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仍然一声不吭,一副焦头烂额的样子。吴绍周也指着地图说:“从整个敌我态势看,固镇是最好的选择。现在事不宜迟,否则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了。司令官,快下命令吧!”
“大家再分析分析,看看还有没有别的选择?”黄维到了此时,还在犹豫。就这样,拖来拖去拖到午夜,黄维才含含糊糊地说:“各军按此布置,做好向固镇靠拢的准备。”
四位军长对黄维因优柔寡断而耽误了最为宝贵的时间一肚子怨气,返回各自指挥所去部署向固镇靠拢的事宜,不久他们又接到黄维的电话:“没有我的命令,不准行动。”
部队在待命中又过了11个小时,至25日16时,黄维才复下令部队“开始行动”。
11月26日,黄维指挥他的部队,向南突围一整天,没有任何结果,只好退回原地。晚上,黄维召集师以上将领开会,再次商量突围对策。这次,他首先提出了一个方案:“诸位弟兄,我们围在此地,被###越围越紧。今天一天突围未果,我们更加被动。如不突围出去,只有在此待毙了。因此,我意明天各军用一个师的兵力,从东南方向小李庄突围,打开一条血路,其余部队紧跟其后,向东南进击。”
各位将领表情严肃,谁也不愿先表态,都怕被点为突围部队。良久,黄维走到八十五军一一○师师长廖运周身边,拍着他的肩膀问:“老弟,你看怎么办好呢?”
廖运周是黄埔生,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抗日战争中与党组织接上头。宛东战役期间,廖运周曾准备起义,但因时机不成熟,没能举行。这次他与中野接上头,准备战场起义。黄维这么一讲,廖运周正好顺水推舟,于是对黄维说:“司令的方案,是解我军之围的最佳选择,我愿在司令指挥下率部打头阵。”
黄维哈哈地笑了几声说:“廖兄是我军的优秀将领,大家应向廖师长学习。大敌当前,哪有退让回避之理?”
27日清晨,大雾弥漫,二三十米之外看不见人。廖运周带领5000千多人,以“突围”为掩护,成四路纵队开进。当进至预定地区后,解放军围攻的部队将其放过,之后迅速封闭上了口子。蒙在鼓里的黄维还误认为一一○师突围“成功”了,于是急令其他3个师“迅速跟进!”后面的3个师不明缘由,仍按着一一○师的路线前进,当即遭到解放军炮火的猛烈拦击,损失惨重,被迫缩了回去。廖运周师的起义,打乱了敌人的突围计划,使敌人的突围企图彻底失败。
就在当天清晨,乘敌以密集队形向东南突围之机,陈赓指挥第四纵队、第九纵队、豫皖苏独立旅,全力向敌侧背突击,歼灭了敌第十四军一部。敌第十四军主力见势不妙,仓皇退却。
陈赓与黄维:淮海战役双堆集围歼战(6)
陈赓当即命令:“紧紧咬住敌人,猛追猛打,不让他有喘气的机会。”
第四纵队遵照命令,猛打猛冲,连克杨庄、王小庄等十几个村庄,切入敌防御纵深,歼灭了敌第十四军军部,俘敌军长——陈赓黄埔的老同学熊绶春、参谋长梁岱。
与此同时,第九纵队勇往直前,连克杨老庄、大韩庄等十几个村落,歼敌第十四军山炮营、第十师特务营、第八十五师山炮营,缴敌山炮7门,步兵炮3门。
敌军长熊绶春后乘机从俘虏群里逃跑,蒋介石给他撤职戴罪立功的处分,而梁岱则被解放军误作八十五师书记官,被十一旅释放了。
28日,黄维再度突围未成,即以双堆集为中心,构置环形防御阵地。其部署是:第十八军在双堆集、平谷堆、尖谷堆一线构筑纵深阵地。第八十五军在前后同圈、大王庄、李士楼等村庄,构筑向西防御工事。第十四军残部在沈庄、李围子、张围子、杨围子等地构筑向东防御工事。第十军在东西马围子、杨文学一线,构建向南向北防御阵地。兵团部在双堆集北边的小马庄开设,并在双堆集东北构筑临时机场,以求得到空中救援。
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果然训练有素,转入防御速度相当快,很快构筑了以村落为基点,核心阵地、主阵地、外围阵地相连的三层防御工事。每层阵地都构置了无数个地堡,并以此为依托,连同周围的三角形或梅花形据点,形成强大的地堡群。地堡群与地堡群之间,能够互相照应,互为补充,既能独立作战,又能相互支持。村与村之间,阵地与阵地之间,都用交通壕相连,四通八达。阵地前还设置了无数鹿砦,阵地内设有副防御工事。而且每层阵地,每个地堡群中,均配置有重武器,整个防御体系相当坚固。
面对敌人的坚固防御和优良装备,如何歼灭敌人,成为摆在第四纵、第九纵队面前的难题。为此,陈赓在第四纵队十旅召开军事民主会,要大家献计献策。
陈赓静静地坐在一旁,听大家发言。
“先向敌人阵地顺向挖交通壕,到接近时再横向挖,形成包围阵地。”有的同志提出此项建议。
话音刚落,就有异议:“不行不行,顺向挖时,不但会遭到敌人的打击,而且远距离挖壕,费时费工,我们的人不易展开。”
“采取野战的办法,猛打猛冲,强攻敌人。”有人建议。
“这会增加我们的伤亡,再说敌人有依托,我们没依托,强攻难以成功。”
“一部分人掩护,一部分人近迫作业,以敌人的阵地模式,构筑我们的阵地,与敌人对着干。”又有人提出。
听到这里,陈赓心里豁然开朗,连忙道:“说下去,说全你的想法。”
“我们采取攻击筑城,近迫作业,用挖交通壕的办法,对面敌人修的是什么阵地,我们也修什么阵地;敌人修的什么工事,我们也修什么工事。以硬对硬,以坚对坚。战斗时,可以集中火力歼其坚固堡垒,集中兵力攻其薄弱之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陈赓与黄维:淮海战役双堆集围歼战(7)
陈赓听完赞同道:“好!这叫‘对号作业’。不过我们还要注意四点:一是交通壕要能通行担架,人员能直立扛着东西走,宽度和深度要达到这个要求。二是要将电话线埋在沟底,保证畅通,不能中断指挥。三是要能防炮、防空。暗壕和暗壕相连,该掩盖的要掩盖。四是在阵地后,要挖出卫生壕,储存吃喝用水,洗漱用水,消毒用的石灰水。”
方针已定,部队热火朝天地准备起来。时间一天天过去,解放军总攻在即,黄维如坐针毡。
正当黄维无所适从之时,小李庄的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召开了会议,进一步分析了战局。他们认为当时淮海战局的大势是:杜聿明率三个兵团正跃跃欲动,救援黄维;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西援黄维被中野第二纵队、华野第六纵队、渤海纵队阻击于包家集地区,宋希濂兵团之第二十军、第二十八军已抵浦口。敌人向黄维救援的兵力在增加,如不乘黄维人乏、弹缺、粮绝、柴尽之际,歼灭其尚有机动能力的七八个团,就可能失去歼其之良机。
于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经反复商议后,于12月5日下达了总攻命令:
一、从明(六日)午后四时半起,开始全线对敌总攻击,不得以任何理由再三推迟。
二、陈谢集团务歼李围子、沈庄、杨围子地区之敌;锡联集团务歼双堆集以南玉皇庙、赵庄及以西前周庄、周庄、宋庄之敌,并各控制上述地区,然后总攻双堆集,全歼敌人。
三、总攻战斗发起后,应进行连续攻击,直到达成上述任务为止,不得停止或请示推迟。
四、各部不惜最大牺牲,保证完成任务,并须及时自动地协助友部争取胜利。
五、对于临阵动摇贻误战机的分子,各兵团各纵队首长有执行严格纪律之权,不得姑息。
根据总前委的命令,中野第四纵队、第九纵队、第十一纵队,豫皖苏独立旅,华野特纵炮兵一部组成东集团,由陈赓、谢富治指挥。
12月6日,陈赓命令第十旅、第十一旅和炮兵三团协同攻击李围子。第十旅由西北、正北和东北方向对敌实施主要攻击,第十一旅由正东及东南面实施辅助突击。各旅第一梯队投入兵力计3个整团又1个营。突击团编组为两个突击营并肩突击,每个突击营各编为两个突击连连续突击。同时以20门榴弹炮、野炮、山炮,分别组成左、中、右3个炮兵群,并配置了20个炸药抛物筒。
6日16时30分,总攻开始。3个炮兵群,20门炮,20个炸药抛物筒,实施排射轰击。炮弹密集地泻在敌人的阵地上,炸药抛物筒发射的“飞雷”,抛掷到敌人的战斗队形里。炮声撼动大地,火光冲向蓝天。敌人的整个据点,笼罩在硝烟中。
第一攻击梯队的战士们伏在离敌人只有40米远的阵地里,听着头顶呼啸而过的炮弹,落到敌人阵地、工事、堡垒上炸开了花,在战士的心里乐开了花。有的突击队员们禁不住在战壕里蹦起来,连声高呼:“炮兵万岁!”
陈赓与黄维:淮海战役双堆集围歼战(8)
被困于据点内的敌人被突如其来的炮火震傻了,在炸点之间东躲西藏,晕头转向。
17时整,陈赓从电话里命令:“各方向第一梯队开始发起冲击!”
在第十旅进攻的正面上,两个突击营的800多勇士,飞身跃出战壕,像一阵风从西北面冲向李围子。机枪、冲锋枪、卡宾枪、步枪的枪声响成一片,手榴弹、炸药包、爆破筒的爆炸声冲向天穹,战士们的呐喊声回荡在空中。还没从惊恐中回过神来的敌人,没打几枪,便纷纷举起双手,缴械投降。突击营乘胜挺进,勇猛地插到敌炮兵阵地,攻克了敌军一个又一个集团阵地。不久,敌军似乎从最初的震撼中恢复过来,当二十八团突击队三营冲到敌人鹿寨前时,遭到迎面扑来的两个连的敌人反击。
战士们利用地形地物,迅速展开,边打边往前冲,一步一步地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