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如今栾盈出奔到楚国边境,而栾家的实力庞大,如果栾盈投奔楚国,到时候里应外合,晋国就将陷入危险。今天我们特地请来主公,商讨对策。”范匄这样开场白。
没人发言,因为没人真正关心这个事情,大家都关心自己家族的利益。
晋平公有点不高兴了。
“那什么,赵武,你先说说。”范匄见冷了场,指定赵武发言。
“那,那什么,老韩,你先说说吧。”赵武没主意,索性推给韩起。
韩起一看,好嘛,推给我了,我哪知道啊?
“那,那什么,中行,中行有什么看法?”韩起推给了中行吴。
中行吴一看,你们会推,我也会啊。
“那,那什么,魏舒,你点子多,你说说。”中行吴又推给了魏舒。
魏舒左右看看,这里就自己级别最低了,没得推了。
“那,那什么,我,我年龄小资历浅,我,我还是听范元帅的。”魏舒没办法,硬着头皮,把球踢回给了范匄。
除了晋平公,大家都想笑。
现在没办法了,只好范匄先发言了。其实,他早就想好了办法。
“各位,从前悼公的时候咱们能够让楚国人服软,除了咱们自己的实力之外,很重要的是吴国人在东面牵制楚国人。可是,最近这些年,吴国人言而无信,背信弃义,不去骚扰楚国人了,简直就是个流氓国家。”范匄说到这里,扫视众人一眼。
大家都想笑,可是都忍着,大家都在想到底谁是流氓国家。
“我们晋国是个大国,讲信用有度量的国家。我看,咱们再给他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联络吴国人,让他们在东面继续威胁楚国,楚国人就不敢来对付我们了。”范匄的主意,就是要再利用吴国。
又说人家是流氓国家,又要利用人家。
“好主意,好主意。”大家都说是好主意,不是拍马屁,确实认为是好主意。
好主意虽然是好主意,可是会不会有难度呢?
“范元帅,当年咱们可是忽悠过人家啊,人家还会干吗?”赵武提出一点顾虑来。
“嗨,蛮夷国家,不就是用来忽悠的吗?继续忽悠啊。”
“怎么忽悠?”
“对付蛮子,派人去说几句好话就能让他们分不清东西南北了。”范匄说。
好主意还是好主意,可是没人愿意去。
没办法,范匄最后决定派自己的儿子范鞅前往吴国,忽悠吴国人。
“狗日的们,好像这个国家是我们家的一样。”范匄暗骂,不过想想,如果这个国家真自己家的,倒也不错。
范匄说对了。
诸樊这些年其实也挺怀念晋国人,毕竟那也是门亲戚,名门正派的亲戚。刚接见范鞅的时候,还拿腔拿调,说几句风凉话。可是范鞅搞了几首《诗经》,狠狠地拍了一顿马屁,再说了些血浓于水之类的话之后,诸樊就有点感动了,有点云里雾里了。
“嗯,嗯,对,那叫什么?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们还要联手对付楚国人。”诸樊表态了。
范鞅很高兴,心说蛮子就是好忽悠。
诸樊好忽悠,可是巫狐庸就没有那么好忽悠了。
“且慢啊,范鞅,十年前我们王子馀祭向你们晋国求援,结果被你爹一顿臭骂回来。你说,我们怎么还能相信你们?”巫狐庸也没客气,哪壶不开提哪壶。
范鞅笑了,这个时候,除了笑,也没有别的办法。
“老巫,那是一场误会。其实,我爹是无辜的,都是荀偃在后面操纵啊,这你爹最清楚啊。再说了,彼一时,此一时,难道对抗楚国不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吗?”范鞅说得很明白,大家都是为了利益,就不要纠缠于过去的事情了。之所以要提到巫狐庸的爹,画外音就是你不要忘了自己全家都在我们手里,小心点。
巫狐庸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知道,既然是你们自己找上门来的,不敲诈你一下,你们会更加瞧不起我们。
“那这样,为了表达你们的诚意,也为了吴晋两国更加亲近。这样,我家大王的长子公子光已经到了娶亲的年纪,就向贵国求亲,请你转达。”巫狐庸给范鞅出了一个难题,因为晋吴两国同姓,按周礼不能通婚。
诸樊瞪了巫狐庸一眼,心说你这不是要让人家笑话咱们吗?晋国人肯定不同意。
出乎巫狐庸的意料,也出乎诸樊的意料,范鞅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亲上加亲,好啊,我代表我家主公应承了。”
巫狐庸和诸樊大眼瞪小眼了。
“看来,为了利益,文明人也不讲文明了。”范鞅走后,诸樊和巫狐庸相顾感慨。
——晋国人继续忽悠
对于这桩婚事,晋平公表示反对。
“范元帅,同姓不婚啊。”晋平公有些不愿意。
“主公,说起来,同姓不婚。可是,想想看,当初文公的娘也姓姬啊,不是挺好吗?再说了,看看人家宋国,不都是同姓通婚,又怎么样了?退一步说,就算有什么问题,今后生个弱智什么的出来,那也是吴国人倒霉啊,我们怕什么?”范匄早就想好了说辞,吴国让儿子忽悠了,晋国这边,就是自己来忽悠。
“这个。”晋平公还是有点犹豫,毕竟现在跟从前不一样了,现在晋国是盟主,要以身作则才好啊。
“主公,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啊。”范匄又说。
在晋国人的眼里,吴国根本就不是兄弟,而是狼。
“那,好吧。那就悄悄地送过去,别让人家知道了笑话。”晋平公被说服了。
“别介,要大张旗鼓地嫁过去啊。”
“为什么?”
范匄是什么人?著名腐败分子啊。
腐败分子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他的是他的,别人的也是他的。所以,他是绝对不会吃亏的。
范匄派人去齐国和宋国求媵,请两国派公主陪嫁。随后大张旗鼓,将公主送去了吴国。于是,地球人都知道晋国和吴国通婚了。同时,范匄放出风声,说是晋吴联姻之后,吴国将从东面发起猛烈进攻,与晋国前后夹击楚国。
楚国驻晋国的地下办事处很快得到情报,说是吴国将重新开始进攻楚国,于是急忙密报回国。
“令尹,吴国人又要来攻打我们了,怎么办?”楚康王请来令尹蒍子冯紧急商讨这件事。
“这,吴国人呢,说聪明他们很聪明,跟我们打仗一套一套的;说傻他们很傻,总是让晋国人忽悠。这事情,还真难办。”蒍子冯也挠头,这几年国家搞廉政风暴,总算过了几年安生日子,这下又不得安生了。
“你看,咱们是不是要先发制人,索性先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楚康王有点沉不住气,毕竟,他的国际斗争经验不足。
“那,好吧。”蒍子冯没有更好的办法,同意了。
不过,蒍子冯还是有些怀疑,于是,一面点兵攻打吴国,一面分别派人前往吴国和晋国,继续打探消息。
尽管很多年不跟吴国打仗,楚军在这些年里也没有闲着,他们操练了一支水师,专门用来对付吴国。这次,蒍子冯率领水师顺水而下,直抵楚吴边境。
吴国人还是死守不战,蒍子冯也命令不许冒进,等候消息。
不久,派往吴国和晋国的密探先后回来,报告了情况。
吴国方面的情况是,吴国人根本没有进攻楚国的打算,因此对于楚国的讨伐非常意外。
晋国方面的情况是,在他们得知楚国进攻吴国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中军帅范匄宴请六卿,在宴席上说:“喝我们的酒,让楚国人和吴国人狗咬狗去吧。”
“唉。”蒍子冯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说吴国人傻,其实我们也够傻的。防着防着,还是被晋国人忽悠了,防不胜防啊。”
蒍子冯没犹豫,楚军立马撤军。
《左传》记载:楚子为舟师以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还。
成语无功而还、无功而返,都出于此处。
不过,楚军无功而还不是因为“不为军政”,而是因为被晋国人忽悠了。而之所以有“不为军政”的记载,那是因为楚国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被忽悠了。
从士蒍、荀息到阳处父、赵盾,再到范家父子,晋国真是个忽悠大国。
蒍子冯及时撤军,避免了一场战争。
在楚国,楚康王松了一口气。
在吴国,吴王诸樊也舒了一口气。
在晋国,范匄叹了一口气:“这年头,忽悠人越来越难了。”
“爹,那怎么办?”范鞅也有点失望。
“怎么办?接着忽悠,你再去趟吴国。”
——忽悠害死人
范鞅又到了吴国。
吴王诸樊正纳闷呢,正想不通楚国为什么无缘无故来攻打自己。
“大王,知道楚国人为什么攻打你们吗?”范鞅似乎知道诸樊的困惑。
“为什么?”
“就因为你们十年前打败了他们,气死了子囊,他们憋着气要来报仇啊。”
“可是,这口气怎么憋了十年?”诸樊将信将疑。
“那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北面牵制他们啊,最近听说我们两国联姻了,楚国才忍不住来打吴国啊。”
“嗯,有道理。”诸樊觉得有道理。
“大王,你知道楚国人为什么自己又撤回去了吗?”
“为什么?”
“因为我们出兵了,我们听说楚国进攻吴国,我们是兄弟加亲家,亲上加亲啊,我们能坐视不管吗?吴国的事情就是我们晋国的事情啊。所以,没等你们求援,我们就出兵了。要不是楚国人撤得快,我们就打到楚国国内去了。”范鞅一通忽悠,其实晋国根本没有出兵,根本就没有打算出兵。
“是吗?真够兄弟啊。”诸樊感慨,觉得范家父子真是不错。
“那什么,楚国是我们的共同敌人。我们觉得吧,帮人帮到底,既然楚国悍然挑起了战争,我们相信吴国也不会就这么忍气吞声,所以,我们支持吴国反抗侵略的正义斗争。那什么,如果吴国发动反击,我们晋国就陈兵晋楚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