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军:皮旅全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牌军:皮旅全纪实-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向郑州和许昌集结。8月19日,登封日寇撤退后,军区即令1支队接受登封伪军投降,并相机占领荥阳、汜水县城。但驻登封伪军与芦店、唐庄伪军共2000余人仍猬集登封县城,在嵩阳楼挂起国民党党旗,一变而为中央军,企图固守待变。20日凌晨,1支队3、35团分别自西东两面将该城包围,23日拂晓发起总攻。3团从西门冲上城墙进入巷战,35团同时攻入城内,经1个多小战斗,全歼守敌2000余人,登封宣告解放。28日,中共河南区党委和河南军区进驻登封城。1支队解放登封城后,继续向交通要道敌人进击,8月底解放汜水县城。

    1支队进入豫西后,先后进行了连以上规模战斗200余次,共毙伤俘敌8596余人。其中,毙伤敌5960人(日寇400余人)、俘敌2536余人、投诚1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装备。











第二章  纵横豫西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发动了夺取战略枢纽武汉及其外围地区的进攻,企图首先消灭中原解放区部队,打通向华东、华北、东北进军的通道。1945年8月下旬,国民党军分别由鄂、陕边境向河南方向急进,豫西根据地首当其冲,面临严重威胁。裴昌会集团出潼关东进洛阳受降,胡宗南集团主力由潼关沿陇海路东犯伏牛山,配合豫西民团和伪军对豫西根据地划区清剿,9月1日占领偃师县南部府店镇地区。9月中下旬,豫西支队被迫退出洛阳、伊川全境。至10月中下旬,豫西解放区完全沦陷。蒋军进“三点两线”后,对豫西我军形成包围态势,内战危机迫在眉睫。

   为了争取和平建国前途,在坚持“人民的武装,一支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的原则下,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毛泽东主席代表党中央在“重庆谈判”中作出一些让步,包括撤出部分根据地。豫西即为要撤出的8个根据地之一。

    9月25日,根据中央撤出豫西根据地指示,河南军区决定将所属部队和大部分地方干部南撤桐柏山区,与新四军5师会合。豫西1支队(181师前身)在河南军区统一计划下,从各方面进行了紧张撤离准备。首先收拢部队,向群众进行了动员教育,同时进行了组织调整。为便于作战和行动,将地方干部和军政干校编成教导团,下辖4个营,团长裴子明、政委史向生、副团长金传华、副政委张思贤、教育长李宇超、参谋长龙泉、政治处主任李启唐。各县独立团和区干队分别编入支队各主力团,豫西2分区59团奉命调归1支队指挥。

    59团是一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革命武装,前身为薄一波领导的山西新军决死第1纵队第2总队。1937年5月1日,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5团在平定县营盘成立,由山西抗日进步组织牺盟会及军政训练委员会领导,由旧军官贾毓芝任团长。10月,教导5团改编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4总队。11月,山西青年抗敌决死1纵队在沁县仁胜村正式成立,决死4总队改称决死2总队,隶属决死1纵队建制领导,辖3个大队(各辖3个中队)和机枪中队、特务中队,总队长贾毓芝、政治主任梁膺庸,部队活动在武乡、榆社、襄垣、黎城、沁源一带,先后参加了粉碎日寇“九路围攻”、夜袭临汾火车站、破袭洪赵铁路、安泽县伏击等战斗。“十二月事变”中,决死2总队取得了完全胜利。1940年1月,决死2总队在沁县松交村与决死3纵队游击10团合编为26团。3月,八路军129师重新组建决死3纵队时,26团与游击10团分编。

    1937年5、6月,山西牺盟总会向各县派出了牺盟特派员,在县区建立了牺盟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9月,山西省委派原河东特委委员共产党员阎子祥回运城地区建立河东特委,发动群众武装抗日,建立各县抗日武装自卫队。1938年3月,各县自卫队扩大为抗日游击支队,12月改组为抗日武装自卫总队,合编成4个政治保卫支队。其中,条西地区平陆、夏县、芮城、垣曲4县抗日武装自卫总队改编为政治保卫队3支队(简称“政卫3支队”)。1939年7月1日,政卫3支队改编为新军213旅59团(辖4个营),团部驻平陆县东山崖头村。“十二月事变”中,该团4营在绛县磨里峪被阎军缴械。在此紧急关头,政委刘裕民率领余部于1940年1月27日突围至稷王山区。后接中共北方局急电,于2月18日转移至沁源县垣上村,向决死1纵队靠拢。

    1940年4月12日,26团与59团、沁源县洪源游击支队在沁源县紫红村合编组成决死第1纵队59团。原26团改编为1、2营(各辖4个连),59团改编为3营(辖3个连),洪源游击支队改编为机炮连和特务连,实有2000余人。团长胡兆祺、政委傅雨田、政治处主任刘裕民。1941年1月14日,决死1纵队兼太岳军区。8月ll日,太岳纵队成立并兼太岳军区,决死1纵队改称太岳纵队决1旅。1942年2月1日,59团在沁县松交村精简为松交分区基干团(小团),脱离决1旅建制领导,取消营建制。原2营调归决死2纵队25团,3营9、10、11连合编为1个连,团辖1、2、3、4、5连和机炮连。1943年3月24日,决1旅兼太岳军区1分区,59团重新调归决1旅建制,恢复59团番号。12月,该团3连奉命调晋南,开辟太岳军区5分区,全团仅剩4个步兵连。1944年夏,该团坚持岳北抗日根据地斗争,先后参加了交通破击战、百团大战、反“扫荡”和反“蚕食”及根据地反顽斗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4年5月初,该团以2、4连组成豫西先遣支队,由团长张春森率领南渡黄河,深入豫西新安、洛阳一带进行侦察活动。10月10日,该团奉命撤回太岳分区,11月再次随同“豫西抗日游击第2支队”南渡黄河,活动在新安、渑池、洛阳、陕州、洛宁等地区,在上级直接领导下,广泛团结群众,积极打击敌人,开创了上述地区根据地。1945年2月成立豫西2分区时,该团隶属该分区建制领导。9月初,该团在陕县观音堂地区,包围了国民党渑池县长上官子坪旅2个团,激战终日,全歼敌人,毙伤敌300余人、俘敌700余人。9月底,该团在洛宁县阳坡村歼灭国民党军李桂五旅300余人,我无一伤亡。

    1945年10月1日,1支队率各县独立团、区干队和县政府工作人员及随军家属共万余人,告别用鲜血创建的豫西根据地,由登封县圈门出发,南下桐柏山区。次日,支队途经临汝县焦村时,教导团突遭敌袭击,副政委张思贤牺牲。支队经宝丰、郏县、叶县、方城、沁阳等县南下,沿途击退国民党军和地方武装多次袭击,10月中旬进至桐柏山区。24日,1支队与新四军5师胜利会师,尔后配合该师主力攻寺克桐柏县城,同时占领平氏、祁仪镇。

    当时,与豫西部队同时向桐柏会师的,还有从湘粤边回师的359旅(王震)南下支队和冀鲁豫军区水东8团。10月3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鄂豫皖中央局改称中共中原局,郑位三任书记;同时将鄂豫皖军区改称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郑位三,副司令员王树声、王震(兼参谋长),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首道。11月上旬,中原军区在河南桐柏山区召开干部会议,讨论部队整编和作战等问题。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中原军区决定将主力部队合编为2个纵队和3个独立旅。据此,河南军区部队与水东8团合编为中原军区1纵队,司令员王树声、政委戴季英;将1支队改编为中原军区1纵队1旅。

    部队改编以后,编制相应进行调整:旅将通信队、侦察队、特务连,扩编为旅直特务营。35团改称1团,共2400余人。以1、2、8连编为1营,5连和伊川、登封、密北地方武装一部编为2营,9连和偃师独立团编为3营,扩编团特务连、机炮连、卫生队。团长王诚汉、政委黎映霖、副团长王永元、参谋长王秦五、政治处主任杨大猷。3团番号不变,共2300余人。以3、4、6连编为1营,巩县独立团1、5、6连编为2营,7连和荥汜独立团一部编为3营,扩编团特务连、机炮连和卫生队。团长钟发生、政委陈行庚、参谋长沈甸之、政治处主任梁景杰。将旅教导团改编为干部轮训大队,共有学员500余人,辖3个中队。大队长王中原、政委李启堂、副大队长徐自强;同时河南军区决定将59团正式调归该旅建制,番号改称2团,实有600余人。其1、2、5连编为1营,4连和机枪连及荥汜独立团另一部编为2营。团长陈应寿、政委张春森、副团长杨世兴、参谋长王波、政治处主任吴立兴。整编后,全旅共约6000余人。

    11月3日,为了执行中央“六个月猛战”的方针,1旅由桐柏县新集镇、平氏镇地区,以远距离奔袭一举攻下唐河县城,歼顽军100余人,毙伤敌47军援兵300余人;尔后配合主力阻敌于泌县南部,湖阳镇,给进犯国民党军47、69军以沉重打击。

   12月中旬,根据国内形势变化,中原军区主力开始向大别山区转移。25日,1旅随1纵队主力由河扫县明港镇附近,东跨平汉铁路,进入豫东平原。30日,攻克了豫东重镇汝南埠、寒冻镇,俘敌500余人。

   1946年1月初,1旅经息县渡过淮河进抵潢川县城,守敌已闻风而逃。6日,1旅配合2旅一举攻占光山县城,共毙伤俘敌600余人。13日24时,国共停战令正式生效。1旅随1纵队进驻光山县白雀窝、小界岭和商城县砖桥、余集一带休整。









第三章  中原突围

1、
                            孤军皮旅  铁流三千里


1946年6月20日,李先念站在宣化店中原野战军的军部门口,望着远去的国、共、美三方调停代表的汽车,汽车扬起的灰尘很快就遮挡了他的视线。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接待这些军调部的人了。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国民党方面是无论如何都部会承认中原野战军在中原地区的存在,当然也就部会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