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皇帝南巡期间,太子朱和堉监国,而作为辅佐的内阁重臣,竟然不是周尚景!而是沈常茂、黄有容两人中的一个!
如此一来,固然不妙,以朱和堉的性子,在德庆皇帝南巡期间会有怎样的作为,赵俊臣不用过多动脑,就可以想到,定是趁机打压朝中各派系的势力,决不会让如此朝中各派系好过。甚至会趁机收罗赵俊臣等人的罪证也说不定。…
若是由周尚景辅佐,那么赵俊臣自然毫不担心,因为太子朱和堉是绝对斗不过周尚景的。而且周尚景近些年来为了避免德庆皇帝的过多猜忌,甚至有意识的压制自己门下派系的权势扩张,也不会趁着赵俊臣等人伴驾南巡的时候动太多手脚。
然而,也仅仅只有周尚景才有这般能耐了,换成沈、黄二人,先不说他们能不能独力压制太子朱和堉,对于这两人的眼光城府与隐忍能耐,赵俊臣就首先信不过,若是趁着德庆皇帝南巡之际,这两人趁机大肆扩张权势,其后又引起其他派系的反弹,混乱之下,恐怕反而会让太子朱和堉渔翁得利。
顺便的,因为朱和坚带来的消息,赵俊臣也大约猜到黄有容宴请自己与沈常茂、周尚景等朝廷重臣的目的了。
很显然,是为了谈判。
………
赏灯与宫宴结束之后,当赵俊臣离开紫禁城的时候,天色昏暗,时间已晚。
赵俊臣进宫的时候,带着数十辆马车而来,而离开的时候,却只带了四个大红灯笼。
这四个大红灯笼,乃是赏灯时德庆皇帝御赐的,上面有德庆皇帝御笔亲书的四个金色大字,分别为“忠”、“贤”、“良”、“臣”,联系到赵俊臣入朝为官以来的所作所为,可谓是讽刺至极。
或许,在德庆皇帝看来,赵俊臣能让他开心,能让他事事顺心,就足以当得起这四个字了。只是,当德庆皇帝把这四盏灯笼赐给赵俊臣的时候,太子朱和堉的脸色极为怪异,若不是顾忌着是德庆皇帝的寿辰,怕是要当众顶撞了吧?
这场寿典,由前从后,赵俊臣可谓是出足了风头,在百官面前,赵俊臣也表现出了恰如其分的得意之情。
只是,当赵俊臣坐着轿子离开午门后,神色间的得意幸喜却全然不见,只是面无表情,眉头微皱,沉思着些什么。
赵俊臣思虑重重,倒不是因为朱和坚向他透露的那些消息,如今距德庆皇帝南巡还有大量时间,足够赵俊臣做很多事情了,即使最终太子监国,沈黄辅政,赵俊臣也有办法应对。
真正让赵俊臣顾虑的,却是如此重要的消息,竟然还需要朱和坚向他透露,若是没有朱和坚,这件事情赵俊臣还不只要被瞒多久。
坐到赵俊臣如今这个位置,并不怕出事,就算是天大的事情,也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却最怕出了事情后,自己却后知后觉,甚至是毫不知觉。
而现在,赵俊臣发现,自己竟是陷入了这般危险的境地。
眼见坐轿已是远离了皇宫,赵俊臣掀开轿帘,向跟在一旁的许庆彦招呼道:“庆彦,我有事问你。”
见赵俊臣终于开口了,许庆彦连忙靠近了过去,问道:“少爷你有事要吩咐?”
作为赵俊臣的身边人,赵俊臣眉目间的思虑重重,自赵俊臣出宫的时候许庆彦就看了出来,所以也一直不敢与赵俊臣搭话。
赵俊臣点了点头,问道:“我问你,前些日子我让你送给宫里那些掌事太监的银子,你都送出去了?”
许庆彦连连点头,说道:“少爷你亲自叮嘱的事情,我自然都送了,足足十五万两,全都送了出去,宫里的那些掌事太监,有权有势的每个不下万两,权势少的低的,也有两三千两银子。”
赵俊臣却眉头微皱:“他们可都痛快的收下了?你送银子的时候,可说了是我的意思?”…
听赵俊臣这般询问,许庆彦不由一愣,诧异道:“那些太监各个贪财如命,咱们送银子,他们自然都毫不客气的收下了,而且咱们是送银子,又不是扔银子,自然也向他们说了是少爷你的心意,他们还夸赞少爷你出手大方呢。”
说到这里,许庆彦问道:“少爷,可是出什么事了?”
赵俊臣眉头皱的愈紧,缓缓道:“前日陛下召见三位阁老,商议南巡之事,最终出了些变动,这般变动虽说突然,但并不是什么大秘密,而我竟然没得到消息。”
说到这里,赵俊臣的神色变得有些阴沉。
听赵俊臣这么说,许庆彦却是大怒,重重的哼了一声,咬牙问道:“少爷,你是说,那些太监拿了银子没办事?”
赵俊臣却摇了摇头,说道:“这倒不一定,陛下召见三位阁老,宫里的那些掌事太监们怕都在盯着,只要能稍微得到一点点消息,就能为他们带来大笔的银子,若只是一两个太监没有向咱们透露消息,那还可以说是有人拿了银子不干事,但如今却是所有的太监都没有向咱们透露消息,尤其是陛下身边的近身太监张德,咱们喂给他的银子不知有多少,而他也一直与咱们关系不错,但即使是他,也没有把这般消息透露给咱们,那么事情怕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说到这里,赵俊臣眼中闪过沉思之色,觉得这件事情愈加的耐人寻味了。
赵俊臣自回京之后,就一直想方设法的与宫里的宦官势力改善关系,原本赵俊臣是打算从内书堂的掌事太监刘清身上下手,如今宫中的掌事太监大都是刘清调教出来的,只要与刘清搞好了关系,就等于与整个宦官势力搞好了关系。
可惜,赵俊臣一直想与刘清见面,但刘清年岁已大,一直在生病休养,这场见面一直在拖着,不过赵俊臣送给刘清的那些礼物与银子,刘清却全都笑纳了,并托人告诉赵俊臣,只要赵俊臣能保证宫里太监们的利益,宫里的宦官势力也不会与他为难。
而赵俊臣也正是这么做的,不仅任由宫中的那些掌事太监往内库插人,每年内库分给各掌事太监的“分红银子”,也比往前多了一成。当胰子由内库专营专造后,赵俊臣甚至把胰子作坊这一块利益分给了宫里的宦官势力。
如此一来,宫里的宦官势力得到利益保证后,不仅不再与赵俊臣为难,而且也投桃报李,这段日子以来,宫里发生的大小事情,尤其是德庆皇帝身边的事情,赵俊臣都能及时得到消息。而今日赵俊臣向德庆皇帝呈献贺礼的时候,宫里的那些太监们也是全力配合,不见丝毫敌意。
但既然如此,他们又为什么要刻意向赵俊臣隐瞒周尚景要伴驾南巡的消息?
联想到当日与养心殿的掌事太监张秀谈话时,张秀对朱和堉、朱和坚两人截然不同的评价,赵俊臣心底一突,联想到了一个看似绝不可能的结论。
“难道,他们是想让朱和坚亲自告诉我这个消息?”
!d@T
uctxt……'UC電子书'正文结束'UC电子書'uctx…t…
。。
第七十四章。猜测与做戏。~
【招新】启航新一轮招新火热开启!!!!!
…
【启航】官方YY:208714,欢迎大家常驻!
赵俊臣一直认为,古往今来,所有成就大事者,虽说是实力与野心相辅相成,但也有先后轻重之分,实力造就野心,野心源于实力,只有本身的实力到了某种程度,野心才会随之而膨胀增长。
没有实力保障下的膨胀野心,并不是“志向高远。”而是“自不量力”。虽说时势造英雄,但前提也是那所谓的“英雄”本身拥有足够的实力与准备才可堪造就。
经过德庆寿典上的短暂接触,赵俊臣已是确信,朱和坚确实存在着某种野心,而且也并非是一个自不量力的人,否则他也不可能在太冇子朱和堉的背后隐忍这么多年,那么支持他野心的实力基础,又来源自于哪里?
如今的大明朝,外朝势力早已被周尚景、沈常茂、黄有容、以及赵俊臣瓜分了干净,而太冇子一党也在都察院站稳了脚跟,朱和坚根本没有的插手余地。
当然,朱和坚也有可能得到了某位外朝权臣的支持或许诺,比如周、沈、黄三人中的某一位。但以周、沈、黄三人的心性手段,绝不可能真心支持一位无权无势且又体弱多病的皇子,否则还不如支持一位更加年幼的皇子。所以这种支持或者许诺即使真的存在,最多也只是投机性质,朱和坚更不可能把它看做是自己的实力保障。
至于军队的支持效忠,则更不可能。明朝的军制体系完善,权势一向被明朝历代帝王所独揽,若是没有皇帝的允许,无论是外朝的兵部,还是内廷的御马监,都无法调动大明的一兵一卒,即使是权势强盛如周尚景,也无法插手丝毫,更不要说朱和堉了。
若是抛开外朝的文武两派势力,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内廷的宦官势力了。
在明朝,宫中的宦官们掌管着内廷二十四衙门,权势之隆,堪称历朝之最,虽然自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之后,其权势与影响一减再减,甚至动不动就会遭到清洗整顿,但依旧不可忽视,当初赵俊臣之所以迫切的想要与宫中太监们打好关系,就是出于这般考虑。
只是,以朱和坚的声望地位,可能得到内廷宦官势力的支持吗?
若是一天之前,赵俊臣肯定会认为不可能。
但如今,宫中的掌事太监们,竟是在同一时间,齐齐向赵俊臣隐瞒了周尚景要伴驾南巡的消息,而这般消息最终却由朱和坚透露给了赵俊臣,让赵俊臣被动的欠了朱和坚一个人情,事情前后总是透着蹊跷,却让赵俊臣不得不认真考虑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