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15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沸腾15年-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在老资格的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也是富互联网(RIA)应用的鼓吹者和旗手贾可看来,天涯对Google开放平台的引进将能改写整个SNS乃至产业格局,特别是对其看好并实时推动的富互联网应用有着颠覆性的推动。

也正是因为在天涯的开放平台上联合开发的基于富媒体应用的新一代社区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贾可回绝了深圳IT业的大佬级人物宝德科技董事长,也是宝德科技、共青团中央联合投资的中青宝网董事长李瑞杰的盛情挽留,在2008年11月辞去了中青宝网总经理的位置,带领他的团队回到成都,开始打理他多年前创办的成都汉森公司。

贾可是中国网络游戏的第一代老兵,他也是成都数字娱乐产业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贾可曾参与创办成都本土最具声望的两家网络游戏公司—欢乐数码和锦天科技,均担任总经理的角色。这两家公司不能说很成功,但出路都不错,欢乐数码后来经上海联创投资后转手给了台湾的统一集团,之后并入台湾统一的另一家公司天联世纪;由成都青年彭海涛父亲投资,其本人主导创办的成都锦天科技则以1个亿的天价出售给了盛大,是盛大风云计划的样板之一。



从榕树下到起点文学

2008年是社区发展的大年,也是社区“老人”回归的一年。这一年的年底,暴雨娱乐CEO、也是榕树下的创始人朱威廉高调宣称,自己正与欢乐传媒谈判,希望将榕树下网站收回,收购中间人是原榕树下总编辑、网络作家李寻欢①。

朱威廉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一个略显离奇但却不可忽略的人物,有关他的段子数不胜数,难辨真假,但都指向一点:个性张扬、才华横溢、同时有些口无遮拦。按照朱威廉本人的说法,他曾经在美国当过警察,回国后开过广告公司,因为热爱文学而在1997年创办了中文互联网世界里第一读书社区—榕树下。

按照另一位老资格的互联网深度发烧友Banly的描述,如果放大到海外,中文互联网世界第一读书社区当是方舟子创办的新语丝,作为新语丝文学(在线)月刊最早的6位中文编辑之一的Banly,1994年就已经是alt新闻组的用户了,是不折不扣的中文互联网深度使用者,他很怀念互联网各个社区最开始的纯情时代,这种纯情表现成:上网的人群基本是30岁左右的大城市高端人群,他们非常乐于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和别人切磋文字,而丝毫不考虑利益方面的事情。这种纯真的情绪在榕树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大,朱威廉这样形容当时的榕树下:灯红酒绿的世界,网上有这样一棵树,可以让你回归质朴。

榕树下迅速笼聚了大量的人气,在鼎盛时期,榕树下拥有200万的注册用户,日页面浏览量达到500万以上,每日投稿量在5000篇左右。如此人气,难怪朱威廉对循声而来的风投说:“这是一种理想,5000万美元我都不卖。”不过,榕树下还是卖了,先是在2002年投靠贝塔斯曼,之后,2006年又被欢乐传媒以500多万美元招致麾下。

朱威廉欲图与榕树下鸳梦重温,涉足网络文学的这趟混水,与盛大在2008年对起点中文网的大力投入、风生水起大有关联。

2008年7月4日,盛大网络宣布成立盛大文学公司,新浪网副总编辑、新浪博客的主脑侯小强出任CEO,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出任总裁。继对“盛大游戏”和“盛大在线”两个事业部进行企业化管理之后,盛大的新业务板块—“盛大文学”浮出水面。

盛大文学下属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网、红袖添香网三家全资公司和投资公司,原各网站的负责人商学松、黄艳明、孙鹏等亦担任盛大文学的副总裁。

“我们会直接拷贝起点中文网的经营模式,把红袖和晋江纳入同一体系中来。”侯小强说,盛大文学将来要做成中文写作的第一门户。起点中文网的商业模式和每年3000多万的赢利规模,让盛大看到了文学网络营销的前景,陈天桥决定放大起点模式。

什么是起点模式?起点如何将创作者和阅读者牢牢抓住?这要从起点创始人吴文辉的创业经历说起,2001年,热爱文字的吴文辉喜欢上水木清华BBS和“黄金书屋”①找小说看,因为有“阅读饥渴”,又买不起二十几块钱一本的正规出版物,就只能在网络上寻找作品,特别是那些新鲜人创作的新鲜作品—当天写,当天发表。

吴文辉在网上疯狂搜索和查找文字,一页一页地翻看昨天谁写了什么,今天又写了什么。之后,他和几个同伴一起—有的是网络作家、有的是读者—发起成立玄幻文学协会。2002年5月,玄幻文学协会筹备成立文学性质的个人网站—起点中文网。

起点中文网创立于2003年5月,到6月,起点中文网日点击率只有200万,而同样主打玄幻文学的幻剑书盟日点击率已经达到了1000万~2000万,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起点都缺乏与幻剑书盟正面竞争的能力。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即使如此,稚嫩的起点中文网却独创性地开始商业化运作—准备向读者收费了!

瞬间,来自用户、专家质疑的声浪扑面而来,网络上激烈的争论更是铺天盖地。网络作者们本身对在网上码字已经不再抱赚钱的希望了,作品放在商业文学网站上收费,岂不是连网络影响力这一虚幻的追求也要落空?至于网友,之所以在网上看小说,更是冲着网络上“free(免费)”的优势,谁会为根本没有出版甚至不能摸在手里的作品付费?

质疑之外,起点还遭受员工带着作家、作品资源转签的打击,之后更遭遇了收费作品提前泄漏的危机,可谓流年不利,但是起点中文网仍然顽强地将收费行动坚持了下来。为了确保初期发展的优势,起点决定在第一个月对会员免费,并且确立了每千字2分钱阅读的全额支付的稿费制度。

到当年11月10日,VIP优惠期结束,从开始正式收费时为止,起点总共只有23部VIP作品。但是由于采用全额支付的制度,使得第一个月就有作家的稿费超过千元。起点顺势发表文章欣喜地宣布了这个信息。网络写手们才发现,原来网络创作也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

起点中文网迅速地积累了作家团队、忠实用户的宝贵资源。向用户收费后,起点并没有短视地将钱装进口袋,而是以稿费的形式将收入大部分付给了作家。特别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起点甚至自己贴上邮资把从用户收到的费用,全额支付给作家。此后,虽然起点与作家间有5∶5的分成协议,但事实上,起点还额外地送给作家20%,以3∶7分成。

看到光明的吴文辉,马上想到要稳住作品质量和更新频率。为了鼓励和约束作者的创作,起点陆续推出了五花八门的付费措施。“雏鹰展翅计划”主要针对还在磨炼期的新人作者,为了避免新人因各种原因中断创作,自作品上架第二个月起,每月发表字数超过10万字但单月稿酬不足1200元的作品,起点中文网根据申请会将其稿费补足为1200元。每部作品可享受累计为期4个月的全本保障支持。而“完本奖励计划”则对按期完成作品的作者发放奖金,仅2008年上半年,该计划就发出300万元“完本①奖励金”。

起点更创纪录地推出了作家福利体系,平均订阅少于1000的作者享受低保,最低收入不低于每4个月4800元。而平均订阅达到1000的作者不但能得到每月1500元的稿酬,还能获得每月600元的半年奖,若平均订阅达到10000,年收入将不会低于252000元。此外还有“文以载道计划”、“开拓保障计划”、“新书月票奖”、“老书月票奖”、“分类月票奖”、“全年月票奖”、“全勤奖”等各种激励计划。起点还与上海社科院合作,设立创作研修班,聘请专家授课,提高网络作者的水平。

对于签约作者,起点中文网会给每位作者提供一份写作指导,每本签约作品都有编辑贴身指导,并且都能找到三位编辑提供意见和建议,编辑们帮助作者了解起点的上传、打榜规则和技巧,并向作者介绍起点作品市场走向等信息;作者不论是在创作或作品操作方面碰到任何问题均可以找编辑商量咨询,所有的签约作品均有编辑会跟踪阅读,当作品整体走向出现偏差时,编辑也会主动与作者进行沟通。为了吸引订阅、提高收入,作者完全可以从读者口味出发,在故事情节、描述手法、文字推敲上下足功夫,而且作品的创作、发布、销售、反馈以分钟为间隔,作者可以与读者实时互动。

简单地说,起点用一种类似员工管理的激励和管理模式,将原本混乱、随意而不稳定的网络创作和电子出版消费进行了协调和融合,将作家当成自己的员工一样来培训、激励,深挖行业资源、培育行业环境,疏通了原本存在堵塞的电子出版行业的供应链,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网站经营模式。

盛大董事长陈天桥在其最盛的2004年,发现了当时刚起步的起点,一眼相中,斥资收购。盛大多年经营网络游戏所构建的覆盖全国的付费平台给起点带来更多便捷,起点的VIP收费阅读模式愈发成功。4年之后,陈天桥决定整合并放大“起点效应”。

2008年3月,北京“两会”期间。侯小强应邀拜访陈天桥。彼时,午后的阳光撒在地上,陈天桥凝视窗外,指着楼下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龙说:“看,这是一个多么繁华的时代,中国的文学也应该这样。”

正是这一句话打动了文学硕士侯小强。侯小强从新华网编辑做起,在中文网络业界打拼10多年,2001年加入新浪,并在新浪名人博客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离职新浪前,他主管博客、播客、读书等人文频道,在文艺、学术界拥有广泛人脉资源。

陈天桥一直也对文学情有独钟,除了收购起点中文网,他还陆续收购了成立于1999年的纯文学网站红袖添香、成立于2003年的女性文学网站晋江原创网。

其实不只是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