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宸治隽苏庖坏厍男问疲锪松霞豆赜诮ㄉ杩谷崭莸氐闹甘荆岢隽说车娜挝瘛5侥甑祝煜亍⑷照铡⒅畛墙⒘讼匚突愕匙橹坏诙Ф臃⒄沟1000多人,成为开辟和建立鲁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一支基干武装。鲁东南特委和第二支队组织大批民运干部,分赴各地,组织群众抗日团体,并开办军政干部训练班,培训社会知识青年,使群众运动有很大发展,相继建立了自卫团、农救会、青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

    1939年2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积极推行反共政策后,国民党莒县县长许树声宣布解散国共合作建立的莒县各级动员委员会。莒县、日照等县国民党政府,普遍组织“民众运动督导团”,进行“一个党,一个政府,一个领袖”的反共宣传,发展三青团组织,在各地建立反共基点。5月,鲁东南特委书记高克亭会见国民党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商讨双方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共同抗日问题。常恩多是东北军的爱国将领,他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拥护中共联合抗日主张。党组织派王维平、华诚一、张更生平等到常恩多一一一师工作,建立了该师中共地下工委。

    6月1日,日军出动2万余人,对鲁中山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同时“扫荡”鲁东南地区。11日,日军第二次占领莒县城后,接着占领日照城,并打通了莒日公路和台潍公路,在枳沟、高泽、招贤、石沟崖、涛雒、两城等地设了据点。为反击敌人“扫荡”,鲁东南特委机关和警卫武装转移到莒日公路以南活动。在转移途中,在莒县城西南的葛庄与敌人遭遇,战斗中,警卫武装牺牲23人。特委机关到达莒县南部朱梅一带。为便于开展对敌斗争,特委决定撤销莒县县委、莒赣临工委,在莒日公路以南建立莒南县委,在公路北建立莒北县委。

    7月上旬,中共山东第一区党委成立,鲁东南特委改为一区党委所属第五地委。鲁东南特委自成立后,经过一年的努力,相继建立了诸城、日照、莒南、赣榆、胶县等县委或工委,并建立26个分区委。抗日武装除充实扩大第二支队外,建立了日照、莒南县大队及区乡武装。随着群众抗日团体的发展,至11月,鲁东南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成立。

    1940年1月,莒县大地主、大汉奸于经武在汀沟一带利用封建迷信组织“万仙会”,进行反共活动。3月,反共顽固派张步云、梁钟亭、张希贤、李延修部联合反共,向莒、日根据地进逼。“万仙会”配合顽军,偷袭周家庄的抗日部队休养所,惨杀伤病员、地方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多人。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莒日公路以北根据地逐渐缩小。6月,诸城三区区委书记郑文新和区委组织委员臧松旺叛变,供出60多位党员名单,致使该区党组织遭到破坏。7月上旬,五地委机关撤到莒日公路以南,决定地委特务营、莒北县委和莒北、日北的区乡政府及胶县工委、诸城工委等已公开暴露的人员一律南撤;莒日公路北的工作转入地下活动;诸城、胶县等地未暴露身份的人员,留下进行秘密工作。8月间,为了开展莒日边区工作,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九支队对日照顽固派李延修部进行攻击,一举歼其大部,扩大了活动区。

    9月22日,国民党五十七军军长缪澂流与徐州日军鹫津师团签订“互不侵犯、共同防共”秘密协定,被该军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和三三三旅旅长万毅等人发觉,决定将缪逮捕。当日晚,他们派兵包围驻东盘的五十七军军部,因一营长告密,缪澂流等逃脱,其余通敌军官被扣押。常恩多、万毅通电全国,提出“锄奸救国”口号。这次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政策,粉碎了敌、顽联合反共的阴谋,使滨海南部地区的紧张局势有所好转。但山东党组织未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促使形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以致数月后五十七军内的顽固分子得以复辟,造成滨海区较长时期的困难局面。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鲁东南地区开辟了临(沂)东、赣(榆)北地区,计有18个区的600多个村庄,使苍马、临东、赣北与莒南、日照根据地连成一片。到年底,建有日照、莒南、莒中3个县委,临东、临赣2个工委,共有19个分区委,75个乡支部,205个分支部,1172个党小组,10035名党员(日照、莒县抗日民主政府均于3月成立)。民主政府的政令能下达2000个村庄。

    1941年,鲁东南地区进入抗战最困难的时期。“皖南事变”后,东北军一一一师在顽固分子陶景奎、孙焕彩等把持下,积极反共,并策动朱信斋部叛变,配合顽固派进攻抗日军民,日照、莒中和莒南县处于艰苦的三角斗争中,几乎每天都要和顽固派打仗、周旋。3月上旬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和中共山东分局等领导机关由鲁中转移到滨海区后,3月19日发起了青口战役,经6天战斗,毙伤俘敌伪军1600多人,解放了青口,攻克了海头、兴庄等8处据点,扩大了抗日根据地。4月25日,东北军一一一师顽固分子孙焕彩纠集顽保安十六团李延修部1000余人,向中共日照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沟洼村发动突然袭击,县机关8人牺牲,50多人被俘。日照大部被日、伪、顽侵占。5月中旬,山东纵队第二旅和地方武装对李延修部进行反击,将其打退至莒日公路以北地带。8月上旬,滨海专员公署成立。

    在艰苦的斗争中,滨海人民创造出无数动人的英雄事迹:9月底日伪军1000多人袭击临沭县西山前村,山前乡乡中队和该村自卫团英勇抗击,打死敌伪100多人,山前乡乡长张作洪等壮烈牺牲,该村被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12月20日伪军包围沭水县渊子崖村,全村300多自卫团员及男女老少,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英勇抗击,消灭日伪军100多人,成为著名的“抗日楷模村”。

    1942年4月1日,中共滨海地委正式成立,辖日照、莒南、莒中、沭水、临沭、赣榆、海陵7个县委和莒北、日北、马陵3个工委。4月10日刘少奇来到滨海区,检查指导山东工作。在刘少奇具体指导和中共山东分局领导下,滨海区首先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使群众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据7月下旬统计,在2个月的时间里,滨海区有93个村庄、3155户佃农、28250亩土地实行“二五”减租,7860多雇工增加了工资,1万多户农民加入农救会。继之,全区大部地方都开始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广大群众的抗日、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8月8日,东北军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率部2700多人脱离国民党的控制。9日常恩多病逝后,万毅任师长、中共一一一师工委书记。而该师三三一旅旅长顽固分子孙焕彩纠集余部重组一一一师,并勾结土顽李延修和国民党游击独立第七支队朱信斋部,抢占了该师原驻地甲子山区。甲子山区位于日照、莒南边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8月中旬,山东军区第二旅和一一五师教导二旅等部发起反顽战役,收复甲子山区。10月中旬,孙焕彩纠集4000余人,乘滨海军民反“扫荡”之机,分路进攻甲子山区,在损失500余人之后,再次占领甲子山区。12月中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五旅等部队1万余人,在罗荣桓、陈光指挥下,发起第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经14天激战,毙伤顽军1000余人,俘获1137人,全部收回这一地区。甲子山区的收复,扩大了滨海抗日根据地,为以后开辟滨海北部地区、打通与胶东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创造了重要条件。

   1943年4月,中共滨海地委撤销,成立滨海区党委,符竹庭任书记。政权机构仍称滨海专员公署,谢辉任专员。一一五师教二旅、教五旅、滨海军分区番号撤销,成立滨海军区,陈士榘任司令员,符竹庭兼政委。7月初,山东军区抓住东北军于学忠部撤离沂、鲁山区和诸日莒山区的重要时机,部署了与敌伪争夺两处山区的重要战役。 经过2个月的作战, 控制了沂山区全部和鲁山区一部, 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基本上控制了诸日莒山区,解放村庄300多个,恢复了与鲁中区的联系。此惑,滨海北部地区迅速开展了建党、建政、建立武装等项工作,这一地区的斗争形势有了重大转折。9月,滨海区第一地委 (滨北地委) 成立。10月,第二地委(滨南地委)成立。为策应沂蒙山区和清河区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滨海军区部队于11月19日发起赣榆战役,相继攻克赣榆县城及周围11处据点,生俘伪和平救国军三十六师七十一旅旅长李亚藩以下1200余人。26日,敌突袭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县马家旦头村,符竹庭不幸牺牲,年仅31岁。

    1943年中,滨海军民对敌作战908次,攻克据点64处,歼敌1万多人。通过开展减租减息,开展学习郑信开荒的运动,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据年底统计:有职工会员10455人,农救会员61251人,青救会员9429人,妇救会员22820人,民兵38999人,自卫团员119119人,儿童团员12847人。

    从1944年春开始,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统一指挥、部署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主动地开展了攻势作战。春季攻势首先在滨海区拉开序幕。1月21日,滨海军区部队在莒日公路上的石沟崖歼灭了汉奸朱信斋部,扫清了滨海区中部与北部联系的障碍。夏季攻势中,于7月下旬发起讨伐李永平战役,攻克据点40多处,解放村庄600余。控制了诸日公路大部,巩固与发展了滨海和胶东两区的联系。冬季攻势中,于11月中旬发起解放莒县城战役,于29日解放莒县全境,伪军莫正民部3500余人反正,使滨海、鲁中两区连成一片。通过以上各攻势的胜利,滨海区共收复国土3687。5平方公里,解放1500多个村庄。

   1945年1月下旬,伪诸城保安队张希贤部1500多人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