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就有一个疑问,那就是须菩提祖师尽管不会在意孙悟空对人提及自己的修行经历,但是,毕竟留下了须菩提祖师的线索。在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须菩提祖师所说的“惹祸行凶”)期间,二郎真君手下的“康、张、姚、李、郭申、直健,传号令,撒放草头神,向他那水帘洞外,纵着鹰犬,搭弩张弓,一齐掩杀。可怜冲散妖猴四健将,捉拿灵怪二三千,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抛枪;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归洞的归洞;好似夜猫惊宿鸟,飞洒满天星”,俘虏了二三千只猴子。这些被俘虏的猴子,其去向书中没有说,我们猜想有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不经审讯就处置了。二是经过审讯再处置。第一种不经审讯就处置的可能性令人的遐想度很低,因为那样还不如直接掩杀。第二种可能倒是很令人遐想,因为《西游记》书中描述的道教神明体系是以权力体系为中心的,而作者的权力体系这种描写是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权体系做为蓝本的。按照古代封建王朝的权力体系的特点,对于一些所谓犯上做乱之人,其做法一定都是要严刑拷问,株连亲族的。尽管作者没有这样写,但他还是很精通这种套路的,如在《西游记》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里,作者就让孙悟空使用这种“看这妖怪是那里出身,姓甚名谁。寻着他的祖居,拿了他的家属,捉了他的四邻,却来此擒怪救师”的株连手法来擒妖。我们猜想,如果对这些被俘虏的猴子略加审讯,孙悟空在西牛贺洲地界从一老祖那里学得的*门之术之事就很容易暴露。具体暴露了没暴露,书中没说,我们猜想也又两种可能,一是没暴露;二是暴露了也无所谓。没暴露的可能性也有,但这种因素很直白和简单,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而暴露了也无所谓就令人遐想了。因为孙悟空和如来佛祖对峙时,就直接告诉如来,自己是有师父的,而如来佛祖也不以为然,没有在孙悟空有师父的问题上有任何言辞。
这里边就有几个问题,一是孙悟空学得了*门之术,按照法门即佛门的说法,理该进入佛门,但是为什么又回了花果山当了妖仙呢?二是须菩提祖师到底有什么仗恃?调教出孙悟空这样的弟子,已经预见到其要“惹祸行凶”(大闹天宫),却只要不说出自己的名字,就无所谓呢?三是须菩提祖师既然有仗恃,为什么又不愿意孙悟空对外提他的名字?四是孙悟空直接告诉如来佛祖,自己是有师承的,而如来佛祖为什么不以为然,没有在孙悟空有师父的问题上有任何言辞呢?
要弄清这些问题,就要找出须菩提祖师在佛教神明中的位置。而须菩提祖师在《西游记》一书中,到底是佛教中什么样的大神明,仍然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七)
五、在佛教的神明体系里寻找“须菩提祖师”的位置
根据《西游记》书中透露的信息,我们可以断定须菩提祖师就是佛教的大神明。但是,他在佛教的神明体系里该是什么位置呢?这里探讨这个问题。
佛教自两汉时传入中国,经过长时期发展,其神明体系(特指汉传大乘佛教)日益庞大、繁杂;其神明来源一部分源于古天竺国早期的历史、传说、宗教类人物等。随着佛教的本土化和在佛、道两教为争夺信徒而跨越千年的斗争和发展中,其神明被大量增益,所以其中相当部分神明为中土神明,中土神明的来源多为历代一些名人、忠臣良将、义士、善士、贞妇列女、传说人物、地域性名人、以及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民间神怪、吉祥动物、奇禽异兽等等,这些与佛、道两教瓜葛不大或着无任何瓜葛的人或物,都被大量拉入其神明体系。例如《西游记》一书中描述的的酆都判官崔珪就属于这种情况。其人员众多,不可胜数。再加上地域、教派的差异,经典(译文)版本的歧义等因素。其庞大的神明体系可以说也是一本难以理清的糊涂帐。在这里,我们就以一个旁观者(非佛教信徒)的身份,以方便分类的原则,简单的将其神明体系自低至高分为这么几个品阶:幽冥界神明、人间相神祇、诸天神将以外的护法神祇、诸天神将、罗汉、菩萨、佛陀(实际上即使这样的分类,也不能准确地来表述佛教的神明体系。由于地域、教派、佛教理念的差异、以及经典版本的歧义等因素,佛教的神明体系中有些混乱和多种说法的概念是共存的,是无法理清的,也很难统一。在后边的篇幅里遇有这样的情况将简要说明)。
这里我们就结合书中对须菩提祖师的描述,依照佛教的神明体系,综合目前我们尚能知道的一些宗教知识(如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书画、佛教造像等等),做个简单的排比。
㈠幽冥界神明,佛、道两教共用,也称之为“地界神明”。地界神明中除主管一级的神明(佛教为地藏王菩萨、道教为五岳大帝,从属神明都为十殿阎罗王。其中阎摩罗王还兼任佛教的诸天护法神将一职)外,其品阶大都属低级神明,人员构成多为中土神明;服饰全部中土化,以秦、汉服饰为主(在后世的沿革传播中,都有结合本时代特点,有不同程度的增益、减繁等修饰);秦、汉以后历代被拉入地界神明体系的人物,其服饰则以其在世间生活过的朝代为主。
尽管我们从须菩提祖师门下迎接孙悟空的仙童的道家装扮,可以联想到须菩提祖师也是道家装扮,是汉家装束;似乎与地界神明的装扮接近,但是以须菩提祖师精通三教的“*师”身份;以其居住地“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这种与地界幽冥迥异的地理位置;以孙悟空云游到“灵台方寸山”和其在梦中被地府的差人勾勒到地界的路径;以其在地界大大出手的行为来看;就可以确定须菩提祖师绝对不是地界的神明。
㈡人间相神祇,这类神明多为中土人物,如长寿老人、甚至是福、禄、寿三星、童男、童女等等。其服饰以汉代或做为现实人物在世时的朝代为主。除去其做为佛门的神明的因素外,我们很难找到其与佛门的瓜葛,与法力高强、精通三教的须菩提祖师相比,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也可以断定须菩提祖师不属于这类的神明。
㈢诸天神将以外的护法神祇,其实是个笼统、概括的说法。由于佛教中二十四诸天神将在佛教的神明中已形成独特的体系。故这里所说的诸天神将以外的护法神祇,是为了和诸天神将有所区别所做的表述。诸天神将以外的护法神祇数量较多,遍布于菩萨以下(由于有的因教派而异则被尊为菩萨,例如:孔雀大明王菩萨;有的似乎又与菩萨同级,如关羽则被一些教派与观音菩萨同级敬奉等)、诸天神将以外的各个神明品阶。本质上也是一本糊涂账。一些护法神祇因说法纷纭,所以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孔雀大明王,一种说法其就是一护法神将;而另一种说法则称其为孔雀大明王菩萨。而菩萨和护法神将在佛教中职司则是有区别的。在明清小说中,孔雀大明王的这种差异更是形象化。
在《西游记》中,作者就借如来佛祖之口指出这孔雀大明王就是“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不光不属“护法神将”的范畴,而且还是个辈份很高的女菩萨。而在《封神演义》中,这个孔雀大明王则是纣王帐下一员道术高强,骠悍骁勇的猛将,一只公孔雀“孔宣”,后被准提道人降服,被迫成就了“婆罗树下号明王”的功果。
提到孔雀大明王,还得说一下中土佛教中另一个猛禽类的护法神将:大鹏金翅雕。这个神明实际上是从道家(教)经典著作《庄子》中拉来后,揉合了古天竺国神话,经过一番粉饰后成就的神明。在《西游记》一书中被称为和孔雀大明王菩萨一母所生的妖怪。而在《封神演义》中,则是截教门下在蓬莱修道的“羽翼仙”,后被燃灯道人降服,成了燃灯的门人“宝宝”(属护法神将),还和孔雀大明王孔宣大战了两个时辰,打得空中有“天崩地裂之声”,最后败下尘埃。以大鹏雕在空中和孔宣大战了两个时辰后,仅知其“也像有两翅之形,但不知其是何鸟”来看,《西游记》书中孔雀大明王的女性身份和这两只大鸟为“一母同胞”之说,都是不被《封神演义》的作者认可的。而在《说岳全传》里出现在佛顶上的又只是一只大鸟,作者钱彩则称之为大鹏金翅明王,大鹏金翅雕和孔雀大明王似乎又成了一只鸟,但仍属护法神祇的范畴。
从一些传世的佛像图形来看,这两只鸟或单、或双,一般都出现在佛像(佛祖如来像)顶部的背光里,可谓是佛祖如来的贴身护卫。而孔雀大明王做为菩萨的身份出现时,则是菩萨装束的人面像(或男或女因教派而异)骑一只孔雀。
诸天神将以外的护法神祇,身份繁杂、众多,其神明来源多出于古天竺国宗教和传说故事、传说中奇禽灵兽、中土神明等等。除了上面所说的两只大鸟,还有十八伽蓝(指护法神将,后增加为十九伽蓝,加进了关羽)、金刚(着汉代武将装束,手中持有金刚杵的神将、武士等。另:佛陀、菩萨、罗汉和二十四诸天神将等诸多品阶的神明里也有许多被称为“金刚”的神明,寓意为“万劫不坏之身”。有些则被拉入护法神祇的范畴来供奉)、金刚力士(手持金刚杵,僧侣装束的神明。另外有些教派把罗汉,如十大罗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也当做护法神祇来供奉,称为“金刚罗汉”。因教派而异,金刚力士也有被称为金刚罗汉的)、五方揭谛(佛教五方守护大力神)等等。除了这些在汉传佛教中具有普遍性影响力的大护法神祇;还有一些小的护法神祇,则多为中土神明,也称为伽蓝、揭谛、金刚、神将等,其影响力有的局限于某一地域;有的则局限于某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