州(今广西藤县)、象州(今广西象县西),最后到达始安郡的桂州(今广西桂林市)。所到之处,各州官人、僧道、父老,纷纷迎送礼拜,供养承事,其事多得不可言记。
始安郡都督冯古璞听说鉴真大师来到桂州,立即率领府中官员步行出城,五体投地,接足而礼,把鉴真一行迎到城里,安置在开元寺。
开元寺建于隋朝,原来叫缘化寺,唐开元年间才改为开元寺。说来也神,鉴真到来,初开佛殿,竟发生全城充满香气的异象,百姓认定出现祥云瑞气,必有高僧大德驾临。于是乎城中僧众擎幡、烧香、唱梵,云集寺中。从方圆百十里赶来的州县官人百姓更是填满街衢,礼拜赞叹,日夜不绝。鉴真为满足人们求佛法心切的愿望,终止了行程,开始设坛授戒,传法布道,以戒律教化众生。
在唐朝,很多地方官吏不仅自己信佛,而且把宗教道德思想作为教化引导众生的,作为他们的治理方略。律宗大师鉴真的到来,可以说是百年不遇,谁能轻易放过听讲和受戒的机会呢?都督冯古璞为请鉴真给自己授菩萨戒,亲自下厨做饭,以供养众僧。
桂州的山水,如梦如幻。正是修行的好地方,可是养病的荣睿却对这如画的风景视而不见,师父在桂林又停了下来,让他心里焦灼不堪。
他躺在僧寮的铺上辗转反侧,见普照从外面进来,便坐了起来,问道:“师父呢?”
普照回答:“在禅堂讲经。”
“又在给什么人讲?”
“都督上公冯大人率领所属各州的官吏和参加会试的文人特来拜见师父,接下来师父还要给他们授菩萨戒。唉,我担心这一场又一场的###,师父的身体怎么能受得了。”
“唉,师父他最近提没提东渡的事?”
“这一阵儿没提。前来请他讲学授戒的人太多了,师父忙都忙不过来呢。”
鉴真东渡 第十二章(4)
荣睿重又倒下,悲观丧气地说:“这样下去,我怕是不能随大和尚回到日本了。”
这分明是不祥之辞,普照埋怨道:“你又胡思乱想了。”
荣睿半阖着眼,口气很是绝望:“我的心里越着急,身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