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岸行者笑道:
“哈哈;师父说得对;凡尘就是凡尘;天界就是天界;那说书人和写书的人;甭管是怎么演义‘三国’;也甭管是怎么‘三国演义’;他再也演义不出关云长本名叫做冯长生来! 有些事;谁能比咱们更为清楚?比如;吕布‘辕门射戟’;他为什么会射得那么准? 谁知道?再如诸葛亮‘借东风’;那东风;他到底是怎么‘借’来的?如没有咱们菩萨帮他这个忙;他诸葛亮就是借到猴年马月去;也‘借’不来呀!哈哈!还有那;在祁山道上运粮的‘木牛流马’又是谁发明的?那图纸咋来得那么快?凡此种种;都非人力可为呀!”
(下接第一百五十四回 谈孔明天才一脉 论《水浒》时迁偷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百五十四回 谈孔明天才一脉 论《水浒》时迁偷鸡
第一百五十四回 谈孔明天才一脉 论《水浒》时迁偷鸡
菩萨道:
“就拿诸葛亮来说吧;他现已是人类智慧的化身了;在人间;他一路顺风;可他在玉帝那儿;却始终列不进特殊位置。如果没有东王公对他的特别赏识;把他归为散仙;收在才库宫里;他哪里会有一连串的风光?正因为如此;他这才不致于受玉皇大帝的节制;无论哪朝哪代;他愿意上哪儿就上哪儿; 随便到人间走一遭;他愿意变成谁就变成谁;然后;就回到他那个紫府州。哈哈;自由极了!”
韦驮菩萨听了;好奇的问道:
“菩萨;您说;在本朝他变的可是谁呀?”
菩萨含笑道:
“哈;这个问题?你还得问问那个济颠和尚去;他刚刚变成了个周颠; 往那大明朝度那刘基回来!”
济公听菩萨夸他;便挥着手中的破扇子笑道:
“师父;那刘伯温在红罗山崖边石洞; 得了一部天书;这书;本是他自己以前写的;他自己却看不懂;我实在是替他着急;没办法;只好出面点拨点拨他!就算是帮朋友一个忙;将来见面好有得聊啊!哈哈。。。。。。”
护法鹦王巧姬似懂非懂的问道:
“嗳;活佛!他自己写的天书; 他自己却看不懂?这是怎么回事?”
菩萨抢着答道:
“那诸葛亮的前身;本是天机星卢昌转世; 春秋时下凡到齐国为相国晏婴;后随黄石公习学兵法; 汉刘邦时转世下凡为张子房;帮助刘邦打天下;功成后又随赤松子修真学道;渐有大成。武帝时转世下凡为东方朔;因偷窃王母蟠桃二度;遂第四次堕入轮徊;于汉献帝时托生转世为孔明。孔明号卧龙先生;助刘皇叔得西蜀;并鞠躬尽瘁;但死后而不已;他于唐贞观时又转世下凡为国师李淳风;与其兄袁天罡研究出来了况世巨典<;推背图>;;到了本朝;他转世下凡为第七次了;就是那修建北京城的刘伯温。因宋元两代他偷了个懒;没有下界去潇洒;每日里只是躺在紫府州里睡大觉了;所以;他就把汉时帮刘邦打天下;写的那个四卷兵书;全就着酸辣豆腐汤给吃了!可不;都忘光了嘛!哈哈哈;济颠长老;你说为师的我;说得对也不对?”
济颠和尚赶忙说道:
“师父说的是;那刘伯温本来就是个天才专业户;说不定;他下一代就又改姓纪了吧?哈哈。。。。。。”
童子穆龟这时;从他自己怀中取出一部书;双手捧着递给观世音道:
“师叔;我最近在市场看到一部好书;见是写那坎宫斗府;三十六天罡元帅和七十二个地煞将军共一百零八将演义的故事。书名叫《水浒传》;是一个江苏兴化人;叫施耐庵的人所写; 于是;我把他买了下来;天天无事时在兽厩里看着玩儿。现在;请您看一看;他写得可好;内容可真实?”
“哦;我知道此事。 施耐庵;名子安,他是罗贯中的老师;在苏州城东南隅的施家桥开馆授徒。有一天,他路过书铺,看到不少手抄元人的话本,其中有一本名叫《张叔夜擒贼》,是讲梁山泊宋江等一百零八将故事的。于是;他不惜高价买了回来;打算以此为线索,把其他有关梁山泊故事的话本内容;加以糅和,然后再写出一部《江湖豪客传》。当他把那《江湖豪客传》全书写完之时,又觉得书名不够含蓄,想再换一个书名。罗贯中看出了他老师的心思,就向他老师施耐庵建议说:‘老师,书名我看就叫《水浒传》吧!’施耐庵觉得这个意见很好,说:‘对;水浒,就是水边,其中还有典故,《诗经》上有古公禀父,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是歌颂周代发祥史的。因我这书;是写上代宋朝英雄的,就叫它水浒吧,听着非常合适!’”
童子穆龟问道:
“师叔;我读这书;总觉得别扭;一是写来写去;把水泊梁山写得招了安;太窝馕了!二是写来写去;把一百零八将几乎全写死了;没剩下几个馄囵的;实在太晦气了!”
菩萨道:
“这也太难为施耐庵了! 那当朝皇上朱元章; 他原本只是玉帝身边的一个小童;他从来都对那坎宫斗府的三十六天罡元帅和七十二个地煞将军看不上眼;如果施耐庵不把那一百零八将全都写死;将来也许真死了的;恐怕就是他这个写《水浒传》的施耐庵了。不过;施耐庵这个人;是个文笔严谨的大才子; 椐我所知;他写这《水浒传》是下了一番大功夫的。 比如; 他在写《水浒传》里的时迁时,开始曾把这个绰号叫鼓上蚤的地贼星,写得既可恶,又没甚武艺,后来虽经多次苦心修改,都没能把时迁写好,连他自己看着也不太满意。
有一次,他正坐在窗下苦思冥想,突然发现老母鸡不见了。施耐庵觉得这事蹊跷; 他跑出门一望,原来是东庄的李大偷的他家老母鸡。他便喊了声 ‘李大’!李大作贼心虚,见施耐庵喊他,吓得 ‘扑咚’一声跪在地上连声求饶。施耐庵问他为什么偷鸡,李大说:‘我有九十岁的瞎老母亲,已三天没得一粒米下肚了,不得已才做了这种下贱事,真对不起先生。 ’ 施耐庵对李大很是同情,就对李大说; ‘我这里有二两散碎银子;用红布包了放在房间里的大梁上,你今晚如能偷得到,便对偷鸡的事恕你无罪,那银子也就送给你拿回家去奉养老母,不过今后可别再干这种营生了。’原来施耐庵写时迁盗徐宁的传家宝时,写来写去写得都不像,他宁愿用二两银子买个见识。晚上,施耐庵的老婆把房门和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的,睡在床上灯也不敢熄,两眼死盯住梁上的红布包。 眼睁睁地一直看到半夜,实在困了,便打了个盹。李大不知道施耐庵叫他偷银子是有用意的;这时他已躲在房间里的衣柜后头了。因施耐庵有心观察李大偷银,所以还没有睡觉,他先听到几声老鼠叫,又见李大像只跳蚤似地往梁上一蹿,把银子偷走了,空红布包还是悬在梁上。 第二天天亮了,他老婆发现银子已经被人偷走了。施耐庵叫李大把银子拿回家去奉养老母,李大怎么也不肯要。施耐庵没法,在第二天一大早,就派人送了两斗米到李大家。打这次以后;李大便做起了小本买卖,再也不干那偷窃的事了。”
师徒众神正说得畅快;见护法鹦王巧姬来秉报说:
“菩萨; 因朝廷里‘国本之争’结束;李太后命神宗;敕御用太监张随等人;赍金锦到咱南海普陀山;扩建‘不肯去观音院’为‘宝陀观音寺’;神宗皇帝御赐匾额为‘大明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现已到观音院的山门外了;请菩萨示下。”
菩萨道:
“那‘不肯去观音院’不是有主持吗?让他们自己去接待不行吗?干什么咱们老掺和?今后;咱们一般不要去惊动他们;就当这岛上;从来就没有过咱们一样;好不好?”
众神齐道:
“好;仅尊师命!”
韦驮问道:
“菩萨;前日我去北京巡视;听街上人说;是‘刘伯温建的北京城’;还说;‘先有潭拓寺;后有北京城’;这都是怎么办回事?”
(下接第一百五十五回 刘伯温重修北京 沈万山指地掘银) 。。
第一百五十五回 刘伯温重修北京 沈万山指地掘银
第一百五十五回 刘伯温重修北京 沈万山指地掘银
菩萨笑道:
“哈;你怎问得怎如此凑巧?吾正想把此事说与大家听听!但又细想起来;这事并非那么简单!咳;先从远处唐代时说起吧!就是那小龙女与惠岸行者下凡时;武则天当女皇那一朝,那时;现北京城这一带叫做幽州。幽州城有位都督叫张仁愿。有一天深更半夜,张仁愿躺在床上睡不着觉,就静听窗外动静。忽然听到一位僧人高声诵经的声音打城外方向传来,朗朗上韵,铿锵悦耳。第二天,张仁愿问手下人:‘夜里可曾听到有位和尚高声诵经?’手下人都摇头说并没听到。张仁愿心中疑惑,百思不解。第二天半夜时分,他静坐床上,突然又听到那宏亮的诵经声,而且更为动人心弦。第三天早上,张仁愿赶紧派人到城北寻访。手下人果然在城门外的小破庙里,见到一位老态龙钟的僧人端坐在拜垫上,微闭双目在那儿轻声诵经。城外百姓说,这位高僧叫华严禅师,已经端坐在那儿念了好几天经了。差役忙把老僧请到了都督府。张仁愿见了老僧,问他有何祈愿。老僧说:‘愿在幽州城西罗候岭下立寺敬佛。’张仁愿知道华严和尚道法非凡,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并给他开立了占地文书。次日,华严和尚来到宝珠峰下,在一座名叫嘉福寺的小破庙里安身。嘉福寺前,是一片水波浩荡的水潭,名叫青龙潭。百姓还说这儿是个海眼,潭底能直通东海。这个青龙潭里又住着一条老龙。华严和尚天天到青龙潭边讲经布道,听众真是人山人海。青龙潭里的老龙每天也是潜游到潭岸边上,恭听华严和尚讲经。天长日久,老龙为佛义所感化,很想面见华严,拜师称徒。老龙就去求教山神,询问他怎样能做到‘人与龙相见’? 山神说:‘你要想法使老和尚发怒,那样一来;咱们这些天龙鬼神就能和他面对面谈话了’。
第二天,当华严和尚坐在青龙潭边向众人讲经时,老龙就在潭里激起几个浪头,那水波漫上岸来,冲倒了华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