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摄政大明-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图,我大明又为何不能有?虽说我大明疆域辽阔,远非远夷小国可比,绘制一幅完善的大明疆域图,亦是难上加难,但亦只有如此,才能表明我大明的国力与文明昌盛。所以臣自那时候起,就开始留意收集各方各面的消息,又借鉴了许多先人作品,譬如《大明一统志》、《坤舆万国全图》、《万国图志》等等,费时七年,终于制成了这幅大明疆域图,并借着今日陛下寿辰,将之限于陛下。”



  赵俊臣说的这些自然都是谎言,《大明一统志》、《坤舆万国全图》、《万国图志》等作品他自然有所借鉴,为了制造这幅大明疆域图,也确实刻意收集了不少消息,但真正作为基础的,还是赵俊臣脑中关于大明地图的记忆。…



  而这也是为什么赵俊臣要把大明疆域图绘制在毛毯上,不是因为这样看起来贵重奢华,而是毛毯不比纸张羊皮,可以让赵俊臣把许多大明疆域图的细节刻意模糊掉,毕竟对于大明疆域,赵俊臣也只是记得大概。



  但对于此,德庆皇帝显然不会怀疑,只是点头赞道:“赵爱卿有心了,这幅疆域图,确实详细条理,比我朝现用的疆域之图清晰分明不少。”



  又细细观摩了片刻后,德庆皇帝的脸上闪过满足的神色,依依不舍的再次看了这幅毛毯一眼后,终于回到了御阶之上坐下,扬声说道:“把这幅大明疆域图挂到朕的御书房内,着人小心看护,不得有失。”



  待太监们把毛毯小心翼翼的卷起搬走后,德庆皇帝再次把目光转向了赵俊臣。



  赵俊臣今年的三件寿礼,一件比一件让人惊喜,德庆皇帝神色间的满意,任谁都能看得出来。



  按照规矩,这个时候德庆皇帝应该发言回谢抚慰了。



  而德庆皇帝打量了赵俊臣良久之后,却只是缓缓说了一句。



  “俊臣你很好,深得朕心。”



  没有过多的语言,没有过多的夸赞,但语气神态间的认真,却任谁都能看的出来。



  随着德庆皇帝的话声落下,殿内众人皆是以羡慕嫉妒的眼光看向赵俊臣,如今形势分明,以这三件寿礼的分量,恐怕寿典过后不用多久,赵俊臣就会得到德庆皇帝的“回报”了。



  而赵俊臣则是一副受宠不惊的模样,向德庆皇帝行礼道:“陛下过誉了,臣身为陛下臣子,为陛下尽些忠孝之心,也是应当的,值不得陛下特意夸赞。”



  见赵俊臣如此谦逊,德庆皇帝脸上又是满意的点头。



  接下来,朝中的勋贵百官向德庆皇帝呈献寿礼寿词的仪式还在继续,只是相比较赵俊臣送的那三件寿礼,后面那些人呈送的寿礼寿词不免黯然失色。



  然而,经过赵俊臣的这三件寿礼,德庆皇帝接下来却是兴致颇高,虽说再也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寿礼,但德庆皇帝依然满脸的笑意。



  待寿典仪式终于结束之后,日头偏下,已是时近黄昏。



  德庆皇帝兴致高涨之下,宣布百官留宫,与德庆皇帝一起赏灯同宴。



  对于德庆皇帝的安排,百官自然拜谢不提。



  ………



  却说当寿典终于告一段落之后,赏灯宫宴之前,德庆皇帝带着万民伞离去了,而殿内外的官员勋贵们,则有了一小段自由活动的时间,站了一下午时间,总需要解决一下身体的疲乏和生理问题。



  而赵俊臣今天出尽了风头,在众人客套之间,也向着殿外走去。



  只是,刚刚走了几步,就听一人高声唤道:“赵尚书还请留步。”



  虽是高声呼唤,但声音中的虚弱意味,却任谁都能听得出来,总给人一种后力不足气喘吁吁的感觉。



  赵俊臣停步,转身一看,却发现前些日子曾有一面之缘的七皇子朱和坚,正向他快步走来。



  赵俊臣眉头一皱,刚才在太和殿为德庆皇帝庆寿的时候,他看的分明,这七皇子朱和坚一直和太子朱和堉站在一起,甚至两人送给德庆皇帝的寿礼,都是可合为一对的翡翠如意,还被德庆皇帝称赞为“兄弟二人同心同德”。



  然而,此时太子朱和堉尚没离去,朱和坚如此明目张胆的与自己相见,难道就不怕引起太子朱和堉的不满?…



  下意识的,赵俊臣向着太子朱和堉的方向看去,却见朱和堉此时正被一群勋贵宗室们围着,似乎注意到赵俊臣看来的眼神,转头与赵俊臣对视了一眼,目光中满是冷意,待注意到向着赵俊臣走去的朱和坚之后,冷意却化为了无可奈何,以及让赵俊臣意外的兄弟情谊与信任。



  就在赵俊臣暗思之间,七皇子朱和坚已是来到了赵俊臣的身前,笑着拱手示意道:“见过赵大人,今日与赵大人相见,却是为了感谢赵大人前些日子送于我的那些贵重药材,大人当真是有心了。”



  见朱和坚主动向自己说话,赵俊臣连忙回礼,道:“殿下无需如此,当日殿下身体有恙,下官正是亲见,送些药材表示心意,也是应该的。”



  说话间,赵俊臣上下打量了朱和坚一眼,却见朱和坚的身高与朱和堉相似,只是瘦弱了许多,此时面色苍白,汗水直流,显然德庆皇帝的这次寿典,让他足足站了一下午,以他的身体,有些坚持不足也是应该的。



  只是,虽然样子极为疲乏,但此时朱和坚神色间那谦逊有礼的善意笑容,却丝毫不变,眼神有些暗淡,但更多的还是深沉,似乎对自己的身体丝毫都不在意。



  略略喘息了片刻后,朱和坚摇头道:“无论如何,都是赵大人的一片心意,我回谢一番也是应该的。”



  赵俊臣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问道:“只不过,殿下如此与我相见,难道就不怕太子殿下怪罪?”



  朱和坚又是摇头,神色间颇为认真,轻轻笑道:“我自幼就最重一个‘礼’字,既然收到了赵大人的礼物,就应该有所表示回谢,对于这些,太子他是知道的,又怎会怪罪于我?”



  最重一个‘礼’字……



  赵俊臣脸上的笑意愈加的意味深长,道:“原来如此,却是下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哪里哪里。”朱和坚摆手道:“不过,与赵大人相见,其实是我心中有一些疑惑,想要求教于大人。”



  !d@T



  uctxt……'UC電子书'正文结束'UC电子書'uctx…t…



  。。
第七十三章。目的。
  第七十三章。目的。



  隐约猜到了些什么,赵俊臣缓缓问道:“哦?不知是何事,竟是连殿下也会心存疑惑?”



  朱和坚双眼微眯,轻声问道:“父皇他再过些日子就要南巡了,而随着南巡的规制越来越大,朝中重臣怕是要大都要跟随而去,如此一来,在赵大人看来,在父皇南巡期间,又要由谁来镇守京城,代理国政?”



  说到这里,朱和坚微微一笑,又说道:“据我所知,父皇他这些日子经常询问太子关于诸般国政的处理看法,这在之前可是很少见到的。”



  赵俊臣并不在意,说道:“陛下离京,太子监国,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太子殿下如今虽说经验尚浅,声望也略有不足,但若是有老臣辅佐的话,想来也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朱和坚点头道:“确实如此,若是有首辅周大人帮衬着,那么自是万无一失,但赵大人怕是还不知道吧?前日父皇他召见内阁三位阁老商议国事,谈及南巡之事的时候,曾向三位阁老询问谁愿意与他一同南下?又有谁愿意辅佐太子镇守京城?原只是随意一说,因为首辅周大人德高望重,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人选,沈黄两位阁老也不会与他争,然而任谁都没想到的是,首辅大人竟是顺口就答应了要与陛下一同南巡,但陛下话已出口,也只能答应了。但如此一来,辅佐太子监国的人选,就只能在黄阁老与沈阁老之间选择了。”



  顿了顿后,朱和坚脸上的笑意突然变得有些意味深长,深深的看了面色微变的赵俊臣一眼,轻轻笑道:“只是不知,黄阁老与沈阁老之中,到时究竟会由谁来辅佐太子?由他们来辅佐太子的话,不知能否像首辅大人那样面面俱到,万无一失?不过,太子他得到消息之后,倒是信心十足。对于此,赵大人你怎么看?”



  话声落下后,朱和坚的神色间一如既往的谦逊有礼,但不待赵俊臣回话,对着赵俊臣点头示意后,就已是转身离去了。



  赵俊臣的面色却有些阴沉,目送着朱和坚向着朱和堉所在的位置走去,然后看着他们兄弟两人站在了一起,相互间轻声说着些什么,似乎是朱和坚在向朱和堉说明刚才与赵俊臣见面前后的经过。



  或许是事情就发生在朱和堉的眼前,或许是朱和堉对朱和坚的信任超乎想象,看朱和堉的神色,竟是没有丝毫的怀疑,只是有些埋怨,似乎不想让朱和坚与赵俊臣又太多的接触。



  “当真是兄谦弟恭啊,既然如此,慢慢看下去也就是了……”



  看到这般场景,赵俊臣突然一笑,轻轻的摇了摇头,喃喃自语间,同样转身离开。



  当初赵俊臣之所以会送给朱和坚那么多贵重药材,就是为了给双方制造接触的机会,并趁机打探朱和坚的真实心意。



  而朱和坚显然也明白赵俊臣的意思,今天借着答谢的机会,几乎是在太子朱和堉的眼皮子底下,几乎是没有任何隐藏,向赵俊臣表露了自己的真实态度,并向赵俊臣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消息。



  德庆皇帝南巡期间,太子朱和堉监国,而作为辅佐的内阁重臣,竟然不是周尚景!而是沈常茂、黄有容两人中的一个!



  如此一来,固然不妙,以朱和堉的性子,在德庆皇帝南巡期间会有怎样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