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倒计时-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罚J獠恢揽歉鍪评∪耍人恚庑鞯墼诘玫娇涤形陌凳局螅鐾性揽撼⒁坏┯小耙馔庵洹保图纯檀
  戊戌变法后,中山先生对康、梁一是设法营救,二是在日本为其生存发展创造条件,将所办学校依其意愿改为大同学校,以梁启超为校长,听其办理,然而康、梁的手下还不大领情呢。
  此后,中山先生命日本志士宫崎寅藏带3万元到新加坡,劝康有为合作,反被康有为向新加坡英政府指为刺客,将宫崎逮捕。
  严复对维新运动寄予深切的同情,但也对其鲁莽酝酿有所批评,“平心而论,中国时局果使不可挽回,未必非对山等之罪过也。轻举妄动,虑事不周,上负其君,下累其友,康、梁辈虽喙三尺,未由解此十六字考注语”(《与张元济书》,《严复集》三卷,533页)。康有为等人不能辞其咎。
  包括戊戌变法在内的许多社会变革,康氏的性格因素使其希望变得更加渺茫。这是性格的细枝末节影响大事的例证。
  他梦寐都想栖身圣贤之列。他的《大同书》“大地万国之人类皆吾同胞”,悬鹄不可谓不高。中年时期,1895年秋,他到南京找张之洞,要求赞助强学会的南方分会,张氏待之为上宾,但康氏拒绝任何一点张氏提出的修改意见,他绝不做学术人格上的半点让步。结果张氏竟收回原先赞助他的打算。
  辜鸿铭算一保守人士,但辜氏对康有为也颇有看法。辜氏在张之洞的幕中为英文秘书,他评价康有为说:“自私自利而具野心,但又缺乏经验、判断力和方向。”(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20页)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光绪帝的地位及性格
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赞美光绪帝,说他是中华好儿郎,唐先生说:“从为国为民、牺牲小我的动机着眼,光绪帝这位爱国青年,实在是我国历史上极少有的尧舜之君”。这是从天赋的心性上来说的,“但是光绪帝毕竟是长于深宫之中,受制于无知而狠毒的母后的一个儿皇帝”。
  光绪皇帝的名字叫*新觉罗·载湉,他是道光皇帝的孙子,咸丰皇帝的侄子,同治皇帝载淳的堂弟,他的爸爸是醇亲王,他的妈妈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慈禧太后是他的亲姨妈。
  他和慈禧所以产生悲剧冲突,这里有一个关键,本来同治皇帝去世时可以让下一代来当皇帝,但因为清代规定,太皇太后不能垂帘听政,慈禧绝不愿意放弃权力的运用,所以她选择侄子载湉继承咸丰,补上同治皇帝的空位,这样她可以继续垂帘听政了。光绪即位时才四岁,一直在慈禧身边长大,慈禧刁蛮泼辣的个性,他在童年时候领受太多,留下心灵创伤,他怕她怕得要命,有时竟会跪地颤抖不止,长大后阴影越加厚重。光绪帝本人聪明俊秀,是一个有眼光有良知的好青年,他想当一个开明的皇上,而不愿做一个亡国之君。当他十七岁正式处理政务的时候,却只被允许涉及一些日常事务,而军政大权还掌握在慈禧手中,各地的封疆大吏、王宫贵族、军事将领都是慈禧一手培植的,他们只对她效忠听命,只对她马首是瞻。
  据唐德刚先生说,光绪帝召见康有为时,康氏与荣禄不期而遇,“二人谈到变法,荣禄说,法是应该变的,但是一个二百年的老法,怎能在短期内变掉呢?康有为忽然答道: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可以变了!”(《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第八章)康有为这种不假思索的偏宕之言,可谓不审之至,他只是出于愤激,他又没有相应的手段,他也根本做不到他之所说,只图一时口快,属于典型的祸从口出。但在荣禄心中激起反弹可想而知!变法期间,光绪帝到颐和园去了十几次,所言皆康氏理论为依据,这在太后、荣禄心中所引起的,是越来越大的反感。
  

老鬼袁世凯
袁世凯那时手中握有新建陆军七千人,战斗力在湘军解散后二三十年以来最强。他当时职务是直隶按察使,一个省级官吏,是荣禄的部下。荣禄则是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督练北洋新建陆军,当时最新职务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的地位得力于荣禄的拔擢,而荣禄恰是慈禧的心腹。
  光绪帝要他来协助变法,毫无疑问,袁世凯马上可以掂量出其间的轻重。九月中旬光绪帝召他进京时,加委他为侍郎候补,从二品升为正二品。光绪对他慰勉有加,寄予最后关头的全部希望,而袁世凯不露声色。据事后泄露的袁世凯的《戊戌日记》,他进京的第四天,谭嗣同深夜来访,直接告诉他,慈禧和荣禄欲将光绪帝废立,甚至杀戮,因此,皇上希望袁世凯举兵勤王,要他包围颐和园并诛除荣禄,至于慈禧太后,谭嗣同说他自己会带领好汉数十人,将其控制。袁世凯闻言大惊,头皮发炸,但他强作镇静。他在日记中说,他听到此,简直是“魂飞天外”,认为此人已经疯狂,于是将其敷衍送走,两天后返回天津,遂将所有内情全盘向荣禄告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可悲可叹的凄凉结局
从变法的法理的角度来讲,中心人物还是光绪帝,康有为只是他特别倚重的变法总顾问,康有为的过激作风甚至也影响了他,最后就引起保守派和投机分子的联合阵线的反击,康有为保守和偏激的作风也排斥了众多开明派、中间派,这些人和康有为搞不好,不得不自动靠边站,最后就是变法者和守旧势力短兵相接,那前者实际上是个空架子。一旦临阵交锋,其结果如何?就不言可知了。
  戊戌变法以惨败告终,改革派被杀的杀,关的关,流放的流放,开明派亦多靠边站。政情又回到以前死水一潭的状态,甚且每况愈下。后来终于引发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之祸,再后来就是辛亥革命了……
  而光绪帝本人则从此拘囚在瀛台,开始长达十年的幽禁生活。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帝驾崩;次日下午,慈禧太后也寿终正寝。38岁的光绪帝还是死在73岁的慈禧前面。而光绪帝最喜欢的珍妃,则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西逃之前,就被太监崔玉贵推入水井中淹死了。
  一般正史记载,光绪帝最后病骨支离,乃是病笃而亡。但德龄女士的《瀛台泣血记》却认为光绪帝是被太监李莲英下毒致死。她是皇亲国戚,少女时代随外交官父亲居海外,后定居美国。她的这个判断可说是和今天科学的检验最为吻合,凶手无疑指向慈禧。前面已说过,变法期间,以及变法失败之后,她曾两次欲将光绪帝置之死地。至于说是袁世凯买通太监下毒,比较离谱。因为那时候革命党人的势力已经在全国汹涌蔓延,要直接推翻清廷,袁世凯乐见其成,政治势力的孰轻孰重他比谁都会权衡,再者,要到皇宫买通太监,那也不是他轻易能做到的。
  

光绪帝缺乏武器的批判(1)
处在晚清大变革前夜的权力斗争的轨迹是光绪帝继位之初,面临一个慈禧强加于他的,构思严谨的“车马炮,将士象”俱全的权力结构。所谓“车马炮”,就是身处第一线的大员;所谓“将士象”,就是处于第二线的官僚。
  面对慈禧这个精心构建的政治棋局,经过第一轮斗争,光绪的“车马炮”尽失。
  政变终于动手了,只消两三天的工夫,慈禧集团就完成第二轮斗争,一百来天的窝心改良不得不戛然而止,铩羽而归。
  宫廷里面的却又形似江湖之间的斗争,已经显露无遗,那是你死我活的对决。集权政体下的*的残酷性,决定了“打蛇不死,反被蛇咬”。
  光绪帝保有行使最高权力的正塑,并且他的威望逐渐向如日中天发展;反之,慈禧要通过政变形式的权力斗争搞掉光绪帝,要搞阴谋、搞投资、等回报,系冒天下之大不韪。
  可叹他在懵懂的康有为、奸诈的袁世凯的包围中,威望运用不扎实,从头至尾都缺乏“起义”的完整计划、周密纲领和用心的筹算,脉络相当粗率。
  只要光绪帝及其助手没有用武器的批判否定慈禧,则后者的遗产就还要长期发酵,这个国家就还要在她的阴影下挣扎,以至于许多重大政治、社会问题均无法寻求突破。而这些麻烦本可以在1898年就由光绪帝一刀清了。
  光绪帝的智囊团知识功底不错,但在程序措置上,仍然功亏一篑。康有为等又皆新进小臣,无权无位,徒知锐意更张,冒进躁动,丝毫不想到投鼠忌器,那些怕因改革而淘汰的,那些希望依附满族贵族以升迁地位的,自动密集于荣禄之侧,群起指责,流言中伤。能否运用,要作一个精密判断,如完全不能用,则应尽早借助于谭嗣同结交的民间力量,赋予名义,使其能控制中枢,在关键时刻能保全皇帝;设若笃定借用袁世凯,则必须有人看住他,或以别种手段,能够羁縻之,使之乖乖顺着皇帝指挥棒运转,不得有误。仅靠临时的嘱咐交托,实在太大意了,实与儿戏无异。
  铁幕一旦撕开口子,跃跃欲试的知识界就会在其间搞出许多名堂,国人将在光绪帝改革时代的民间思想先行者的引领下生出更多的政治诉求。
  再退一万步,即使光绪帝扫清执政障碍后的所作所为难如人意,但他在中枢做的最大的人头减法:一减一等于零,也会为政局的变数腾出巨大的空间。
  慈禧太后虽然不是光绪帝的亲妈,却也是亲姨妈,有血缘关系的。禽兽,尚有虎毒不食子式的母爱天性,但对光绪帝而言,亲姨妈是狼外婆。光绪帝太缺少手段。翁同龢教给他品格的修炼,而斗争的技术则师徒都很逊色。
  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击败越王勾践,勾践装老实装可怜,又献美女西施,又低声下气借以迷惑,成功麻痹对方,弱化吴王的打击意志。夫差是千不该万不该留下勾践的活口,放任其归国卧薪尝胆,自以为与勾践的妥协交易很划算,殊不知二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