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司马迁-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福从没见到皇上这么发怒,他不作声,傻了。
  司马迁见到刘屈氂,已是第二天黄昏了,当他一报自己的名字时,门房就说,丞相在屋里等着中书令。司马迁进了屋,刘屈氂还是躺在床上。司马迁感觉到,他似乎随时都能从床上一跃而起。说起皇上在芝水旁服食了一枚灵芝,说起皇上看鲤鱼跃龙门,又说起皇上一夜未睡,才给他写了这块帛。拿出这块帛来,司马迁说,这是皇上用剑从自己的衣襟上割下来的,就用篝火上的炭书写的。
  刘屈氂打开一看,只有寥寥五个字:安天下者刘。
  这是圣旨,也是口号,是说能安天下的人,做大汉皇帝的人非他刘彻不可吗?是告诉刘屈氂这个,提醒他吗?还是说太子兵乱,要刘屈氂站出来,安定大汉天下吗?这也像当年诸吕构乱,太尉周勃起兵治服他们,安定大汉天下。要他刘屈氂学周勃,做安定大汉天下的功臣?
  可司马迁看这五个字,文人的聪明就来了。这五个字也说明,刘彻心里很犹豫。太子刘据也姓刘,怎么就知道刘屈氂此时非要助你刘彻,而不去帮太子刘据呢?何况刘屈氂是太子的师傅,他帮太子可能会更顺理成章一些。皇上这诏有点儿含糊,也许是有点儿霸道,在他心目中,这个刘字可能就是他自己,不是刘安,也不是刘据吧?
  刘屈氂猛地一掀被子,大呼:就是病死,也得听皇上的命令。叫全家人都上院子里,我要说话。
   。 想看书来

司马迁 第二十九章(6)
家人集合院内。刘屈氂说:太子造反,皇上下诏,要我去讨太子。你们都知道,我是太子的师傅,跟太子比跟皇上还亲,但君命不可违,你们每个人都拿起兵器,像我一样,为保卫皇上而战。
  刘屈氂对司马迁说:就请中书令大人回禀皇上,等我拿住了太子,率文武百官,去芝水迎请皇上。
  刘屈氂先带人去北军大营,任安出来迎接。刘屈氂问他:太子有没有下令调动北军?
  任安说:太子给了我节杖,要我率领北军护城,不许皇上回长安。
  刘屈氂看着任安,说:不知北军使者想怎么做?
  任安说:听丞相吩咐。
  刘屈氂很沉痛,说起与太子的师生情谊,说起太子要兵变,北军不可调,北军只听一个人的令,那就是皇上。只看调北军这一件事,太子就足够谋逆之罪了。刘屈氂说自己是老臣,他决定率人去攻打太子。
  任安说,攻打太子,得有皇上的诏旨,老丞相有没有皇上的诏?
  刘屈氂说,皇上出去巡幸,不知在哪里,怎么会有诏?
  任安说,没有皇上的诏命,北军不能动,我只派北军去把守长安城的四门,去看守茂陵入长安城大道,免得有人生事。老丞相你保重吧?任安是心想自己看守住茂陵,不让人进长安生事,看守住四门,皇帝要是回来了,他也有功。太子要是自立为皇帝,他就听命于太子。任安觉得,在这父子相残的争斗中,他做得很聪明。
  刘屈氂就命家人全都头束忠孝带,用白绫书写“安天下者刘”。人从丞相府出,直扑向东宫,要与太子决战。刘家人一路呼吼:太子造反,大逆不道!平静的长安城一下子就炸了营,有许多好事者拿刀带剑,跟着刘屈氂去攻打太子。
  卫子夫觉得她该帮帮自己的儿子,皇上走了,宫中百官只听公孙弘的。她要做的就是两件事,一是把所有的宫妃都囚禁在皇后宫里,免得她们到处乱跑。二是他要上殿去,跟公孙弘说话,要他率领百官拥戴太子。她还派人去请刘屈氂,请刘屈氂出来主事儿。
  一大早众宫妃都来给皇后请安,卫子夫说,皇上病了,病在外面,病得很厉害,人事不省。她没怎么主过事儿,所以说话就有点儿匆忙,声音颤抖。
  李夫人说,皇上病了,也该听听皇后要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卫子夫说,就呆在这里,我要宫人去你们宫中,把皇子、公主都带来,到这里来,等着看怎么处理后事,看太子登基。
  众宫妃都知道不妙,但没人敢出声。皇后宫里的宫女就一个个地去传令,带来了孩子们。
  卫子夫说,好啊,你们就在这儿玩,大家在一起好好玩。刘彻的子女,大的有三四十岁,小的有一两岁,各自凑成几堆,也挺兴奋,头一回儿这么聚一起,又没什么事儿。
  刘弗陵跟东方朔玩,宫女来叫。刘弗陵问,没什么大事,去娘娘那儿做什么?
  宫女说,皇上在外巡幸病了,皇后娘娘怕出事儿,所有的皇子、公主都去娘娘宫中。
  刘弗陵说,我不去。
  宫女眼珠子瞪大了,你敢不听皇后娘娘的?
  刘弗陵拿出一支玉镯,两块玉璧,还有一点儿女人的饰物送她,嘻皮笑脸地说,好姐姐,你看,我要跟你去了,就玩不成了。我正跟东方师傅玩呢,你就让我玩一会儿,好不好?我送你这么多好东西,你不说,皇后娘娘也不知道。那么人在那儿,闹哄哄的,哪少我一个呀?
  宫女想想也是,就回去了。
  关上了宫门,刘弗陵回过头来。东方朔拿着蟋蟀盒子,说,玩呀,玩呀。
  刘弗陵举起盒子,叭地摔碎了,看着东方朔,说,东方师傅,父皇可不是要你只教我玩的,你告诉我,出了什么事儿?
  东方朔正色起来,对刘弗陵行了一个礼,说起江充被杀,太子起兵,皇上这会儿在芝水,太子要自立为帝。
  刘弗陵问,我怎么做?
  

司马迁 第二十九章(7)
东方朔说,太子会死的。
  刘弗陵捶胸顿足,怎么这样,难道就不能好好说吗?他对父皇好好说,不就完了吗?
  东方朔说,皇上会命令朝臣捉住太子,一下诏令,太子必死。
  刘弗陵抓住东方朔的衣襟,摇他,有什么法子可救太子?你告诉我。
  东方朔说,救不了太子了,只有一件事儿可做,太子这一次会全家被杀。你要想救人,只能救一个人,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去救?那就是去救太子的孙子刘询。
  刘弗陵说,他才只有几岁呀,救他有什么用?
  东方朔说,他是太子孙,太子必死,你救了他,也总算是做了一件事。
  刘弗陵很坚定,走啊,去救他。
  东方朔把刘弗陵打扮成一个宦竖的模样,带他出宫而去。
  

司马迁 第三十章(1)
刘彻看着高岗,对司马迁说,我记住了你的话,你说你要死后葬在这山岗上。我答应你。
  司马迁回来,没有跟刘彻说自己回长安怎么做的。刘彻也不想听,就对他说这句话。司马迁说,皇上答应我的,就一定要做到。
  刘彻笑一笑,说,我还答应你什么了?
  司马迁说,你说过,要我司马家二十多代人都做你的太史令,所以你就不能伤害我的子孙。
  刘彻自嘲地笑了,你以为我真能活上八百岁?连我自己都不信,你信吗?
  司马迁说,你会比我活得长。
  刘彻点头说,是呀,是呀。他有一点儿心不在焉。
  从刘彻的头上望过去,能看见龙门瀑布,鲤鱼不死不休地跳龙门,进行着生命的交替,一个死亡,另一个就新生。第一次见到这场景,人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再看它就麻木,就习已为常。渔民们还在捡着死鱼。司马迁曾经问过一个孩子,为什么要埋起来呢?吃掉不更好吗?孩子说,不能吃,这些是给神仙吃的。渔民们省悟到,也许只有神仙才配享受这死鱼。
  刘彻不问太子,不问刘屈氂,也不问长安,他像是把长安城彻底忘了。
  司马迁忽然有一个冲动,想自告奋勇,请求回去,去见太子。只要他见到太子,事情就可能平息下去。杀了一个江充,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太子不能死,他想说话,但忍了几忍,就没出声。
  刘彻问他,你想说什么?
  司马迁说,太子不该死。
  刘彻站起来了,凝视着那些前仆后继的鲤鱼,好久没说话。最后他说,刘安说得对,他说刘陵时只说了一句,你不该姓刘,姓什么不好,为什么偏要姓刘呢?
  司马迁看明白了,皇上是决定舍弃,舍弃太子。
  太子没想到,他会败在刘屈氂手里,更没到刘屈氂会带人捉拿他。他很天真地对刘屈氂说,好啊,既然是刘师傅拿我,我就跟你去,我就跟你去见父皇,看父皇怎么说?
  太子甘愿就擒,刘屈氂流泪,身子直抖,站都站不住,他说,我平时教你,别的没教会,忠孝为本总该记得吧?不管皇上做了什么,你只能听皇上的,我拿下了你,也是没有办法呀。他把太子捆起来,带他到自己家,然后去宫中见百官。听说公孙弘给皇后召去了,刘屈氂就说,皇上有召,命我捉拿太子,太子已经伏法,愿听皇上处置。你们各安其职,好好做事儿去吧?
  众官听刘屈氂说,便都散了。
  刘屈氂解开太子的囚绳,跪下流泪说,太子啊,让老臣最后侍候你一回吧?
  太子听这说法,觉得不妙,脸变了色,说,父皇有诏,赐我死吗?
  刘屈氂叹气,不是。要是皇上下诏,死的可就不是你一个人了。刘屈氂给太子斟酒,太子喝得微醉。刘屈氂就跪泣,劝太子自尽。刘屈氂说,太子啊,只能一死,这法子跟窦婴一样,窦婴一死,全家人活下来了。我听说皇后在宫里也要起事,帮助太子,皇后把宫妃、王子、公主都聚到宫中。太子不死,皇后也得跟着受罪啊,太子要是肯自尽,太子的家人就可能得救了。
  听刘屈氂说得真有道理,太子流泪说,我做老师的学生,这一辈子很少有出息,老师教我的,我什么都学不会,害得老师拖着病弱的身子来帮我。活成这个样子,真是惭愧,我就听老师的,自尽一死,来保全我的家人吧。
  刘屈氂就给了太子两样东西,一是白绫,一是毒药。
  太子说,我就服毒而死吧。把毒药倒入酒中,喝了下去。
  公孙弘站在卫子夫面前,卫子夫问他,能不能去召集百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