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春秋第五部(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说春秋第五部(完)-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国人怕这个?楚国都被我们打烂了,你们晋国有什么了不得?
  于是,不欢而散,各自回去,准备战斗。
  看来,范蠡当初的预测是正确的。
  
  吴王夫差很愤怒,也很不服。可是回到大帐,禁不住有些发慌了,毕竟家里头被越国人围着呢,如果这一仗打败了,估计连国家带老命就都交待了。
  到了这个时候,必须要征求大夫们的意见了。
  紧急会议召开,吴王夫差向大夫们透露了越军偷袭吴国的事情,随后问大家:“现在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立即撤军回国,不跟晋国人盟誓;要么不跟晋国人争,让他们当盟主算了,哪个好一些?”
  大夫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还好,这个时候,还有一个保持清醒的人。
  “大王,这两种选择都不好,都会损坏我们的名声。越国人会认为我们失败了,更有信心对抗我们。齐、宋这些国家也会趁火打劫,在我们回国的路上偷袭我们。而且,如果让晋国当盟主,肯定就要带领我们去朝见周天子。那样的话我们去又没时间,不去又说不过去,岂不是很糟糕。所以,我们一定要盟誓并且当上盟主。”这个头脑清醒的人是王孙雒,分析利弊,说得头头是道。
  “可是,晋国人要跟我们争,有什么办法?”夫差问他。
  “现在,这里离晋国近,晋国人有退路,而我们没有退路。所以,我们比晋国人玩命。大王要激励士卒,振奋大家的精神,让大家都不怕死。那样晋国人看见我们的气势,必然害怕,就不敢跟我们决战,而把盟主让给我们。之后,我们就可以专心回国,去对付越国人了。” 王孙雒想得周到,要置之死地而后生。
  
  当晚,吴王夫差下令吴军黄昏前喂饱马,半夜时分全军穿好铠甲,缚住马嘴,以火照明,一百名士卒排成一行,共排成一百行。每十行由一名下大夫率领,竖着旌旗,提着战鼓,挟着兵书,拿着鼓槌。一百行由一名将军率领,竖着日月旗。一万人组成一个方阵,都穿着白色的战衣,打着白色的旗帜,披着白色的铠甲,带着白羽毛制作的箭,远看像一片白色的茅草花。吴王亲自拿着钺,身旁树着白色军旗在方阵中间站立。
  左军也像中军这样列阵,但都穿着红色的下衣,打着红色的旗帜,披着红色的铠甲,带着红羽毛制作的箭,远看像一片鲜红的火焰。
  右军也像中军这样列阵,但都穿着黑色的下衣,打着黑色的旗帜,披着黑色的铠甲,带着黑羽毛制作的箭,远看像一片黑色的乌云。
  中军“望之如荼”,左军“望之如火”,右军“望之如墨”,《国语》如此记载。
  如火如荼,这个成语就来自这里。
  吴军左中右三军共三万人,气势十足向晋军营地进发,鸡叫时就摆好阵势,距晋军只有一里路。天还没有大亮,吴王便拿起鼓槌亲自擂鼓,敲响了铜钲、金玦和金铎,三军一起响应,齐声呐喊鼓动,声浪震动天地。
  晋军刚刚起床,听到不远处的呐喊声,不禁有些胆怯。晋军急忙加强戒备,修缮营垒,赵简子也有些害怕,于是派大夫董褐前去吴军问话。
  “大王,咱们不是说好了中午决战吗?再说了,我们觉得大家都是姬姓国家,还是应该友好协商。你看,你们这么大早就到我们的军营前,这不是违反约定了吗?也不友好啊。”董褐弱弱地问,他也怕。
  “别扯了,你们当盟主,还是我们当盟主,今天就要见个分晓。你现在就回去问问你们国君什么意思。”夫差表现得很强横,心里其实也在打鼓。
  董褐被吓住了,不敢再说什么,转身要走。
  “慢着,你不是说我们违反约定了吗?那是我们行军司马的过错,我让他来向你赔罪。”夫差拦住了董褐,然后命令手下军吏把司马兹和他的五个手下给抓来。
  片刻,司马兹和他的五个手下被抓来了,跪在吴王夫差的面前。
  “你们得罪了晋国的客人,现在,向他谢罪。”夫差下令,一人发了一把刀。
  六个人毫不犹豫,挥刀自杀,血溅当场。
  董褐吓傻了,这吴国人真是不把命当一回事啊。
  
  战战兢兢,董褐回到了晋军大营。
  “怎么样?”赵简子急忙问。
  董褐把过程说了一遍,听得赵简子也有点发懵。
  “我看吴王的气色不太好,估计国内出了什么事。被逼到困境的人都很疯狂,不要跟他们斗了,让他作盟主算了。”董褐找个台阶,提个建议。
  “嗯,好吧,不过,总不能就这么服软,太没面子了,提个什么要求给他们吧?”赵简子表示同意,可是又觉得没面子。
  “那,提什么要求?”
  “你看着办吧,现在就去。”赵简子把这个艰巨任务又派给了董褐。
  
  董褐又去了吴军阵地,不过这回没有那么害怕,毕竟是来服软的。
  可是,提什么条件呢?如果条件太苛刻,吴国人不答应怎么办?如果条件太虚,回去赵简子责备怎么办?
  眼看走到了夫差的战车前,董褐眼前一亮,有了主意。
  “大王,您的部队太牛了,我们国君根本不敢出来。他派我来告诉大王,你们就是盟主,我们承认了。可是呢,既然做了盟主,就要守周礼啊,那么,怎么能有两个王呢?您应该是吴伯而不是吴王,如果您不自称吴王,而是自称吴公的话,那我们真就没话说了,我们就心甘情愿让您先歃血了。”董褐的主意不错,这样晋国也有面子。
  “那行,我就吴公吧。”吴王夫差顺坡下驴,答应得爽快。
  当天,诸侯们歃血为盟,吴王夫差第一,晋定公第二。
  现在,吴王夫差成了联合国的盟主。
  盟主的第一道命令是:大家都回国去吧。
  各国虽然困惑,但是都挺高兴,谁愿意呆在这里?

吴军第二天撤军,但是撤军之前,越国侵略吴国的消息已经传了过来。
  “大王,现在各国都知道事情的真相了,我担心齐国和宋国趁机拦截我们。”王孙雒提出担忧。
  “没关系,你和勇获率领步兵先走,假装路过宋国,吓唬吓唬他们。”吴王夫差是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王孙雒和勇获率领步兵先行,在宋国焚烧了宋国国都外城,吓得宋国人不敢出来。吴军大部队随后通过,进入吴国后,顺邗渠南下。
  等吴军回到都城,越军早已经带着战利品回越国了。
  
  回到阖闾城,大家都感觉踏实了些。从实际情况看,越国人也就是抢掠了外城,烧了姑苏台,抢走了夫差的大船,其余的,倒说不上太大的损失。最大的损失是人,太子死了。
  夫差有些气闷,召集大臣们来商讨对策。
  “狗日的勾践,原来一直在忽悠我们,我们去讨伐他们怎样?”夫差问大家。
  大夫们中,有支持的,有反对的。
  “大王,我们连年灾害,百姓们连饭都快没得吃了。我看,我们还是先整好自己再说吧。” 伯嚭提出反对意见,他怀疑吴军已经不是越军的对手。
  “唉。”夫差叹了一口气,有气无力地说:“算了,怨怨相报何时了啊。我们也欺负越国十多年了,也差不多了。再说,现在我们已经是盟主了,何必再跟他们计较呢?和平吧。”
  夫差心里也明白,如果真的跟越国开战,吴国是消耗不起的。
  于是,出乎越国的意料,吴国人没有来报复,竟然派人来讲和。
  “也好,我们现在也没有把握战胜他们,那就和平吧。”范蠡建议。
  于是,吴越两国签署了互不侵犯协议。
  和平了,和平来得很意外。
  
  ——楚昭王
  吴越之间的仇恨似乎在一夜之间敉平了。
  可是,仇恨在另一个地方发酵、膨胀。
  哪里?楚国。
  这段仇恨,与吴国有关,与伍子胥有关。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去思索的,譬如太子建。
  太子建很冤枉吗?如果我们对比太子建和他的弟弟们,就会发现,太子建没有当上楚王或许是这个国家的幸运。太子建的性格贪婪而不顾后果,忘恩负义而不择手段,结果被郑国人杀死。
  太子建有四个弟弟,按照排行,分别是子西、子期、楚昭王和子闾。楚平王薨之后,囊瓦曾经准备废掉太子,让子西继位,被子西严词拒绝,结果才是太子继位,也就是楚昭王。后来吴军侵入楚国,子西和子期全力辅佐楚昭王,楚国得以复国(见第五册第187章)。
  到吴王夫差六年(前489年),吴国讨伐陈国。作为陈国的保护国,楚国由楚昭王亲自率军前往救援。抵达前线之后,那一天天上有两块鸟状云彩,在太阳的两侧飘过。楚昭王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听说周王太史很灵,于是派人去问。周太史确实很有学问,告诉楚国人:“这是楚王的凶兆,不过,我有办法把这个灾难转移到楚国的令尹和司马身上。”令尹是谁?子西;司马是谁?子期。
  “不行,他们是我的哥哥,怎么能害他们?”楚昭王拒绝了。
  之后,楚国人占卜,占卜的结果是黄河河神作祟,应该去祭祀黄河。
  “怎么可能?我们楚国只有长江和汉水,我怎么可能得罪黄河河神?”楚昭王又拒绝了。
  对此,孔子赞不绝口:楚昭王通大道矣。
  不过,通大道的楚昭王还是死在陈国前线。
  临死,楚昭王请来三个兄弟交待后事。
  “我的儿子太小了,担当不了楚王的重任。子西哥哥,你来当楚王吧。”楚昭王要把宝座传给哥哥。
  子西拒绝了。
  “子期哥哥,那么你当楚王吧。”
  子期也拒绝了。
  “子闾,两个哥哥都不当,你当吧。”
  子闾也拒绝了。
  楚昭王再次提出要求,到第五次的时候,子闾答应了。
  当天,楚昭王薨了。
  现在,该子闾当楚王了。
  “两位哥哥,当初之所以答应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