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很重要的差事要办”。
一听这话,众人立刻警觉起来,那样子就好像是又要打仗了。
那知李序然笑着说道:“大家不要紧张,这次的任务是,你们回去之后,在各自的辖区找两种类型的地方。一种是要安静但干净而又有要大,同时人来人往也要毕较方便。第二种就恰恰相反,要僻静要一般人不去的地方,当然也要大要干净”。
听了李序然的话后,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李序然要做的他们也不能拒绝,于是都答应了下来。
“李序然说道,第一种地方,以找现成建筑的为主,你们要在各府县都要找一处,大一点的府可以两处,省城至少三处。第二种地方,全部都要新建,你们每个省准备三到五处的地方,但南江和北江必须要在江边找几处这样的地方。
条件成熟的就不说了,条件不成熟的,你们要创造使之成熟,巡抚要管一省的情况,需要银子,布政使要舍得给,一些人来这里捣乱,按察使要带人阻止,提督将军随时待命,本王会有新的练兵之法”。
听到这里的时候,大家似乎明白了什么,事关重大,不能多说,也就不能多问,这是为官的本职,也是保密的需要,跟了李序然这么多年,这一点,他们还是很清楚的。
领命后,大家便各自回府,两江的银子不缺,他们现在都希望能早点完成,因为,他们也想看看李序然到底要给他们个什么惊喜?
众人走后,杜唐进来了。
他对李序然说到:“徐明来信了,年初朝廷派去外国和西洋人学习的官员回来了,其中,咱们十三骑的六个兄弟也全部到了京城”。
“太好了”,李序然激动的说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四章 枪炮战船
接着,李序然对杜唐说道:“你立刻给他们去信,让刑部的六个文官和十三骑的人一块来北王府,告诉徐明他们,一定要保护那些文官,还有他们带的东西”。
“知道了”,刚说完,杜唐就要往外走。
这时,李序然叫住了他:“你给刑部尚书去一封信,大意就说我们这三个省,每个省按察使司内因为事务繁钜,所以想从刑部调六个经验丰富的官员过来,每个省两个人。这件事你快去办,争取在他们从京城走的时候办好”。
杜唐听了之后便高兴的办他的差去了,尽管他不知道李序然为什么要从洋人那里学习,也不知道派出去的这些人到底学到了些什么,但他知道,李序然既然这样安排就一定有他的道理,看样子,他们马上就有新差事了。
刑部尚书收到李序然的手令后便立刻明白了,这六个官员都是些从六七品的小官,再说从刑部到按察使司也算是专业对口,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之前跟佟尔璞的那个吏部尚书因为选立新太子的时候受到牵连从而丢了官,新上来的这个吏部尚书自然不会是有佟尔璞或者富察鲁的背景,他当然知道李序然在朝中的地位和分量。而刑部一直就被视为李序然的权力中心,所以,吏部尚书看到是刑部要从京城到北沙和两江调动官员,而且只是及个小小的从六七品官。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于是这些“留洋”回来的官员便在十三骑的带领和护送下朝北沙的放向奔去,他们带上了家眷,看样子。是要在北沙和两江长久生活下去了。
和其他人不同,这些官员,包括十三骑他们几个都知道,这次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见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景象,最关键是他们基本上完成了李序然的交给他们的任务。
这几个月的经历,似乎让他们变了个人似的。同时,他们惊讶于李序然的前瞻性:他们的中堂大人。现在的北王什么都知道,连西样有些什么都知道。
春风得意马蹄急,恨不能飞回北江,将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交付于李序然。
当他们一行到了北江的时候。一路打听北王府,他们的心情尤其是十三骑的这六个人,感觉就是要回到家了。
“大哥,哦,不,北王,他们来了,三弟、四弟、十三弟……”,徐明和安刚已经看到了骑马走在前面的十三骑。杜唐也高兴的向他们招着手。
李序然亲自到王府外接他们十二个人,自己也感觉到了这种激动甚至兴奋的心情。
“参见北王,大哥”。刑部官员和十三骑的人用不同的称呼向李序然问候并施礼。
李序然上前和他们每个人抱一下,徐明带着十三骑剩下的人立刻也迎了上去,毕竟还有刑部的官员,杜唐和安刚他们便和这些官员上前打招呼。
就在李序然抱住十三骑中的老十三准备和其他人一样用力在他肩膀上打一下的时候,突然发现老十三的左臂没有了知觉。
“怎么回事?”,李序然一把抓住了他的左臂。老十三立刻用自己的右手挡住了。李序然看了看十三骑其他一起去的几个人,那几个人都底下了头。
“北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等我们回去之后卑职再向王爷一一道明”,说话的是刑部的一个官员,名叫梁宪,他就是的和老十三一组的,去的是英国。
李序然自然知道梁宪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们几个这次去外国是有秘密任务的,所以,现在不能太过招摇,还是等回去再说吧。
到了王府里,李序然单独召见了十三骑的人。
“大哥,我们到了西洋国后,我发现自己的易容之术还可以用,通过两个多月的观察,我掌握了洋人兵工厂的出入情况,并掌握了里面主要技术人员的行踪。之后,我便化作他的样子混了进去,画了一些图并拿了一些材料,但是后来被他们发现后,左臂上挨了一枪,后来让西医弄了个什么截肢手术,才保住了性命”。说着李序然将左臂的袖子挽起来。
就在胳膊肘和手掌的中间部位被一层像塑料一样的东西的包住,当然,这时李序然知道有塑料这么这个东西,其他人连见也没见过。
“十三弟,十三弟,”徐明他们几个拉住他的手大声说道。
李序然木然的站在那里,他口里喃喃的说道:“大哥对不起你,大哥对不起你啊”。
这时,十三骑的一个兄弟了一句令李序然很吃惊的话:“大哥,请你允许我带着弟兄们去哪个什么英吉利的地方,找到那个人,我要将这个人挫骨扬灰,为十三弟报仇”。
“对,对,大哥,我愿意去,我也愿意去”,众人说道。
还没等李序然说话,老十三便先开口了:“各位兄弟不要冲动,这里到洋人的那个地方要走很远的地方,再说了,去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受点伤不算什么,我告诉你们,这次,我学到不少东西呢,比如,你知道洋人说谢谢是什么说吗?他们说谢谢是三个死,哈哈哈”。
这本来是个笑话,但从此刻的老十三口里说出来却让人更加难受,似乎有了一些悲壮的色彩。
“那叫thanks;不是三个死,十三弟,大哥对不起你,以后会补偿你的”,李序然说道。
这时,老十三说道:“大哥,哦,不,北王,我不要什么补偿,只要你不让离开十三骑就行”。他们刚从外国回来,还改不过来之前的这个称呼。
李序然对他说道:“十三骑一个都不会少。我不会让你们任何一个人离开的”。
说完,李序然便往外走,刑部那几个官员还在等着他。有要事商量。
“大家辛苦了,今晚,本王在王府为你们设宴,专门为你们接风洗尘,另外,我已经吩咐过了,你们每人领二十两赏银”。李序然对六位从三个国家回来的刑部官员说道。
“启禀北王,卑职们不要什么赏银。说实话,有生之年能去一次大清国以外的地方,我们也算是不虚此行了”,为首的梁宪说着和另外几个官员打开了一个包袱。还几个小盒子。
接着,梁宪等向李序然说明了他们这次的收货,包括所看到并记录下来的,同时包括他们在当地明察暗访所得到的信息。
火枪,火炮,还有铁船等他们都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意的搜集这么的信息,而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作为使团成员在进行参观时所得到的。
在枪支方面,李序然并不觉得有多难。因为,比起火炮和铁船,这抢是最简单的。他自己也有些印象:枪管、枪托,还有准星这些,这并不是很复杂,现在有了他们从那里带过来的图纸,这种半自动步枪并不是很难。
至于火炮就比较麻烦,这牵扯到铸造技术。也就是将金属熔铸成模的问题,这需要熔铁以便铁水流进模子。当铸件冷却后,便打碎模子,再取出铸件。此外弹丸也是很重要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火炮发射威力的大小。
其实,令李序然最头疼的还是铁甲舰、鱼类船艇等这些战船的问题,这些东西牵扯到浮力和阻力还有平衡性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这些家伙体积庞大,需要很大的工程量。
李序然知道,最为重要的还是战船的问题,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将要面临一场大的海战,而这几乎是关系到生死荣辱的大战。而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战船上同时可以放火炮枪支,杀伤力是很大的。
按照现在的这个时间,火枪和火炮在大清还没有形成规模,至于船只的话,大部分还是帆船木船之类的,支护铁甲舰,他们连见也没有见过。
李序然对梁宪他们几个说道:“大家都听着,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发明了火药指南针这些伟大的东西,而我们现在有了洋人现成的图纸和模型,我们还怕不能发明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