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神话:盛唐130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神话:盛唐130年-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内讧,沙钵略可汗实力大减,妻子千金公主也不得不主动向隋朝示好,上书隋文帝杨坚,自请改姓杨氏,求为杨坚女。杨坚并没有忘记千金公主是宇文氏皇族,自己是她不共戴天的大仇人,但出于政治利益的需要,也不得不顺水推舟,对千金公主加以笼络。开皇四年(584年)九月,杨坚派开府仪同三司徐平和出使沙钵略,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沙钵略可汗由此开始与隋朝通好。

  突厥内讧后,阿波可汗在西部发展势力,渐见强大,号西突厥。从此,突厥正式分裂为*厥沙钵略可汗和西突厥阿波可汗两部。突厥的分裂,使中国与突厥的战略对峙发生了根本改变。隋朝继续采用长孙晟的离间计:远交近攻、离间强部、扶助弱部,成效相当卓著——突厥各部长年混战不休,对中原的威胁大大减弱。

  *厥沙钵略可汗死时,嫌儿子雍虞闾懦弱,担心他不能与西突厥对抗,因此将汗位传给了弟弟处罗侯,是为莫何可汗。莫何可汗死后,沙钵略之子雍虞闾最终继承了汗位,号都蓝可汗。沙钵略的另一个儿子染干则居住在北方,号突利可汗。都蓝可汗续娶了后母大义公主为妻,杨坚为了表示思惠,将陈后主宫中的一架价值连城的翠玉屏风作为礼物赐给大义公主。不料大义公主由陈后主的灭亡想到自己的母国,无限伤感,一时不能自己,在屏风上写下了一首长诗: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安在?空自写丹青;

  怀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廷;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中名;

  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这是一个弱女子的心声,既有身世飘零的感慨,又有家国兴亡的悲痛。

  杨坚得知后大为恼怒,担心大义公主会继续怂恿都蓝可汗攻隋,决意铲除大义公主。长孙晟派人四处散布流言,说大义公主与人通奸。尽管真假难辨,但却令都蓝可汗颇为恼怒。刚好这时候,突利可汗又向隋朝请求通婚。杨坚便告诉使者说:“只要能杀了大义公主,就将公主许婚给你。”突利可汗为了自己的利益,极尽挑拨离间之事,游说兄长都蓝可汗杀死大义公主。为了坚定都蓝可汗的决心,杨坚还特意送上四名中原美女。在谎言和诱惑面前,都蓝可汗终于动摇了。

  开皇十三年(593年),宇文芳这位雄心可嘉的鲜卑族公主,最终倒在了自己丈夫都蓝可汗的刀下。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却始终没有这个弱女子的容身之地。她的报仇复国梦,在历尽了艰辛后,最终只是以鲜血划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

  自隋朝立国以来,宇文芳一直是隋朝廷的心腹大患,杨坚极欲除之而后快,终于如愿以偿。作为个人的命运而言,宇文芳结局凄惨,十分令人同情。不过从中原的格局来说,她的死意味着隋朝的重大胜利,是杨坚离间突厥计策的有效成果。

   txt小说上传分享

盛唐130年…仁寿宫1
开皇十三年(593年)正月,杨坚亲自到长安南郊祭祀感生帝(古代认为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称其祖所感生之帝为“感生帝”),顺路来到长安西面的岐州(今陕西凤翔)。岐州之北(今陕西麟游县西五里之九成宫遗址)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杨坚神清气爽之际,决定在此处修建一座离宫,供修养之用。这就是仁寿宫的来历。

  仁寿宫始建于开皇十三年(593年),竣工于开皇十五年(595年),由杨素担任监修,著名建筑师宇文恺担任检校将作大匠,封德彝(杨素堂妹夫)为土木监。杨素在战场令敌人闻名丧胆,在生活中则十分奢侈享受。他将修建仁寿宫视为讨好皇帝的大好时机,极尽奢华之能事,平山填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又征发了大量丁夫,役使严急,丁夫死者数以万计。杨素为了掩人耳目,干脆用死尸填坑坎,上面覆以土石,筑为平地,其残暴程度令人发指。

  高颎曾经前去视察仁寿宫,看到实情后大为不忍,向杨坚汇报说“颇伤绮丽,大损人丁”。杨坚一向以俭朴自居,听了已经是十分不满。赶到仁寿宫一看,宫殿果然极其华丽,立即勃然大怒,说:“杨素为离宫殚尽了民力,岂不是有意让天下人都怨恨我?”杨素弄巧成拙,惶恐万分,向号称“人邪辟,多阴谋”的封德彝求计。封德彝建议杨素改走夫人路线。杨素茅塞顿开,赶去拜见皇后独孤伽罗,说:“帝王法有离宫别馆,今天下太平,造此一宫,何足损费。”

  次日,杨坚召见杨素,责问仁寿宫一事。独孤伽罗在一旁为辨解说:“杨素知道我们夫妇年老,无以自娱,所以才盛饰此宫,这是他的一片忠孝之心。”力言杨素是出于好心。结果杨素不但没有被追究,还获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仁寿宫事件是一个有力的信号,它表示着已经步入老年的帝国皇帝和皇后内心深处已经开始安于享乐。在以后的大部分日子,杨坚都喜欢呆在舒适豪华的仁寿宫,仁寿宫成为隋朝事实上的政治中心。当然,这里也是杨坚最后的终结之地。

  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隋朝立国进入了整整第二十年个年头。隋文帝杨坚依旧一如往昔地勤政,每日临朝视事,听政议政,批阅奏章,朝夕不倦,但是帝国的皇帝也表露出步入暮年的种种老态,开始喜怒无常,好用严刑峻法,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威。一度令隋朝引以为傲的《开皇律》也逐渐被皇帝的个人意志所凌驾,允许律外施法,刑罚极为残酷。当时盗取一钱者便要被判处死刑。有三个人共同偷了一瓜,也被判处死刑。

  就在这一年的十月,还发生了一件比苛刑峻法更令举国上下震惊的大事——杨坚废去了长子杨勇的太子位,改立次子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为太子。太子废立是国家大事,关系国本,尤其杨勇自隋朝立国被立为太子以来,居太子位已经长达十九年,性情宽厚率真,参决军国政事也多为人称道。尽管他的弟弟晋王杨广也有着不凡的名声——仪表优雅、风度翩翩、礼贤下士、俭朴仁孝,但作为太子而言,杨勇并没有任何大的过错,为什么会突然被废呢?这不能不让人好奇其背后的原因。令人惊讶的是,最终决定废立太子的人并非杨坚本人,而是他的皇后独孤伽罗。在杨坚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并非别人,而是他的妻子独孤伽罗。这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盛唐130年…仁寿宫2
独孤伽罗出生于名门世家,父亲孤独信是声名显赫的柱国大将军,威震天下,母亲也是非同小可,出身著名的山东崔氏。独孤伽罗自小受儒教礼法熏陶,雅好读书,识达古今。能够娶到这样身世显赫的大家闺秀为妻,无异于令杨坚如虎添翼,实力大增。正是因为独孤伽罗背景深厚,对杨坚的事业帮助很大,使得杨坚一开始在心理上就处在了下方。二人结婚之时,约有“誓无异生之子”的誓言,既是杨坚爱慕妻子的表现,也是一种敬畏的心态。事实上,杨坚也遵守了誓言,他的五个儿子均为独孤伽罗所生。不过,结婚时的“惧内”心理却一直伴随杨坚到死,直接导致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妻管严”。

  杨坚登上皇位后,立独孤伽罗为皇后,敬重有加。独孤伽罗自负有政治才能,并未满足于仅仅宠冠后宫,内外政事多加过问,并要提出自己的意见。杨坚对妻子又敬又怕,凡事无不听从。每次杨坚上朝听政,独孤伽罗都要与他一起乘辇车入殿,陪同到阁门方才止步。就连杨坚在朝堂议政时,独孤伽罗也派亲信宦官从旁观察监视。一旦独孤伽罗觉得杨坚的决议有所不妥,等到他回宫,必要加以匡谏,杨坚丝毫不敢反对。当时宫中将皇帝与皇后并称为“二圣”,而实际上,皇后是凌驾于皇帝之上的皇帝。

  有这样一位不遗余力控制丈夫的妻子,杨坚的感情生活未必有史籍中所记载的那般恩爱和幸福。晚年的独孤伽罗年老色衰,性情愈发强硬嫉妒,不允许皇帝有其他的女人,是以“后宫莫敢进御”。杨坚的苦闷可想而知。为了达到彻底控制丈夫的目的,独孤伽罗甚至不惜杀害无辜。有一次,杨坚偶然在仁寿宫看见了宫女尉迟氏(其旧敌尉迟迥的孙女),为其非凡的美色所吸引,偷偷临幸了尉迟氏。独孤伽罗知道后,趁杨坚上朝后,派人杀死了尉迟氏。杨坚得知后气愤不已,又无可奈何,愤而出走,单骑离开皇宫到深山。还是宰相高颎及时追赶,劝杨坚回去。杨坚叹息说:“我贵为天子,竟然不得自由!”愤懑之情,溢于言表。高颎由此劝道:“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杨坚听了深感抚慰,这才稍稍意平,驻马良久,一直到半夜才还宫。之后,在高颎和杨素的调解下,杨坚与独孤伽罗和好如初。虽然独孤伽罗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年老色衰的失落感强烈地涌上心头,“自此意颇衰折”。

  不过,高颎的一句“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的话却送掉了二十年来不可动摇的朝廷地位和皇室信任。自隋朝立国始,高颎权高位重,朝臣无人能比。杨坚从来不直呼其名,而代以独孤(高家曾被独孤信赐姓独孤),以示亲密。也曾经有不少人在杨坚面前中伤高颎,但杨坚对高颎的信任从未动摇,还说:“独孤公(指高颎)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不但皇帝如此,高颎之父原为独孤信的幕僚,皇后独孤伽罗也一向对高颎信任有加。但听到高颎称她为“妇人”后,独孤伽罗大为不满,从此对高颎怀恨在心。高颎曾与皇室结亲,其子高表仁娶太子杨勇之女为妻,由此卷入了太子废立的风波当中。

  杨坚和独孤伽罗夫妇二人均提倡节俭,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