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仗,放弃汉城向北回撤。第五次战役是敌对双方互有攻守,胜负进退基本上缠斗在三八在线。6月停战谈判开始。但是,进行并不顺利;其间,战斗事件频生。而且大小战役规模不少,都是企图将占领区发展。此外有一插曲。1952年初*指控联合国盟军曾以空投方式向北韩地区使用细菌武器。不久美召回李奇微,换克拉克当总司令。

  联合国军在韩战中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行动是上甘岭之役。*志愿军死守了四十三天,终于把炮火凌厉的进攻打退。这是韩战中被认为最惨烈的一场血战。双方伤亡同样地惨重,最后认识到选择言和。谈判遂更积极。

  无可否认,中国的军备差,但是除了人数,更有高超战术。西方的败阵借口是,中国采用了人海战。不知道*派了多少人,战场之上,没完没了。同时,由于美国方面有优胜的空军加入战斗,中国军队大多数选夜间进行偷袭反击。事后美军将士回忆都说,白天占了地盘,晚上又失回去。所以,胜负反复;因为,日间由美军带领联合国的盟军以飞机轰炸及大炮抢占平原。往往,到夜里*的志愿军与北韩军乘夜又四面八方地夺回失地。因为双方军备悬殊,彼此作战方式有异。*的一方多强调斗志,美军的一方最记得恐惧。无论如何,*能与美国这样打成平手,已经在全世界引起空前震动,她绝不可欺。

  1953年7月27日,停火协定签字,朝鲜战争结束。有关双方就以三八线分南北。一边是北韩,一边是南韩。从此,两边各有守军,历史地停在那。朝鲜半岛分成两半,朝鲜人民分开两边,被拒往来,只因政治。中国志愿军在1958年10月局势稳定后全部撤返。相对地讲,美军则需长期继续驻军。任何一个国家要外国长期地武装保护,这种政权的继续存在本身是不健康的,无论在名义上它被称为什么政治。至今南韩如此。台湾亦颇类似。

  当然,*在韩战中付出重大代价。据官方的统计,中朝一方伤亡九十万至一百二十万人。美国及联合国盟军合共损失三十万至五十万人。南韩阵亡六十六万。中方承认伤亡三十六万,死171687人,伤廿二万;北韩阵亡报称六十三万。美方官方数字,伤亡约十四万;死36570人,伤十万人。联合国其它参战国伤亡亦超过二万人。

  这是美国首次未曾打胜的一仗。朝鲜是一个小地方,竟损失这样多士兵,美国人都希望将它忘记。它被形容为于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方与错误的敌人打错误的一场战争。而这场仗对毛泽东来说也是痛苦的。因他的长子毛岸英在这场战争中被炸死。他是从军到那里打仗的。但从整体来看,对于*,这是一场胜利。伤亡虽然惨重,喝釆填补损失。北京政府得到公认,有无邦交另当别论。没有人想到她能打得这样好。全世界从此对她都刮目相看。参战的收获是,*增加了自信,有能力迎接考验。。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5章,第3节:高岗反党,高层悬案
陈天璇《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现代史

  第5章,第3节:高岗反党,高层悬案

  第5章,第3节:

  高岗反党,高层悬案

  高岗反党是一宗透明度不大的高层悬案。长期以来,资料较少。尤其是在中国以外能读到的多属揣度。    

  高岗事件发生在1953年。主要活动全在*高层。其大致内容是,高岗对刘少奇不满,认为刘不配担当毛泽东第一副手,暗中发起倒刘活动。不久被部份人揭发,在领导圈受到批判。高岗不认罪,最后自杀死。与他同案受到批判的还有饶漱石。所以又叫高饶事件。但是二人资历不同,处理过程亦有分别。饶漱石是以支持者入罪。

  这宗事件所以受到*党内以及外间人士关注,因为它是*建国后第一宗高层*案件。而且,部份有关材料透露,此事件涉及毛泽东,并且显示毛曾被误解批评刘变成被理解为反刘,遂增加内情复杂性。

  首先,应了解高岗这个人。他原在陕西出生,1926年加入*,是陕北红军及根据地创始人之一。长期在陕甘宁边区打游击及其后的所属红军担任党委书记。抗日后调到东北局任副书记;后升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3年初调入北京中央工作,并兼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此外,他与苏联高层关系密切,曾被怀疑是否里通外国,主要因为高岗曾向苏联建议把中国东北收归为它的第十七个卫星联邦。不过,那是在*建国之前的事情。他当时担任敌后东北政府主席,与苏联签订了贸易援助的条约。他所持的理由就是,如果这样,就不怕美国会进军东北。他是公开讲的,刘少奇亦在场。言词卖国,阴谋未必。其实,若单独从这宗事件判断,他不但直率,而且颇鲁莽。

  在*建国后,高岗是政治局委员、国家的副主席之一、军委会委员、六大军区之一东北军区司令。同时,自1952年12月起,全国改组六大行政区,高岗担任东北区主席。其它计为︰华东区饶漱石,华中区*,西北区彭德怀,华北区刘澜涛,西南区刘伯承(*副)。而在共产党组织上,这些人兼该区第一书记;唯一稍有不同是西南区,*是第一书记,刘伯承是第二书记。

  值得同时指出的是,同案饶漱石在*中央兼组织部长。这其实是一个非同小可的职位。因为*高层强调搞组织生活。党员的升迁,人才的物色,归这部门管。

  据说,高岗的反党活动是从他被调入北京中央工作后才开始的。他在与毛泽东多次约谈之后,开始有所谓「两个中央」的言论。一个是「白区」党中央,一个是「红区」党中央。白区是指刘少奇当年领导的国统区;红区是指毛泽东为首的这批组红军建立根据地的解放区。他认为「七大」决议过份地凸出白区工作的重要性,而降低红区队伍的战斗功劳。在他看来,没有红军,就没有党;甚至如果没有陕北的根据地,就没有后来全国解放的胜利。他因此便强调,红区的党才是革命正统的党;红区干部才是合格接班干部。高岗不但对当时刘少奇稳坐毛泽东接班人位置深表不满。同时找其它领导层干部大讲特讲刘少奇过去白区工作的诸多错误,并且提出刘于建国后在有关经济建设问题上的维护资产阶级倾向。另外,高岗把他管治下的东北与刘少奇负责的华中改革作出比较,他认为刘的发展太缓慢,而他的东北区既经济恢复又支持抗美援朝。

  应该注意,1953年5月原本由周恩来管的政务院属下几个工业部门拨入高岗担任主席的国家计划委员会。这后来被说成高岗打击周恩来的佐证。其实这是当时毛对周这方面工作亦不顺意。毛借批评薄一波新税制错误,直指它离开了党的建设总路线;认为它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不利于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然而,导致高岗被批判的是以下两个大问题。一是他主张在政治局内,当毛泽东因故缺席时候,会议主持人应采轮流制。这是因为建国以来都是由刘少奇替代。二是他曾表示,在国家领导层,可多设副主席;譬如,在拉拢某些领导干部支持他时曾提及「你一个,我一个」。然而,促高岗私下找五大政区党委那些负责人饶漱石、*、彭德怀、*等谈这事情的直接原因是,当时刘少奇的亲信安子文曾拟了一份秘密名单,打算在毛泽东因健康退居二线时由刘组阁使用。高岗看过名单内容,发觉多是白区人选。所以他找红区干部密谈他的倒刘计划。他取得了饶漱石、*、彭德怀支持。但却在与*、陈云商谈后得反效果,因为*随后找毛泽东把内情交代。

  有其它数据显示,毛可能向高岗提过两个中央这类言词,也曾对刘少奇的改革建设进度表不满,但高岗过份发挥。他除了有明显的个人功名目的,还破坏了党领导层的统一团结。于是,毛授意要有关干部找高岗约谈。

  因此,连刘少奇都曾上门,但是高岗态度傲慢。这就引发了后来批判会,高岗曾一再要求要见毛。但是,毛到杭州养病,会议在北京开。在此之前毛建议搞一个决议,正面说明关于增强党的团结。他强调不要点名批评,好让犯错的自省改过。那就是1954年2月召开的*七届四中全会。会中有关党的团结,决议规定,党的高级干部的重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意见应该向所属的党的组织报告和反映,又特别重大者则应向政治局、书记处、及中央主席报告和反映,否则就是违反党的纪律,是非法的。其实,这针对高岗的言行与活动,又不点名地指责他是反党。刘少奇主持了会议,亦是按照毛的指示。但是会后他们发动了连串座谈会,于是高岗便面对接二连三的批判。与此同时,饶漱石以同谋受到隔离批判,他承认后判罪。

  据报,高岗只接受他曾犯个人主义及功名主义,却否认他反党,也不是想占据毛主席以外的最高位置。但他于当年2月17日自杀未遂,再于8月27日吞服安眠药死,终被定为「死不悟改」和「最后背叛」。1955年3月*「八大」决议对高岗、饶漱石反党事件定案。三十年后邓不平说,高岗反党不是路线问题。那算什么?他说,高岗是搞阴谋诡计,曾想把刘少奇推倒,采取搞交易的办法。邓说当时这件案没伤害什么人,还有意识地保护了一批干部。他认为高、饶反党案不涉集体,属两个单干户;并说当年批判高、饶是正确的,不揭露不行,不处理不行。

  从海外的角度来看,高岗事件至少反映了一个事实,那是有关党员与党的生活关系;尤其在政治问题上,一切要按组织,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否则就是违规。也可以从这一观点判断,高岗自杀死也是违背党的指示。

第5章,第4节:雄心壮志,借喻东风
陈天璇《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现代史

  第5章,第4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