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诿拦鞑浚艿降钡氐目蠊ず团W忻堑幕队拭O质钡呐W锌愦蠖嘤美投迹ㄓ置峁棠兀┎弥啤R路煅乇呒┧澜酆焐姆煜哒爰#⒆阂酝ず屯粕瘫辍EW锌愕脑煨拖忠殉晒潭ǜ窬郑话悴环帜信纱┳拧

    牛仔裤诞生的确切日期是1873年5月20日。这一天,专利商标局向两位移民利瓦伊·斯特劳斯和雅各布·戴维斯颁发了他们申请的工装裤的专利。

    这种劳动裤是用一种名叫“粗斜纹布”制作的,缝制时经过了加固处理,而且在裤兜和裤门处都使用了崭新的铜纽扣。这个主意是内华达裁缝戴维斯提出的。而戴维斯是斯特劳斯的顾客。斯特劳斯当时是一家小百货商店的老板。斯特劳斯希望用这种新的裤子款式满足淘金矿工的要求,因为淘金矿工们经常抱怨说裤兜兜不住他们装在里面的黄金颗粒。

    由于这种“能放东西”的裤子受到极大的欢迎,因此很快就不得不为它申请专利,但是要实现这一梦想,戴维斯还缺62美元。戴维斯遇到困难后就来到斯特劳斯家求助,精明的生意人利瓦伊·斯特劳斯二话没说就把钱给了他。因为他心里清楚,正像戴维斯向他保证的那样,由于这种新工装裤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他们二人肯定能够挣到大笔的钱。

    而这两位商人再精明,也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未来的收入会有那么多。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设计的这种服装不再是专做粗活的人穿着的衣服,它开始向其他地方传播,最后全世界的人都穿这种服装。从牧人、工人、学生,到富有的企业家、运动员、艺术家和王室成员都穿这种服装。可以说,它现在已经变成20世纪的一种象征。又有谁能想到,62美元的专利费,竟然会换来如此高的回报。

    正如利瓦伊·斯特劳斯公司的网页所说的那样,不是以前没有矿工穿这种用粗布做的裤子,它的最新之处在于第一批牛仔裤上使用了金属纽扣。这才是今天人们在全世界见到的真正的牛仔裤。但是第一批缝制牢固而且在工人中大受欢迎的裤子,被取名叫“粗斜纹紧腰工装裤”,因为真正叫做“牛仔裤”是1960年之后的事。当时外出打工的一代人特别喜爱这样称呼它。目前没有人知道第一条“粗斜纹紧腰工装裤”是哪一天缝制出来的,以及哪一天卖掉的,因为1906年在旧金山发生的一场大地震中,该公司丢失了所有的历史档案。人们只能肯定是在1873年的某一天。距今*年了。利瓦伊·斯特劳斯没有活到他的公司为从地震中恢复过来所作的巨大努力时期,他在地震之前几年就去世了。戴维斯也没有活到那个时候,他在很多年之前就把公司的部分股份给卖掉了。

    如果再多看看该公司历史的话,就不难发现现在流行的501型号,是1873年生产的第一批牛仔裤的延续。后来在市场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牛仔裤式样,但是没有一种式样能像这种品牌那样受到大众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该公司的专利期限到期之后,出现了许多家公司,也生产用这种面料制成的裤子。目前世界上有上万家工厂生产这类工装裤,而且穿这种裤子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电影明星和歌星们在许多场合都穿它之后,好像牛仔裤成了人人都穿的一种制服。可以不夸张地说:男女老少都穿,哪个家庭的衣橱里没有几件牛仔服装?由此可见它受欢迎的程度。

    在牛仔裤正不断地推陈出新,水洗牛仔裤、补丁牛仔裤、毛边牛仔裤以及各式各样的牛仔上衣,在市场上和大街上随处可见。牛仔服装一般给人一种牢固、粗犷且精神抖擞的感觉,工作与休闲均适宜。牛仔文化虽然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中已经风行了多年,今天牛仔服装在世界其他地区仍是许多人青睐的一种选择。据专家们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牛仔服装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依然会经久不衰。

    窑洞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洞一般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为了美化居室,不少人家在炕围子上作画。这就是在陕北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炕围画。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它们根据窗户的格局,把窗花布置得美观而又得体。窗花贴在窗外,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傣族竹楼

    傣族竹楼是另一种干栏式住宅。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

    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晾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因为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于洪水的通过。

    竹楼是傣家人世代居住的居所,它那美观的楼顶,传说里称之为“诸葛亮的帽子”。傣家竹楼为杆栏式的建筑,造型美观,外形像个架在高柱上的大帐篷。竹楼是用各种竹料(或木料)穿斗在一起,互相牵扯,极为牢固。楼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篱围住,堂内用木板隔成两半,内为卧室,外为客厅。楼房下层无墙,用以堆放杂物或饲养*。

    傣族竹楼具有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特点。楼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室上。竹楼为四方形,楼内四面通风,夏天凉爽,冬天暖和。傣家人喜欢在竹楼周围载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等,使村寨充满诗情画意。

    北京四合院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

    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特别喜爱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宫殿、庙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