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大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朝当大官-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吃完饭后,按照李序然的命令,现在到了议事的时候了。

    众人坐定后,李序然坐到了上面,开始说话:

    “诸位,之前都已经见过面了,所以本钦差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其实,你们之间应该更熟悉。

    今天呢,大家在这里议事,相信每个人都知道是因为什么,那就是赈灾,就是不要让两省的百姓们饿死,说小了,只有度过这个难关,各位的乌纱帽才能保住,说大了,大家的命都可能不保,因为,人饿急了,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

    可能大家都体会不到什么是饿的滋味,不要紧,相信今天下午的时候你们就会知道了,因为,刚才你们吃的是粥,这东西是不耐饱的,可是,就是这稀粥,百姓们有时几天都喝不到”。

    底下的人都静静的听着,他们的头微微低着,知道朝廷要派钦差大臣后,这些官员就开始多方打听李序然的经历,知道他是个文官做到总督,武官做到征北元帅的大学士,这在许多为官者的心里,简直是只能仰望而似乎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

    而李序然却做到了,也正因为此,这些人对李序然是云里雾里,根本看不明白,从刚见面时的又敬又怕,到去了后山时的又惊又奇,以及方才让他们在院子里喝粥的又怕又恨,这一切都在心里徘徊,而丝毫不敢流露出来,而此刻他们的对李序然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并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李序然自然知道这一切,真正要办事,能办事的人一定能够理解他,而不是认为他刻薄,要是有侥幸心里的人,则对他要做多手准备了。

    但不管怎么样,李序然必须要下达他的命令了,所以,他继续说道:“既然连粥都喝不上了,那怎么办?那就要靠在座的各位了,所以本钦差下令:

    从即日起,各级官员都要弄清楚自己辖下的灾情,包括灾民的数量,最严重的区域,老人、壮士、妇女还有孩子的比例,灾民的分布的情况,流动情况。

    各省的情况,本钦差问巡抚,钱粮民政等,问布政使;刑狱问按察使;到了府上,本钦差问知府,到了县上,本钦差问知县。巡抚必须知道各府的情况,知府必须要知道各县的情况,知县那就更不要说了。

    其次,朝廷只给了五十万两赈灾银两,这远远不够,所以,本钦差命令在坐的各位每人拿出一份心意,算作是特殊的赈灾粮,另外,希望各位回去能在自己的辖区发动富商士绅,让他们也捐出来一些,这是命令,必须要完成。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你们回去后每个人都给本钦差写一份各自辖区的发展论述,我们不能老等着要银要粮,只有治理好了地方,才能让百姓们粮仓里有存粮,一旦有了存粮,就不怕遭灾了,即使遭了灾,也不会饿死人了。你们不要以为现在只是灾民的事,发粮食的事,而是求发展谋长远的事”。(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八章 钦差的见面礼(下)
    这些官员都不敢说话,这时,李序然突然提高了声音:“怎么?没听明白吗?听明白了,应一声啊”。

    “下官谨遵钦差大人严令,定当完成好赈灾重任”,那些官员齐声说道。

    “本钦差的话归纳起来就是两个意思,第一,就是度过眼前的难关,除了朝廷的赈灾粮,剩下的就靠你们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们各自想办法吧。

    第二就是往远了看,往远了想,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修建水渠还是改善土壤?养鱼还是养马?种树还是养蚕?你们用心去想。这和解决当下的难关不冲突,恰恰相反,现在正是能深刻体会不好好办差,不好好当值是什么结果的好机会。

    随后,本钦差的随员会向各位发放细则,上面写的清清楚楚。本钦差的话已经很清楚了,没有说清楚是本钦差的过错,说清楚了,各位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那就是你们的事了”,李序然再次强调到。

    之后,房间里出现了短暂的安静,这时,李序然走下来,在他们每人身上看了看,从巡抚到布政使,从按察使到知府,李序然像盯着犯人一样,看了他们一遍。

    那些官员被看得心惊肉跳,不过有的人则很坦然,大概是有人做贼心虚吧。

    这时李序然又回到了他的椅子上,刚坐下又慢慢的站来。

    突然。他用严厉的语调说道:“河北尹州知府张继先,出列”。

    这一句,把其他官员吓了一跳。瞬间,张继先战战兢兢的站出来说道:“启禀钦差大人,下官,下官在,有……,有什么吩咐?”

    李序然严厉的说道:“来人,摘去他的顶戴花翎。压入大牢”。

    “是”,说着进来两个人。一把将尹州知府张继先摁住,摘去了他的顶戴,他连句话也没说,就被押了下去。

    这时。李序然却压低了声音说道:“诸位大人不必惊慌,这个张继先在来京城的时候,去了一家妓院,看上一个姑娘,非要带回尹州,那姑娘不从,他便将人给杀了,当时,他找了个替罪羊。给了那人一百两银子。

    本钦差分管刑部后,去查卷宗,发现很多疑点。后来通过严审,那个人全都招了。曾有人到京城刑部来告过他的状,说他贪污赈灾银子,而且还纵容儿子在当地为非作歹,这些本钦差已经派人去核实了,但杀人一事已经可以确定。

    在京城的时候。本钦差就可以下令拿人了,但想着马上就到了河北。看他能不能自己招了,没想到,他却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河北按察使,这个人就交给你们了,至于尹州知府一职空下来,暂且就由本钦差在随员里选一个四品官代任,等朝廷正式任命下来再说吧。

    “是”,河北按察使说道。

    这时,李序然看着不少官员都不停的擦汗,他继续说道:“要是在军营,刚才那个人,直接就拖出去斩了,不过这次,本钦差也有临机专断之权,但本钦差不想随便用这个权力,你们都懂得”。

    “好了,大家各自回去办好自己的差,朝廷的赈灾粮马上就到了,到时,分下来后,你们全部发到百姓手里,剩下的,就抓紧时间筹粮吧。本钦差会到每个府县查看,但不确定具体是那一个,也不会向你们通知,不过,希望尹州府的事情不要再发生了”。

    各位官员像木桩一样定在那里,直到刘侍郎说道:“各位大人,请吧”,他们才反应过来,钦差大人的话已经讲完了,他们要开始办差了。

    就这样,短短一会的功夫,李序然便将命令传达完毕,而且当着他们面结束了一个四品知府,而李序然的表情则好像杀只牛、杀只羊那样的轻描淡写,面对这样一个钦差大人,河北河南两地官员的好日子结束了,他们必须要开始新的思路了。

    这些人走后,李序然急忙叫来杜唐,让他给一驰和尘远写信,告诉他们在北沙挑选一些老马还有征战受伤而丧失战斗力的马匹,让他们就地将这些马匹宰杀,把肉熏干,然后运到河北河南两地。

    李序然做过征北元帅,他知道在北沙这种马匹很多,有朝廷大军的,也有赫利他们的,筹集一两万匹随随便便就可以办到。如此一来,几十万人的命都可以保住。

    “大哥,主意好是好,但从北沙调马匹,而且数量这么多,要不,还是请示一下朝廷,这样稳妥些”,杜唐不安的说道。

    李序然却答道:“没事,这是为了救灾民,再说了那些马匹,老的老,受伤的受伤,上不了战场,就是我们不要,也会被杀掉的,那不是浪费了吗?朝廷最需要的稳定,不会说什么的”。

    杜唐还是有点顾虑,不过既然李序然这样说了,他也就不说什么了,这时,李序然便让杜唐把安刚也叫进来,让他们说说刚才从济州府和这些官员见面到后来的去了南山,以及最后吃饭的情景。

    于是,他们两个便向李序然详细的说了他们看到的一切。

    李序然认真的听着,同时,他吩咐杜唐马上给刑部尚书去信,让他责令河北按察使严审尹州知府,除了杀人之外,一定要核实清楚他儿子的事情以及到底有没有贪污赈灾粮,如果证据确凿,就严厉查办,在这个档口,以这种罪名办案,可以给当地的官场敲响一声警钟。

    他们走好,李序然拿出两省官员的名单,按照刚才的说的,一一做了对比,不过,现在还不到下手的时候。

    十三骑中的十个高手已经去了两省各地去秘密调查,今天,他刚给这些官员下了严令,那么这些官员回去后一定会有所行动,到时他们的执行力度,以及和富商们的关系就会慢慢的浮出水面,而一旦十三骑的人掌握了充足的证据,他还会对一部分官员开刀,那时才会真正的起到震慑作用。

    两省的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自然,官员的数量也不少,而十三骑人数有限,所以,李序然让重点去这几个地方:灾情最为严重、治安最不好的、官员口碑极差的,还有就是官员口碑极好的,结合今天杜唐他们给的信息,这样一来,十三骑的重点就是只去这两个省三分之一的地方。

    十三骑跟随李序然多年,他们训练有序,武功极高,同时他们行动迅速,反应灵敏,所以,他们办案无论是明察暗访,还是轻重主次,都没有问题,这一点李序然是不用担心的,而只需要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就行了。

    于是,李序然就这样在济州府陈县待着,他身边有吏部、户部还有兵部的侍郎,同时他在刑部也带了一些官员,只是,吏部和户部的那两人实际上是听从在京城的佟尔璞和富察鲁,而自己管着刑部,杨再兴管着兵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