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杨白劳(2)
写外国历史,人名和事件都容易让中国的读者产生疏离感,所以在写作中,人名和地名都尽量简化,尽量减少,讲述事件时,将读者们比较熟悉的眼下正流行的事件、语言、语法融入其中,争取让读者们感觉,这些外国古人在我们身边复活了。
老杨自己不能评价自己的地位,尤其是,老杨是个长工,只知道下地耕种,还真没想过在“大潮”中该如何自处。老杨一直说,这套世界史是给人休闲用的,百无聊赖之余,床上、马桶上,读者们偶尔翻翻,没有影响睡眠或者导致便秘,没有感觉浪费时间,读完后,心情是轻松的,嘴角是带着笑意的,就算是实现了老杨的初衷,如果读者还能从中学到些用得上的知识,对老杨来说,则是最大的欣喜。十年后,希望还有地主偶尔记得这套书,百年后,希望这些地主的儿孙们卖废纸时会留下这套书。但是最大的希望是,即使村口厕所没有纸了,也不要打《世界历史有一套》的主意。(杨白劳式招牌微笑)
中学历史课没好好听的读者喜欢听杨白劳讲世界历史
四、中国历朝历代历史写手如过江之鲫,按说以你的资质,继续他们的道路照样也能风生水起,你为什么去选择“冷门”的世界历史下刀?这其中有什么特别考虑或“不可告人”的秘密?你写作中参考了哪些世界历史文本?从他们那里你提取了什么,抛弃了什么?与前人的世界历史写作相比,你特别在哪里、你的贡献在哪里?
杨白劳:“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自惭形秽,有《明朝》珠玉在前,老杨实不敢班门弄斧。(杨白劳式招牌微笑)
这几年,老杨和身边的朋友也都开始走出国门,接触外面的世界。不管是旅游还是经商,文化上的隔阂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乐趣。对一个开放的中国来说,了解其他的国家,无疑是有益的,而这其中,最直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少了解一下对方的历史。
现在我们可以买到的世界历史书,大多过于学究学术了,那些被翻译成中文的世界历史书籍,为了保持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的准确性,普遍比较谨慎,所以大多庄严凝重,令人仰视,对很多平时不太读历史书或者中学历史课也没好好听的读者来说,这样的阅读经历可以媲美读教科书,很容易产生疲倦的感觉。所以老杨决定写一部能让我身边的朋友都能接受都能读懂的世界历史书。刚写完罗马史的时候,我的好朋友惊喜地告诉我,她终于知道为啥罗马城市里总能看到一匹狼和两个小孩子的画面了。从这以后,每遇到现在依然存在的名胜古迹,老杨都会重点介绍,希望老杨的历史书,勉强可以当一本海外旅行导游手册。
写世界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编排外国人不容易犯错误。老杨是尊重主流价值观的人,而且已经过了愤青的年龄,我喜欢平静如水的生活。
参考书目,就不能细数了,主要上面说的那些翻译的历史书。写历史的人比较占便宜,整合一下前人的资料能省不少事,而且还没人告你剽窃或者是抄袭。老杨再次诚挚感谢那些去世的健在的参考书作者和译者们。(杨白劳式招牌微笑)
将历史上外国人不开心的事写出来给咱家的地主们开心一下
五、你的作品传播很广,我们报社就有很多你的粉丝,社长早上碰到我还特地提到你的书,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读者说?我的理解是,你的作品很逗,读了很提神,可以忘忧,笑读的同时又不自觉地学到了历史知识,发现原来历史真的很有趣。有趣有益是不是你的世界历史的最大亮点?《世界历史有一套》都有哪些亮点请谈一谈。读你的作品有哪些抓手或者说读书窍门呢?这个问题我是替我儿子和丈夫问的。
十问杨白劳(3)
杨白劳:老杨的读者们自称地主,而老杨则是他们的长工,一直很喜欢这个关系模式,虽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它更是互相需要的关系,没有过去两年地主们的剥削,就没有这套世界史的出现,老杨很感激。(杨白劳式招牌坏笑)
老杨写书,第一个出发点就是让读者笑。虽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对我们普通百姓来说,“兴替”一事,实在是我们不能控制的,而不能控制的事不要太过关心,应该是比较智慧的生存学问。
如果不拿历史当镜子照,它就是一本故事书。地主们常说,老杨写了一部八卦史,就是八卦啊,我们要打听邻居家的隐秘家事,肯定被人骂为“八婆”,但要将历史上那些隐秘故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人家肯定说你博学多才啊。套用现在最流行的说法,老杨的目的是:将历史上那些外国人不开心的事写出来给现在的地主们开心一下。(杨白劳式招牌坏笑)
知识是可以拿来炫耀的,这份成就感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
六、读史有学问,读史有收获,读世界历史更是有益人生。与广大读者和草根历史作者分享一下你读史写史过程中的读史写史学问和收获吧。对于你的读者来说,你的作品当然再有趣不过。对于还没读过你作品的读者来说,怎么能够让他们一下子对你的作品产生兴趣呢?举你作品中的几个精彩细节“诱惑”一下新读者?也请列举十个最具杨白劳特色的金句。
杨白劳:老杨很喜欢的马未都老师说过:知识是可以拿来炫耀的。老杨对这句话大声叫好。读史的收获能让你在饭桌茶室间侃侃而谈,出去旅游时指点江山,引来周围人惊羡的眼神,这种成就感,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杨白劳式招牌坏笑)
学历史的收获只是用来骚包臭美,这个论点会被好多人丢砖头。大家想想啊,人生不如意,十之*,估计能感觉自己幸福的人并不多,房子孩子票子这点事,已经够让人伤心了,还非要大家到历史书里去找教训,未免太可怜了。读史真读出悲天悯人的感觉来,那就是做人的另一个境界了。但是在老杨,那就是一些古代的故事,我努力从中找到乐子,再把这乐趣传递给大家分享。细节和金句嘛俯拾皆是,这点自信老杨还是有的,我就罗列个加长版金句吧:
·后来这丫头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弘扬真善美,化解了皇帝的暴戾,小丫头靠编故事作了皇后!这个故事一听就是老百姓编的,很不靠谱,一个心理变态听故事能学好,还要监狱干嘛,拿本《故事会》就能开心理诊所?这个故事给咱家的启示就是,在皇帝的后宫上班,还是太监安全啊!
·苏哈在巴解突尼斯的总部帮忙,认识了老大阿拉法特,关于他俩一见钟情的事,我有所保留,我只能说阿拉法特一眼看中了苏哈。老阿战斗一生,偶尔也有疲惫的时候,一个合适的女人出现在合适的时间,让老阿的老心起了涟漪,但对苏哈来说,我相信是从小对这位大英雄的崇拜,对一个24岁的东正教小姑娘来说,她不见的分得出仰慕和爱情。
·第一件事,彼得从西欧一回来,莫斯科那些贵族王室高官显贵都来迎接他,这孩子从西边带回来的礼物是剪刀一把,抓住他家的大元帅“咔嚓”一下,剪掉了他的胡子。可怜这位大元帅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都见过了,被他老大这一剪刀吓得哭出来。对老毛子来说,一把大胡子是尊贵雄性的象征,男人被剪掉胡子,其心理伤害等于自宫,奇耻大辱啊。
·手下的奸臣给他推荐了两个番僧,这俩和尚专业研习“房中术”,一个教皇上“采阴补阳”,一个教后妃“采阳补阴”,加上奇皇后弄了数量巨大的高丽美人安置在后宫,皇上跟这两个和尚每天忙着健身,阴阳协调,后宫天天春色无边。上梁不正下梁歪,元末的性解放运动放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因为大元崇尚密宗佛教,这“房中术”是一种修行啊,所有的大庙小庙,老和尚小和尚就只信这一种修行方式了。
·1400年,李老五芳远经过两次骨肉杀戮终于登上王位。第一件事就是向领导汇报,谁是他领导,明成祖朱棣啊。朱棣怎么上台的,篡了他侄子的帝位啊。所以李老五和朱老四哥俩绝对是惺惺相惜啊,互相拍了拍肩膀:“哥们,篡位真是个高科技的体力活啊,大家都不容易,朕不难为你!” 朱棣很痛快地授予李芳远金印之类的执照,高调册封他为朝鲜国王,这个待遇他爹和他二哥都没得到过,所以李芳远这个朝鲜国王反而是最名正言顺的。历史上李老五是“朝鲜太宗”。
·这个通古斯爆炸因为离现在较近,可与广岛那个案发现场综合比较,所以已经被定性为核炸了,跟印度古城那个解释差不多,一艘核动力飞船,又出车祸了,这次人家学会定点迫降了,落在通古斯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虽然自己摔得渣都不剩了,却没怎么伤到地球人,死得十分有礼貌。
·于是他就向政府申请,强烈要求到印度留学。唐太宗时代社会初定,政局敏感,稍有变故就会出大乱子,所以啊,当时的对外政策从紧,不管你是留学也好,里通外国也好,出去旅游购物也好,反正都不准,老实在家呆着,不准出境,那时的大唐已经有“护照”这种东西了,就是所谓“通关文碟”,当时叫“过所”。玄奘同学虽然没吃秤砣可也铁了心了,去天竺的渴望让他热血激荡,不给办护照怎么办?偷渡啊!根据大唐律,偷渡者死刑,帮助偷渡者一起死!《西游记》从小教育我们,唐三藏是以大唐御弟的身份被咱家唐太宗李世民亲自送走的,严重误导全世界小孩,这和尚是带着明确的犯罪意图离开长安滴!
·印度总统是个摆设,就像印度人家里喜欢的木雕大象一样,看起来很威严,天气冷得时候还是可以劈掉当柴火烧。让他签总统令,他唯一需要思考得问题就是自己应该用草书还是行书签名。
《世界历史有一套》的“副作用”是考出高分
七、你很有才,我们已经知道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