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方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断臂方丈-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空时 ,蓦地,他听见从密林掩映的深处,隐隐传出几声悠长如水的禅院钟声: “咚——嗡——” “南无阿弥陀佛……” 一阵山风拂过,山寺众僧们的早课诵经之声随风飘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 密多,故心无挂碍,故无恐怖,远离颠倒……”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 霎时,大将军觉得自己一颗灼热、狂乱、骇怖的心骤然清凉宁静了下来。他望 着山寺的方向訇然长跪,流泪哽咽道:“弟子感谢佛祖引领!” 尔后,朝着京城的方向,年轻的大将军深深地长跪三叩之后,挺立于崖前,一把握 住自己的发髻,青铜宝剑的利刃划落处,万千烦恼丝随风漫漫飘飞于千崖万壑。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9节:第三章(2)        
  此时,大将军记起了二祖慧可断臂求法之事…… 大将军高举宝剑,朝着自己的左臂奋然斩去…… 霎时,少室山涧的密林幽谷,霞光似血,血光如霞。      
  从此,大魏国一位年轻的驸马,一位前程无量的常胜大将军杳无踪迹…… 夕阳已经退尽,天色更加暗淡了。      
  山风扬起,大禅师身上那宽大的缁衣于渐浓的暮色里猎猎作响。      
  杜宇的啼声穿透林丛,彷徨于神秘的幽谷密林。      
  暮鼓声和着众僧的诵经之声悠然飘来,与山涛溪流、鹧鸪杜宇的啼声混成美 妙的天籁。      
  自禅宗祖师达摩一苇渡江飘然而来,在少室山默玄洞整整面壁九年终于得悟并传法 于众僧之后,大乘佛教便在嵩山一脉生根开花,禅宗祖庭少林寺因而香火延续。少林弟子不 刻意执著于文字,素以悟禅修持为主。寺院要求弟子们除了坐禅诵经之外,还要掌握研药诊 脉和拳法武功,治病救人,抑暴制强,自度度人,自觉觉他。      
  自佛灯引领、大禅师住持少林的这些年里,红尘世间动荡不已,宗室更替愈加频繁。各路英 雄动辄伐国出兵,拓疆开边,无不希望最终能揽中原而得天下,实现江山一统的帝王霸业。      
  沙场厮杀,战尘如云。刀戟剑丛里,成千上万兵卒将士的性命朝不保夕。加之朝廷 赋役繁重兼天灾人祸不断,民间生计愈加困窘。五浊混流,五苦无常,佛寺便成了众生躲 避苦难、死亡和恐惧的一方净土。人们在此寄托梦想,祈求平安。于是,信奉三宝的人众与日 俱增,各寺院香火一天天越发旺盛了。      
  大禅师住持少林寺的这些年,寺僧已经增至四五千之众。      
  然而,世间万事万物莫不是太阳则阴,过盛则衰。香火过盛,自然也会带来一种浮 热躁动之气。而佛教本贵清净,过于绮丽繁华终将会引来灾厄、埋下祸源。      
  大禅师的神情里透出了深深的悲悯和无奈…… 圆月初上,清光轻泻于万籁俱寂的少室诸峰。山下,寺里武僧弟子们练武的步声和 吼声,随山风和林涛隐隐传来。      
  大禅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几千弟子当中,大禅师最喜爱的一位弟子就是 武僧释慧忍了。      
  他是三年前初夏的一天傍晚来到寺里的。      
  当时,寺里众僧都在忙着收麦打场。有个徒弟对大禅师报说:有个毛头小伙子在寺 里等了三天了,缠着一定要见见大禅师,说要入寺学武。      
  少林神功乃达摩祖师相传,一代代发扬光大,越发有了名气。民间一些百姓或 是江湖武人纷纷化装成修信的居士来到寺中,有意与少林武僧一比高低。后来有几位被降服 者,竟死心塌地地请求大禅师为他们莲台剃度,非要皈依佛门。对这一类,大禅师多不肯收 留的。一是因为他们这些人往往并不肯潜心修信佛教,只不过想入寺来学些少林武功罢了; 二是这些人大多都是百姓家的青壮劳力,国家的丁役,若不加限制,随意剃度,致弟子泛滥 ,最终将会致祸佛门。      
  大禅师听寺里的几位执事僧说,这个小伙子已经等了整整三天了。几番催他回家, 可是任人怎么劝,那小伙子就是不肯离开,非要见到大禅师不可。执事僧说,这小伙子甚是 执著,不如请大禅师见上一面,也许这小伙子果然有些善缘慧根也未必呢! 原来,这三天小伙子一直帮着寺僧们割麦拉碾,扬场垛垛,样样农活拿得起放 得下。几天相处下来,弄得寺僧们心下都喜欢上他了,纷纷跑来替他向大禅师传话求情。      
  当大禅师走出山门,远远地看清正在山门外麦场上帮众僧拉碾的小伙子那一张脸时 ,心内不觉一动:小子怎么这般面善?竟好似在哪里见过一般? 大禅师站在台阶上,合目禅定片刻,静观三生,不觉一惊:阿弥陀佛!原来,面前 这小伙子与佛门竟有如此善缘…… 大禅师正在合目禅悟之时,那小伙子得了众僧的暗中指点,此时已经跪到了大 禅师面前。      
  “师父!请收下弟子吧。”小伙子一脸是汗,满脸诚挚地仰面请求。      
  大禅师一边合目捻着佛珠,一边面无表情地问:“施主仙居何方?俗姓什么?入寺 意欲何为?” “弟子祖居山城,姓周名翰成。求师父收弟子入少林修学武功,将来马上天下,报 国救民!”小伙子合十应答。          
※虹※桥※书※吧※BOOK。   
第10节:第三章(3)        
  大禅师挥了挥长而宽大的僧袖冷冷一笑:“缘木求鱼!罢!罢!” 沉厚的少林寺大门在大禅师的身后訇然合拢。      
  当晚,少室山一带下起了小雨。山风掠过少室山,翻过层层殿堂,卷着厉哨声在屋外 回旋着。      
  寺外,方圆百里的少室诸峰明明灭灭响了一夜的雷,闪了一夜的电。      
  大禅师久久地跏趺打坐在自己的寮房内。他知道,小伙子并没有远离寺院。他担心 小伙子在外面会不会被淋坏? 第二天,大禅师领着众位弟子冒雨上殿。刚刚做完功课走到殿堂廊下,被雨淋得落 汤鸡似的小伙子早等在殿外平台上,见了大禅师“扑通”一声便跪倒在雨水中:“请师父收下 弟子吧!” 大禅师道:“溯回从之,道阻且长。不为修佛,难入佛门!小施主,哪里来的,哪里去 吧!” “师父,弟子求师父慈悲收留。”小伙子长跪不起。      
  “天色已暗,小施主莫再痴妄了!趁天色尚早,赶快归家去吧!” 小伙子道:“师父不答应收留弟子,弟子就不起来了。” 大禅师不再理他,披上徒弟递来的蓑衣兀自去了。      
  小伙子倒也倔强,在雨中直挺挺地跪了两三个时辰。      
  半夜时分,冷雨骤停。清冷的斜月挂在殿堂的挑檐,而方丈室内的大禅师并未入睡 。此时,蓦闻殿堂的钟磬之声悠然传来。大禅师披衣出门,一眼便望见了在殿前依旧直直跪 着的小伙子,眼中不觉一热:“真我佛门弟子也!” 小伙子听见脚步,转脸望见月光下的大禅师,不觉惊喜万分地叫了一声:“师父! ” 大禅师抚了抚小伙子的头发:“嗯!来吧,为师亲自为你剃度,法号就叫……慧忍 吧!” 这几年里,为了度化慧忍能早得正果,在寺院几百名武僧弟子中,大禅师对他一人 格外教导。平时,除了令他演练少林武功和佛家必修的禅宗佛经等诸多功课外,还督促他操 练长短剑、射箭和长枪等马上阵前常用兵器,并布置下诸多兵法布阵的修习和草药治病等各 样功课。      
  这几天,他听说了大周国欲对大齐动兵,官府正在山下广贴露布、招兵选将的消息 ,小伙子便跃跃欲试了…… “打出山门去!打出山门去!一定要打出山门去!” 少林寺慧忍和尚一边咬牙念叨着,一边弯腰从少溪河里一左一右各舀了满满的一桶 水, 一路上滩下坡、过桥上阶,快步如飞地朝寺院奔去。脸上的汗珠和着桶里溅出的水花 ,一路飞溅在乱石野径上。      
  这几天,官府在山下嵩阳城西红沙校场高筑擂台、招兵选将的消息传到山寺之后, 慧忍几次求师父允许自己按寺里的惯例,打出山门、下山打擂,应官府招选。可是师父根本 就不理会他的话。      
  慧忍脚不沾地地从少溪河边一口气直奔到僧院灶房前,将桶架在锅沿上,一左一右 的桶底一翻,两大桶水便掀到了几围粗的一个大铁锅里。      
  水一下子漫了出来。      
  慧忍放下大木桶,见几个头皮刮得亮着油光的小沙弥正蹲在灶前,极有兴味地看 着一个老僧从怀里掏出一根涂有硫磺、专意用来取火的芝麻秆儿,再拿一根燃了半截的香头 对着芝麻秆凑去,只听“嗤”的一声,火便点着了。老僧小心地捧着那火儿,把堆在灶前的 一把油松碎叶点着了,小心地塞进去,引着了灶中的枝枝杈杈。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沙弥顺手拉起炉旁一个巨大的风箱来。风箱“呼嗒呼嗒”有节奏 地响着,眼见灶洞里的树枝树干之类“哔哔剥剥”的;一边炸响着、一边旺旺地烧了起来。      
  在寺院,如这些提水、烧灶、拉风箱、守殿、种田、打扫院落等各样活计,都是由 众僧轮流值守的。      
  今天轮到慧忍和另外三个师兄提水,四人各跑了几趟,总算把那粮食囤一般的大铁锅 装满了。      
  慧忍站在那里眼望着灶火,心里却盘算着最后再去找师父一趟——为了这一天的到 来,他在寺里已整整做了三年多的和尚了! 虽已是初秋季节了,正午的日头仍旧有些烤人。慧忍心内焦急,汗便不停地出着, 僧衣早被汗水溻得透湿,紧巴巴地贴在前胸和后背上。他抓起衣角一边呼呼啦啦地扇着 风,一边已拿定了主意:再去求师父一回!这回师父要是还不允准,自己就一直跪着再不起 来了。    
  心里这样想着,两只脚早已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