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有新的太阳升起
第四章 冯国璋大婚
ps:
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人有时候,会感觉人生很漫长,尤其是年轻的时候。直到身边的朋友或亲友去世,才会感觉到死亡,离每个人都很近,终究是每个人难以逃脱的宿命。凤仙姑娘去世以后,宋骁飞感到人生的无常。但一时的哀恸过后,死者已矣,生者何为?终究还是要奋起,好好活着。宋骁飞在罔极寺里住了一个月,开始梳理自己关于国家、道德、民主的思考,他决心把1907年作为大改革的元年,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建立一个新世界。
决心下定之后,宋骁飞回到北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冯国璋调任京畿禁卫军司令。他那天把冯国璋叫到总统府的办公室,对他说:“陆军上将里面,你算是老资历了。从北洋军校创立开始,就跟着我了。你不是一直希望和段祺瑞一样,晋升为陆军元帅吗?我想了想,确实不能厚此薄彼,今年国庆,我准备搞六大元帅的授衔。”
冯国璋听了,心中窃喜,但面不改色,说:“一切听大总统安排。”
宋骁飞说:“调你来北京,除了有重要事情要发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不愿意听那些闲言碎语。”说完,宋骁飞递给冯国璋一份材料,是廉政公署的报告,关于他经商的事情。
因为冯国璋从小生活艰辛,因而对钱的事情,看得比较重,和段祺瑞、王士珍这些人比,他算是一个爱财的人。历史上,冯国璋当大总统的时候闹了一个大笑话,这就是“卖鱼事件”。据传,中南海的鱼是前代皇家所放养。其中还有一条三尺长的红鱼和一条大鲤鱼,上面系着金圈,挂着金牌,一向就不曾为人所捕捞。冯国璋入主中南海后。派人将湖中的鱼一网打尽。然后命人在市场上高价卖出,一时间北京各处都在叫卖“总统鱼”。而所售之款尽入了冯国璋的私人腰包。当时有人写了一个对子嘲讽说:“宰相东陵伐木,元首南海卖鱼!”冯国璋给自己刻了一个印章,印文是:“平生志在温饱”。可真正的事实并非如此。共和国提倡工商立国,正是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冯国璋也利用多年积累的余财进行多方投资,他在自己的老家河间县诗经村购置了大量地产,又与农商总长张謇合办了占地数十万万亩的盐垦公司,还在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中华汇业银行等处多有投资。冯国璋军队里的后勤供给,比如军粮、服装等,大多是由他自己经营的商业来供应。虽然部分投资也有亏损失败,但总的来说。冯国璋从中还是获利颇大。
廉政公署署长谭嗣同在报告里,指责冯国璋身为地方大员、军队高级将领,“以权谋私,善自封殖”。冯国璋看了材料。头上直冒冷汗。他早知道谭嗣同这个人不讲情面,不过竟然整黑材料,整到自己头上,便为自己辩解道:“大总统乃雄主,吾学萧何田宅自肥之计,多为商业,以塞忌者之口耳。军队的花销也因此大大减少”
宋骁飞说:“好了,我知道你也有自己的苦衷。在发达显贵之后,难免有些亲戚、同乡、朋友前来投奔,并希望能安排个差使。你跟段祺瑞不同,比较讲情分,不好直接拒绝,但又不能给这些人安排官职,因此通过投资经营一些商业来安排这些人,也算是公私两分。你经商是人之常情,我不打算追究。但是今后,商业上的事,还是少插手,交给后勤部门即可。”
冯国璋说:“谨遵大总统的意思。”
宋骁飞看冯国璋的脸色有些难看,便转移了话题,看似漫不经心说,“华甫,你夫人过世之后,你一直未有再娶。这样,我跟段祺瑞做过媒人,现在他们小两口很恩爱。现在你也年近半百,身边需要一个女人照顾。我有一位家庭教师,她从小喜欢和仰慕军人,当面跟我说‘吾终身事,非执掌大权之高等军官不嫁’,你要是有意愿,我介绍你们认识。”
宋骁飞口中所说的家庭教师,就是周砥,字道如,江苏宜兴人,1873年出生,当时已经33岁,算是一个老姑娘了。周道如之名,源自诗经《小雅》里的“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姓“周”,名“砥”,字“道如”,巧妙地把姓氏、名、字和《诗经》中的诗句串在了一起,可见这名字起得不俗。周砥幼年时随父宦游北京,父亲早逝后,家道中落,因母亲无傍,遂发誓终身侍母不嫁。她是天津女师范学堂首届学生。北洋女师开学两个月后,学校进行了一次学业甄别考试,由《大公报》正式发榜,周砥则位列第一部优等十九名的第一位,是女师的优等生。
周砥十分认同国家兴办女学的观点,曾在大公报上发文章,与同学共勉:“今吾辈千里求学,必时时念东西各国女教兴盛,国人皆近于文明,故轻视吾人。吾人欲与争强,非求学不能。而求学之道,非为利禄也。”表达自己要勇于承担时代使命的责任意识。北洋女子公学校长吕碧城对周砥特别欣赏,认为她品性纯良,学问渊博,举止端方,颇有大家闺秀风范。毕业后,周砥先在北京教书,后任天津官立第三女学、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员。吕碧城觉得她在附小任教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便把周道如推荐给宋骁飞当家庭教师。
周道如是典型的江南人,长得玲珑可爱,十分书卷气,一口吴侬软语,和苏州的于小婉十分投缘,朝夕相处,形同姊妹,和宋骁飞的夫人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宋骁飞也把她当成自家人了。
于小婉问及周道如的婚嫁之事,周大姑娘道:“吾终身事,非执掌大权之高等军官不嫁。” ;于小婉即将此话告知宋骁飞,宋骁飞就有意将周砥介绍给原配去世的冯国璋。
冯国璋听大总统给自己做媒,便答应和周道如见面。两人见面后,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冯国璋的心腹将领陆建章来找冯国璋,好意提醒他:“外界传言,大总统是有意将周大小姐安插在大帅身边,好作他耳目。大帅还请三思而后行。”
冯国璋甩手给了陆建章一耳光:“混账东西!愚蠢之极!那些风言风语,你也信?即便是真的,只要我们光明磊落,怕什么?你我驻守京畿,有个人随时告知大总统我们的言行,总比让大总统胡乱猜忌的好。”
陆建章脸上火辣辣的,连忙说:“大帅英明。”
冯国璋对陆建章说:“你呀你,不要小瞧大总统的智慧。你去读读历史书,看看杨修是怎么死的。别老是自作聪明。不然,有朝一日,你要出事,我也保不了你。” ;陆建章连连称是。
过了几日,宋骁飞问冯国璋对周道如的印象,冯国璋笑着说:“若说起容貌来,她亦不能比得西施、王嫱,可是人家学问实在高上,我一个武夫,又年过半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很快,一场轰动北京古城的新式婚礼正式举行:冯国璋身着上将礼服,披挂勋徽,周道如则着绣八团五彩花外套,大红裙戴朱勒,梳本国时装髻,略戴簪饰,披以四丈来长的粉红纱,与冯国璋进行了一场中西合璧式的大礼,成为当时各大报纸的大新闻。
第五章 鲁迅的演讲
ps:
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鲁迅在教育部教材司主事的位置上,以人性和人类文明的角度,重新编修了中国历史的教科书,越是苦难的历史,越记载得详细,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重新评价,引起社会巨大的争议,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坑杀几十万降卒,被列为千古暴君,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思想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过去所谓的康乾盛世,也被鲁迅挖出很多文字狱来,并且对清朝取代明朝,鲁迅认为这是历史的倒退,满清野蛮封闭的制度,思想上的禁锢,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太平天国的运动,被认为是洪秀全等农民装神弄鬼的造反。
报纸上很多保守的人受不了,连篇累牍攻击鲁迅数典忘祖。鲁迅则以“中国一些遗老遗少,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造出一些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始终是苍蝇”等在报纸上公开回应。
教育部总长严复拿着鲁迅主编的历史教科书去找宋骁飞,宋骁飞看了之后,表示赞赏。在1907年春,还任命鲁迅为教育部副部长,让他到各大学去“煽风点火”,要给中华民族来一场文化的大革命。
鲁迅履新职后,去的第一站,就是国立北京大学,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也就是现在景山公园附近。北京大学是北方的最高学府,中华共和国最早成立的四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其他分别是中部的国立武汉大学,上海的国立上海大学,南方的国立广州大学。这四所大学是中国思想的发源地。
那天是北京大学崇实学院的开办仪式。仪式隆重之至。大总统宋骁飞不仅亲自为崇实学院题写了院名,还率内阁总理盛宣怀,教育总长严复,司法总长梁启超一并出席。规格礼遇之高。着实罕见。连《纽约时报》驻中国的记者莫理循,嗅到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也通过美国公使向外交部门提出申请,希望这天能参加。宋骁飞表示同意,并且让外交部发出公告,表示凡是愿意参加的西方记者。都欢迎参加。而且这次活动,报纸上还发出公告,征集三十读者参加。
举行完隆重热烈的相关仪式后,鲁迅并没有立即离去,将所有的学子们都召集到礼堂里面,作有关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势报告。礼堂里面黑压压的沾满了将近两千名学子,各部官员和北京高校的教习们站在两侧。
站在人群中的鲁迅微微弯下腰去。鞠躬行礼,目光却带着些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