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北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城北京-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玉佛而知名。
  中国的塑像普遍为木质或泥质,这一点表明了中国人能严肃地对待宗教或他们的神,人们在许多佛寺里经常可以看到巨大佛像的头部是残缺破损的。中国人对神的这种漠然由来已久。规模较大、财力较盛的寺庙通常有一种特殊的罗汉堂,罗汉像的数目有时可多达五百,总是以它们各自不同的面部表情吸引人注意。罗汉不是常人,通常被认为具有超自然的神力,有些罗汉把自己打扮成叫花子的模样。所以创造者苦心经营,千方百计地赋予它们各具特色的表情。东药庙和碧云寺都有这样的罗汉堂。北海西北角的“大西天”就是一个泥塑佛像群,但不幸的是这群佛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令人称道的地方。最为珍贵的是一尊非常古老的檀木佛像,那尊佛像原在白塔寺,后来被康熙皇帝迁到了
  图100观音
  彩饰木制,(金)(公元一一一五—一二三四)至元初时期作品
  图101魔法师十四世纪壁画,两手分别置于日、月之上
  图102刺绣画面明代作品
  图103《溪桥赏春图》戴进作,明代初期宫廷画
  北海的宏业寺。它所用的木料如此坚硬,敲击时会发出金属撞击一样的声音。
  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足以写成一本书,但我们在这里只能简单从事。从古典审美趣味角度来看,没什么可以超过宋代的白瓷花瓶与白瓷碗钵(汝窑、官窑,特别是定窑的)。在这一时期,印花青瓷也得到了发展。在皇家的资助下,明朝各种瓷釉的着色艺术进步很大。宣德年间(公元一四二五—一四三五在位)的景泰蓝(公元一四五〇—一四五六)以及成化年间(公元一四六五一一四七八)的瓷器都很有名。十六世纪末叶是中国陶瓷业百花齐放、兴旺发达的时期。不断发明,不断完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七世纪康熙和十八世纪乾隆时期,那时皇家的赞助极大地推动了精美雅致作品的创造,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皇帝的“蛋壳细薄胎瓷”(eggshell Porcelain)和其他一些古月轩器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