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大西洋与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印缅战场以及中国战场上,反法西斯一方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无疑比法西斯集团好,因为反法西斯一方有着共同的敌人,他们的战争目标是一致的。
  但是,有共同的敌人并不等于说反法西斯一方没有矛盾。恰恰相反,由于国家利益的不同,反法西斯一方各国不仅有矛盾,有时矛盾还非常尖锐。比如在第二战场的开辟问题上、在未来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上、在苏联出兵对日作战问题上,美国、苏联和英国的矛盾就非常尖锐。
  有矛盾怎么办?不能因为有矛盾就负气而去,不对付共同的敌人,甚至单方面与德国妥协。这一点是各国的共识。
  可是,反法西斯一方又不像中国春秋时交战那样有什么盟主,也不像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那样有什么总司令,有了矛盾,有人最后拍板敲定。
  办法总比问题多!这个办法首先是罗斯福找到的,这就是:各国技术部门谈起来,最高元首或首脑开会最后拍板定下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盟国召开的最高元首或首脑会议,称为“三巨头会议”。这样的会议一共召开了3次。一次是1943年11月28日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一次是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一次是1945年7月召开的波茨坦会议。罗斯福总统参加了前两次会议。波茨坦会议时罗斯福已因病去世,是杜鲁门总统参加的。所以,我在这里只讲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攻守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明眼人已经看出,轴心国侵略集团败局已定。无论是罗斯福、丘吉尔,还是斯大林,都意识到了安排战后世界事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由于美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利益分歧相对不大,在“三巨头会议”以前,罗斯福与丘吉尔至少会晤了3次以上,讨论了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但从没有和斯大林见过面。然而,罗斯福非常清楚,苏联已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在战后世界中也必定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有关战后世界安排的问题,如果不与苏联协商,即便蓝图设计得再好,也无法成为现实。
  而苏联和美英国家矛盾很大。除了旧有的矛盾外,斯大林还对美英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十分恼火。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在欧洲大陆,只有苏联军民在和德军作战。斯大林为了减轻自己面临的压力,一再要求美英两国尽快在法国北部开辟打击纳粹德国的“第二战场”。所以,“第二战场”是指欧洲在苏德战场以外的打击德军的战场。
  对于斯大林的要求,美英答应得很爽快,但由于各种原因,迟迟没有付诸实施。斯大林对此非常不满,认为美英是在有意拖延,目的在于让苏联单独顶在抗德第一线,以便苏联与德国两败俱伤,他们好在最后关头收拾残局。这反映出苏联对美英仍然抱有极度的不信任。
  1943年夏天,苏联与美英之间基本处于僵局之中。
  罗斯福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最不明智的政策是把苏联排除在世界之外,这种做法必须终结。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打破美英与苏联之间的僵局。只有这样,才能把他所设计的战后世界的蓝图变成现实。于是,他写信给斯大林,提出要和他见见面。
  斯大林也在寻找机会使西方大国承认苏联强大起来的现实,并参与对战后世界事务的安排。于是,他同意见面。后来,罗斯福考虑到如果没有丘吉尔的参与,一些事情还是定不下来,又建议把丘吉尔拉进来。这样,就出现了第一次三巨头会议——德黑兰会议。
   。 想看书来

“大国俱乐部”之梦(2)
首次三巨头会议召开的地点究竟定在哪里,三国还有一番争论。美国提出在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德斯;英国提出在苏格兰;苏联则提出在阿拉木图。三国都要求在本土召开,以便提高自己国家的地位。这说明三国都十分重视这次会议。他们争论了三个回合,最后斯大林提出在德黑兰举行。为了不让一般性的问题影响反法西斯战争和战后世界事务安排的大局,罗斯福做出了让步,并说服丘吉尔也同意了苏联的建议。
  1943年11月28日16时,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终于首次见面了,德黑兰会议召开。
  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4个问题,一个是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一个是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一个是波兰边界的划分问题。斯大林来开会的主要目的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是争论激烈的,英国与苏联差一点因之闹翻了。
  斯大林坚持要美英在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罗斯福理解苏联的立场,问题出在丘吉尔身上。丘吉尔认为,纳粹德国是一只鳄鱼,鳄鱼最薄弱的地方是其柔软的下腹部,要想战胜鳄鱼,最好的方法是打其柔软的下腹部。德国的下腹部就在地中海。所以,他坚持要在地中海采取军事行动。丘吉尔这个战略有一个隐深的目的,就是如果从地中海进攻德国,将在战胜德国的同时,把苏联向欧洲扩张的势力挡在本土以内。
  斯大林对丘吉尔的战略坚决反对,因为他的目的除了战胜德国外,还有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一定限度内在邻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于是,这两个人顶起牛来。
  罗斯福见他们两个人弄僵了,斯大林表情严肃,一点笑容也没有,他想了一夜,决定以西方式的幽默先缓和一下气氛。第二天,他们三个人一坐下来,罗斯福就开始拿丘吉尔说事。他随意说到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不无赞扬地说英国人是头约翰牛,性情倔强,但干起活来毫不逊色。接着,又说起了丘吉尔抽雪茄烟,说丘吉尔抽烟的表情,像一个真正的男人,刚烈有力,就是有一点不足:严肃的会让人误认为是在生闷气。其实,丘吉尔先生没有生闷气。
  罗斯福说着说着,斯大林感兴趣了。可是,丘吉尔却涨红着脸,一声不响。他越这样,斯大林越觉得有意思,最后竟让罗斯福说得开怀大笑。会场气氛很快活跃起来。
  罗斯福后来对人说:“看到斯大林笑,是我三天来第一次看到光明。”
  接着,罗斯福与丘吉尔私下交换了意见,他严肃地向丘吉尔指出了与苏联闹翻的后果,说服丘吉尔放弃他的地中海战略,尽快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
  最后,丘吉尔接受了罗斯福的意见。在次日的会议上,三巨头就第二战场开辟问题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即在1944年5月以前,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是罗斯福参加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三巨头会议。当时,第二战场已经开辟,苏联军队实施了十次大突击,已攻入德国境内。罗斯福考虑到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的问题,再次提出召开三巨头会议。
  还是在会议地点上有了争论。罗斯福提议在地中海某地开会,而斯大林推托说自己已不知不觉开始衰老,原来得感冒两三天就好了,现在两周后还头疼,医生不让他出远门,他提议在苏联境内召开会议。实质上,斯大林这样并不是因为身体原因,而是因为他认为,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和筹划建立联合国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已经在美国境内开了,这次三巨头会议必须在自己的国家开,这样才能表明苏联的国际地位。
  最后,罗斯福还是同意了斯大林的要求,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会议在1945年2月举行。因为罗斯福已决定继续参加竞选,争取第三次连任总统职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连任四届的总统。斯大林在和罗斯福打交道的过程中,觉得他继续执政有利于苏联,所以理解罗斯福,同意了这一条件。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国俱乐部”之梦(3)
1945年2月4日,第二次三巨头会议在苏联境内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
  这次会议同德黑兰会议相比,商讨的事情更多,也更具体,同时三方的利益冲突也更为明显。要胜利了,胜利后各自的利益如何体现?都在争啊。所以,会议气氛要比德黑兰会议紧张。但是,最终还是敲定了四大问题,主要的是以下三点:第一,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战败后的德国实行分区占领;第二,成立维护和平和安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第三,欧洲战事结束后,苏联对日宣战。
  “三巨头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举行的最重要的会议,对巩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集团,起了巨大作用。而前两次三巨头会议,都是罗斯福提议召开的,他为会议的顺利召开以及达成有关协议,做了大量调解工作。因此,罗斯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的确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作为一名美国政治家,罗斯福也通过“三巨头会议”为美国战后登上世界霸主宝座设计出了一幅蓝图。就是说,罗斯福是想通过“大国合作政策”,建立一个大国俱乐部,而由美国充当俱乐部的老板,然后去营造有利于美国的全球霸权秩序。因此,可以说,罗斯福虽然没有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就去世了,但是他却给身后的继任者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政治遗产——战后的美国霸权秩序是由罗斯福设计起来的。
  

联合国问题上三大国角力(1)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大的一个遗产就是联合国这个集体安全机制的建立。然而,这个机制再一次反映出罗斯福双重的政治性格:狐狸一样的狡猾——理想主义理念;狮子一样的凶猛——现实主义理念。他用理想主义理念搭建起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国家不分大小,都有平等的发言权;他用现实主义理念搭建起了联合国最高权力机构——常任理事会,大国说了算,一票否决。对联合国的设计,最充分地体现了罗斯福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