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王朝-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Y(shen)、王胄兄弟,张衡还略知一二,但是象朱钖、诸葛颖、潘徵等现任陈之儒臣,他就不甚了了啦。他一边仔细看着名单,一边暗自惕然。透过这个翔实的名单,显现在面前的是一个自己所不曾知觉过的,属于晋王传有的庞大谍报网。直到此刻,他才明白自己并非晋王唯一的亲信。然而,这还不是最令他惊讶的事情,更为惊人的是,晋王居然可以将近在咫尺的各个人物分割开来,使之互相毫无觉察。
  看到第二十六个名字的时候,裴蕴二字跳入眼帘。
  “这个人很不错。”张衡脸部的微小变化都没有逃过晋王的犀利目光,“此人身为武将,却在宁陵颇有政声。更为难得的是,自开始策反他到今天,中间相隔数载,他都能做到滴水不漏,足见其心思稹密。”
  “既然殿下如此看重此人,臣这就去找他。”
  “这件事情,本藩已经派宇文述去办了。你还是赶快去安排一下其余人的着落才是要紧。”
  张衡心中一凛,虽然早已知道宇文述和杨广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但他还是暗自惊叹杨广的决断之快。不过细细想来,身为先锋的宇文述在夺取六合后理应先发渡江,却非要磨蹭到杨广亲临,无疑是在讨好晋王,使之彰显亲临阵前的威仪。这一点在高颎看来,确实不满意。假如据此按照军纪认真起来,定个贻误战机的罪名也未尝不可。如此推究起来,杨广一直将他带在身边,便有投桃报李的回护保全深意在其中。
  这时候,高颎正在建康之西的姑孰城内韩擒虎军中处理着两件十分棘手之事。第一件是设法劝降刚刚被擒获的守将樊巡一家。樊巡是南陈的有力武将樊猛之子,高颎希望通过他的关系劝降樊猛,尽量减少今后的战斗损失。
  “身为武将的价值,不是靠杀敌多少来衡量的!”
  这是高颎一向信奉的兵法宗旨。如果能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他是不愿妄动刀兵的。现在看来,樊巡虽然还未做出归顺的姿态,但也只是时间问题。
  时间!这是高颎另外一个头疼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人就是韩擒虎麾下的大将王颁。正是他私自放走了采石矶戍主徐子建。
  “末将身负罪责,请长史大人处罚。”
  看着仆伏在面前的男子,高颎真想狠狠的将他申饬一番,然后推出斩首。但是,这个人确实不能随意处刑的。因为他本身就是南朝投诚者,不仅熟知地理,更有非常的人脉。
  王颁的父亲叫做王僧辨,曾经是江南叱咤风云的一代豪杰。当年,侯景祸乱于梁,正是他和那时还是梁朝一将的陈霸先共同起兵讨平的。事后论功行赏,王僧辩官居丞相,独揽朝政,终于和野心勃勃的陈霸先发生冲突,遭其袭击而死。王颁是王家仅存的血脉,怀着对陈人的刻骨仇恨渡江北上,投入当时的北周。如果说整个南征大军中谁最希望消灭陈朝,只怕无人可出其右。何况,只要他打出替先父王僧辩报仇的旗号,势必对一些经历过陈梁交替的南朝人造成相当的影响。而其复仇之心的殷切与炽热,又足以使之成为一柄直插入陈人心脏的利剑。基于这样的认知,即使是文帝也对王颁十分重视,甚至答应他在破陈之后可以效法当年伍子胥在灭楚后掘墓鞭尸的旧事来处置陈霸先的遗骨。
  既然皇帝都这样对待他,如果自己一味抱持着严肃军纪的观念,未免过于食古不化了。经过反复权衡,高颎终于用和蔼的口气回答道:
  “将军不必如此。古人云,大丈夫恩怨分明。虽然放纵敌寇究属不该,但情有可原。故此次权且记下,望将军能够戴罪立功,破灭南陈。”
  “末将必肝脑涂地,以报高相不罪之恩。”王颁连连顿首,触地有声。看得出,他的感激是十分真诚的。
  高颎连忙摆手道:“将军万不可如此说。本官不过是在代替圣上‘显行天诛’。凡事恩出自上,将军要谢当谢陛下才是。”
  “高相所言极是。”王颁说着,又对着西北大兴国都的方向叩首拜谢了一番,这才起身告辞而去。
  他刚刚离开,韩擒虎引着二人又走了进来。这两个人是在新蔡地方降于军门的陈将,而且是一对亲兄弟,哥哥叫做鲁世真,弟弟叫做鲁世雄。他们也是出自南陈将门,父亲就是官拜中领军的鲁广达。
  “二位将军能识顺逆之道,弃暗投明,避免无谓的杀伤,功在百姓。”
  高颎好言安抚之后,便要求二将立刻写信给鲁广达,劝他投降。二将对望了一眼,兄长鲁世真躬身道:“末将乃归降之人,蒙高相宠招,感激不尽。纵然是比写信为难十倍之事,我兄弟亦甘愿驱策。然则,却有一事不得不先行禀明。”
  “二位毋需拘束,有什么话尽管道来。”
  “家父性情十分执扭,非言词可动之人。只怕这封信未必能够对他起什么作用。”
  “有用无用,本官自有道理,二位只须写信便是。”
  二将应诺着,就各自取了纸笔,很快便写好了信件交到高颎手中。高颎略看了看,提起笔来在几处略加修改,复转还二将,命他们重新誊写了,然后装入信封,用火漆封好了口。
  “二位辛苦了。请先下去休息吧。”
  鲁家兄弟说了声“是”就转身出门而去。
  “子通,请留步。”
  高颎叫住了正要和鲁家兄弟一起离去的韩擒虎。带他走到房间中央的大地图前,指着上面所绘的两个象钳子般夹击建康城的巨大箭头说道:“贺若弼军已取宁陵。看来决战之期已不遥远。子通以为该如何布置为上?”
  韩擒虎向地图看了一阵,这才答道:“眼下,陈人已如瓮中之鳖,然困兽犹斗,不可小觑。因此末将以为决战之事,当以持重为上。”
  高颎沉吟着点了点头:“我军连日来虽然所向皆克,但并未打过几次大仗,更不必谈伤及陈人的筋骨。建康城内外的陈军不会少于十万之众,从总兵力上来看,我军并不占优。一旦决战,确需慎重。”
  “高相,恕末将多说一句。”韩擒虎眉峰一耸道。
  “子通,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脾气,有话不必迟疑,尽管说来。”
  “贺若辅伯喜好功名,末将恐怕……”
  高颎将手一摆,制止了韩擒虎。然后说道:“子通,身为大将,凡事需以国家为重,大事为重,不可陷入意气之争。辅伯固然有些盛气凌人,但他绝非险恶之辈。至少我说话,他是肯听的。何况军令如山,他也知道轻重,不会儿戏的。”
  说罢,高颎大步走到帅案后,发布了一道军令:“各路人马即刻向建康周边集结,准备决战。任何人在未得到攻击命令之前,不得擅自突前浪战。”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十五章 金陵王气黯然销(4)
“兴宁守将,直阁将军裴蕴举城降隋!”
  对于因隋军渡江而陷入一片风声鹤唳之中的陈朝廷而言,这个消息无异于雪上加霜。本以为由世代勋臣裴蕴所镇守的关隘万无一失,谁知他反而成为自隋军入境后第一个开城迎降者。
  “此贼必与隋人早通曲款!”
  袁宪做出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但无济于事。整个御前会议仍旧因后主的优柔寡断而毫无结果。以萧摩诃为首的武将们先后提出了若干个迎敌方案,但是在胆怯的后主和他的那些佞臣眼中,除了死守建康之外,任何建议都是充满危险的下策。
  “金陵王气,上接天命,岂能遽消?尔等不要危言耸听!”
  虽然私自截留各地军报的事实已被隋军无情的推进所揭穿,施文庆依旧表现出一副有恃无恐之状。望着他和沈客卿一唱一和地继续摇唇鼓舌,领军将军任忠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怒,当即从班次中走出,厉声道:
  “陛下,请先斩误国之贼施文庆、沈客卿以谢天下!”
  他的提议立刻得到了武将们的一致响应。看着一众赳赳武夫横眉立目的可怖神态,施、沈二人连连倒退着。
  “你们……你们要造反吗?”
  “骠骑,你看……”
  愁眉苦脸的后主又一次把求助的目光投在萧摩诃的脸上。连续四天的朝会令他在疲倦昏乱之际复生出许多困惑。困惑于几代先帝何来如许不竭之精力,得以日日上朝来应付这许多艰难繁剧。对于他来说,现在简直就是在受苦刑,面对各地如雪片般飞来的战报,每一件上都附带着一个不祥的消息。
  从深宫内院的温香软梦中醒来后,严酷的现实立刻扑面而至,将他打了个措手不及。原以为到处莺歌燕舞的锦绣江山,竟然是一个破烂摊子。八方告急,四面楚歌,俱是前人所未曾遭遇过的艰难处境。
  “即使号称勤政的秦始皇复生,面对此时也会心生无力之感吧。”
  唯有这样自我譬解,陈叔宝的心情才稍稍安定了些,支撑着他继续坐在龙位上听这些事情。
  “任领军久临戎机,必有深谋,陛下还是多听听他的意见为好。”
  见后主再次将目光转向自己,任忠正要继续劝后主诛杀施、沈,忽然看到袁宪在向他使眼色,于是临时改了口气。
  “陛下毋需忧烦!兵法云,‘客贵速战、主贵持重’。北人虽来势汹汹,但国家兵足粮丰,只须固守建康,再沿秦淮河岸广置栅栏,坚不与战。再遣水军出长江水路,断敌粮道,隔其归路,绝其音讯。待其师老粮乏之际,臣引一万精兵、三百斗舰,渡江袭取六安。敌必惊惶失措,首尾不能相顾。届时,再广布伪令,扬言我军攻其徐州,则隋人必回师往援,不战自溃。”
  “这个……可能万全?”后主沉吟着问道。
  “陛下,自古走马行船尚有三分凶险,何况争战之事,岂有万全的道理?如今北人兵临城下,唯有出奇制胜,方可扭转危局!”
  “骠骑以为如何?”
  后主显然将萧摩诃当作了靠山,事事皆要相咨。然则萧摩诃虽然在战场上有万夫不挡之勇,庙堂对策却非其所长。因此思虑良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