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日军由于部队伸展分散,自此无力再行集结西进。史家遂把这以后称作为中日战争「相持阶段」。
同时1938年 11月日本政府调整对华的新关系。提出以「睦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作为方针,展开「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自此在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决在占领区扶植并强化傀儡政权,及加紧对重庆国民党政权的分化。并且在军事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以确保已占领区的治安为主。
同月,蒋介石亦提出相应政策,「发动有限度之攻势反击」,但对「敌后方之游击部队,则加强其对敌后方之控制与扰袭」。
无可否认,抗日战争御战初期,是蒋方进行攘外政策最积极也同时是损失最惨重的一年。所有抗日正面战争,主要是国军执行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分工。但也不能说红军没参与。平型关那一役,还有百团大战,都是红军在抗日期间著名的战役。而且打得漂亮。不过,国军的战绩也辉煌,就是更加凄惨壮烈,人数也多,规模较大。这当然也因为国军与红军的比例不同。同时分担的战斗任务不一样。这时,最大的意外竟然是汪精卫自重庆出走。
第3章,第7节:抗战初期,胜少败多
陈天璇《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现代史
第3章,第7节:抗战初期,胜少败多
第3章,第7节:
抗战初期,胜少败多
抗日战争,一般是指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所发生的日军侵华战争,特别是指八年抗战,即是,从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因为历时八年,所以如此称谓。不过,亦有一些史家把上限提至「九。一八」事变,因为那是日军侵占中国东北事件开端。然而,因中国政府未起而抗日,所以,一般史家多数弃而不用, 因为据称那是侵华,不是抗日。
史家把以上抗日的前后八年,划分为三个各具特色的阶段。既称:初期、中期、后期;又称:御敌阶段、相持阶段、最后阶段。所谓「御敌阶段」,是芦沟桥的七七事变起,至武汉、广州失守后为止。大概由1937年7月 至1938年10月。在这以后,日军因为发展战线范围太广,兵力过份分散,无法集结进击。于是,开始加强诱降的手段和策略,一方面是意图保持已占城市,另方面是吸纳汉奸以华治华,这遂进入一段较长期的「相持阶段」。其跨度由三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的最初几年;前后六年。至于「最后阶段」是中日双方于结束前在西南地域那段互相攻战,然后,是日本向盟军投降同时亦在中国停战。
现时史家指出,当年蒋介石的御敌策略,有成有败。成,是把日军大规模地诱至华南,使其陷于地窄山多的地盘内,无法运用重型武器,削弱其后深入进攻。所以,他弃平津平原而集军于淞沪之战,逼使日军南下,锁于华中丘陵。败,是对抗战没有作好部署计划。尤其是在淞沪弃守撤退时候,决定流于仓促,大军崩如山倒。继而迁都重庆,南京迅速失陷。守城总司令唐生智本率十五万兵抵敌三天后先跑了,余众十万又打三天,城破之后尽皆殉职。逃离者极少数。又日军进城后展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历时长达两月,死难者三十万。日军可恶!人性可悲!
中国方面整个御敌阶段的过程大致是这样:七七事变发生,平津相继失陷。中日交锋移到淞沪。上海的那场保卫战曾进行三个月,国军还是输了,撤退乱作一团。苏杭接着失守,同日宣布迁都。日军遂沿长江向西进军。之前曾声明可死守六个月的南京守卫战,只曾战斗了六天,于12月13 日失陷。国民政府已于11月21日迁重庆。
1937年国共再携手合作。8 月底双方达成了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华北战场,进行独立的对日游击战。 9月,国民党开大会通过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原则,搁置「安内」,共同「攘外」。全国分为五大战区。基本以国军为负责正面战场,展开御敌抗战,主要阻敌西进。所谓「五大战区」的划分在初期大致由北至南,沿海而下,然后自东移西。第一战区(河北、山东)初由蒋介石担任司令官,继由程潜接任;第二战区(山西、察哈尔、绥远)由阎锡山任司令;第三战区(江苏、浙江)初由冯玉祥担任司令,淞沪战争起由蒋介石兼;第四战区(广东、广西)由何应钦担任司令;第五战区(安徽、湖北、河南)初期司令蒋介石,后由李宗仁接替。同时,全国军队 (即原中央军及其它各地方派系军,包括改编后的红军在内) 又改叫集团军,番号由1开始,命著名的将领分别统率,如薛岳、陈诚、顾祝同、张发奎、孙连仲、余汉谋、胡宗南、卫立煌、蒋鼎文、罗卓英等,又八路军亦叫作「十八集团军」。此外,合南方各地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由叶挺任军长。
在华北、华东、华中最初战事中,以淞沪之役保卫上海的战斗最为激烈。中日作战长达三月,虽然最后失守,但,却就此打破日本三月灭华之谈。同时,北平、天津早陷。日军挥兵进入山西,迫向太原。于是,另有保卫太原会战,这是属于第二战区,由司令阎锡山统军,有杨爱源第6、及傅作义第7集团军等负责率领正面御敌。另外加上朱德所率18集团军三个师从旁以游击战配合。 9月25日八路军第 115师在*统率下开赴山西后在平型关东北设伏,曾大败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于中途,杀敌逾千,并檄获大批辎重车辆及马匹等。因这是日军西进首吃败仗,不独粉碎了日军不败神话,并为全民抗日打了兴奋针。此役规模虽小,但却列为大胜,曾使*名声大噪。此外,八路军第 129师在刘伯承统率下也曾于10月19日晚成功突袭一日军机场毁机二十四架。然而这些都是小胜。平型关还是被日军攻下了,继于11月8日太原亦告失陷。
与此同时,日军在华北的战场进军山东。省长韩复渠放弃泰山天险而自顾逃命,济南失守,全省沦敌。蒋介石在河南将他扣捕枪决,据云,杀一儆百,以安民愤。
进入 1938 年后,中国最大的防御战有二,其一是徐州会战,其二是武汉会战。徐州位于江苏,海陆要道,属于第五战区。由司令李宗仁统领正面抗战。日军则由矶谷师团自东推进,后来板垣师团自北南下夹攻,最著名的御敌战役是台儿庄。根据记载,此役国军集兵达六十万,日方亦遣兵廿四万,双方曾力拚于台儿庄内。先是日军发动 攻势,占去该镇四分三地,后来中方合围反攻。鏖战由3月 23日起至 4月7日止,双方伤亡惨重,中方二万,日方亦一万多。最后日军撤退。此役国军胜利。但也只是暂时。因日军于5月 19日攻下徐州,继而进逼武汉。
史载,为了阻敌西犯武汉,使有时间多作准备,蒋介石下令于 6月 11日炸毁黄河下游河南郑州地域的花园口堤坝,冀以黄河之水,暂挡日军西进。因而泛洪遍野,溺死无辜百姓,并曾导致邻近河南、安徽、江苏三省 44 县被淹,89万人葬生,千万户人无家可归。代价非浅。武汉是在湖北,位于长江中游。由于日军不断西进,防御战区亦随增加。这时候属于第九战区,由司令薛岳正面抵抗。
日方7月以兵廿五万沿长江两岸围攻,中方集军百万,防卫于大别山及鄱阳湖一带,是为武汉会战。无奈,10月下旬,亦告弃守。26 日失武昌、汉口,27 日失汉阳。
同一时期,中国南方亦有广州会战。那是第四战区,司令是何应钦,后由张发奎替。1938年10月初日军自中国北方青岛、大连、及上海遣派其第 21军南下,先以军舰载运至广东东南海面大亚湾习结,并于10月12日起登陆,进攻惠州。中方以余汉谋率第 12集团军作为主力迎抗。然而,节节败阵。10月15日失惠州,19日失增城,21日失广州。至26日失佛山及其南郊,战役结束。又因粤汉铁路是由广州通往武汉,故此,两地同时放弃。
不过,日军由于部队伸展分散,自此无力再行集结西进。史家遂把这以后称作为中日战争「相持阶段」。
同时1938年 11月日本政府调整对华的新关系。提出以「睦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作为方针,展开「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自此在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决在占领区扶植并强化傀儡政权,及加紧对重庆国民党政权的分化。并且在军事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以确保已占领区的治安为主。
同月,蒋介石亦提出相应政策,「发动有限度之攻势反击」,但对「敌后方之游击部队,则加强其对敌后方之控制与扰袭」。
无可否认,抗日战争御战初期,是蒋方进行攘外政策最积极也同时是损失最惨重的一年。所有抗日正面战争,主要是国军执行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分工。但也不能说红军没参与。平型关那一役,还有百团大战,都是红军在抗日期间著名的战役。而且打得漂亮。不过,国军的战绩也辉煌,就是更加凄惨壮烈,人数也多,规模较大。这当然也因为国军与红军的比例不同。同时分担的战斗任务不一样。这时,最大的意外竟然是汪精卫自重庆出走。 。。
第3章,第8节:汪氏政权,矫言救国
陈天璇《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现代史
第3章,第8节:汪氏政权,矫言救国
第3章,第8节:
汪氏政权,矫言救国
汪精卫于 1940年 3月20日在南京组织「*」中央政府,自任主席兼行政院院长,为日本侵华搞美化活动。他四年后在日本病死。随后,有人撰文写书为他曾充当汉奸而诸般解释,甚至矫言说他只是变相救国。然而,他为日本侵略者办事,甘作鹰犬;屠杀敌后抗日游击队,事实昭然。任谁代他辩说什么,都难以再还他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