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北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城北京-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面是南海,有着极美的景色,也发生过令人寒心的惨剧。由一道狭长的地带与北面陆地相连的一座小岛便是瀛台,它常被此间译为“海洋平台”。实际上,“瀛”的含义是让人想起广为传说的中国海中的仙岛。
  改革派皇帝光绪被软禁于此达整整十年之久。它还使人忆起被戴上铁面具然后关进地牢的法国王子,他在那里腐烂、死去,却不为人知,那小岛就在法国冥纳以外的海中。光绪的命运不及王子那么悲惨。这岛虽小,景色却美,光绪帝只在这点缀着美丽建筑群的小岛内才有自由。他是在太监们的严密看守下生活的。那些大监们晓得,他们的小命能否保全就取决于是
  图73小帐
  否眼从太后的旨意。他们常常换班看守皇帝,这样便无人能与皇帝密谋逃跑。一次有位太监在寒冷的冬天里看到纸窗上有些漏洞,出于对年轻皇帝的怜悯,把洞给补上了。第二天,这位太监便被解除了职务。原来,瀛台中发生的一切,都会立即传进光绪的这位婶娘、专横的皇太后的耳朵。光绪皇帝想推动中国政府进行一系列现代改革,但他的计划遭到了叛徒袁世凯的出卖。三十岁时,他想必产生过一种令人遗憾的听天由命的态度,满足于自己对南海中景致变化的玩赏。这也许没什么不好,面对这样一位母老虎似的婶娘,这位年轻人能做什么呢?适值一九〇〇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之际,他所爱的妃子珍妃在八国联军兵临城下,他与慈禧太后仓惶出逃的前夜,被太后直接下令投入了井中。

第六篇 皇宫和御苑(5)
“珍妃井”的故事,据一位亲眼目睹的太监讲述原是这样:太后亲自下令后,又亲自坐在庭院对面看着太监投人下井。她的这一恶毒之举起于她内心的危机感。由于她采取了鼓励义和团的方针,导致了全面的暴乱。皇帝本人对此手足无措,但珍妃却总是有独到的见解。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仍企图劝说慈禧太后,让皇帝留在京城与外国侵略者进行谈判。世人皆知皇帝对“洋鬼子”颇有善感,可那老妇人害怕洋人通过这一突变的事件使皇帝重握大权。这是她绝不能忍受的,因而她命令皇帝跟随她一道出逃。除上述原因外,珍妃遇害还由于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宫中只要有一位聪明的女人就足够了。今天在内宫后面的东北门内,有处景物总被介绍给游客,那就是“珍妃井”。
  历史上总是有很多“伟大”的皇后和女皇。唐皇后武则天本以皇帝,即自己的儿子的名义统治天下,却终于以叛逆罪废之,一连数年不许他与外界联系,禁止他见客接人。一位忠诚的宫中侍卫为了保护年轻的皇帝,曾剖腹落肠,以此阻止太后加害于她的儿子。此处对光绪帝的情形加以叙述,不仅是由于我从英文著作中读到了对这位“伟大”女皇、宫谋魁首的毫无意义的颂扬,还因为这段史事影响着整个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
  一###八年,光绪皇帝只比慈禧太后早一天离开人世,这绝非巧合。很显然,一想到自己已不久于人世,后自已而死的皇帝说不定要向自己的亡灵报仇,毁坏自己的令名,这位老妇人根本无法忍受,因此皇帝便在她前一天“适时地”去世了。传说皇帝咬破他的手指,用鲜血写下了他最后的愿望,即在一###八年应将背叛他的袁世凯永远驱逐出朝廷。不管这传说是真是假,袁世凯在光绪死后四年间的确被驱逐出了官场,直到一九—一年革命时期他才重又掌权。
  南海、中海、一北海目睹了一系列事件申成的悲剧。在南海,光绪皇帝像囚犯一样死去;一个与中海相关联的人物——袁世凯出卖了他。袁世凯在民国成立后,重又登上了政治舞台。因为他控制着军队,一九一五年他企图自立为皇帝、一九一六年,一个叫蔡松坡(蔡锷)的人,在云南举行了倒袁起义,打碎了袁世凯的迷梦。这位蔡锷的名字永存于北海西北角的松坡图书馆。面对蔡锷的起义,袁世凯筹划已久的君主制度像一枕黄粱般地破灭了,因为民众的意志是反对君主制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便要脱离民众。袁世凯被那些同谋者所欺骗,竟以为全国上下都支持君主制的计划,因而利令智昏,悍然称帝。按现今的说法,梁士治(绰号“财神”)曾建有一家报馆。他每天早晨
  图74《白鹰图》宋代绣品(彩色)
  都为袁世凯提供上海的报纸,筛选新闻内容,改编后在北京印刷,从那些报纸中,袁世凯得出了民众强烈要求恢复中国的君主制的印象。明代最后一位皇帝临终时一番话听起来非常像袁世凯的最后感想:“然皆诸臣误朕。”
  自从一九—一年建立了民国,三海的大部分区域已向公众开放。金鳌玉源桥头,屹立着北京国立图书馆。这是一座极高雅的建筑,与周围古典格调的环境十分协调。它构成了中海与北海的分界线。这一地区,尤其是中海,是慈禧太后常去的地方。现在孩子们可以在湖面上划船或滑冰,但在帝国时期,这里却是禁地。这里的紫光阁是同治皇帝(公元一八六二—一八七七在位)第一次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这座建筑有四、五十英尺高,虽不像其它大殿那样给人深刻的印象,却显得很亲切。宫殿内点缀着建筑艺术的珍品。此处可以看到隐在树丛中的拱形屋顶,彼处有一条修饰性的拱廊护卫着上桥的通道;这里是缤纷灿烂的琉璃瓦,那里是一尊大佛——但整体都很严谨,与周围景致协调一致。唯一的例外是一座隐蔽的欧式建筑,那是慈禧太后突发奇想兴建的。袁世凯将其改建成他的总统府,可是,把它改得非常难看。它衬托在典型的东方景致下,在西方的游客看来,一显得不伦不类,非常难看。
  朱丽叶·布莱顿用优美的文笔描述了三海区域的难以名状的美。“分析北海这块被遗忘的角落的迷人之处……是不可能的。这魅力是一种应仔细品尝的味道,是一股泌人心脾的香气,是我们眼中的色彩,倒映湖中的柳影;是灰色的右堤,如同沿湖岸扭动的巨龙。这魅力存在于南飞的鸭群中,存在于微风吹动的青草中。那青草爱抚着破旧的汉白玉石栏,一如鲜嫩的灌

第六篇 皇宫和御苑(6)
图76《春山行乐》马远(南宋)作
  图77山水夏珪(南宋)作
  图78青铜色罐胡人形式,口内书临乾隆皇帝一首诗
  木在金色屋顶中伸展。它们还存于蓝蓝的水中琉璃瓦的倒影,存在于被淡紫色的通道略微染成紫色的乌鸦翅膀上,存在于黄昏站立在岩石上的挺拔的苍鹭,苍鹭们像立在基座上的铜像一样凝然不动。也存在于对于惆怅地凝视着我们的历史的思忆中,存在于轻柔地融人尘埃的今日之忧伤中。”
  罗伯特·哈特爵士曾组建了中国的邮政系统。朱丽叶·布莱顿是他的侄女,她怀着深厚的感情撰写了关于北京的文章,而且常常写得很美。她所著的《北京》(Peking)一书堪称是关于这一古都的英语书籍中的典范作品。
  她所写的所有庙宇和景观都是她怀着特殊的游览兴趣做过实地考查的。说来真巧,写北京写得最好的几位作者,名字的起首字母都是“B”,布莱契奈德(Bretshneide])写出了最好的考古研究报告;布莱顿(Bredon)带着一个探幽钩沉者的明敏志趣。写到了北京城中所有被遗忘的角落。J.P.O.布兰德(J.P.O.Bland>和柏克豪斯(Backhouse)是一对搭档,柏克豪斯的中国知识和布兰德的生花妙笔相结合,便写出了两部读来颇似探案小说的历史著作——《北京宫廷纪事与闻见录》(The Annals and Memoirs of the Conrt of Peking)和《女皇治下的中国)。(Che uhder theEmpressDo、ger)。这里无意贬损其他作者的成就。但上述著作的价值将永存不灭。
  将中海与北海隔开的大理石拱桥称为金鳌玉妹桥。这座桥历来就是一条供人们从城区进人皇城的公共通道。在桥的两侧,人们可以瞥见湖上景致。著名的团城便坐落在桥的东端;与团城相连的小岛上,建有一座壮美的白色舍利子塔,也称白塔。这团城也称回城,面积虽不大,但它却以承光殿中所供的玉佛闻
  图79庭园之乐
  名于世。佛像面露蒙娜·丽莎式的微笑,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18)据传说,不论一块多么洁白的玉石,只要一靠近这尊玉佛,便会黯淡失色。玉佛置于玻璃后面,游者可以贴近身去仔细端详。在承光殿的庭院中还有一件稀世之物,即玉瓶,它高约二英尺,壁上雕刻有龙和鱼的形象。它很可能是忽必烈汗的遗物。马可·波罗曾描述过这类玉制容器中的一件,说它价值连城,饰有珍珠缀成的流苏,高度“达五英尺”。当然,还有其它一些与承光殿这只相近的玉瓶,如内廷养心殿乾隆寝宫中存放的那只,但承光殿这只玉瓶的规格却是世上罕见的。据史籍记载,元宫城被毁时,此瓶逸失,后乾隆在一小寺庙中发现了它,遂付出相当于一千美元的高价将它买下,并移置于此。乾隆还在瓶上题写了自己的一首诗。我们应当记得,我们此刻正站在俯瞰蒙古统治者荣耀的小岛上,再向前去便是清统治者的遗迹了。
  白塔显得很奇特,并非中国通行的样式。在园中观览的人们可以越过莲花覆盖的湖面看到它投在水上的倒影。人们若不走近前去,登上它作为基础的台基,便很难估测出它的体积之庞大,它的顶部很可能是北京城中的最高点。一般说来,舍利子塔的形状都是厚重而圆的塔身,顶部有一小巧的机关,令人想到在西藏、泰国、缅甸等地发现的高僧遗骨。白塔在北海御苑中所占的显赫位置,表明了佛教自十二世纪以来对中国的影响之深。实际上,佛教的影响还可上溯至四、五、六世纪(有紧邻北京的山西云冈石窟造像为证)。长久以来,佛已深入中国人的内心深处,而佛教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