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小史-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面,他的生存技巧具有相当的助益。
  在某些方面,家康的成功大多归功于决心、务实、敏捷以及好运等因素的混合。作为一个生活在危险时代的不寻常的幸存者,他的一生完全可以做为冒险故事与电影的题材。
  家康于1542年出生于三河国(今日爱知县的一部分),取名松平竹千代。他出生时,其母仅15岁,其父松平广忠(1526~1549)是三河国的低阶武将,年仅17岁。松平家族跟其邻人不和——西边的织田氏与东边的今川氏。松平家族跟今川氏缔结不稳定的同盟,而在1547年,为了加强同盟,广忠同意派他的幼儿竹千代到今川家作为人质。但在前往今川氏据点骏府(静冈)途中,竹千代被织田的武士所俘虏,被带去织田的据点名古屋。1549年广忠死时,织田家族与松平家族宣布停战,而竹千代恢复作为今川的人质的角色。
  竹千代与今川家族同住直到1560年,似乎相当安稳。在此期间,他还十几岁时就娶妻生子,当起爸爸来,和其父一样。他甚至与今川一起参加战役。然后,1560年,骏河国大名今川义元在桶狭间之战中被织田信长杀死,竹千代(这时已改名为元康)被今川氏释放,并事实上成为信长的盟友。
  由于他自己家族(松平氏)领地三河国的西界这时借着这联盟已获安全,元康把注意力转移至东边的今川领地骏河国,至1568年已逐渐获得对骏河国的控制。至此阶段,他再度改名,改为德川家康。1570年,他把据点迁至今川氏昔日据点静冈,而在其后十年,利用他跟信长的同盟,他能够扩张其领地。信长曾怀疑家康是否效忠于他,但家康消除了信长的疑虑。1579年,他派人杀死自己的妻子与长子,作为效忠信长的证据,因为信长怀疑他们两人跟他的宿敌武田家族共谋。
  当1582年信长死时,家康趁随之而来的混乱形势,占领武田领地甲斐国与信浓国(今日山梨县与长野县)。他现在是信长的继承人秀吉不可小看的一大势力。
  1584年,家康尝试挑战秀吉的权威,但失败了,翌年,他承认秀吉为其领主。然后,他们组成一个不稳固的联盟,该联盟协助秀吉征服关东的北条氏(与镰仓时代的北条氏无关)。秀吉把取自北条氏的领地奖赏给家康,但因为秀吉仍怀疑家康是否效忠于他,因此秀吉强迫家康放弃现有领地,接受北条氏的领地。家康没什么选择余地,只好同意。然而,家康没迁移至北条氏据点小田原,反而选择地理位置比较接近领地中央的渔村江户。这偏僻的小村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与主要的经济首都——东京。
  其后几年,家康巩固了他事实上包括整个关东平原的广大领地。他建造的江户城,在明治维新后被用来作为皇居。他被许多大名承认为其领主,因此他敢于废弃自己在秀吉临终时所作的保护其幼嗣子秀赖的诺言。1600年在关原之战获胜后,他有效地掌握了全国最高权力。
  为了使其地位合法化,1603年家康接受后阳成天皇(1586~1611在位)颁授的征夷大将军头衔(自从1588年以来无人使用这一头衔)。这时他61岁。跟以前的天皇与将军的做法一样,仅两年后,他让位给其子秀忠(1579~1632)。虽然秀忠不是幼童,家康本人却继续掌握实权。家康提早让位有助于确保其家族地位的持续,这一持续性因1623年秀忠本人提早让位而加强。
  秀赖仍是潜在威胁。家康花费了若干年去除这一威胁,1615年他终于设法摧毁秀赖据点大阪城。当濒临失败时,年龄仅有22岁的秀赖自杀而死。他7岁的儿子国松被俘,然后被斩首处死。
  同样在1615年,家康也发布管理朝廷与武家的法律。虽然朝廷让家康的地位合法化,家康也恭敬地对待朝廷,但他还是向朝廷清楚表明朝廷的权威仅仅是形式与仪式上的。朝廷受制于幕府的控制,幕府保留对朝廷所有任命案的批准权。家康厉行相关法度来控制武家,武家必须遵行下列事项:
  

第一节 稳定才能够生存(2)
⊙不得在新领地居住;
  ⊙所有罪犯必须逐出领地;
  ⊙大名的婚姻必须由幕府批准;
  ⊙不准建造新城堡,甚至修理现有的城堡也必须由幕府批准;
  ⊙发现相邻领地有新举动或派阀阴谋必须立即向幕府报告;
  ⊙大名的行列必须相称于大名的位阶,有特定数目的家臣随行;
  ⊙大名必须遵行特定的衣着规定;
  ⊙没有位阶者不得乘轿。
  家康清楚了解,稳定与正统是维持控制的要素。变革不合需要,因为变革难以预测。流动性是威胁。人民愈是按规定的方式行动,他们愈不会构成威胁。未能按预期行动甚至可以用死罪来加以惩罚。据闻家康把“失敬行为”定义为“非预期的行为”,而武士可以用剑将失敬者斩首。
  翌年,1616年,家康病死,敕谥“东照大权现”。他带给全国多少和解,这还有待争论,但他对维护国家统一确实有所贡献。
  他的正统与稳定的政策被其子秀忠与大多数继承人所遵从,继承人全部是德川家族的人。尽管可能只是建立在秀吉已实行的政策之上。
  继武家诸法度(管理武家的规定)之后,不久家康发布管理其他阶级的规定。这些法度不仅规定诸如工作与住所的类型与地点以及衣着类型,也规定具体小事,诸如一个特定阶级的人可以给特定性别与年龄的子孙什么样的礼物,他们可以吃什么类型的食物,甚至于他们可以在何处建造厕所。1649年家康的孙子家光(1623~1651将军)统治下发布的庆安告示,就是这类规定的好例子。
  秀吉冻结阶级是厉行正统与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措施现在扩充至中国式的士农工商阶层制。这一制度是对中国士农工商制度的微小修正,特别在有关武士居首位方面。农民比工匠与商人位阶高,因为儒家认为农民是主要生产者。在每个阶级内,尤其是武士阶级,有进一步的位阶细分。
  朝廷贵族、僧侣与尼姑在这些阶级之外,而在这些阶级之下有“秽多”(今日的部落民)与“非人”两个贱民阶级。他们从事诸如屠宰、埋葬等被轻视的“不洁”活动,或诸如行商与表演等“可疑的”活动。部落民至今仍与主流社会隔离。
  不洁理论上定义于宗教基础上,尤其是神道所说的污秽。这一概念可回溯至奈良时代前,大多意指身体的污秽或死亡或重病,但实际上也包括广泛范围的“不受欢迎的事物”。月经也算是污秽,意味女人通常被视为不洁,虽然显然她们未被排除于主流社会之外。但她们被禁止进入诸如富士山等圣地(事实上至今女性仍被禁止进入某些山),尽管神道最高神祇天照大神是女神。
  理论上阶级是世袭的,阶级之间的流动很困难,但实际上这并非如一般认为的那般不可能。阶级的主要区分在武士与非武士之间。
  不同阶级之间的收养绝非没有,而财富也能够为改变社会地位创造奇迹。工匠与商人之间的区别始终是微小的,在本时代后半期,农民与工匠的区别也变得模糊,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两个活动领域都有兼职工作所致。理论上的武士与商人之间甚至也有一些模糊,尤其在早期当外国贸易被允许时。幕府与大多数大名使用“御用商人”,后者在早期至少是武士阶级,尽管
  他们从事商业活动。本时代后期有些商人被允许享有某些武士特权,如随身佩剑。在本时代末期也有武士从事商业活动。在整个德川时代,农民与武士之间的阶级区别有某种程度的模糊,因为村长往往也被允许享有随身佩剑的武士特权。
  武士仅占全国总人口约6%,且包括大多数的官僚,因为官僚实际上由武士转变而来。非武士基本上区分为居住在乡村的人与居住在城市的人。
  德川也重视秀吉的重新分配领地的政策。将军本人拥有全国可耕地的大约1/4,另外还拥有大城市、港口以及矿藏。剩下的土地依据战略需要与大名的亲疏分配给大约275个大名。大名分为亲藩(亲人)、谱代(传统家臣)、外样(效忠程度可疑的外围大名)。虽然数目时有变动,一般来说有大约25位亲藩、150位谱代和100位外样。
  

第一节 稳定才能够生存(3)
大名被分配领地(藩)之后,也不能放松。虽然理论上他们在诸如课税权与包括执法在内的领地行政等事务上有相当的自治权,但他们实际上被期待遵从幕府建立的模范与纲领。事实上,地方政府变成他们的责任,而他们必须执行其责任让幕府满意。幕府经常监督他们的行为。稍有不服从的表示,他们就被处罚。仅在德川统治的最初50年内,就有不下213位大名(大多数)因为或真或假的罪名失去整个或部分领地。在同时期,172位新大名因为忠诚的服务被授予领地作为奖赏,增加领地作为奖赏的事例有206件,大名被调至其他领地的事件有281件。
  德川家康的盔甲
  秀吉强制可能有麻烦的大名把家人留在幕府作为人质的做法,由家康予以扩充成为一种名叫“参勤交代”的制度。根据这一制度,除了少数例外,每一位大名必须轮流一年在幕府,一年在其领地,而其家人永久居留在江户。在江户及其领地分别维持住所以及定期带领家臣随员往返江户的庞大费用,也有助于防止大名攒聚太大财力。事实上,这一制度耗费大名约半数或超过半数收入。他们也必须在特定的日期沿着有幕府部队守卫的特定路线往返幕府。
  德川幕府所采取的限制民众之间的流动性与防止潜在不稳定的其他措施包括:
  ⊙检查陆路旅行,在领地之间的关卡,旅客必须持有并出示官方发给的旅行文件;
  ⊙宵禁制度防止人民未经授权在夜间走动,尤其在他们自己的城区外;
  ⊙为求封建统治的安全,每一大河故意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