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操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同室操戈-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千秋万岁之后传王。”窦太后听了,十分高兴,“太后喜悦。”然而,当时也在场的窦太后堂侄窦婴(窦太后从兄子)一听这话,跪在地上对刘启说:“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刘启和窦太后听了,很不高兴,“景帝默然无声。太后意不悦。”结果,窦太后从此对窦婴十分怨恨,“太后由此憎婴。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
  不久,刘武从封地来朝拜谒母后。吃饭时,刘武当着母后和哥哥刘启面,又要母后做主,以后将帝位传给他。窦太后便对刘启说,“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索隐》解释说,殷人尚质,亲亲,谓亲其弟而授之。周人尚文,尊尊,谓尊祖之正体。故立其子,尊其祖也。)刘启一听,跪在母后面前并表示同意。等到宴席散了,刘启召袁盎等人,询问他们太后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太后言如是,何谓也?”大臣们一齐对刘启说,太后意思很明白,就是要立刘武。“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袁盎等人还解释说,“殷道质,质者法天,亲其所亲,故立弟。周道文,文者法地,尊者敬也,敬其本始,故立长子。周道,太子死,立適孙。殷道,太子死,立其弟。”经袁盎这么一说,刘启也觉得立弟弟刘武,是有点不大合适。于是又和大家商议,看如何才能拒绝母后想法。大臣们认为,既然汉王朝一切都效法周王朝,那么按周朝规矩,只能由儿子继位,而不能由弟弟继位。“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鉴于太后的想法,看来只有我们大家出面,才能让她放弃自己想法。袁盎等人只好入见窦太后,直截了当地对她说,我们都听说您想立刘武为太子,那么刘武死了再立谁呀?“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窦太后回答说,那时再立刘启的儿子,“吾复立帝子。”袁盎一伙又对她说,您这样做,必然会引发内乱,所以绝不能立刘武。在袁盎等人反复劝说下,窦太后这才无奈地放弃了她的想法。“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
  窦太后工作做通了,但刘武对此却很不满。当他得知袁盎等人坚持要立侄子刘彻为太子,十分恼火。为了争得太子之位,刘武便和亲信羊胜、公孙诡等人密谋,让他们暗中杀掉袁盎等人,“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余人。”面对刘武派来的刺客,袁盎对他说,“我所谓袁将军者也,公得毋误乎?”就在那个刺客要下手时,袁盎却将他手中的剑夺了下来。“刺之,置其剑,剑著身。视其剑,新治。”袁盎一看是把新剑,就让人查清剑的来历,结果长安城中铸造此剑的工匠交待说,是刘武手下人让他铸造的。刘启让袁盎抓住这事顺藤摸瓜,经过一番追查,“梁王所欲杀大臣十余人,文吏穷本之,谋反端颇见。”窦太后一看小儿子刘武将事情闹大了,急得连饭都不吃,天天在哭泣,“太后不食,日夜泣不止。”刘启见母后这样,“甚忧之”,只好召见公卿大臣商议对策。有人为他出主意说,就说这事是别人干的,刘武不知道。刘启一听,当即对大家说,我这就去见母后,向她说个明白。“太后闻之,立起坐湌,气平复。” 。 想看书来

巫蛊祸起父子反目 政变失败母子俱亡(3)
安抚好窦太后,刘启又让人去抓捕公孙诡和羊胜。“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结果,当他派出抓捕公孙诡和羊胜的人到了刘武封地,“举国大索,月余不得。”御史大夫韩安国,知道两人被刘武藏着,便找到刘武,哭着对他说,“主辱臣死。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刘武一看,却满不在乎地说,你何必这样。韩安国又哭着说,“大王自度于皇帝,孰与太上皇之与高皇帝及皇帝之与临江王(刘荣)亲?”刘武说,我确实不能和他们比。韩安国又说:“临江王,适长太子也,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大凡统治天下的人,都不能以私乱公。如果统治者总徇私情,那么父子、兄弟至亲之间,也会因反目而引发动荡危机。“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如今皇上因为太后原因,“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韩安国还没说完,刘武就哭着对他说,“吾今出诡、胜。”公孙诡和羊胜知道后,只好自杀。一场危机,最终这样化解了。
  好不容易成为皇太子的刘彻,居于太子之位9年后,父皇刘启因病而逝。16岁的刘彻,嗣位为武帝。“初,武帝得立为太子,主有力,取主女为妃。”为了以示对姑妈的感谢,刘彻即位不久,便册立表姐陈阿娇为皇后。碍于姑妈情面,刘彻虽然立她为皇后,但心里对这位表姐皇后并不满意。或许俩人是近亲关系,或许刘彻不愿和脾气很大的陈阿娇同房,结果多年过去了,陈阿娇一直未能怀孕生育。“皇后骄妒,擅宠而无子,与医钱凡九千万,欲以求子,然卒无之。后宠浸衰。”(《资治通鉴》卷17)钱虽然没少花,但是十多年过去了,陈皇后还是没有生育。因为没有子嗣,恩宠日衰的陈阿娇,渐渐受到冷落。恰在这时,能歌善舞的卫子夫出现了。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一个帝王如果迟迟没有子嗣,不仅是他个人最为苦恼的大事,同时也是皇家最放心不下的大事。面对这种情况,一些颇有心计的人,总会大施手段,趁机以售其奸。而向刘彻兜售其奸的不是别人,正是姐姐平阳公主。眼看着弟弟没有皇子,深知男人心理而颇有心眼的平阳公主,为了巴结弟弟,就在家里收养了十多名美女,“平阳主求良家女十余人,饰置家。”(《汉书》卷97上)目的想趁机弟弟哪天到了她家,将这些美女献给他,以此讨好弟弟。 
  公元前139年(建元二年)初春的一天,刘彻到霸上举行除恶祭祀返回时,顺路到了姐姐家。平阳公主一看机会来了,便让那些美女出来侍候刘彻。结果,姐姐眼中的美女,刘彻一个也没有看上。为此刘彻很不高兴,“帝不悦。”刘彻勉强坐了半天,兴趣荡然无存。吃饭时,费尽心机的平阳公主,为了让闷闷不乐的弟弟高兴,特意安排自家歌女演唱助兴。这些歌女出来后,刘彻眼睛顿时一亮,目光一下盯在卫子夫身上。“既饮,讴者进,帝独悦子夫。”面对长相漂亮的卫子夫,刘彻高兴得连饭也顾不上吃,借故出去更换衣服。知道弟弟看上卫子夫的平阳公主,示意卫子夫也跟了过去。迫不急待的刘彻,刚一进尚衣轩,立马占有了卫子夫的玉体。“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
  和卫子夫一番云雨,刘彻出来时更加高兴,当场奖赏姐姐。“还坐欢甚,赐平阳主金千斤。”当心满意足的刘彻离开姐姐家回宫时,心领神会的平阳公主,主动让弟弟带上卫子夫,“主因奏子夫送入宫。”正在兴头上的刘彻,当即表示同意。卫子夫上车时,平阳公主抚摸着她的后背,别有用意地再三说,你要是得宠后,千万不要忘了我。
  卫子夫到了后宫,身为皇后又是姑表姐的陈阿娇,见刘彻又带回一位美女,心里十分窝火。本来因和刘彻婚后一直没有皇子,心理严重扭曲的陈阿娇,见了卫子夫更是醋意大发。甚至寻死觅活,三番五次地在刘彻面前哭闹,威胁刘彻不得和卫子夫接近。“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刘彻虽然对陈阿娇非常反感,但碍于面子,一时对她也无可奈何。

巫蛊祸起父子反目 政变失败母子俱亡(4)
由于陈阿娇经常在刘彻面前闹腾,入宫已经一年多的卫子夫,一直坐着冷板凳,“入宫岁余,不复幸。”不久,刘彻准备将他看不上的后宫女子,挑一些打发出宫。卫子夫知道后,哭着让刘彻放她出宫。“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之,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一看卫子夫哭得伤心的模样,刘彻心一软,又可怜起了这位美女。于是他再也不顾陈皇后闹腾,又宠爱上了受到冷落的卫子夫,“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对刘彻再次宠幸卫子夫,陈阿娇十分生气。特别当她得知卫子夫怀孕后,更是气得要死。“闻卫子夫幸,有身,妒之。”陈阿娇不但在刘彻面前寻死觅活,同时又和一个叫楚服的女巫相串通,暗中“挟妇人媚道”,诅咒卫子夫。对这种在宫室被视作大逆无道的做法,刘彻知道后大为恼火。“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
  出于嫉妒仇恨,一时无可奈何的陈阿娇和母亲刘嫖,又把气撒在当时也到了宫廷的卫子夫弟弟卫青身上。卫青因入宫不久,也没什么官职。于是刘嫖出面,“执囚青,欲杀之。”正和卫子夫恩爱有加的刘彻,知道后不但救下了卫青,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小官职。幸运活下来的卫青,后来成了西汉著名将领。公元前130年(元光五年),怒不可忍的刘彻,再也容不得心眼狭小的陈阿娇胡作非为,便以“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为由,毫不留情地废了陈阿娇的皇后之位,并安排她在长门宫闲居。
  陈阿娇被废后,这位天真的女子,开始还幻想有一天刘彻能回心转意,将她重新接回后宫,岂料刘彻一点意思都没有。出于无奈,陈阿娇只好花重金让司马相如写了一篇充满深情的《长门赋》。“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想以此打动刘彻的心,不过,最终刘彻还是没有搭理她。加上后来陈阿娇父亲陈午死后,母亲刘嫖因为寂寞难耐,和家奴董偃私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