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晚睡眠的小鸟开始在树丛之间蹦跳着,吱吱喳喳地鸣叫着,显出清晨的寂静和闲适。
车仗辘辘而来,将道边的小鸟惊起,小鸟抖动着沾满朝露的翅膀,忽高忽低不知飞往何处。
看到这些,长孙嘉敏不由得心旷神怡。
到了采桑的地点,她对众妃嫔说道:“我们日日处在深宫之中,很少有机会感受到田野的美妙啊。”
阴梦婕依旧是洒脱的性儿,抢先答道:“皇后说得有理。
那日臣妾对皇上说起,能否带我们出外骑马一回,谁知遭到了皇上的一番训斥,说如今正是忙乱之际,哪儿有如此心情。”
长孙嘉敏点点头,说道:“是啊,皇上理国劬劳,我们不可给他再添乱了。
嗯,等将来年成好的时候,我们可以结伴出来游春。”
即使到了郊外来采桑,诸般仪式也不可偏废。
那边,主事者已在配座上摆好了笾、豆各十,、簋各二,登瓦、秄、俎各三,里面依例摆放了各种祭品,以行祭礼。
祭礼已毕,即开始采桑。
这采桑之事并非大家持筐随便采取,也有严格的规定。
像采桑人数,即有严格的限制,除了皇后之外,还有内外命妇一品各二人,二品、三品各一人。
司宾官引八名采桑的内外命妇到了采桑的桑树前,让她们执钩筐各就其位。
这时,长孙皇后执钩而至,身后跟随一名持筐女官。
长孙皇后到桑树前采桑三条即止,然后退回。
之后,那八名采桑内外命妇依次到树前,一品者采五条,二品者采九条,三品者采十二条。
采桑事毕,车驾返回到禁苑祭坛前,再进行一番祭祀仪式。
最后,他们携带桑叶来到蚕室前,将之交给在这里养蚕的外命妇。
外命妇将桑叶切碎,然后由内命妇婕妤以上者将桑叶撒入箩中,以喂食蚕宝宝。
如此,冗长的皇后亲蚕仪式方告结束。
长孙嘉敏在整个仪式过程中,心情一直不错。
只不过在禁苑中发现新来的几名年轻的采女在草丛中抓捕着什么,认为举行大礼之际如此作为非常不庄重,遂派人过去制止。
几名采女被带到长孙嘉敏身边接受斥责。
长孙嘉敏看到一女手中紧紧握着似是有物,遂令她松开,就见一绿色大蚂蚱弹腿蹦开。
长孙嘉敏心里一沉,心道:“怎么这禁苑之中也有蝗虫生成?似非吉兆啊。”
因见人多,她仅仅轻声斥责了几句,然后就丢开,心中却怀上了心事。
陈君宾躬身稼穑 李世民痛失海鹞(1)
这日晚间,李世民阅罢几道奏章,不由得心生烦闷。
他起身离座,慢慢踱出殿外,抬头望去,就见繁星满天,月牙儿斜斜地挂在天中。
繁星在不停地眨眼,其中似乎含着太多的水分,晶莹而闪烁不定。
李世民心中暗暗骂了一句:“这个鬼老天,明明悬着雨水在天上,为何就是不落下来?”
屈指算来,自年关过后,至今没有一场好雨下来。
其间虽有几次乌云翻滚,落下了几滴雨,然而狂风大作,吹散了满天乌云,天空又晴朗如故。
各地来的奏章显示,关中、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旱情严重。
临近河渠的地方可以引水灌溉,离水稍远一些的地方只能望水兴叹。
如今春种已过,苦于无水滋润,种子难以成活。
那日长孙嘉敏率内外命妇到东郊采桑,归来后对李世民说起,竟然在禁苑内发现了蝗虫的踪迹。
这消息更使李世民心里沉重,久旱无雨之后,若蝗虫成灾,今年的收成就难保。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情郁闷,扭头唤道:“备马,去禁苑。”
太监们面面相觑,皇上夜里骑马入禁苑,那是从来没有的事儿,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自己也逃脱不了天大的责任。
他们心里虽暗自嘀咕,然碍于皇上的威严,急忙去准备。
李世民唤来一名太监,命他先到玄武门找到常何宣旨:由常何带人随行,主管掌灯及护卫事宜。
很快,太监备马过来,李世民翻身上马,四名手持气死风灯的太监在其前后照明。
由于光芒不远,大家只好按辔徐行。
到了玄武门,就见常何带领一百名手持火把的甲士正在那里等候。
李世民此时已生悔意,自己夜来兴起竟然打火把游禁苑,此事万一传入魏征等人的耳中,定又要对自己劝谏一番。
他因斥责常何道:“朕让你带数人随行即可,又不是出去打仗,如此大肆招摇,惊动太大。
你留下十人随行,其他人散去。”
常何惊愕地张大着嘴。
皇上出行动辄仪卫数千人,自己仅召来一百人,竟然遭到斥责。
他的脑子反应挺快,急忙喝道:“留下十人为前导,其余人立即熄灭火把,返回营地。
” 这帮人毕竟训练有素,闻言后立刻齐刷刷地下马,将火把插入随带的木质套子里,火把由于没有空气接触顿时熄灭,然后他们就地索马低头恭送李世民。
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方才露出了一点笑意,赞道:“嗯,常何,兵带得不错。
兵士上阵后能否管用,关键要看平日的训练如何。
朕的眼力是比较准的,只要看了他们的一招一式,就知道他们平日训练的程度。
好了,走吧。”
玄武门向北不远,即是禁苑。
这里是皇家的园林,寻常人从来没有进入的机会。
进入禁苑南门,先是一片阔大的池沼,池边修有长廊、凉亭,周边植满了奇花异草,水边柳树成行,由于柳树生得茂盛,许多柳枝斜斜地垂入水中。
再往前行,左手为樱桃园,右手为葡萄园。
此时,樱桃已经泛红,马上就到了采摘的时节;而葡萄刚刚生长,只见其繁茂的绿叶之中,点缀着一串串的浆果。
这里因为北临渭水,还在隋朝时就建有引水渠,所以只要渭水不干,禁苑内的花木即无缺水之虞。
李世民骑在马上,令前导减慢速度。
只见在火把的照耀下,周围被绿色和夜色掩映,只有近旁可以看到被夜露润湿的花叶。
镶满鹅卵石的花径在月光下如同一条白带,隐隐地延伸到远方。
一阵晚风吹来,花气袭人,禁苑内到处暗香浮动。
想是因为环境使然,到了这一刻,李世民的心境方慢慢轻松起来。
他扭头对常何道:“想不到月夜之时来游园,别有一番滋味哩。”
陈君宾躬身稼穑 李世民痛失海鹞(2)
常何文墨不深,且多年来一直都在军中历练,心中没有一点儿诗意浪漫。
他正瞪大着双眼留神左右的动静,时刻想着侍卫之职,乍听李世民说话,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一迭声地答道:“是,是,陛下所言极是。”
这时,他们不觉已过了两园,再往前,因尚未开垦,野草淹没了路径。
常何见状,急忙禀道:“陛下,前面野草丛生,怕有虫兽出没,似可返回了。”
李世民点点头,却不返身,唤道:“常何,你派二人到草丛中扑打,看禁苑里有无蝗虫。”
二名甲士依令下马,到草丛中挥动马鞭扑打,另有四名持火把甲士在其周围照明。
很快,只听一名甲士叫了起来:“常将军,这里真有蝗虫啊。”
李世民厉声叫道:“呈上来。”
那二名甲士丢掉马鞭,然后一手抓着两只蝗虫走了过来。
他们到李世民面前,双腿跪下来,将双手举起来。
常何骂了一声:“蠢东西,你们跪得如此低,让皇上如何接到?”
他急忙下马,走过去接过蝗虫将之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蝗虫,就见其身体呈绿色,一双大大的复眼为黑色,一双后腿弹劲有力,正竭力挣扎想逃出人手。
弄不好,其尖利的后腿会在手上划出一道血痕。
李世民对蝗虫并不陌生,儿时的他到田野中玩,专逮身体壮硕的蝗虫,然后撮火将之烧烤,那滋味焦香无比。
然而他现在为国君,正为兴农之事操劳,这小小的玩意儿让他皱紧了眉头。
它们若聚敛成堆,往往铺天盖地,落到地面上会将庄稼啃食殆尽。
火光中,李世民默然良久,两眼忽然流下清泪来。
他举起蝗虫,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
自今以后,请汝勿食谷苗,可食我肺肠。”
说罢,他作势要将两只蝗虫塞入嘴中。
常何大惊,“扑通”一声跪在李世民马前,流泪道:“陛下千万不可,蝗虫系恶物,若食之恐生疾病。
若陛下坚意如此,就由臣代陛下食之。”
李世民叹道:“朕为一国之君,当为民受灾,岂能别人代之?老天,望你体会朕之心意,朕身有疾不算什么,切不可让蝗虫成灾伤民啊。”
说完,他将两只蝗虫一把填入嘴中,咽入腹内。
随行太监及甲士随着常何跪倒,泣不成声。
常何道:“皇上……皇上怎可如此?臣……臣不知如何是好。”
李世民颜色不改,唤道:“都上马吧,随朕还宫。
常何,朕向来认为,凡事须靠人力。
天下之大,以朕一人之力是感化不来的。
要想战胜灾异,老天一点不帮忙那也没办法,若有转圜的余地,就要看各地刺史的本领了。
起来吧,我们走。”
陈君宾那日离开京城后,出潼关,经函谷关直奔陕州,其家眷一直候在这里。
一家人不作停留,沿官道斜向东南行走,不日就到了邓州境内。
邓州处于南阳盆地的中南部,秦汉时即置南阳郡,如今改为邓州。
境内以平地为主,一条白河自西北斜向东南流去,最后归于汉水。
这里是荆襄诸州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商贾就很发达。
陈君宾一路行走,密切注视官道两旁的景物,只见村落凋敝,人员稀少,大片田园荒芜。
他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临行之前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