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人大宋的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的人大宋的事-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根本不堪一击,坚持要马上进攻,耶律沙拗不过这位王爷,就下令渡涧发起攻击。
  不料郭进有勇有谋,等辽军渡了一半的时候,率领宋军旋风般地杀出,辽军首尾不能相顾,被宋军杀得人头滚滚,那位心高气傲的冀王耶律敌烈战死沙场,耶律沙的儿子、耶律敌烈的儿子,还有另外两员大将也都在这场战斗中丢掉了性命。要不是耶律斜轸及时赶到,万弩齐发射向宋军,就连耶律沙也回不去了。
  辽军大败,无力继续前进,只好狼狈地退了回去。郭进作为偏师,将纵横塞外的契丹铁骑打得望风而逃,死伤甚多,显示出了名将的风采。
  宋军主力一路连克镇州(河北正定)、岚州(陕西岚县)、宪州(山西静乐县),又一次来到太原城下,四面将太原团团围住。
  随着辽军败退,太原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成了孤城。
  孤城难守,刘继元再次派出带着蜡丸书求救的使者,不料使者被郭进擒获,宋军押着使者在城下游行一圈,北汉将士彻底绝望了。
  内乏粮草,外无救兵,形势险恶到了极点,已经绝望的北汉将士,真的成了困兽,死命激战不休,宋军攻城连连受挫。镇守太原城东南面的刘继业(杨业)更是凶如猛虎,接连击退攻城的宋军,城下堆满了尸体。刘继业(杨业)在北汉号称“无敌”,但在赵匡胤第二次攻太原的时候,曾被追杀得躲在壕沟里才捡回了一条命,这次他发誓要报仇雪耻,因此格外骁勇。
  四月,赵光义亲临太原,“擐甲胄,犯矢石,指挥戎旅”,宋军攻城更猛,铁骑军指挥使呼延赞冒着枪林箭雨奋力登城,上去一次被打落城下,他爬起来再冲上去,结果又摔了下来,一连摔下来四次仍鏖战不休。天武军校荆嗣也突上城头,接连杀死数名北汉军校,他自己也脚中双箭、手中炮石,连牙也被打掉了两枚。激战到现在,太原城被打得城堞没有一个是完整的,城上到处插满了箭,整个太原城就像一只超巨型的刺猬,可见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
  连续不断的猛攻,摧毁了北汉军兵残存的斗志,开始有人动摇了,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等人投降。赵光义不失时机地发出招降的诏书,刘继元内外交困,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在五月初五归降,北汉十州一军四十一县归属宋朝。
  自太祖乾德元年(963)开始,大宋两代君王,历时十六年,经无数场血战,结束了自唐朝中叶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
  平灭北汉,是宋朝在消除所有割据势力中最困难的,这不仅表现在北汉有强大的辽国的救援,北汉军队的勇悍也是其他割据势力难以望其项背的。赵光义虽攻取了太原,但付出的伤亡之大使他心里憋得难受,可为了表现自己的宽厚仁爱,还不能搞屠城发泄的那一套。于是,赵光义把火发在了太原城的建筑上,在攻占太原十多天后,五月十八日他下了火焚太原的诏书。太原古城的浓烟烈火数日方散,从此这座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变成一片废墟。
  太原的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赵光义却环顾四周,在断剑折戟中自豪感油然而生:豪杰天子周世宗柴荣、自己的皇帝哥哥赵匡胤几经努力都没有打下的太原,终于被我拿了下来!看来,他们比我差得多啊,我才是真正的英明神武!
  综观历史,当自己以为自己英明神武的时候,离狂妄失败就不远了。
  有些飘飘然的赵光义没有注意到在此前后宋军暴露的问题:一是在白马岭立了大功的郭进被监军田钦祚逼死,田钦祚在石岭关做了不少贪赃枉法的事,都部署郭进性格刚直,对这些事看不下去,就说了几次。结果心性阴险的田钦祚记恨在心,屡次凭借监军的权势凌辱郭进,监军是朝廷在军中的代表,郭进拿他也没有办法,不堪忍受的郭进竟然自缢而死。
  二是在围攻太原分配作战任务时,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各攻太原城的一面。刘遇被安排主攻西面,恰恰刘继元的宫城就在西面,当然那里的防守也一定会更严密,战斗也会更凶险,刘遇就吵着要和曹翰换攻城地点,偏偏曹翰不买账,说什么就是不换。这事两人争执不下,最后把赵光义都惊动了,他为了避免将领不和,就和了一次稀泥,对曹翰说:“将军你智勇无双,攻打西城的事那是非你莫属啊。”就这样曹翰才和刘遇换了防地。
  这两件事,一个透露出军队的纪律有了问题,一个显示了往昔勇猛的将领开始胆怯,没有了一往无前的精神。
  将领惜命便会怯敌如虎,军纪涣散便是一群乌合之众。
  可赵光义正陶醉在自己超越太祖的大功业里,根本没细想这两个致命的问题。这还不要紧,要命的是他居然以为自己挥手之间便可以改天换地,他要去和辽国的铁骑较量较量。
  幽云十六州,赵光义感觉以得胜之兵去取,简直如探囊取物般容易!

  光荣在幽州城下破灭(1)

  赵光义一声令下,数十万大军杀奔幽州而去。
  征尘蔽日,杀气冲天。赵光义满怀信心,他要建立起和秦皇汉武比肩的不世功勋。
  他早就有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心愿,在兵伐北汉的时候,辽国就曾派遣使者质问:“为什么要征伐北汉?”赵光义声色俱厉:“北汉是中原天朝的叛逆,征伐它是顺天应人,理所当然。你们辽国不去救援,宋辽之间还能和平相处,假如你们一定要去救援北汉,那就只有放手一战了!”
  不论赵光义后来战绩如何,他能发此豪情万丈之言,比起后来那些猥琐的皇帝,真不愧为大好男儿!
  事实上,宋灭北汉以后,宋辽之间的缓冲地带已经消失,东起渤海,西至雁门,宋辽边界直接接触。
  双雄对峙,宋辽必有一战,已经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但如何把握开战的时机,却是大有学问。
  赵光义选择的时机并不好。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他,认为辽军经白马岭一战已经伤了元气,惊破了胆子,再看见宋军只有哆嗦的份儿了;宋军灭了北汉,挟新胜之威长驱直入,符合“一鼓作气”的原则。
  但是,宋军攻占太原,并不是兵不血刃的轻取,而是累月血战,竭尽全力,到了“再而衰”的程度。拿下了太原城,疲惫的将士都想修整一番,再得些奖赏,要不,卖了半天的命,图的是啥啊!
  赵光义头脑发热,殿前都虞侯崔翰也跟着凑热闹,说:“这个机会难得啊,千万不要失去,现在趁热打铁,取幽州势如破竹。”史书上记载“帝悦”,皇帝高兴了,那些本来反对的官员也顺着说:“是啊,是啊,现在去取幽州,就好像在热锅里翻饼一样容易。”倒是攻城时勇猛过人的呼延赞说了一句老实话:“这个饼不一定那么好翻。”要说呼延赞这个人头脑比较简单,是个一勇之夫,没有什么统御才能,就连负责一州的军政事务也做不好,只好长期担任马军都军头的军职。不过,这次莽汉看得还真准。
  正在兴头上的赵光义谁的反对意见也听不进去,他马上命令河北等地赶运粮草,调发京东、河北诸州军马集中到镇州,不顾盛夏六月的暑热,等不及大军全部集结,六月十三日便迫不及待地亲自领兵从镇州浩浩荡荡杀向了幽州。
  急于建功的赵光义,忘记了孙子说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至理名言,不知己也不知彼,没有好好地调查研究,没有制定详细周全的作战计划,贸贸然、急忙忙、兴冲冲地把数十万大军驱赶上了危机四伏的战场。
  赵光义的如意算盘是:以迅速的动作越过太行山,直扑幽州城下,趁辽军没有防备,实施突然袭击,一举夺占幽州。一旦幽州得手,必然震动其余诸州,然后乘胜收复全部幽云地区。
  经过几天平均上百里的强行军,十九日宋军突然出现在辽军的防地,果然和赵光义预想的一样,措手不及的辽北院大王耶律希达、统军使萧托古、伊实王萨哈被宋军击败,辽军接连丢掉了易(今河北易县)、涿(今河北涿县)等州,赵光义更是为自己的英明决断暗自得意。
  但头脑发热的他忘记了,这些只不过是大戏前的序曲,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二十三日的黎明,在熹微的晨光中,宋军抵达幽州城南,赵光义在手执闪耀锐利寒光的刀矛、铁甲铿锵的侍卫簇拥下,看着周世宗柴荣曾梦寐以求可始终没有见到的幽州城,他的感觉从来没有这么好过。
  他不知道,近在咫尺的幽州,会和他终生无缘,他光荣的梦想,将在这里碰得粉碎。
  幽州不仅是宋朝巩固国防必须要夺取的战略要点,也是辽国绝对不能放弃的进入中原的桥头堡,自辽太祖阿保机起,辽国就时刻梦想把疆域扩展到黄河以北,幽州作为理想的前进基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旦有失,幽云地区将全线崩溃。而幽云地区,又是辽国粮食产区、税赋财库,失去这个地区,不仅失了地利,被关上了南下的大门,在经济上也将被严重削弱。
  因此,辽国对幽州十分重视,镇守这里的是南京留守韩德让,负责军事事务的是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幽州城也经过了扩建和加固,成为方圆三十六里,城墙高三丈、宽一点五丈,人口三十万的陪都和军事、政治重镇。如此坚固的城防,绝对超过了北汉的太原。
  幽州的军政长官都非等闲之辈。韩德让是辽金时期显赫的韩、刘、马、赵四大汉人家族中的佼佼者,他的祖父韩知古是辽太祖佐命功臣之一,他的老爹韩匡嗣也历任节度使、上京留守、南京留守、摄枢密使、西南面招讨使等高官,后来还被封王。韩德让本人也“有智略,明治体”,后来辅佐辽景宗的皇后萧绰,拜大丞相,晋封为齐王,总领南北面事务,“位兼将相,其克敌制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