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大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朝当大官-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这样在李序然的部署下,各路人马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各自的任务,同时,李序然密令十三骑的人也对这个情况进行关注。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个在李序然心里仅次于剿匪的重案终于有了着落。

    原来,这还真是小沙国的人搞的鬼。

    小沙国的人知道马匹对战争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善于骑射的将士几乎是无马不能,所以,他们就秘密的制定了一个破坏马匹的计划。

    他们通过两种方式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第一就是采取极低的价格将这些马贩卖给北江这边的人,这些马匹都被提前打了针,是一种慢性的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马会慢慢的变得软骨,最后就没什么力气了。如果体质好的点的,最后药性散去后还能活下来,但显然不能发挥它的强项了,而体质不好的则干脆直接就死了。

    第二种方式,就是从小沙国那边过来的奸细,随身带一种他们那边特配的药,这些小药丸表面涂一层东西,马闻了之后就会毫不犹豫的吃下去,但是小药丸里面有一种能破坏马匹骨骼的东西,最后就慢慢的变得像他们贩卖过来的那些马一样。中看不中用。

    现在这个计划已经被实行了一年多了,普通马匹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受了毒害,其中一些军士的马也是如此,因为,他们平时很少长距离和激烈的用马,所以没有及时的发现,平时死一些也是很正常的,没有人会联系到这么多。好在军队里一些较高职务军官的马还没有受到伤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有些衙门的官员和军队的底层军官,拿了不少来自小沙国奸细的银子,这些人都是求着这些官员给他们赏个差事,后来他们进来后。就想办法把他们拿的药给方到马槽里,然后就被这些可怜的家伙就给吃下去了。

    好在这些药只是对吃下去它的马有效,而不是像一驰他们说的什么传染病。

    同时,十三骑的人也摧毁了小沙国在北江的情报网。原来,他们是一个有近百人的组织,化妆来到北江后。混到客栈、饭店、官府、军队,还有包括山寨等,从不同层面和渠道打听北江的情况,通过信鸽的方式给送回去,他们有固定的暗号和固定的见面及联络方式,隔断时间就聚一次。

    这次,通过李序然在剿匪中抓到的和十三骑在秘密侦查中抓捕的,已经就一大半了,掌握了他们的秘密后,其他地方的也很快就抓住了,因为,边境有重兵把守,其他地方有李序然派的秘密差役,他们也就没地方逃了。

    做好剿匪和战马这两件事后,李序然便再次向皇上上折子,详细的禀明了事情的经过,最后,李序然向皇上提了一个要求:希望朝廷能给北江增调五千匹骏马,作为前段时间失去良马的补充。

    因为,李序然决定,他要把已经病入膏肓的马杀掉,同时,将已经服药的马退下来,用到百姓的生活,可以给他们拉拉车,或者拖点小东西之类的。

    没过多久,李序然就收到了回复:皇上对他大加赞赏,说他年轻有为,很有魄力,也很有眼光,重重的赏了他,同时,责令朝廷给两件增调了二万匹马,还命令李序然:将那些不行的马全部都杀掉。

    皇上如此慷慨和果断,令李序然更坚定了他改革的决心,现在,山匪和战马这两件比较着急的事情解决了,而剩下的民生改革就要真正的开始了。

    开建水渠、改善土壤、发展丝绸、鱼类、陶瓷等特色……,同时,士兵操练,差役训练、自护队组建、冤案清理……,像当年在太仓县改革的时候一样,李序然式改革在两江慢慢的拉开了帷幕。

    李序然打算花三到五年的时候,将两江境内全部改革完毕,到时,就可以给皇上,也可以给两江百姓一个交代了。

    小沙国似乎知道了这位新任两江总督的厉害,似乎看到信皇帝决心和魄力,也似乎看到了自身不足和缺点,于是,他们这段时间怪了很多,只是在底下不停的厉兵秣马,蓄势待发。

    就这样过了两年多,两江大部分地区都按李序然的计划顺利的完成了改革,剩下的一些府县再有一两年应该也就差不多了吧?

    在两江乃至大清强盛的同时,小沙国的势力也得到了空前了提高,而这个时候,双方的矛盾也到了空前的地步。

    这时,大清的皇上打算采取先礼后兵的方式,显示派使者去和小沙国谈判,希望他们能归顺大清,到时原有的官员和爵位都可以保留,只要他们称臣纳贡就可。

    但是,没有想到小沙国的人竟然把朝廷派去的使者给杀了,俗话说:两国交战不斩使者,这可激怒了大清的皇帝,看来一场恶战是在所难免了。

    看来李序然的改革大计是等不了三五年了,就在朝廷的使者被杀后,皇上下旨对小沙国征战,由朝廷派出抚远大将军,率二十万大军向北开进。

    而这位大将军正是自己的恩师,原先的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峰。

    同时,李序然也被任命为后方的指挥,负责粮草的筹备和运输。

    现在看来,自己是真的参与到交战中来了,不是在做梦,而是真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一章 调度官
    现在的局势立刻就变得紧张起来,李序然急忙秘调一万兵力布放在边境,要等待杨大将军的到来,同时,他严令边境一带的百姓向南转移,一旦开战,同州府就是最危险的地方。

    现在的同州知府韩德,已经是在北江当了两年的差了,他作风严谨,手段强硬,做事果断,同时积极配合李序然的两江改革,所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同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官员被清理了一部分,当然这其中也有按察使一驰的功劳,而身剩下的这些官员大都是能干事的,所以同州官衙的风气大为改变,这在同州的官场是很难见到的。

    同时,同州的私贩财物现象也得到了遏制,百姓们也有了自己的生活,人民都在说着现在的好生活。

    可是,随着一道征战的圣旨,以往的平静全部被打破了。

    抚远大将军杨峰率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由北向南开来,朝廷大军所到之处都是一片助威的声音,李序然知道,这里面也似乎听到了没有把握的声音。

    不过现在的杨大将军可不这样认为,他现在是皇上钦点的抚远大将军,是这二十万大军的统帅,论官职,现在的他已经对一品已经不再那么稀罕了,说句实话,就是王公贵族,也很难有他的这份荣耀。在这个年代,能委以兵权的,都是深受皇上恩宠的表现。

    皇上这次突然下旨打这场仗也是有无奈的因素,他派出去的使者被杀,出于朝廷的颜面,他必须要打这场仗,可是,对于排谁去征战他还真是没有同时就想好。

    论资历,武行出身的将军大有人在,似乎还轮不到杨尚书,但是,论皇上的器重程度和熟悉程度,无疑杨尚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些武将大都是先帝的老臣或者是和其他王爷有交情的,而杨尚书却一直都在跟着皇上,所以,自然就亲近了些。

    当然,也有皇上信任的将军,当初,他登基的时候,有一些老臣老将军也是支持过他的,但现在皇上还不能把他全部派出去,他要在京城留些心腹,不然,二十万大军派出去后,京城里随时可能发生意外。

    而皇上派杨峰任大将军,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毕竟是一个文官出身的,虽然是兵部尚书任上过来的,但毕竟还是没有直接带过兵打过仗,所以,一旦打败了,也能说得过去。

    但这似乎也不一定,当年,在康熙朝的时候,周培公也是一个文官,但由他挂帅,硬是带着一批家奴组成的军队将叛军歼灭,所以,文官挂帅也不一定就不如武将,帅才更多的是要运筹帷屋决胜千里。

    如果说皇上派杨尚书担任抚远大将军是经过各方权衡后得出的结论,那么李序然这个负责后方的调度官几乎是没有什么好考虑的。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两江就是前线的总后方,试想一下,如果两江都打下来了,那么估计朝廷也就完蛋了。

    而同时,从各地来的粮草军械等都要经过两江,所以,由身为李序然的两江总督来统一调度室最合适不过的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皇上一直对李序然还是很信任的,这一点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这次也不例外。

    只是,李序然第一次办这样的差事,他还有点不适应,最为关键是,他觉得他的改革大计就要又被搁置下来了,这一点是很令他纠结的。

    只是,李序然不知道的是,令他纠结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些,而眼下的当这个总调度官就是一个很难办的差事。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经过近半个月的准备和长途跋涉,杨大将军及他的二十大军终于到了北江省,且他们没有去总督府,而是直接来到了同州府,李序然早就来到了这里,他要等待着自己恩师给他下达任务。

    现在的杨大将军已非之前的杨尚书了,他的权力可以说是达到了空前的强大,指挥二十万大军不说,后方的军需供给以及将士的调度,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为大将军,杨峰现在有权力很大的临机专断的权力。

    而李序然又是他的学生,所以,听他的差遣自然是理所应当的。

    见到杨峰后,李序然急忙行礼:“下官,两江总督李序然见过大将军,学生李序然拜见恩师大人”。

    “哈哈哈,序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