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藏书不绝了。
求书仅是一个开头,杨坚在文化教育方面专门下了一道诏书。首先,杨坚把文化教育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但几百年的乱世沉重打击了文教事业,使得社会上〃务权诈而薄儒雅,重干戈而轻俎豆〃,百姓们不重视道德,你争我夺,尔虞我诈。
▲虹桥▲书吧▲。
第35节:第三章 开皇盛世(10)
为此,杨坚高呼〃治国立身,非礼不可〃,表示要〃去华夷之乱,求风化之宜。戒奢崇俭,率先百辟,轻徭薄赋,冀以宽弘〃。他也承认〃积习生常,未能惩革〃,拨乱反正,发扬文教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杨坚要求全国建立健全文教制度,地方官员要大力宣扬教化,要求百姓在非役之日和农忙之余学经习礼,目标是让全天下都〃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
《隋书》不吝啬篇幅,全文刊登了杨坚的这道诏书,并说诏书颁发后不久天下州县都设置了博士加强文教事业。可惜的是,因为文化和教育事业是长期工程,短期内看不到成效,后人无法在短暂的隋朝历史上看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耀眼的文教成就。但是隋朝扭转乱世积习,重拾文教的努力是需要肯定的。
开皇十二年(592年),民部奏称:〃天下府库都藏满粮食布匹,无法接纳新的物资。许多物资只能堆积在廊庑之下。〃杨坚下令赶造新的仓库来容纳绢匹,同时下令在主要的赋税地区河北、河东等地减收本年度田租三分之一,调全免。
天下富足,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盛况之前只在七百多年前的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出现过。那是一个被艳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因此,史家将杨坚统治时期成为〃开皇盛世〃。
《隋书》艳称这一时期〃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宴如也〃。末了,还不忘加一举〃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来给杨坚的脸上〃贴金〃……当然人家说的也是实情。
如果将盛世定义为对外,国际地位崇高,外交环境安全;对内,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的王朝大一统的时代,那么杨坚创造的开皇年代无疑是一个合格的盛世。
独孤皇后
提到〃开皇盛世〃,不能不说独孤皇后。
独孤皇后是独孤信的女儿(这使得隋朝皇室和之前的北周皇室和之后的李唐皇室都扯上了亲戚关系),在杨坚攀登政治巅峰的过程中帮助很大。杨坚建立隋朝后,将后宫完全交给了独孤皇后。
独孤皇后非常希望能做个好皇后。她吸取乱世中后宫混乱、孳生祸害的历史教训,大力整饬后宫体制:一是提倡简朴。一次杨坚配药要用到一两胡粉,宫中竟然没有储备胡粉,还有一次杨坚要找个衣领,宫中也没有多余的储备;二是对宫中女子的装扮和言谈举止都作了严格规定,禁止浓妆华服和议论朝政;三是废除三妃六嫔制度,禁止其他嫔妃亲近杨坚,谁怀孕了就让谁堕胎。杨坚的五个皇子,全部都是这位独孤皇后生的。
可贵的是,独孤皇后并没有〃对人马克思主义,对己自由主义〃,而是自身作则,严于自律。她平时生活俭朴,衣着朴素。一次,幽州总管殷寿告诉独孤皇后说突厥商人拿着一盒稀世明珠来隋朝贸易,要价不高,才八百万钱,建议皇后买下。对于皇家来说,这个价格的确不高。但独孤皇后断然拒绝说:〃如今戎狄屡次侵犯内地,国家多事,将士们征战辛苦,还是留着八百万钱犒赏有功将士吧。〃
平日杨坚上朝理政的时候,独孤皇后都和丈夫同车而去。到了朝堂前,独孤皇后就下车在外面等着,看丈夫在朝堂之上和大臣们处理政务。退朝之后,独孤皇后再和杨坚一起回宫,回宫后,独孤皇后和杨坚同桌吃饭,同床睡觉,继续监督着丈夫。杨坚处理政务稍有不当的地方,独孤皇后就出言相劝。
。←虫←工←桥书←吧←
第36节:第三章 开皇盛世(11)
令人敬佩的是,独孤皇后这么做不是心血来潮,偶尔为之,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地坚持如此。在后宫,她对丈夫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就连皇帝每餐吃什么吃多少,每天穿什么怎么穿,她都亲自过问;在外面,她注视着杨坚每天怎么会见大臣,怎么处理政务。独孤皇后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杨坚能专心致志地处理朝政,没有一点懈怠。
我们不知道杨坚有这么一个死盯着的老婆,整天几乎没有什么〃人身自由〃会作何感受。史载杨坚和独孤皇后两人〃相顾欢欣〃,关系很好。
独孤皇后最可贵的是并没有利用杨坚的政治信任为独孤家族谋取利益。外戚专权是隋朝之前历朝历代的一个政治老大难问题。外戚之家往往利用皇后之权获取高官厚禄。而杨坚一朝,〃内外亲戚,莫预朝权,昆弟在位,亦无殊宠〃。独孤皇后的亲兄弟们只担任普通的将军、刺史职位。独孤皇后的表哥崔长仁当官时触犯王法,按律当斩。杨坚看在皇后的面子上,有意赦免其罪。独孤皇后反而不干了,认为〃国家之事岂可顾私〃,坚持将崔长仁处斩。
独孤陀是独孤皇后的亲兄弟。他是个酒鬼,酗酒后就为非作歹,为害百姓。独孤皇后特地把这个兄弟叫到皇宫里来,严加训斥。没想到独孤陀怀恨在心,回去后用猫鬼诅咒皇后。 被人告发后,独孤陀被判了死刑。独孤皇后为此气得三天吃不下饭去。
但这一次,独孤皇后却出面为兄弟求情,请求杨坚赦免其罪。杨坚说他都咒你死,你为什么还要帮他说话。独孤皇后说:〃如果独孤陀是乱政害民,我不会为他说情。但独孤陀是因为诅咒我被判死罪,所以我请求赦免他。〃最后,独孤陀被赦免了死罪。隋朝对外戚势力控制得很好,不能不归功于独孤皇后的自律。
朝野上下将独孤皇后的所作所为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宫中将她和杨坚并称为〃二圣〃。
独孤皇后的性格中具有矛盾的一面。每次听说大理寺要处决死囚,独孤皇后都要为此流泪,表现得很仁爱;但她会狠毒地逼迫其他怀孕的嫔妃堕胎,警惕地不让其他女人亲近丈夫,妒忌心极强。
独孤氏十四岁嫁给杨坚的时候,在新婚之夜逼丈夫发誓:一辈子只爱独孤氏一个人,不纳妾,不滥情。今天,如果有小女生在初恋的时候要求男友发誓终生只爱自己,还显得〃很傻很天真〃;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北周,独孤氏这么说就显得惊世骇俗,充满理想色彩。
可是杨坚郑重其事地发了誓,并且做到了,的确陪伴、宠爱独孤皇后直到爱妻去世。这就成全了一段美好的佳话。
杨坚当了皇帝,独孤皇后形影相随,朝夕管着他。杨坚身边没有其他女人,其他女人也近不了杨坚的身子。
杨坚这么做,只有两种可能:要么爱独孤皇后爱到了骨子里,要么怕独孤皇后怕到了骨子里。
独孤皇后如果眼睛只盯着杨坚,那是皇帝的家务事,外人不好多嘴。然而,独孤皇后将自己超强的妒忌心〃泛滥〃到了朝堂之上,〃蔓延〃到了隋朝的人事工作之中。她要求朝野上下臣工都以杨坚为榜样,不能纳妾,不许滥情。大臣们哪受得了啊,纷纷向杨坚诉苦。杨坚就做独孤皇后的工作,终于独孤皇后松了口,说纳妾可以,但不许和妾室生子。独孤皇后在朝堂外面盯着杨坚办公,每次知道哪位王公贵戚或者大臣让家里的小妾怀孕了,就劝杨坚不要重用这个人,而且要降官贬爵,严加惩罚。杨坚也都照办。结果弄得满朝文武在私生活方面都谨小慎微。
▲虹▲桥▲书▲吧▲。
第37节:第三章 开皇盛世(12)
开皇二十年(600年),独孤皇后生病了,卧床休养。几十年来,杨坚终于获得了几天自由。也巧了,杨坚突然想到御花园里散散心,结果遇到了一位十七八岁的美貌少女。这个少女是旧时叛官尉迟迥的孙女,因罪罚入宫中。这一天晚上,杨坚就没有回去陪伴独孤皇后,而是在外面〃临幸〃了尉迟氏。杨坚很喜欢这个女孩,留恋良久,第二天早朝都差点迟到了。独孤皇后很快就知道了,趁杨坚早朝的时候,气势汹汹地去惩罚尉迟氏。她痛骂尉迟氏凭女色诱惑君王,祸国殃民,边骂边打,将一个好好的女孩打得体无完肤,当场就死了。
杨坚早朝后,还想去找尉迟氏,不料得来的竟然是皇后将尉迟氏痛打至死的噩耗。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打得杨坚惊慌失措。只见他拂袖而起,踉踉跄跄地抓住一匹骏马,狂奔出宫而去。高颎等大臣见状,赶紧招呼人跟在后面〃护驾〃。
杨坚跑入深山,最后骑马停在一座寺庙里,神情恍惚,四处乱走。大臣们闻讯也都赶到寺庙里,恳请杨坚回宫。杨坚不理不睬,继续四处乱走,嘴里还念念有词。有大臣心里就嘀咕:皇上不会是受不了刺激,脑袋出什么问题了吧?
最后,高颎丞相拽住杨坚的马缰,苦谏说:〃陛下岂可因为一个妇人而轻天下!〃杨坚对高颎道苦水:〃肤贵为天子,竟然不得自由!〃高颎拿出〃国不可一日无君〃来劝杨坚,杨坚最后只好无奈地返回宫中。
经过这么一闹后,独孤皇后认了个错,杨坚夫妇重归于好了。
可独孤皇后的妒忌心依然旺盛,而且恨上了高颎,认为高颎对自己不满。
真不凑巧,高颎马上就有把柄落在了独孤皇后的手里。
高颎的妻子死了。独孤皇后就对杨坚说:〃高仆射老了,现在死了夫人,陛下可以出面给他再娶一位夫人!〃杨坚就张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