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龄公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德龄公主-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德龄公主》这样让我非常强烈的感觉到小说创作的快感。我们现在共同知道的一个著名的作家带给我们快感,但这并不是所有的快感所使用的方式。小说带给作家的快感不一样,小说越是写到极乐处越强调无声,在这样的时刻没有一个作家会呼号着说他欲仙欲死,但是通过淋漓的翰墨,你就发现她自己已经到了极致、酣畅到极致,在两部作品之间我特别想谈论的不是《羽蛇》,恰恰是《德龄公主》。因为作为写小说的快感,《羽蛇》表现的实在太明显了,它的那种神奇的性质把小说不可思议的建构力展示得无以复加,所以谁都不可能没有觉察这一点。作者自己也说了,关于她最满意的作品她是决不可能装腔作势地说下一部,永远会说是《羽蛇》,因此我不担心她在这部小说中获得的最大快感会得到忽视,不过我有点儿担心《德龄公主》快乐写作的价值不被理会。因为它看上去的确并不是一部非常个性化的作品,采取了畅销类小说的写作风格。通常我们会觉得这类小说是听命于市场的,对个人创造性有所牺牲,但是我拿起这部作品刚刚翻了几页,我就被她这个异想天开惊呆了,我在问这是慈禧吗?这是光绪吗?这是李莲英吗?这是清代末年的中国宫廷和上流社会吗?起初我还不免在关心是和不是这样的疑问,越往后读这个疑问却离我越来越远,以至于完全不在意这个问题了。因为我惊奇地意识到,畅销类小说的这个罗曼蒂克风格在这里成了作者手上一件破除历史小说素来模式的利器,她暗示小说的对历史的真实探求不必等于对历史的复原。《德龄公主》仍然是一部探究历史真实的严肃作品,这点是要明确指出来的,但是它跟那些戏说性的东西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它也突破了一般历史小说平庸甚至拙劣的观点。小说就是小说,不是传记,应当富于想象力,接受纯小说的解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十分愉快地接受想象,应是历史小说的趣味所在。

  何西来:我觉得徐小斌的每一个人物,她写的五代女性的身上逐个地展现她自己的对象,同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她的主观、是她的自我,她把自己的很多东西解剖给大家看,通过解剖人物把自己对象化,因为这样她才能够说、她才有资格说这是我用血写的。

  她写出了女性之美,特别是羽这个人物形象,但是也写出来了她的恶、她的狠、她的狞厉、她的残忍。而这个东西在她的身上表现出了,如果说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这样一种知识分子,或者是需要这样一种人格的话,就是独立不移的这样一种东西,砥柱中流的这样一种东西,敢于坚持到最后。羽是悲剧性的,里面这些人物我觉得都是悲剧性的,就是在家庭内部的关系上、个人的情感上都是悲剧性的,最后悲剧地结束了她们的一生。

  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思维的空间,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我们可以从这个地方来理解人生,比如说美,里面当然有非常柔和的、柔美的,但是就象里面蓝的底纸上画的雪花一样,这是一个象征,她写出了一种凄美,写出了一种狞厉之美,而这种狞厉之美从拷问人物、拷问自我当中,写出了人物之中最隐秘的一些东西。正因为如此,我觉得这个作品在我们当代的小说史当中是一个应当给予充分重视的一个作品。它可以分析的东西很多,不是一句话,一个判断就可以判断出来的,评论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而且这样的作品其实不是我们的知识结构所可以涵盖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4)

  第1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第2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2)
  第3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3)
  第4页:徐小斌《德龄公主》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4)
  
  季红真:小斌的长篇小说有一种窥视历史,寻找精神通道的努力,主人公都能够从进入历史腹地以后成功地逃离出来,所以她的写作基本上是一种神话原型的写作。第二,她进入历史的方式也很独特。最后我想说,她有一种才情,这种才情能把人物和故事都统慑到非常个性化的感觉里面,这种是很难得的,我最喜欢的就是《迷幻花园》。

  胡平:我喜欢《德龄公主》这种记录历史的方式。我们写历史就是一个大概括,西方的历史都是从个人的角度,就是说我的亲身经历,不概括整个历史,但是写的是真实的。就是非常个性化的进入历史,这很有意思。第二,我觉得徐小斌确实是一个天生的作家,这一点我原来也是这么感觉的。有一种作家他确实是靠努力、靠奋斗,徐小斌这个作家是有着天生的秉赋的,为什么《羽蛇》有的人看不懂,那是因为她有一种另类的感觉,而别的作家没有这种感觉。

  李敬泽:我觉得小斌是一个拒绝与时俱进的作家。她的精神层面至今停留在她一九八五年发表的《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上面。她建构了一个想象世界中的奇观。

  《德龄公主》:最早的海归派与光绪皇帝的历史机缘 

  才情作家审视历史,清宫大内别有洞天

  徐小斌是一位富有才情的作家,从八十年代初至今,她远离文坛中心,沉静而执着地创作,以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讲述着女人的历史。在沉寂了五年后再度出手的她,一反自己持续了十几年的创作风格,完成了一部由一连串精彩情节组成的雅俗共赏的长篇历史小说,这部小说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

  这是国内第一部从一位“中西合璧”、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海归派”的女人眼中窥见清末宫廷生活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德龄身为作家,因其写作《清宫二年记》、《御香飘渺录》和《瀛台泣血记》等多部纪实类作品而驰名海内外,但其颇为传奇的一生至今不为世人熟悉,《德龄公主》的出版可谓填补了这项空白。本着“一半是艺术,一半是历史,时间总是把历史变成童话”的理念写作本书的徐小斌,为读者精心打造了历史童话中的公主故事——上世纪初,驻法公使的女儿,漂亮、聪慧的德龄公主,走进了充满神秘、诡异又异常险恶的皇宫。在这里,她窥见了一个没落王朝在历史的烟云中慢慢走向衰亡的最后挣扎,亲历了中国封建君主制被社会变革思潮冲击的剧烈震荡,同时也给这个清宫大内带来了一次次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引发了一幕幕出人意料的悲喜剧…… 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扑朔迷离的人间恩怨,血腥惨烈的宫廷斗争,深厚凝重的文化底蕴,鲜活生动的京味语言,凸显出小说的思想与艺术价值。作家对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重新定位与大胆颠覆,尤其是对光绪皇帝、隆裕皇后、李莲英等历史人物的重新定位与大胆颠覆,令小说在好看之余更见作家文学底蕴。据悉,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由韩钢执导的30集电视连续剧正在进行后期制作,年底可望与观众见面。

  此外,人民文学出版社还于近期新版了徐小斌的另一长篇小说——《羽蛇》。《羽蛇》是一部神秘、奇特、诡谲而又值得耐心读解的作品。小说中散发着古典主义的情怀,在其纯净的外表下,掩藏着相当丰富的关于女人历史的种种探究。小说描写了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四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及文化大革命后,五代女人的生活、生命和情感历程。这部小说的深刻、丰富和优美,显示了当代中国女性写作所达到的高度。 
  '上一页'  '1'  '2'  '3'  '4'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德龄公主》 (11)
慈禧决定让德龄姐妹教宫眷们跳舞。  姐儿俩又穿上了法国时装,在大殿中飞快地旋转着,她们的裙子象盛开的荷花。皇后和女官们都看得呆了。四格格拍手笑道:“她们跳得真好看,皇后主子,听说德龄她们的老师姓邓,是吗?”皇后道:“不是姓邓,是姓邓肯,她是西方现在最著名的舞蹈家。人称现代舞蹈之母。”元大奶奶道:“那舞蹈家就是咱们的舞女吧?青楼里的舞女不是多得很吗!”皇后瞥了她一眼道:“人家邓肯可不是舞女,更不是什么烟花女子,是地位很高贵的人。”大公主也开口道:“对啊,西班牙公使夫人告诉我,那些有身份的洋人女子都是跳舞跳得很好的,这是她们必须学的。”瑾妃小声道:“我明白了,大概她们讲究学跳舞,就象咱们讲究学琴棋书画一样,对吧,皇后?”皇后默默地点了点头,她突然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光绪看得入了迷,他的脸上,泛起了一种久已不见的光芒。  慈禧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会儿,道:“罢了罢了,德龄,容龄,你们过来。……你们来回地转圈儿,头不晕吗?”众宫眷忍不住轻轻地笑了起来。德龄笑道:“回老佛爷,习惯了,只觉得有趣,并不觉得晕。”慈禧又道:“这舞好看是好看,可若是和男人搂得那么近,总归不妥。还有没有什么别的西洋舞啊?”  德龄眼睛一亮,道:“老佛爷,有啊,容龄跳现代舞跳得很好,我可以用钢琴给她伴奏。”慈禧皱皱眉头道:“钢琴?宫里有这东西没有?”光绪突然说道:“皇爸爸,有两架搁在库房里,是干隆年间洋人送的。”慈禧一怔,道:“哦,看来你对洋货倒知道得不少啊。”光绪低头不再言语,慈禧停了一会儿,淡淡地说道:“李莲英,快把那洋人的琴给搬过来吧,我倒要瞧瞧西洋景儿。”  一架三角钢琴被推到大殿里,把上面蒙的绸布一揭开,扬起了一阵灰尘。  德龄试了试音,便开始了流水一般的弹奏,容龄则穿上了巴黎带回来的舞鞋,跳起了激情的舞蹈。钢琴清越的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