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说,你回来了?
他突然想上去抱抱女儿,但又没那么做,他从来不跟女儿那么亲近,司马氏的男人总是有些威严的,不会那么轻易地放纵自己的情感。他说,我闻到香味了,可以好好地大吃一顿了。
女儿笑一笑,说,我给你做了许多好吃的。
两个人坐在桌案旁,女儿笑,喝不喝酒?
司马迁笑,为什么不喝?
女儿斟酒,一觥两觥三觥下肚,女儿脸上浮现红晕,司马迁就想起了女儿的委屈。女儿回家来对他哭,杨敞为人没有他的文才那么好,他见人总是点头哈腰笑,有那么多可笑的吗?他说话总是那么慢,深思熟虑地一字一句地左顾右盼地说,他不像个男人。司马迁拍拍她的头,别以为谁都会跟司马家一样,人和人不同。你自己就像个男人,嫁个男人小心点儿,软弱点儿,也没什么。
司马迁 第三十六章(5)
女儿想说,告诉司马迁那个夜半去刘屈氂家出卖司马迁的人是自己的女婿,但说不出来。
父女两人就笑,就喝酒,就吃菜,动作有些夸张,举止很是匆忙,一切都为了掩饰,掩饰他们的窘迫与慌乱。女儿要掩饰的是亲人的背叛,司马迁要掩饰的是大祸将至,只有二十几天了,要是他不自己把《武帝本纪》呈上去,公孙弘也会呈上的。
女儿说,天也凉了,你年纪大了,身子骨又不好,就别太熬夜了。在皇上那儿你没办法,回家来就多歇歇。司马迁答应着。女儿又说,你已经写完了《太史公记》,就别写了,看过了《太史公记》,还有别的书可看吗?他还是点头,父女两人觉得时间太慢了,话也说不透。
人生如果都是顺境,是不是人的生命就进行得太快,一生飞逝而过呢?人生多些逆境,生命就真变得艰难,变得漫长了?
女儿说,你要有准备,每天都可能会出事儿。
司马迁说,你们走得远一点,皇上要杀我,别牵扯到杨家。
女儿说,我回来了,就是要跟你在一起,我让杨敞给我写了一个休书。
司马迁愣住了,写什么休书,他为什么休你?
女儿笑,你也不是不知道,司马氏家的人一个比一个倔,一个比一个傲,我看不上他,跟他总吵。这会儿他又什么都怕,就写一纸休书好了,从此他走他的路,我过我的日子。
司马迁站起来,不行,我去找他,他凭什么休了你?
女儿流泪了,扯住他,说,不是他休了我,是我离开了他。
司马迁不明白,看着女儿,等女儿解释。
女儿说,他做了一件事儿,对不住司马氏一家。
司马迁说,不管他做什么,他也对得住你。
女儿说,他夜半拿着《武帝本纪》,去敲刘屈氂家的门,把《武帝本纪》给了刘屈氂。
司马迁愣了一愣,就笑了,这有什么?你嫁杨家,杨敞想都没想就娶了你,知道我这辈子要写一部《太史公记》,当初还不把他吓死?除了朱家、郭解,还有谁敢娶你?
女儿流泪,还是笑,你真笨,司马氏家的女儿没人娶?你不是说笑?你要再生一个女儿,我带她到长安大街上,喊一声,这是司马迁的女儿,想娶他的人是不是挤都挤不透?
司马迁苦笑了一下,他生不出女儿了。他想对女儿说,长安城外不远有一个韩城,韩城外有一个村子,那个村子这会儿有名了,叫续村,什么叫“续”,就是接下来的意思,有人接下了司马氏一家的血脉。但他忍住了没说,他不想告诉女儿,就像他不想告诉老妻一样,知道这件事儿的可能只剩下皇上和吴福了。司马迁突生奇想,他能跟皇上和吴福一起死掉,那就好了,续村就会成为一个秘密。司马迁这时特别想念那三个女人,觉得那三个女人是最好的女人,忠诚,坚韧,能苦守一个秘密,孕育着、抚养着他的后代,只接受他的骨血,却不要求养育,这是女人中的翘楚,是他一生的挂牵。
司马迁笑了,说女儿,你呀,有司马氏家的心事,你跟杨敞争吵,是不是想让他不受株连?你想救下恽儿、忠儿?
女儿哭了,抓住他的手说,我是不是没出息,不像司马家的人?
司马迁抚摸着她的头,那动作像是女人,说,不是。生女如你,顶我司马氏一个儿子。
女儿哭着说,我要是一个男孩儿就好了,我就会多生几个孩子,要司马氏有许多后代。
司马迁想对她说,鲤鱼跳上龙门时,也是舍去了许多生命,才使一些幼鱼获得了新生。人类种族的繁衍也该择优而生,生一个儿子像女儿这般倔强、高傲,就足够了。要是没有这骨格,生多少又有什么用呢?
女儿说,杨敞会回长安,他会违心去做一些事儿。要去告司马迁,可能去告公孙弘,也可能去告刘屈氂,反正为了保住杨家,他一定得这么做。
司马迁说,好啊。
司马迁 第三十六章(6)
眼前的女儿变得陌生了,变得漂亮了。女儿的长相跟刘陵好像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大一样,不像刘陵那样傲岸,那样目中无人。女儿是细心的,体贴的,又很坚定。司马迁在这一天里,两次体会到女人极有智慧,十分聪明。
女儿说,不管是人家不要我了,还是我不要人家了,我只能跟着你了,你要被处死,我也去死。
司马迁说,喝酒,喝酒。司马氏有你这么一个女儿,真是大造化,天神也会嫉妒的。
杨敞回京了,他家里出了新鲜事儿,朝官们大都知道了,杨敞把司马迁的女儿给休了,这种事儿还是在本朝和前朝才有的。从前男人不要女人了,不要也不行,女人是你的女人,送回娘家去,也没用。前朝晁错制定一条法令,可以休妻,但须得女人犯了大过失才行。杨敞休妻,休的又是当朝最有权的中书令大人司马迁的女儿,这可就惹得长安城里传言极多。
杨敞去找刘屈氂,相府里的人说,丞相告老了,不再理朝事儿了。杨敞说,怎么会呢?杨敞担心,不知道那一本《武帝本纪》给送到了哪里,要是刘屈氂把它带走了,那就好了。想想也不稳妥,刘屈氂要是不承认有这本《武帝本纪》,那不是害了杨家?想来想去杨敞决定去见公孙弘。
杨敞在公孙弘府前更是大费周折,门子是一个年轻人,凡要见公孙弘的,都得站他台阶下自报家门,说你是什么官,干什么的,想见丞相做什么?有时他就开始训人,责备朝官像责备他孙子似的,虽然他这一辈子也不一定有孙子:你乱拜什么,不知道丞相身体不好吗?日理万机,你懂不懂?刘丞相病了,告老了,是累坏的,你知不知道?现在大汉朝的大事全着落在丞相身上,容易吗?像你这种小事儿,不要找丞相。杨敞先送上了钱,门子就斥责他,别拿这种坏毛病,来坏我家丞相的名声,我家丞相是读书人,是大儒,你懂不懂?丞相不贪钱,你要坏丞相的名声吗?杨敞说,这是给你的,不是送丞相的,一点小钱儿,是小意思。门子说,小意思是什么意思?你想要干什么,直说。杨敞就说,有人要造反,是大事,不管丞相多忙,造反也是火烧房子的大事,就请你报告丞相吧?
杨敞终于见到了公孙弘。杨敞说话很委婉,说,我岳父写完了《太史公记》,最后一篇就是《武帝本纪》,丞相见过《武帝本纪》吗?
公孙弘说,我没有看过。
杨敞觉得自己太卑鄙了,但话已经说到这儿了,只能说到底了:在家我抄了一本,拿来给丞相看,司马迁大逆不道,胆敢这么污蔑皇上,罪无可赦。
公孙弘就把竹简展开,看了一遍,他说,不错,是《武帝本纪》。你告诉我这个,想要做什么呢?
杨敞说,告他,告他诬罔之罪,上一次他为李陵说话,皇上就给了他腐刑,这一次他仇恨皇上,该杀了他。
公孙弘说得很慢,依你看,皇上看了《武帝本纪》,会怎么处置他呢?
杨敞说,杀他,灭他……一家。
公孙弘笑,不会吧?皇上要是一生气,会灭九族的。
杨敞说,是啊,是啊。不过我家跟他家没什么干系了,我把他女儿休了。
公孙弘笑了,你休了他女儿,你有没有儿子?
杨敞像给人掐住了脖子,只能说,有两个。
公孙弘说,可惜呀,可惜,你能活下去,你的两个儿子只能一死了。
杨敞要哭了,嗫嚅着说,他……他俩又不姓司马?
公孙弘说,我要是你呢,真还不如你,我找不到什么法子。休妻这法儿有点笨,只能保住你自己。你还想告司马迁吗?还想弄死他吗?
杨敞哭,不是我想弄死他,是他害死我啦,害死我杨家一家人,我干嘛非死不可,我又没写《太史公记》?我又没犯了诬罔之罪?我跟他死,不是太冤枉了吗?丞相,你就指一个法子,救救我吧。
公孙弘笑一笑,说,你不该娶他家的女儿,你娶他女儿时候,是不是很得意?杨敞说不出话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司马迁 第三十六章(7)
公孙弘说,给你看一件东西,他从桌案下拿出一卷竹简来。杨敞就又心跳了。
公孙弘说,认得吧,这是你交给刘丞相的?那回比这次还急,夜半三更就去敲人家的家门,非要告司马迁。已经害死他两次了,你就不后悔?
杨敞流泪说,后悔。
公孙弘又问,后悔你还告?
杨敞说,害怕。
公孙弘叹气,拍拍杨敞的肩,轻声说,我也害怕,你猜我怕什么?我怕你,我怕你哪一天会告我,你连司马迁都告,告我就更容易了。
杨敞抱着头,说,不会呀,不会,我就是不想死。我胆小,不想害别人哪。
司马迁 第三十七章(1)
刘彻做了一个梦——
长安城有大事儿了,是在匈奴滞流多年的苏武要回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人,一个羁留蛮荒之地的人每天看守着一群公羊。听说苏武还善弄音律,每天看着羊吹箫,箫声凄凉感伤,诉一腔忧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