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漫长的一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而; 本书不是罗列“终战之日”的回忆故事; 而是以直到前不久仍被埋没的资料为基础,以日本人的精神构架为主题写成的书; 是一部二十四幕的“长篇连续剧”。
  书中粉墨登场的人物在各自所拥有的“日本式忠心”的驱使下行动着,相互碰撞着。但是,因为缺乏能把握全局做出冷静判断的大政治家、“大导演”,以至在同样情况下别的国家所见不到的而为日本所独有的悲喜剧; 就不以“演员”们的意志为转移在各地一一上演了。正因为如此,这出连续剧充满了惊险恐怖的场面。
  当然,这里所描写的连续剧并不是完整的。即便是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在当事人中,仍有很多人不愿将真实的事情原封不动地说出来,也有很多人主张不要写。虽说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但是战败这个大强震之后的“余震” 仍然在看不到的地方继续发生着。
  这本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它给了我在《火焰在流动》中所求索的关于日本特性的问题一个明确的回答。与此同时,本书以战败为契机,虽不能说描绘了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日本民族崭新的历史第一页,但可以认为是开了个头。
  昭和四十年(1965)七月
  大宅壮一  
   。 想看书来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 序章(1)
“我们对此不予理睬”
  《波茨坦公告》震撼了东京的中枢神经,这一天决定着日本的命运。早上天气晴朗,预示着午间的酷热。相关人士估计今夜将平安无事,然而深夜,海外传来的电波像一只巨大的楔子插了进来,把日本的历史劈成两半。
  开战四年以来,战局对日本不利,令人绝望。日本区区一国却与全世界为敌,是投降还是战斗到底?决定日本命运的时刻已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相关人士感到,尽管这一时刻来得突然,但该来的终于来临了,于是接受了《波茨坦公告》。此时,各处出现了无法掩饰的混乱局面和紧张情绪,惊恐和狼狈在军部尤其严重。政府下属的各省部厅刚上班,军人们就像事前商量好了似的,异口同声地叫喊道:“喂,公告里有斯大林的名字吗?”当大家从最初受到的惊吓中平静下来以后,才意识到没有对日宣战的苏联首脑,自然没有在公告里签名。
  首先接到报告而感到振奋的是外务省。数月以来,外务省的领导们就在偷偷地考虑如何结束这场战争。但军部号召本土决战,国民对此深信不疑,在这样狂热的气氛中,终战一事最终未能说出口来。所以,当公告在握之时,他们意识到自己必须成为,不,已经成为“主角”了。
  在外务省召开的紧急干部会上,外务次官松本俊一、条约局长涉泽信一、政务局长安东义良围在外务大臣东乡茂得的身边交换了看法,觉得应该接受公告,并就此达成一致意见。但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苏联的态度。苏联政府克守中立,波茨坦会议就日本问题征求过苏联的意见,这一点大体上毋庸置疑,但是苏联政府并没有参与公告。外务省对形势做出的分析是:这难道不意味着苏联将一直保持中立吗?公告应该接受,但是抛开已经在进行的对苏工作,即请苏联展开和平斡旋,立刻接受公告,这多少令人感到不快。最终他们达成一致意见,即静观其变,对日本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明智之举。
  经过这番探讨之后,上午十一点,东乡外相进宫觐见天皇。在将《波茨坦公告》译文初稿恭恭敬敬地呈上去之后,他用低沉颤抖的声音说道:“公告里没有苏联首脑的签名;国体或天皇陛下的地位还不明了;无条件投降这句话只是针对军方而言的。”
  在一阵令人感到沉重的沉默之后,天皇说道:
  “不管怎样,总算可以预料战争即将结束了。我想,仅此一点就很好了。尽管还有各种讨价还价的空间,但原则上只得接受公告,不是吗?如果不接受的话,战争还将继续下去。不能再让国民受苦了。”
  遵照天皇的旨意,定期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①在一点半召开。此时,除东乡外相外,其余五人都认为《波茨坦公告》只不过是一纸宣言而已。下午召开了定期内阁会议。全体阁员一致赞成东乡外相主张的“静观”策略。于是政府决定采取“静观”的态度。这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波茨坦公告》在结尾处俨然声明:“上述条件必须兑现。”总之,除此以外的任何谈判、活动一律不予理睬,这就是同盟国的意志。尽管如此,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也好,内阁会议也好,竟没有一个人把它看做是“最后通牒”②。
  第二天,二十八日,各晨报在内阁情报局的指示下,向国民公开了《波茨坦公告》。但在报道中,各大报纸尽量保持低调,如删除了削弱国民斗志的条款,没有公开政府的正式看法等③。而且,为了不削弱国民的斗志,报纸上反倒出现了斗志昂扬、意志坚定的文字。《读卖报知》以“可笑,对日投降条件”为标题刊登了文章摘要,强调“战争迈入最后阶段,帝国政府并不在乎”。《朝日新闻》登出两排大标题:“政府对此不予理睬。”《每日新闻》则夸口说:“可笑!美英蒋共同宣言。粉碎敌人的自我陶醉,将圣战进行到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 序章(2)
在报纸的煽动下,军队总部的态度突然强硬起来。在苏联政府做出正式答复以前,日本政府不公开表态——军统帅部对这种懦弱的约定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从最前线接连不断地发来诘问电报。军令部次长大西泷治郎中将一伙对首相铃木贯太郎施压,说在这种情况下,对盟军诸国予以坚决的反攻,反倒有助于昂扬国民斗志。陆军中央也随声附和。
  政府被夹在外交工作和军队旺盛的抗战意识之间,难以调和,处境艰难。碰巧那天下午举行了预定的首相新闻记者招待会,铃木首相在现场轻描淡写地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以便达成某种妥协,军方姑且表示认可。
  下午四点,当记者团问到如何看待《波茨坦公告》时,铃木首相表情阴郁地回答说:
  “我们认为那个共同声明是开罗会议的重新演绎。作为政府,我们认为它没有任何重大价值。我们对此不予理睬。我们只管迈入战争的最后阶段。”
  但是,当这个傀儡性的发言通过对外广播网向全世界播放的时候,却被当做日本首相的言论而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后,这个“不予理睬”最终在外国的报纸上被报道成了“日本拒绝(reject)《波茨坦公告》”。众所周知,这为日后投放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的正当化提供了理由。
  没有时间留给日本了,可是如此宝贵的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白白浪费掉了。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没有第二条道路可以拯救日本了,但政府和统帅部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在苏联身上,一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远赴苏联进行和平谈判的特使及其随从人员已大致选定:以前首相近卫文麿为中心,有外务次官松本俊一、加濑俊一、哈尔滨总领事宫川船夫、高木惣吉少将、松谷诚大佐,还有酒井镐次、富田健治、伊藤逑史、松本重治、细川护贞等近卫的知交们。前外相重光葵是位苏联通,也在候补人选之列。
  但是大家对谈判能否取得成功缺乏正确的判断,只是在不耐烦地等待着苏联的答复,这比什么都不做更糟糕。明知失去哪怕一天都将酿成千古之恨,但大家仍然无所作为地任时间流逝……
  见谈判没有任何进展,东乡外相不禁有些沉不住气,开始焦虑起来。为此,在内阁会议席上等场合,铃木首相说:
  “要急着结束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最前线的官兵发动叛乱。古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虽然激进的发言实属违心之言,但铃木的心情的确很愤慨,却又一筹莫展。
  从近卫和内大臣木户幸一以及其周边与会人员那里不断地传来对铃木首相不相信的窃窃私语。置国内形势于不顾,苦等靠不住的苏联的答复而任光阴荏苒,由此产生的焦虑和不安,在日本的领导层里引起了混乱。
  但是,铃木首相继续等待着。
  “必须忍难忍之事”
  八月六日,广岛清晨晴空万里,几乎没有一丝闷热的云彩。七点九分,三架B29飞机进入雷达的监测系统,虽然拉响了警报,但敌机没有露面,七点三十一分,警报解除。收音机里广播说敌机是为侦察而来。原来如此!约四十万市民放心地开始了日常的生活。
  八点十五分,伴随着一道强烈的闪光,大爆炸发生了。一枚炸弹给四十万人带来的只有一个字——“死”。广岛市瞬间从地球上消失了。
  在位于东京的日本各大要害部门中,最早知道广岛被毁灭消息的是海军省。八点三十分,由吴镇守府最先送来消息。海军省决定正午派出调查团。陆军中央直到很晚才知道这个消息。广岛的通信网完全被破坏了,所以第二总军司令部(在广岛)的报告,都是经过吴镇守府送来的。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 序章(3)
下午很晚的时候,陆军省才通过内阁书记官长迫水久常向内阁报告了广岛的最新消息。天皇也几乎在同一时间,从莲沼蕃侍从武官长那里得知了广岛市被毁的消息。仅仅一枚炸弹就让广岛市变成了一座死城。天皇满面愁容,没有再问什么。
  第二天,七日早晨,美国广播播放了杜鲁门总统的声明:“我们投入二十亿美圆进行了一场历史性的赌博,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六号,我们在广岛投下的炸弹是一颗给战争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原子弹。只要日本不答应投降,我们就将在其他城市再次投放。”藤田尚得侍从长从外务省那里得知该事后,立刻直奔御文库禀报天皇。天皇听完禀报后,通过侍从长命令政府和陆军提供更详细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