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中国发现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421中国发现世界-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全中国为实现皇帝的伟大计划都被动员起来了。大队工人被派往中国的江西省、山西省①、四川及安南和占城的森林去砍伐更多的柚木。许多砖窑拔地而起以成批制造大量的砖。大量的技工、士兵和劳力被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总之,有100万人直接参与了建造紫禁城,间接消耗的人力还有350万人,另有100多万士兵被安排去看管这些工人。
  一旦驳船可以沿运河运载庞大工人队伍粮食的时候,紫禁城的建设速度便加快了。进展体现在对前大都的壕沟、城墙和桥梁的建设上,同时,用于皇帝居住的位于紫禁城西部的一处宫殿也开始动工。永乐十五年二月(公元1417年3月),皇帝最后离开了南京,在那一年年底绝大部分宫殿竣工。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蒙古人统治时期陷于失修的南城墙得到重建。下半年,天坛完全建成,其他的大量建筑也建成了。至此,朝廷可以永久迁往北方了。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公元1421年2月2日),即中国的新年之日,是宏伟的新都落成典礼之时。为了强调这一事实的重要性,作为使者的所有来访国首领都被要求在朱棣脚下鞠躬、磕头—伏倒、额头触地。中国的绝对优势得到深远的强调,因为它使世界上最有权威的两个人,强大的帖木儿的儿子和孙子,也忍辱屈服。他们朝朱棣的第一个磕头大家不满意,于是朱棣的一个宦官哈只满剌让他们又重新磕了一次。但是他们的第二次磕头依旧。直到他们第三次伏在朱棣脚下,皇帝才心满意足。
  世界各地番王向皇帝磕头被认为标志着15年辛苦外交的顶峰。中国的外交政策同好多年以后随之到达印度洋的欧洲人大不相同。中国人更愿意通过贸易、感化和施以恩惠来追逐他们的目标而不是建立直接引起矛盾冲突的殖民地。朱棣的贸易政策是每隔几年向已知世界派遣装着礼物和贸易品的大型船队;携有大量武器和士兵的巨大宝船也暗暗地提醒着朱棣的帝王权力:只有中国有实力保护友邦免受入侵,帮助它们平息叛乱。宝船返回中国时带来了各种外国物品:非洲的“龙的唾液(龙涎香)、香料和金色的琥珀”以及“狮子、金钱豹和6~7英尺高的骆驼鸟(鸵鸟)”;印度西南部古里(卡里卡特)的用珍珠和美丽宝石点缀着的金服;暹罗(今泰国)的大象、鹦鹉、檀香、孔雀、坚木、香料、锡和小豆蔻。
  那些承认皇帝为宗主的统治者们被授予封号,并对其国给予保护,派遣商业使团。位于亚洲东南部的马六甲因为对明成祖朱棣的忠心而被提升为贸易港口,这一举措是建立在有损于爪哇和苏门答腊利益的基础上的。皇帝甚至亲自为马六甲的苏丹做了一首诗。听话的暹罗人也从好战的真腊人①手上抢来好处,获得了更大的贸易特权。朝鲜对中国而言尤为重要:朱棣很快就向朝鲜国王李芳远(Yi Pang…Won)派遣了使团以授予他一个光荣的中国封号。朝鲜人需要中国的医药、书籍和天文仪器,相应地他们答应建立一个天文台以和朱棣合作绘制整个世界地图。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他们进行了1000项有关豹、海豹、金、银和马的交易,次年上升到了10000项。尽管他们有所不愿,但他们也发现服从中国人的要求进献朱棣以少女还是合算的。
  

第一章  皇帝的伟大计划(5)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当朱棣将最后一批蒙古人赶走的时候,就派了宦官亦失哈到满洲这个处在极东处的长年麻烦之地。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满洲的女真人也回派了一支著名的使团前往北京,在那儿使团成员获得了大量的封号、礼物及商业特权。日本人也为获得这一切而努力。足利义满(Ashikaga Shogun Yoshimitsu)三世崇拜中国文化,他忙不迭地以“属下、日本王”的身份向朱棣磕头。他所得到的回报是在宁波、泉州和广州向日本开放了一系列特别港口以促进双方的贸易。和朝鲜一样,日本也建立了天文台以辅助朱棣的天文研究。
  满洲被征服,朝鲜和日本被纳入中国的朝贡体系后,朱棣下一步将注意力转向了西藏。另一个宫廷宦官侯显去拜访了著名的圣人、藏传佛教四教派之一的首领哈立麻(Karmapa),并将他带到了北京。当他到来的时候,一队佛教僧人在城外恭候迎接,朱棣给予他的封号是“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①。然后皇帝还赠送给哈立麻一顶黑色方形缀着钻石纹章的帽子。从那以后历任哈立麻转世肉身都戴着它。
  加入中国的朝贡体系亦给这些统治者及其使臣一个机会以参观世界上最古老瑰丽的文明的首善之都。老都城南京已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显贵们,现在新都北京又开始欢迎后到来者。尽管皇帝主要关心的是如何用威严把他们纳入到朝贡国之列,可他也努力想了解他们的历史、地理、礼仪和风俗。北京不仅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城市,也是文化中心,它所拥有的百科全书和图书馆包括人们所知的每一个领域的内容。永乐二年十一月(公元1404年12月),朱棣任命两个长期顾问姚广孝和郑赐(Liu Chi)②带着2180名学者着手编纂《永乐大典》以保存所有已知的文献和知识。这是到那时为止最大的一项学术工程。这部四千卷、计约五千万字的大百科全书刚好在紫禁城落成典礼之前编完。
  跟这项壮举等量奇观的是朱棣所编纂的《性理大典书》中搜集宋朝120位哲人和圣贤的著述,并将其与11至13世纪学者对其所做的完整注解一起贮藏于紫禁城。除了这些丰富的学术知识外,好几百种的版印小说也可以在北京的书籍市场买到。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出哪怕一点点与之相比得上的东西。那时候,欧洲人还不知道印刷术—古登堡(Gutenberg)印出他的《圣经》是30年以后的事,而且虽然欧洲此时处在文化和科学知识即将转型的文艺复兴前夜,它依旧大大落后于中国。亨利五世(公元1387~1422年)的图书馆里有6本手抄书,其中有3本是从女修道院借的,同一时期欧洲最富有的商人佛罗伦萨人弗郎西斯科·达梯尼(Francesco Datini)拥有12本书,其中8本是有关宗教方面的。
  外国的统治者和使臣来到智慧的天堂北京,这一旅程同时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物欲上的享受。乘坐豪华舒适的巨舰、享受着美食美酒和专门为这些外国显贵服务的女子。在正式的紫禁城落成典礼之后是一个盛大的筵席。它的规模和繁盛程度,极尽体现了中国在世界文明中的顶峰地位。与此相对比,显现出当时的欧洲落后、未开化且野蛮。仅仅在紫禁城落成仪式后3个星期,亨利五世和凯瑟琳(Catherine de Valois)的婚礼便在伦敦举行了。有26000贵宾尽兴于北京,在那儿他们享用十道菜一席的筵席,每道菜都使用最精美的瓷器餐碟;而亨利的婚礼仅仅只有600人参加,淡鳕鱼干(腌制的鳕鱼)被用来招待客人,这些鱼干盛放在被当作餐碟用的不新鲜的圆面包上。凯瑟琳在婚礼上既没有穿裤子也没有穿袜子;而朱棣最宠爱的妃子却身着最漂亮的丝绸织物,她的首饰有波斯的红玉髓、斯里兰卡的红宝石、印度的钻石和和田(Kotan,位于中国的新疆地区)的玉石。她佩戴的香料里有产自太平洋的龙涎香、阿拉伯的没药以及香料群岛(Spice Island)的檀香。中国的军队有一百万人,装备有枪支;而亨利五世只能将5000人集于野,他们仅仅装备有大弓、剑和长矛。运送朱棣的贵客回国的船队有100多支,足可容纳30000人;当年6月英王亨利与法国作战时,他的军队只靠四艘渔船往返于英吉利海峡,每次只可装100人,并且仅能在白天航行。
  紫禁城落成典礼之后的一个月里,这些在北京的统治者和使臣们受到了最热情的款待—最精美的食物和酒,最高级的娱乐以及数也数不清的美丽女子,个个都懂得如何取悦男人。最后,到了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公元1421年3月3日),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典礼以欢送使臣们回国。其列队宏伟有气势:“首先进来一万指挥官,接着又过来几千指挥官,所有加在一起差不多有10万人……在他们身后按列密密排着20万雄师……所有的人……静静地站着仿佛那儿无一呼吸的灵魂。”在正午时分,铙钹奏乐,大象垂下鼻子,同时云状的烟雾从龟、鹤型的香盒嘴中升起。这时皇帝出来了,他踏过烟云出现在即将离别的使者面前并赐给他们离别礼物— 一箱箱的青花瓷器、一捆捆的丝绸、一包包的棉布、一竹盒一竹盒的玉器。他的大型船队等在那儿准备着将他们载往阿拉伯的霍尔木兹、亚丁剌撒和佐法尔,非洲的摩加迪沙、卜剌哇①(Brava)、麻林地②(Malindi)和慢八撒(Mombasa)③,斯里兰卡和印度的古里(今卡利卡特)、柯枝(Cochin)和坎贝(Cambay),日本和东南亚的越南、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婆罗洲,以及其他的地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  皇帝的伟大计划(6)
舰队司令郑和身穿红色朝袍,威严而又正式地代表皇帝向他们致以问候并且告诉他们舰队即将起航,此中包括4支皇家船队;由大太监杨庆(Yang Qing)率领的第5支船队在前些月已经下海。送使臣们回国只是舰队全部使命的第一步。接下来它将要“际天极地……海外诸番……皆捧珍执贽,重译来朝……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①郑和毕生效忠于他的皇帝,他得到的回报就是担任5支豪华宝船的指挥官,肩负着推动中国在亚洲、印度、非洲和中东贸易及影响的使命。现在他将要统领一支全世界前所未有的巨型舰队了。朱棣也奖赏了那些帮助他获得政权的宦官。许多曾参加抗击蒙古人的军队指挥官现在成了宝船的舰队司令和船长。郑和是这一团体的主要负责人。直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