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沿用到春秋战国。商亡后,众多的殷遗民在〃殷人重贾〃的风气下成为职业商人,商人也就成了这一阶层的代名词,沿用至今。从历史渊源上,我所知道的中国商人仅限于此。
而关于齐国,更多是瞬间即逝的工商奇迹。齐国临海,有渔盐之利,就奖励捕鱼煮盐,实行海盐国家专卖。当时各国贫盐,管仲单方面抬高盐价,致使他国黄金流失万余斤,天下黄金越少,齐国越提高金价,高价收买各地黄金,以至于形成黄金垄断。齐国的工商业是在国家的保护下成长的,管仲死后,人亡政息,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也奄奄一息。
管仲以后的中国一直处于一个重农社会中,数千年的〃耕战〃传统决定了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常常是悲剧性的命运。甚至,到了明洪武时期,农家可穿绸纱,商贾则只能穿绢布。一代思想家黄宗羲曾经提出〃工商皆本〃,但这种伟大的思想甚至到了现代中国才被真正重视。于是,在漫长的时代里,商人其实更多是一种〃奇怪〃的阶层,没有人真正思考这个阶层对社会和国家可能产生的影响,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著者感慨到〃从圆仁和尚或马可波罗时代起一直到今天,那些个人对城市生活的观察却往往只强调其熙往攘来的商业特征……这真是咄咄怪事!〃
现在,商人已经等价于财富,更准确的说,是金钱、地位或荣华富贵,当然,由于一开始的商人便依附于国家政权,他们〃奇怪〃的社会阶层也就理所当然让人模糊不清……中国商人一直以来并没有形成独立的社会人格。他们和农民、知识分子有血缘上斩不断的联系。甚至,到了现代中国,商人仍然由于〃求利〃的本性而被一般平民视为畏途。相同的是,中国人对于〃财富〃的认识自始至终都是一样的误解。
家族。皇室、商人、平民,不管是无立锥之地的贫民,还是权倾朝野的豪门,传统中国人一直以家族的形式超越阶级界限而维持玄妙的关系。这种家族式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以下这些事情:短命的王朝、易碎的商业霸盘和无上的家庭伦理。
对皇室来说,家族意味着统治,意味着从〃始皇帝〃到〃万万代皇帝〃都是一个家族统治其他家族的春秋大梦,有意思的是,中国皇室的生殖力却并没有因为家族的存在而旺盛,往往开朝的皇帝子嗣众多,争权夺位,到了末代却盼不到接班人。比如清帝国,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建立强权王朝的之一,当家国危危时,也只能找非直裔血脉的皇室继承人来掩饰王朝的虚弱。
商人家族作为平民一种,离开了商号和财源,就如同丧失了手艺。在商人世家那里,家族最终因为银子越来越多而成为分遗产的障碍。
中国平民阶层历史上一直都不是为政治而斗争,而是一直在逃离家族的道德枷锁:族长、家长和丈夫天生的权利。于是,中国历史上平民的起义叫〃造反〃,而不叫〃革命〃,革命是后来的事情了。
所有家族溃败的原因只有一个:利益。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来的。
文人。传统的中国文人是可悲也可敬的阶层。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扛起王朝阴暗的面,却挡不住皇帝的喜怒哀乐,罢官、流放,招之则来,挥之则去。有时候,还要丧失自己独立的人格来完成理想。
在文人的世界里,寒窗苦读和应试几乎成了必由的职业道路,传统的中国文人一直以这样的人格来面对世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正是这样一个清贫的阶层,却是商人所向往的,因为文人可以考取功名,拥有政治地位。长久以来,商人纷纷在生活方式上效仿士子,他们希望自己的后代也能够走一条科举的路。现在,我们仍然把有文化的商人叫〃儒商〃。中国优秀的文人们曾经一度希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庙堂和人民,一直是他们关注的对象。但文人血液里的柔弱注定了他们悲剧式的失败,他们总是在时代的狭缝中优柔寡断。
许多时候,我们在漫无目的的行走的时候,其实是在找寻一种感觉。有一种东西,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静静流淌。商人、家族和文人,纠缠在历史的影子里,我们进去的时候满身尘埃,出来时却恍如隔世。只是那些我们曾经体味的细节,从此之后,将不再有人从同样的角度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