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艳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汉艳史-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架式。

  从事后来看,张良毕竟是张良,他的计谋果然高明,很好的麻痹了项羽,使他的注意力从刘邦身上转移到其它人身上去了。

  火烧栈道,这给刘邦在蜀中磨刀霍霍操练兵马准备东山再起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刘邦之所以能夺得天下,张良功不可没。

  难怪连刘邦后来又这样感叹:生我者父母,助我者张良也。(晕,刘邦最近老是爱感叹嘛)

  等张良烧光所有的栈道后,才到阳翟去等韩王的归来。哪知他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韩王的噩讯。

  原来项羽在得知张良送汉王送到褒中去了,以为他不打算回来了。

  按照“绑票”的国际贯例,到了期限还没达到绑匪的条件就会撕票了。项王一脸怨怒地看着可怜巴巴的韩王,对不住了,韩王同志,撕票的时候到了。

  从此,张良只好领着一些韩国的散兵游勇自力更生,过起了飘浮不定的流浪生活。

第十三章:萧何月夜追韩信
(2)萧何月夜追韩信

  萧何月夜追韩信这个故事很出名,在民间广为流传。

  我小的时候倚在外婆的怀里,那同样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就听外公讲过这个故事,我那时候听的津津有味,小小的心灵第一次被外公的正义凛然的故事所吸引。

  萧何是什么样的人,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

  当年刘邦还是整天无所适事东打西闹的流氓时,萧何就因为他一脸“龙相”而非常器重他,先是给他弄了个小小的干部来当(推荐为泗水亭的亭长),后来又根据形式判断追随他参加了革命(斩白蛇起义)。

  一个小小的乡级干部(亭长)后面总是跟着一个身份和地位都高很多的县级干部(县衙门官吏),这让当时很多人不理解。

  其实这个世上很多事你不必去理解,你只要奈心看其后面的发展就是。

  从一个小混混的流氓到小小的亭长,再到扯大旗拿大刀参加革命,然后因势单力孤寄人篱下(项梁),再西征入关,最后成为一个实力仅次于项羽的汉王。

  刘邦用自己的实力证明,随追他的人没错。

  一个人被发迹后再去追随,和这个人还没有发迹前就能看出他巨有不凡的气质和潜力然后才去追随,这是有很大差别的。

  正是因为萧何的慧眼与众不同,他入了关后,地位和身份也与众不同。

  他成了丞相,汉中大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汉中大丞相。

  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有的行正官吏都是由他来委派。

  投之以梨报之以桃,萧何当年的投资换回了丰厚的回报。

  而萧何也不负丞相一职。刘邦在破咸阳城时,别人都是去抢金银珠宝锦罗绸缎,唯他对皇室里的那些破书烂籍情有独钟,他的眼光就是不同啊,太高瞻远瞩了,似乎料定自己以后就是当丞相的料。

  此时,他在咸阳收集的几大筐典章薄籍发挥作用了,引章摘句参照旧法,他办起事来,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根本就不用刘邦再插手了。

  萧何虽然为刘邦分了不少忧,但刘邦的日子并不好过。

  因为到了汉中不久,他手下的士兵已经开始逃离。

  士兵们之所以逃离并不是因为项羽或是谁打过来了不得不逃命,而是因为忍受不了在这穷乡僻壤异地它乡的孤独和寂寞。

  是啊,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好,连MM也是故乡美。

  士兵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人不见人鬼不见鬼的地方,本来以为刘邦这只是刘邦的权宜之计,马就要打回去。但几个月过去了,刘邦虽然命樊哙、周勃、夏侯婴等将领招兵买马日夜操夜军队,却丝毫没有东归之意。

  思乡之情很快就象瘟疫一样传遍开来。夜里常常能听到士兵们凄凉的思乡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经过他的窗前都要忍不住回头望一望。”

  思父母,思朋友,思情人,种种思恋之情挥之不去。

  面对士兵们的成群逃离,刘邦无计可施,只得听之任之。

  当然,如果我们从大浪淘沙,剩下的是金子(提练金子的沙石)的角度来看,能够忍住寂寞留下来同甘共苦的士兵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这无疑又算是件好事。

  逃的是士兵,刘邦心里虽然多少有点急,但还是能够理解士兵们的心情,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嘛。但如果逃的是良臣猛将,对于求贤若渴的刘邦来说,无疑象割了块心头的肉般难受。

  而如果告诉刘邦他最为信任最为器重最为尊敬的萧丞相逃了,只怕比要了他的命还要难受吧。

  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几乎为。我们按常理来推算,以当时萧何对刘邦的忠心,他是不可能在刘邦最危急的时候逃离的。

  但就是这看似不可能的事居然发生了。

  一天早上,刘邦刚刚从美人的温柔怀抱里挣扎出来,一个卫士上气不接下气的闯进来:报告汉王,萧丞相不见了!”

  “你说丞相怎么了?不见了!”刘邦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双眼睁的比铜锣还要大。

  “有人见丞相天还没亮就一人一骑匆匆跑了,他……他会不会……”卫士的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快派人去找。”刘邦说完这句话,身子一软,便瘫倒在地。

  如果连萧丞相也逃了,那他就真的完了,还能指望谁来帮自己东山再起呢。

  第一天晚上,寻找的人都回来了,他们个个垂头丧气,他们的表情已经告诉刘邦:没戏。

  这一天,刘邦有如隔三秋之感。

  第二天晚上,寻找的人都回来了,他们个个还是垂头丧气,他们的表情依然告诉刘邦:还是没戏。

  这一天,刘邦有度日如年之感。

  第三天黄昏到了,寻找的人还是没有消息,眼看又要没戏了,刘邦差不多要绝望了。

  这时丞相出现了,他不但来了,还带了一个人来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韩信。

  这就是萧何月夜追韩信的故事。

  史书记载明明萧何是一大清早(或许天还没亮)就知道了韩信逃离的事,大惊之下,连刘邦也来不及通报就去追了。至于为什么历史典故上记载说是“月夜”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从萧何追了两天后在一颗大枣树下发现了韩信,在得到萧何“回去再不重用你悉听尊便”时,韩信这才跟他回去了,这一来一去整整三天三夜来看,肯定经过了几个“月夜”了,取名“月夜追韩信”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我们从后面看到韩信在日后的楚汉争霸中,确实起到了用兵如神扭转乾坤的作用,就不得不对萧何竖起大姆指,他的眼光没错,韩信确实是他值得去追的人。

  这里我们不防来看看萧何的成长之路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三章:胯下之辱成就了英雄
(3)胯下之辱成就了英雄

  应该说韩信的童年是快乐的,他父亲是一个熟懂兵法军法剑法的“三法大师。”

  三岁那年,韩信显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来,开始喜读兵忆和剑术。到了六七岁是兵法和剑法都有模有样了。

  九岁那年,对于韩信来说,他的天倒塌了一半。他的父亲突患疾病丢下他孤儿寡母撒手而去。

  韩父仗义勇为慷慨大方,把家里原本殷厚的家底几乎都损给了“红十字会”,救济那些贫困和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家道遂渐呈衰落之势。

  但韩父还是乐此不彼。按现在的观点来看,他是不折不扣的活雷锋了。

  都说好人有好报,然而,善事做尽的韩父却并没有得到好报。

  英年早逝,给韩信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

  十岁那年,对于韩信来说,他的天完全倒塌了,他的母亲也在丧夫之痛中弃他而去了。

  父母的死,对韩信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灾难。

  从此,只有十岁的韩信成了孤儿。从此,只有十岁的韩信无依无靠。

  无奈之下,他带了一把家传的宝剑(家里的唯一值钱的财产),开始了流浪生活。

  那个时候韩信每天只说一个字,那就是:“饿!”

  温饱问题成了他每天大为头疼的难题。

  然而,不管有多饿,甚至被饿的奄奄一息,他也不愿当掉身上的这把宝剑。

  这把剑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只要这把剑在,他就会感觉到父亲就在自己的身边。然后他会觉得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让他感觉到这个世界并不是漆黑的连一丝光亮都没有的。

  为了填饱肚子,他选择了钓鱼这项技术要求高的职业。

  正是因为这份职业技术含量太高,对于还是弱冠少年的韩信来说,他并不能胜任这份职业。

  因为钓的鱼有限,他常常吃了这餐没有下顿,依然食不裹腹。

  这时一个总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婆婆让他找到了人间久违的亲情,她见他可怜,每天都给他送来两个热馍馍。

  我吃了老婆婆的馍馍,老婆婆怎么办?他虽然并不想接这“嗟来之食”,但看到老婆婆殷殷期待的目光,他只得含泪接下了。

  接了只是心里不安,但没接他就有可能会被活活饿死。

  冷也罢热也罢,只要活着就好。是啊,人生在世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呢。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老婆婆对他的好,韩信铭记在心。后来他功成名就时,还曾特意派人找到老婆婆,让老婆婆度过了一个衣食无忧的晚年。这是后话,这里就不多提了。

  就这样,韩信渐渐长大成人,他身长八尺五寸,剑眉入鬓,眉宇间留露出一股英豪之气。再加上剑不离身,活脱脱一个绝世大侠。

  大侠其实并不好当,韩信不久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回。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不,艳阳高照的大白天,大侠韩信走到街上,突然遇到了一帮流氓地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