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吴第一次出战,就取得压倒性胜利。
“哇噻,当今晋国第一名将啊。”整个晋国在感慨,似乎中行吴是当今的先轸。
没办法,谁都不想领军打仗,难得中行吴还愿意出这个风头。
第一七四章偷袭专家
自古以来,主人接待客人就不仅仅是吃吃喝喝这么简单的事情,总还要有点娱乐活动。
每个朝代的娱乐活动是不一样的,如今呢,不外是洗洗澡按按脚找个小姐抱一抱,跳跳舞唱唱歌叫个小姐摸一摸。
那么,春秋时期,用什么娱乐活动来招待客人呢?最流行的一种叫做投壶。投壶是一种大众运动,从小老百姓到贵族到国君都玩,不过身份不同,器具自然就不会一样,而规矩也不大一样。
投壶是一种怎样的游戏呢?其实类似于现在的飞镖比赛,就是把箭用手投进一个壶中,看谁投中得多。那么,为什么不干脆就玩射箭呢?一来场地限制,二来,射箭是纯粹的比赛项目,而投壶更多的是娱乐。
——投壶
晋昭公二年(前530年),也就是楚灵王灭蔡国的那一年。
齐景公前来晋国访问,韩起耍了个滑头,派中行吴作晋昭公的相礼,也就是晋昭公会见诸侯时的礼仪主持人。
中行吴觉得这是个挺出风头的事情,欣然接受。
晋昭公设宴款待齐景公,那就是国宴。国宴上,自然是最好的酒最好的肉,基本上就算是汾酒和烤全羊了。
吃饱了喝足了,就该搞点娱乐活动了。玩什么?投壶。
关于投壶,有很严格的礼仪和规矩,在《礼记》中专有“投壶”一章,介绍投壶的礼仪和规矩。
下面,按照《礼记》的记载来回顾一下晋昭公和齐景公的投壶过程。
投壶的装备主要有矢,也就是箭,用柘木和棘木做成,不去皮;壶,一种口稍大,肚子较大,颈部较细的壶;中,应为“盅”,用以放筹码以计算胜负;算,筹码。
我们现在常说“胜算”,通行的解释是取胜的计谋,其实这样的解释是错误的,正确的解释是取胜的筹码。
再来看看投壶的程序。
中行吴捧着箭,裁判工作人员拿着中和壶,来到客人面前。按理,应该是晋昭公亲自捧着箭,不过鉴于他是盟主,因此就由相礼中行吴代表。
中行吴来到齐景公的面前,很客气很谦虚地说:“不好意思,我国的制造工艺比较差,箭有点歪,壶口也不正,凑活凑活,赏个脸玩一局吧。”
齐景公也很客气,说:“哪里哪里,您太客气了,又是汾酒又是烤全羊的,都是好吃好喝,还要弄这玩意给我玩,太麻烦您了,我,我不敢当啊。”
中行吴再次邀请,齐景公再次推辞;
中行吴第三次邀请,齐景公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齐景公拜谢,中行吴急忙转身,嘴里说:“不敢当不敢当。”
之后,中行吴拜谢,齐景公也急忙转身,嘴里也说:“不敢当不敢当。”
随后,齐景公转身,拜接中行吴手中的箭。
随后,中行吴躬身请齐景公进入娱乐场地,也就是两楹之间,此时那里已经临时摆好了宴席,边吃边玩。
另一边,晋昭公也拿好了箭。
晋昭公和齐景公就位,每人手中八枝箭。
裁判人员将壶放到离席两尺半远的地方,然后记分员站在一旁,把放筹码的中放在面前,手中则拿着八枝算。
中行吴宣布投壶规则:“矢头投入的才算进,主宾交替投,一方连续投算违例,投进也不算。每人各投一枝箭为一轮,八轮为一局。一局结束的时候,胜方罚负方喝酒。三局二胜,负者为胜者敬酒。”
规则宣布完毕,中行吴下令:“MUSIC。”
中行吴选择的音乐为《狸首》,这首乐曲曲调柔和平缓,基本上就是春秋版的“绿岛小夜曲”,适合游戏的伴奏。
音乐声起,开始游戏。
按照礼仪,主先客后。
第一局,晋昭公八比七获胜。
于是,中行吴斟酒,晋昭公的近臣捧着酒,献给齐景公,齐景公接过酒,说:“赐灌。”意思就是承蒙赐酒;这时候晋昭公说:“敬养。”意思就是敬请取用。
第二局,齐景公先投,这一局以八比七扳回一局。
于是,这次轮到晋昭公喝酒了。
第三局为决胜局,又轮到晋昭公先投。
投壶是一种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比赛。那么,究竟是娱乐的意味更强,还是比赛的味道更浓,这要看过程中的气氛。
晋昭公和齐景公原本是娱乐的,如果晋昭公连胜两局,那么,这就成了彻底的娱乐。可是,现在双方战成一平,晋国这一方就有些恼火了,晋昭公的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身为盟主,又是东道主,要是在决胜局输了,那就太没有面子了。
晋昭公有些急了,中行吴则更急。偏偏齐景公也不给面子,丝毫没有要放水的意思。
到了这个时候,娱乐的气氛已经没有,完全成了一场比赛。
晋昭公活动了活动胳膊,准备投箭了。
这个时候,中行吴在旁边说话了。
“酒如淮水浪滔滔,肉如恒山层层高;晋君若胜此投壶,必做天下之盟主。”中行吴念念有词,算是为晋昭公许了个愿。
晋昭公打起精神,一箭投出,准准命中。
“嘘。”晋昭公长出了一口气,然后来看齐景公的表现。
齐景公也活动了活动膀子,拿起箭来,也说了几句话:“酒如渑水浪滚滚,肉如泰山耸入云;我若投壶得命中,嘿嘿,代替晋君为盟主。”
说完,齐景公出手,那枝箭是空心而入。
“哈哈哈哈。”齐景公高兴,笑了起来。
齐国人都很高兴,而晋国人的脸色都变得很难看。
“元帅,你刚才说得不对啊。我们本来就是盟主啊,跟投壶有什么关系?你看见没有,齐国人瞧不起我们了,估计回去之后再也不会来了。”晋国大夫伯瑕在一旁轻声对中行吴说,有道理吗?当然有道理。
中行吴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有问题,可是这个当口,打死也不会承认啊。所以,他瞪了伯瑕一眼,大声回答:“我们晋国精兵强将,天下无敌,齐国人敢怎么样?”
说到这里,中行吴特地看了齐景公一眼。
中行吴的话一出来,比赛现场立即鸦雀无声,气氛非常紧张。
晋昭公手中拿着第二枝箭,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该投还是不该投。而齐国人都有些害怕,齐景公也不知道这再比赛下去是该赢还是该输。
就在大家都手足无措的时候,齐国大夫公孙(左人右叟)快步上来,对齐景公说:“主公,天色已晚,两位国君都有些疲劳了,咱们还是让晋君休息吧?”
齐景公一看,连忙借坡下驴,趁机告辞。晋昭公也算得了个台阶,赶紧送客。
于是,一场由娱乐引发的比赛最终被化解于无形。
在这次外事活动中,中行吴的表现令人失望。
日期:2010…06…20 19:36:04
——奇怪的思维方式
外事活动不行,中行吴决定在军事活动中找回一点面子。
在晋国北面有一个狄人国家叫做鲜虞,鲜虞是个大国,统治者一些狄人小国,晋国对这些国家一直垂涎三尺,早就想吞并他们。
中行吴决定作一次历史重现,什么历史重现?假途伐虢。
中行吴派人前往鲜虞,送上礼物,提出借路的要求,为什么借路?因为要跟齐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联合军事演习这回事。
鲜虞驻晋国的地下办事处送回的线报是齐国国君刚刚来过晋国访问,达成联合军演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鲜虞人立即答应了晋国人借路的请求,并且通知沿途各国提供方便。
中行吴率领着晋国上军向东北方向进发,首先来到了鼓国。鼓国人民哪里听说过假途伐虢的故事,傻乎乎还在看热闹。中行吴也没客气,经过鼓国首都昔阳(今河北晋县)的时候,突然进城,鼓国国君还在睡午觉就被生擒活拿。
紧接着,晋军挺进肥国,肥国人民同样傻乎乎,结果肥国国君以同样的方式被俘。
轻轻松松,中行吴一举灭掉了两个国家。
中行吴带着两个国家的国君回到了晋国。
晋国举国轰动,这是晋国近年来的最大一场胜利了。
“哇噻,中行元帅真是先轸第二啊。”大家都来拍马屁,拍得中行吴也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怎么处置这两个国君呢?怎么处置这两个国家呢?
“灭了鼓国。”大家都是这个意思。
可是,中行吴有自己的意见。
“鼓国不应该灭掉,否则天下诸侯以为我们只能靠偷袭才能打胜仗。不如让他们投靠我们,然后放了鼓国国君。这样,我们既得到了鼓国,又显示了我们的大国风度。”中行吴这么说,听起来也有道理。
“这,好吧。”大家同意,毕竟这都是中行吴的功劳,该他说了算。
鼓国既然不灭,那么肥国也就应该同样处置了。
可是,中行吴又不同意了。
“哎,肥国要灭掉,否则咱们岂不是白出去一趟,劳而无功,今后谁还怕咱们?”中行吴又这么说,听起来也有道理。
同样两个北狄小国,一个灭一个不灭,大家都觉得中行吴的思维有点古怪。
“那为什么灭肥国不灭鼓国呢?”韩起问。
“那为什么灭鼓国不灭肥国呢?”中行吴反问。
韩起没话说了,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最终,按照中行吴的办法,灭了肥国,保留了鼓国。
——不许投降
中行吴现在是晋国公认的当代第一名将了。
不过,有些人不服他,说他只会玩偷袭。
“奶奶的,说我只会玩偷袭?”中行吴很气愤,于是当年就率领上军讨伐鲜虞。结果发现,好像自己正面作战确实不灵。
“奶奶的,偷袭又怎么样?偷袭玩好了更牛。”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