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举跑在最后,他看着渐渐裂开的冰面,听着哗哗的流水,不停地把就要掉进水里的人朝岸上扔。好在都有点武功底子,掉进水里的人有的还可以跃到冰上继续上岸。
北方人都是些旱鸭子,而鸭绿江的落差又大,水流急,有的掉进水里,直接脑袋都看不到。就算杨鹏举轻功再高,他也救不过来这样多的人,只能眼看着好几十人掉进水里不见。
而蒙古人就更惨了,他们只要到了河面的铁骑,十之八、九都不见了人影,反到是马还要持久些,不过它们的命运也不太好,只能顺流朝裂开的冰面朝下冲去。
看着越来越宽的河面,孛鲁仰天大笑,他对博尔术道:“没有想到杨鹏举都会用兵了。这是我出师以来受到的最大的失败。我会让他十倍的偿还的。我居然没有想到在这个三不管的地方,竟然会有丐帮的军队。”
博尔术道:“王爷,我看这些人不是丐帮的军队,丐帮有义军,但是没有这样大规模的。我看定是高丽的军队。”
孛鲁咬牙道:“武千夫长,你和秦天来过去打探一下,今日到底是什么来由。如果真是高丽军队敢和我们蒙古作对,我定会灭了高丽。”
武贵和秦天来同时领命。
武贵是必定想弄清楚这事的,他要知道这群会“鹰爪鹞子拳”的人是什么来头。
188。 第一八八章蒙古战术
却说杨鹏举最后上了岸,看见崔瑀早也站到高处来。
就听有人叫道:“妈拉个……巴子……,哪个叫你……炸的……,你不……不晓得……还有我们……我们的人……在下面呀?”
崔瑀见这人就是骂人都骂得不成句,笑道:“如果不炸,蒙古人就都回了。”
“我不……不管,”那人又道,“你要赔我……我们的……人。”
杨鹏举跃过去对崔瑀道:“崔帮主果然守信,今日多亏崔帮主相助,要不然我们这些人可能还过不了鸭绿江。”
“杨帮主何出此言?”崔瑀哈哈笑道,“没有想到杨帮主如此大义,东北丐帮我也是知道的,虽然没有打过交道,可是单总瓢把子的大名我早就听说过。不知道他今天来没有?”
“正是在下。”单远飞跃过来朝崔瑀拱了拱手道,“崔帮主的大名我也是神交已久,没有想到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见面。真是多谢。”
“见笑见笑。”崔瑀正色对杨鹏举道,“我知道蒙古铁骑厉害,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其势如虹。我还是轻敌了。”
“崔帮主的布置还是对的。”杨鹏举自嘲道,“如果不是我自作主张要帮你们一把,你们的人还不至于暴露,也许你?无?错?小说 M。quleDU。cOM们也要多战些时候。孛鲁确实也是个将才,他能够在短时间判断出河里有炸药。”
单超这时道:“蒙古人以区区十多万人打天下,而且常常是以少胜多,还是有他们一定的道理的。”
崔瑀看了看单超道:“你说来听听。”
单超看了看杨鹏举和父亲。
杨鹏举对单超道:“崔帮主既然要听,你不妨说说。正好我们也想听听,今后对打蒙古人也有帮助。”
崔瑀不明白地问杨鹏举:“他是何人?他如何知道蒙古人的?”
杨鹏举对崔瑀介绍道:“他就是单坛主的公子,才从蒙古回来。如果不是他,我们还要吃很大的亏。”
崔瑀点了点头,他当然对这些事也有所耳闻。不过,现在天色已晚,有事还是回到本部在说,况且他也看到这些人困马乏,应该休整了。他对杨鹏举道:“杨帮主,我看还是先回到防地再说吧!”
杨鹏举对崔瑀道:“我们来这里只是借个道,如果崔帮主方便,不妨给我们几艘船,我们马上就走,以免给你们国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崔瑀笑道:“我既然来了,就不怕麻烦。”
元俨对崔瑀道:“现在兵贵神速,我相公的意思是从这里过大宋到登州最近,也就是三、四天的航程,如果迟了,让孛鲁发觉,我们又得绕道到临安。”
杨鹏举道:“不错。现在山东大部都在孛鲁手里,今天他吃了这样大的亏,他定会报复。想我丐帮这样多分舵,如果不及时回防,怕要吃孛鲁的大亏。”
崔瑀想来也是,他对杨鹏举道:“杨帮主既然有事,我也不勉强。不过,我还是得请这位兄弟讲讲蒙古人的战术。你放心,船没问题,我让他们到海边来接你们。这里到海边也并不太远”
杨鹏举兴奋道:“如此甚好。单将军,我们边走边讲,让崔帮主也有个心理准备。”
单超叫了声“好”道:“蒙古大军取得作战胜利的基础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单一简洁的组织体制是其军队的显著特征。标准的蒙古野战部队由三个骑兵纵队组成。每个纵队有一万骑兵,每个骑兵纵队包括十个千人队,每队1000人由一个千夫长带领;每个骑兵千人队包括10个骑兵百人队,每队100人,由百夫长带领;每个骑兵百人队包括十个骑兵十人队,每队10人,由十夫长带领。所有骑兵一般都是骑马作战,但是假如许多马匹垮掉,那么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骑兵部队的掩护下立于马后进行射箭。
典型的蒙古军队中大约有百分之四十是从事突击行动的重骑兵。他们全身披着盔甲,盔甲通常是皮制的,或者是从敌人那里缴来的锁子铠甲。他们头戴当时金国和拜占庭士兵通常所用的简易头盔。重骑兵骑的马匹往往也披有少量皮制护甲。重骑兵的主要兵器是长枪,每个士兵还带一柄短弯刀或一根狼牙棒,挂在腰间,或者置于马鞍上。
蒙古军的百分之六十是轻骑兵,他们除了戴一头盔外,身上不披盔甲。轻骑兵的任务是侦察,掩护,为重骑兵提供火力支援,肃清残敌以及跟踪追击。轻骑兵的主要兵器是弓。这是一种很大的弓,至少需要接近两石的拉力,射击距离为200至300米。他们身带两种箭,一种比较轻,箭头小而尖利,用于远射;另一种比较重,箭头大而宽,用于近战。跟重骑兵一样,他们也有一柄很重的短弯刀或狼牙棒,或者一根套索,有时还带一支头上带钩的标枪或长枪。
蒙古士兵在战斗开始前要披一件绸长袍。这种绸用生丝制成,编织得十分细密。成吉思汗发现箭很难穿透这种绸衣,只会连箭带布一同插进伤口。因此蒙军招来的金国外科医生只须将绸子拉出便可将箭头从伤口中拔出。
为了确保和加强骑兵的机动性,每个蒙古骑兵都有一匹或几匹备用马。这些马紧跟在部队的后面,在行军过程中,甚至在战斗进行时都可以随时用来更换。换马是按接力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对完成预定的任务影响最小。
蒙古骑兵都是从当时训练得最好的士兵中选出的。他们从三、四岁开始就被送入戈壁沙漠中的军队,进行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因此他们具有驾驭马匹和使用武器的惊人本领。比如,他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他后面的敌人。他们很能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他们体格强壮,只要一点点或者根本不需要医疗条件,就能保持身体健康,适应战斗的需要。随时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人人都能严守不怠。纪律已形成制度,这在中世纪时期别处还未有所闻。
骑兵所用的马匹也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跟欧洲马匹不同,蒙古马不论严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必要时可以连日行走而不吃一点东西,总之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它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最险恶的地形上越过长得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他们的作战特点:在战斗开始时,蒙古骑兵纵队通常摆开极宽的阵势高速向前冲去,各主要部队之间由传令兵传送信息。当发现敌军后,附近所有的部队均以此为目标实施突击。这时,有关敌人的位置、兵力、运动方向等全部情报都被送往总指挥部,然后再转给各野战分队。如果敌人不多,则由靠得最近的指挥官立即率部迎战。如果敌人规模太大,无法马上把它吃掉,那么蒙军主力便在骑兵掩护部队的后面迅速集结,然后高速前进,在敌人还来不及集结兵力的时候,就将敌人分散击溃。
成吉思汗及其能干的下属将领在作战方法上从不因循守旧。如果已经发现敌人的确切位置,他们就率领主力袭击敌人的后背或者侧翼。有时他们佯装撤退,然后在更换新的马匹后重新发起冲锋。
蒙古军最常使用的作战方法是在轻骑兵掩护下,将部队排成许多大致平行的纵队,以很宽的一条阵线向前推进。当第一纵队遇到敌人主力时,该纵队便根据情况或者停止前进或者向后稍退,其余纵队仍旧继续前进,占领敌人侧面和背后的地区。这样往往迫使敌人后退以保护其交通线,蒙军乘机逼近敌人并使之在后退时变得一片混乱,最后将敌人完全包围并彻底歼灭。
标准的蒙军战斗队形由五个横队组成。每个横队都是单列的。各横队之间相隔很宽的距离。前两个横队为重骑兵,其余三队为轻骑兵。在这五个横队的前面另外还有一些轻骑兵部队负责侦察掩护。当敌对双方的部队越来越靠近时,位于后面的三列轻骑兵便穿过前两列重骑兵之间的空隙向前推进,经过仔细瞄准后向敌人投射具有毁灭性力量的标枪和毒箭。接着,在仍然保持队形整齐的情况下,前两列重骑兵首先向后撤退,然后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