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谓「蚕食」,是在「准治安区」实施。在这区内,既用恐怖手段亦采怀柔政策,其目的是把游击区内的居民赶进日占区内,然后把已空出的村庄平毁,务使游击队无法隐蔽活动,广建碉楼,修封锁渠,阻八路军深入。

  所谓「扫荡」,是针对「非治安区」内*解放区抗日根据地而执行的。日军在此沿用蒋介石剿共期间施行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即是,把村庄烧光,把疑者杀光,把物资抢光,意图籍此摧毁抗日据点。

  本来,汪精卫建南京政府不靠什么军队;全赖日军,狐假虎威。后来陆续有部份国军投靠其阵营,最盛时据称竟然曾拥兵至八十万。有史家说,是蒋介石献兵,与汪连手剿共。因日军施行的「清乡、蚕食、扫荡」是由汪氏执行,又国军队伍在转投南京伪政府后,就可以明目张胆地四出进行剿共。另据外界史料,投汪的国军有:1941年3月国军第五军副军长刘月亭率其所部投汪;5月国军师长公秉藩率其所部投汪;6月国军六十九军军长毕泽宇率部投汪;1942年2月国军骑兵第一军赵瑞、杨诚所率两个师亦投汪;4月国军第二十九集团军副司令孙良诚率辖下师长三名、旅长三名、纵队司令二名及其所部投汪;此外,还有些是隶属国军指挥的游击队或公安队投汪,较为公开的有: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李长江率五个司令八个支队共四万人,及江苏省保安八旅旅长杨仲华等投汪。至1943年4、5月间,尚有国民党监察委员兼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及新编第五军军长孙殿英等投汪。而这些投汪后的国军及部份在日占区内征集入伍者组成了皇协军,使南京的军力曾达到八十万众,原属于国军的共计约五十万,约占其总军力百分之六十二,另有百分之三十八是在日占区内强拉壮丁,及改编土匪流氓组成。此外,还有汪氏南京政府的民团、警察没计在内,数目不少。

  又据不完全的估计,在四十年代的初期,先后投降入汪政权的原国民党中央委员有二十人及高级将领五十八人。据称,他们这大批人是为要执行当年国民党所谓的「曲线救国」,当兵的加入皇协军,分头剿共。现时关于这类陈述,还有史料透露,其后原属国军新编第五军军长孙殿英因战败为*所俘,在他保留的密函中,搜获蒋介石给他的当年手谕。若真,那确是夷匪所思的难堪实证。 。 想看书来

第4章,第2节:远征缅甸,代价非浅
陈天璇《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现代史

  第4章,第2节:远征缅甸,代价非浅

  第4章,第2节:

  远征缅甸,代价非浅

  人们奇怪,在抗战时,中国为何派军远征缅甸?而且前后两次,负出代价非浅。有十多万士兵因而阵亡。

  据史家称,其时政府最大的远征缅甸理由是要保中国西南大后方军备的补给。读者尤应记得,中国在淞沪战败后,南京政府迁往重庆。重庆位于四川,在中国的西南,也因此被称为抗战的大后方。从1938年到1940年,日本未发动太平洋战争前,这重庆大后方的主要供给由中国以外经滇缅公路而输入。但是,到1940年,德、意、日组成军事的联盟,称轴心国,在全世界发动侵略。日军向美国珍珠港突袭的同时,挥兵全面地在太平洋发动了战争,随进军东南亚各国,当然包括缅甸在内。直接威胁到中国大后方外来援助。那是因为,中国的运输线,自外进入重庆,就是滇缅公路。缅甸是英属地。日军攻入仰光。英军节节败退。与此同时,中国加入为反法西斯同盟一员,正式向日宣战,成为世界四大主盟之一。蒋介石被任命为中国战区总司令。原先包括缅甸,随后又不包括。其分别是英国不想让蒋介石指挥缅甸战争。但是,无论如何,中国自身要保护西南大后方外援,又有义务支持同盟国抗日,就有了新任务,出兵缅甸抗日。这就是当年原因与理由。

  1941年12月25日,中英签署条约,同时在英国要求下,蒋介石派出远征军。本来共同抗日。只是,英国对中国的军队心存歧视,同时并不看重其战斗力。最初,不让进入缅甸范围;所以那时中国大军停在云南边界候命。后来因为日军连陷缅甸多城,英国才让他们开入境内。然而,到那时候,形势大变。英国自己的打算是,放弃缅甸,退入印度。因为英国最大的亚洲利益和资源是在印度。因此英国把守住缅甸认为属次要。所以,当中国军队开进缅甸时,英军已正在大举地西移,尽量让中国军去挡日军进攻,而她自己只顾抽兵撤退。就这样,中国远征军成为她后盾,在战略上掩护英军逃走,捱打殿后。

  不过,根据现时能读到的纪录,中国军曾有辉煌的战果。至少,在经过剧烈战斗后,曾把几个城市收复。例如,曾有东瓜大捷及仁安羌大捷这些战役。但又赢得这两役的师长均先后死于缅甸。其中以戴安澜之死甚为轰动。当时,在解救被困的英军之后,友军随即走了,中国军便捱打,最后,在日军的陆续增援攻势之下,只好弃城撤阵,分兵三路退出。最大的悲剧出现在这一阶段。中国军在逃离中死亡五万人。据称事情这样发生。他们曾误入野人山。除了也曾遇袭而伤亡,最惨迷失在丛林峻岭。于是,断粮加上毒瘴,陷身丛林沼地,因而,病死失纵不计其数,部份辗转亦到印度。只有一小部份退回云南。

  中国首次派入缅甸的远征军是于1942年2月16日出发,由司令罗卓英及副司令杜聿明统领。共计有十万人,番号是三支军。杜聿明兼率第五军,甘丽初率第六军,及张轸率第六十六军。本来缅甸划入盟军中国战区,原先由蒋介石任总司令,并由美国将军史迪威任参谋长。后来盟军又决定把缅甸战区范围从蒋介石的指挥中拿走,改由英国韦维尔上将统领印缅战区作战。所以,中国远征军的统帅就此变成了由外国人担当。即使如此,中国军队仍是尽其职守攻战。3月19日,在仰光北面,胜利第一仗由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带领下,与日军激战十二个昼夜,歼敌五千人,俘四百人,取得史称东瓜大捷那场战役。

  另外第六十六军亦于4月上旬进入缅甸。其辖下的新38师由副师长齐学启率领,奉命于4月中旬开抵仁安羌北面进行解救被日军围困的英军第一师及其战车营。经过三昼夜的苦战,日军受挫后撤走了。于是,英军获救后西退至印度。这就是史称仁安羌大捷。然而,由于英军光是想逃出缅甸,中国军的作用只掩护撤退。据说在转移中,中国领军与史迪威不和,就此在策略上彼此分歧,协作不力,转胜为败。最大的关键是日军占了腊戍,切断远征军的后方,大部随英军向西撤。这就发生了兵败野人山那一场惨剧。缅甸野人山原称克钦山,在邻近印度边界的西北,实是千里无人原始森林。远征军进山后,粮缺弹尽,饥寒交迫,另加毒瘴猛兽,士兵大量死亡。浩浩荡荡的十万远征军,在交战转移中折损六万。其中曾率领打嬴两次大捷的两名师长,载安澜殉国,齐学启被捕。又于载安澜死后,下属带骨灰归国。政府曾为他举葬礼,各界名流均往吊唁,连那时身处延安的毛泽东都曾送挽联致哀。但被捕的齐学启则遭日军囚仰光。有关他的不幸,曾说及汪精卫派人往劝降,但他不为所动,至1945年3月13日死狱中。

  根据史家记述,当年只部份远征军,如第90师、第96师、第200师、新28师、新29师的残余部队成功撤回中国云南,又后路被切的其它部队则通过胡康河谷进入印度,主要有新编38师,合约三万,留在印度。其后在那里接受美国将军史迪威重编集训,配备新式装备,又其后中国再通过空运又遣三万士兵,加大这支队伍。直到1943年年底时,中、英、美三国决定要反攻缅甸,才又投入战斗。所以,从1942年5月以后,至1944年1月左右,日军不但全占缅甸,而且占有了东南亚。那时滇缅公路基本半被日占。又1944年反攻虽开始,前后战斗一年,至1945年1月,缅北才告克复,最后夺回腊戍。这样盟军才控制了北部,滇缅公路重获开通使用。亦可以这样说,中国所谓遣军保护滇缅公路,前后三年,然后成功。又那时候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已是节节败退,二次世界大战也近尾声。

  因此,若然以此为据,所谓打通滇缅公路确保西南后方外援,完全仅是空谈。反而,在那阶段,倒是日军,为了确保其军力的优势,要与中国东北连接起来,从而发动最后一场八个月攻战,曾使中国境内国军出现大挫败。由1944年4月至12月底,日军自北向南斜下至贵州,败国军于河南、湖南、部份福建、广东、广西、部份贵州,最后把交通线贯连接通缅甸。这一仗国军折兵达五十万。

  至于盟军在缅甸的反攻战争,约起于1944年1月,盟军分三路进军。美军从东南亚推进,英军从印度入,中国自云南下。这回,中国方面由何应钦担当总司令,后改由卫立煌替代,发兵达十六万人。共节制两大集团军,第十一集团军由宋希濂率领,第二十集团军由霍揆彰率领,共十四个师。另外还有六万兵由印度随英军入。战斗达一年才收复了缅甸北部。至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部队才与中国远征部队在中缅边界芒友第一次会师。3月,挥军南下收复腊戍。这才真正把滇缅公路在两国间再打通。其后,远征军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终止。

  与此同时,日军因在菲律宾的失败,从而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盟军在缅甸的战事全部结束。这一役反攻,历时一年半,合共歼灭日军四万八千余人。

  又据战后发布材料,中国的远征军,前后发兵两次,共计合三十万。战斗伤亡总数六万多人,另五万多人撤退中失纵,因此,损员达十多万。又盟军亦死二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