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摄政大明- 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到赵俊臣的分析后,周尚景却是似笑非笑,再次问道:“哦?以俊臣你的聪慧,竟然也只猜到了这些?”



  心中暗暗叹息一声,知道没法瞒过周尚景,赵俊臣稍稍犹豫后,又说道:“还有就是,这些日子以来,因为朝中局势动荡,各大衙门之中,有不少官员或是被贬官、或是被罢职,因此也空出了不少官位,三品以下的官职倒还好说,只要各自衙门与吏部商议一下,接替的人选也就能确定了,然而三品以上的官员变迁,却并非小事,还需要陛下与咱们仔细商议之后才能决定,依晚辈看来,陛下他这次召见咱们,主要目的应该就是这个了。”



  周尚景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缓缓说道:“正如俊臣所说,如今朝廷各大衙门空出了不少位置,其中三品以下的那些空缺暂且不提,但三品以上,却还有一个工部侍郎、一个刑部侍郎、一个副督察御史总计三个空缺,此外,刑部尚书冯坡如今年纪老迈,早已是不堪重用,又因为闫鹏飞的事情而受到牵连,陛下恐怕会让他告老还乡,如此一来,就又有了一个二品刑部尚书的空缺。”



  “首辅大人您看的明白。”赵俊臣点头应是。



  周尚景却是微微一笑,又问道:“但这么多的官位空缺,又都是三品以上的实权位置,怕是朝中各派都会眼红,也都会争取,所以也不会有谁能得到全部的好处,若是在争夺之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却不知俊臣你的目标,又是哪一个位置?”



  不待赵俊臣答话,周尚景已是笑眯眯的又接口说道:“让老夫猜猜,俊臣你这次没有任何目标,并不会为门下官员争取那些空位置,反而会尽全力保住现在的刑部尚书冯坡,让他不至于马上就告老还乡,老夫说的可对?”



  赵俊臣眼中精光一闪,却是沉默着没有回答。



  对于周尚景的话,他并没有承认,但也没有否认。



  ~~~~~~~~~~~~~~~~~~~~~~~~~~~~~~~~~~~~~~~~~~~~~



  其实,周尚景并没有猜错。



  这一次,对于这些空缺的官位,赵俊臣虽然也眼红,但并没有任何要争取的打算。



  并非是赵俊臣不贪心,而是因为赵俊臣这些日子以来的权势扩张实在太快,但底蕴尚有不足,不像是几位阁老那样门生故吏满天下,手下可以信任与重用的人才并不多,有资格担任朝中三品大员的人才则更少,如今即使赵俊臣有心争取这些空缺的官位,但门下也没有合适的官员去担任这些职位。



  从某方面而言,这已是赵俊臣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这种情况让赵俊臣很无奈,但赵俊臣也知道,底蕴这东西急不来,只能慢慢经营积蓄。



  所以,对于眼前的这些官位空缺,赵俊臣也只好无奈的放弃了。



  但赵俊臣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目标,正如周尚景刚才所说的那样,赵俊臣的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在今天尽全力保住刑部尚书冯坡,让他不至于马上就告老还乡。



  这是因为,赵俊臣打算让刑部侍郎李立德接替刑部尚书的位置,然而李立德的资历终究是稍有不足,这几年来在刑部也没有什么功绩,即使有赵俊臣的全力支持,李立德能够成为刑部尚书的可能性也依然很小。



  不过,如今也有对李立德有利的一面——因为冯坡年纪老迈、早已是不堪重要,另一位刑部侍郎闫鹏飞也已经被罢官候审,如今刑部能管事的人也只剩下了一个李立德,所以只要给李立德时间,李立德很容易就能做出一些成绩,并还可以趁机掌控刑部中的中下层官员,到了那个时候,李立德自然也就会成为下一任刑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而赵俊臣如今要做的,就是为李立德争取时间!所以在这个时候,冯坡也绝不可以告老还乡!



  …………



  可惜,赵俊臣的这些心思,终究还是无法瞒过老谋深算的周尚景,竟是被周尚景一语揭穿。



  赵俊臣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索性沉默不语,即不承认也不否认,并等待着周尚景说出他的真正意图——赵俊臣相信,周尚景绝不会无缘无故的与自己说这些事情!



  果然,就在赵俊臣沉默之际,周尚景突然一笑,向赵俊臣提议道:“看来老夫没有猜错了,既然如此,俊臣你不妨与老夫做一件交易如何?”



  “您是当朝首辅,晚辈又哪里敢与您交易。”赵俊臣斟酌着语句,缓缓说道:“您有什么吩咐,直接向晚辈吩咐就是,只要是晚辈能力所及,就决不推辞。”



  赵俊臣的这一句话,看似恭敬顺从,但其中的重点,却是“能力所及”四字。



  周尚景自然也听得明白,却并不在意,只是笑眯眯的继续说道:“刑部尚书这个位置,老夫也想要为争取……俊臣可否不与老夫相争?当然,老夫也知道,俊臣你早已经把刑部尚书这个位置视作囊中之物,老夫自然也不会让俊臣你白白吃亏……如今,山东左布政使张伯崇的任期将至,老夫也是打算让他接任刑部尚书的位置,那么这个山东左布政使的位置,老夫就让给俊臣你,俊臣你觉得如何?”



  听到周尚景的提议之后,赵俊臣眉头一扬,也顿时就明白了周尚景的意思。



  但不得不说,周尚景的这个提议,对赵俊臣而言很有诱惑力!



  ……(未完待续……)L
第二百四十五章 。赵俊臣的答案。
  ……



  明朝数百年来,官员们在位居三品之后,若是还可以再进一步,其升迁的途径大都相似。



  首先,是进入都察院或者六部任职,成为督察御史或者左右侍郎,如此历练数年,才能充分的了解朝廷政策与纲领,这是第一步;



  然后,再外派到地方,担任从二品的左右布政使司,成为封疆大吏,并在不同省份之间调任几次,如此才能积累到足够的资历、经验与人脉,这是第二步;



  接着,若是官员在担任布政使期间政绩足够出色,在朝中的靠山也足够硬朗,则还可以回到京城中枢,担任六部尚书的职位,这是第三步;



  最终,若是官员的资历、手段、圣宠皆是足够,更可以更进一步,进入内阁成为朝中阁老,从此位极人臣!



  如今,内阁中的四位阁老,不论是周尚景、黄有容,又或是程远道、沈常茂,皆是沿着类似的途径,并一步步的爬到了现今的位置。



  …………



  然而,这只是正常的升迁途径,对赵俊臣却并不适用。



  自从进入官场后,赵俊臣就深得德庆皇帝的宠信,再加上德庆皇帝离不开赵俊臣的理财本领,所以赵俊臣便一直留在京城中枢,于户部任职,并没有外放地方为官的经历。



  时至今日,不过是短短的七八年时间,赵俊臣就已是成为了朝廷的户部尚书,朝中正二品大员!明朝数百年来,若论升迁之快,绝无人可以与赵俊臣相提并论。



  但这样的经历,虽然看似一帆风顺,又在德庆皇帝的帮助下走了捷径,少了外派地方为官的步骤,然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才是世间常态,走捷径往往也就意味着会存在某种隐患!



  如今的赵俊臣。对此已是深有体会!



  外派地方为官,成为封疆大吏,看似远离了京城中枢,期间也颇为辛苦。但对于那些有野心的官员而言,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



  这是因为,地方官场上的环境相对简单,不似京城这样派系林立、盘根错节、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在盯着,一旦成为了封疆大吏,受到的掣肘不多,在提拔亲信、收买官员、拓展人脉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压力与竞争。只要用心经营,就可以得到大量的亲信与朋党,日后进入朝堂中枢。也有人可以帮衬自己。



  比如周尚景,在入阁之前,就先后担任过河南右布政使、安徽左布政使、以及湖广左布政使的官职,他在这三省为官期间,不知提拔了多少亲信、也不知收买了多少官员。如此才有了今日的人才济济、门生遍布天下,也正因为如此,周尚景在朝中的地位才能够稳固泰山。



  再比如黄有容,他先后在陕西、江西、贵州三省担任布政使,并在这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关系与亲信门生,他如今在朝中的那些主要朋党们,也大都有在这三省为官的经历——别看黄有容如今在党争之中斗不过赵俊臣。但若论底蕴,却远非赵俊臣可比。



  简单的说,这种担任封疆大吏的经历,对于这些朝中权臣而言,是为自己打牢根基、积蓄底蕴的关键步骤!



  至于赵俊臣,也正因为缺少了这种担任封疆大吏的经历。所以如今才会出现人才不足的窘迫。



  比如现在,朝中出现了这么多实权官位空缺,但赵俊臣却因为门下无人可用,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对此,赵俊臣也很无奈。但也只能慢慢经营,走一步看一步了。



  ~~~~~~~~~~~~~~~~~~~~~~~~~~~~~~~~~~~~~~~~~~



  然而以周尚景的老谋深算,早已是看明白了赵俊臣的短板,所以才向赵俊臣提出了这样的交易!



  ——他会全力支持赵俊臣的某位朋党担任山东布政使的官职,而赵俊臣则是放弃对刑部尚书这个位置的争夺!



  不得不说,对于周尚景的提议,让赵俊臣确实心动了。



  刑部尚书的位置,虽然更加重要,但对赵俊臣目前而言,却更需要山东布政使的位置!



  赵俊臣知道,德庆皇帝离不开自己,所以也绝不会把自己外派地方、担任封疆大吏。



  但赵俊臣可以从自己的朋党之中,挑选一位合适的人选调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