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艳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汉艳史-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项梁见有战利品可捞,自然对章邯穷追不舍了。但章邯也不是吃素的,等后面的援军一到,很快就组织人马进行了反击。

  项梁眼看形势不对,自己已由攻变守了啊,就派使者向赵、齐两国告急。

  他这次本来就是来支援齐国的,按理说现在他有危险齐国应该也必需要派兵来相助啊。

  但当时的田荣却是这样回话的:派兵可以,只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需叫你们的楚王杀了田假。

  田假被田荣赶下“齐天大圣”(齐王)的宝座后,慌不择路之下投靠到了楚国。按理说人家现在两手空空除了人头一颗外什么都没有了,你也应该发发慈悲了,但田荣还真不是一般的绝,定要送佛上西天才肯罢休。

  楚怀王仁义为怀,自然不愿献上田假的人头了。

  就这样“恼羞成怒”的齐国按兵不动。可怜的项梁孤军奋战,又在《雨一直下》中迷失了方向,最终落得个尸骨露于野的悲惨状况。

  如果不是你田荣唯利是图见死不救,我叔父又怎么会死呢?对此项羽狠的牙齿痒痒的。

  英雄大会对田荣“冷处理”已是天大的仁慈了。要不然以项羽的牛脾气,只怕早就把他的人头搬家了。

  眼看天下英雄都封王封侯的,是可忍熟不可忍,田荣不干了。

  他想到了闲居在南皮同样心怀不满的陈余。便派人去说服陈余起兵和他一起造反。

  事情坏就坏在反还没有造,田市就催他起程了。在田市心里的想法,什么齐天大圣不齐天大圣,既然自己被项王改封为胶东王就应该到胶东去,否则便是违抗项王命令了。违令那是要杀头的啊。

  偏生田荣非但自己不走,也不准田市走。他想以这种方式表达对项羽的强烈抗议。

  抗议无效。田市思来想去,最终得出结论:得罪了田荣叔父总比得罪项王好。

  既然都是惹不起的主,我挥挥一衣袖独自去胶东去好了。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田市带领一些忠心的FALS瞒着田荣走了!

  田荣耳目何等精明,听得风声,顿时怒火直冲云宵,想也没想,立马派心腹校将追上田市就给了他一刀。

  干掉田市后,田荣已无退路可言。

  刚刚上任为新齐天大圣的田都屁股还没坐稳,就被田荣请到外乡做流浪汉去了。请走田都后,田荣的余怒还末消,他大手一挥,济北王田安该轮到你了。

  你们都是王吧。你们都成了项王的狗脚子吧。老子便生不服,统统给我流浪去。什么?不愿意流浪,那好,给了你机会不要,我就不客气了。

  也许是田荣的这般英雄气概感染了别人,这时一个隐居在钜野泽中的牛人彭越宣布告别“小隐隐于野”的田野生活,主动加入到了他的队伍中来。

  彭越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后来成为汉王刘邦手下一员猛将。此时饥不择食之下投靠了田荣,田安便成了小试牛刀下的“供品”了。

  公无前206年7月,田荣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消灭了三个项羽内定的齐国封王。这时他不再谦让,自立为齐天大圣,封彭越为大将军。

  他的下一个目标直指项羽所在的楚国。

  正是因为田荣的造反,给了刘邦休生养性的机会,项羽的注意力被田荣吸引过去了,而此时的刘邦却在韩信的指挥下日夜操军练马,伺机而东归。

第十四章:情书
(2) 时机

  陈余和张耳当年从生死之交的好朋友沦为横眉冷对的大仇人之后,两人各自占地为王互不相干。

  “英雄大会”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统管赵地。而陈余却没有得到封号,只是在后人的“提醒”下,项羽才让他来管辖包括南皮在内的三个小小县城。分封上的差距,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时不平衡。

  正在这时,田荣的请求“联盟”的信犹如一道春风吹醒了沉睡中的陈余。

  与其这样窝囊的地过一生,不如借田荣这个东风东山再起。

  这时田荣已成功统一了齐国之地。闻陈余愿和他共同起兵,自然喜不自胜。两人当即立下“永结同心”爱情宣言后,开始了蜜月之旅。

  陈余和田荣蜜月之旅的地点选择在了赵国。而要去赵国就得张耳答应。

  陈余可不管张耳你答应不答应,老子的蜜月期谁也不能阻挡。说着他带着陈田联军就浩浩荡荡出发了,聪明的张耳自然知道“两人同心,齐力断金”的这个道理,很识相的主动让出地盘给他们两个做嫁衣。

  既然地盘给了别人做嫁衣,何去何从就成了张耳头疼的问题了。

  其实他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走,选择项羽还是选择刘邦。

  这类似于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犹豫了良久,最终张耳还是选择投靠实力相对来说较弱的刘邦。

  原因很简单,据说张耳手下有一个“天文学家”,算出关中之地的天空“五星聚斗”有帝王之气。(很好奇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恩,既然如此,那就投靠刘邦吧。

  张耳的投奔不但壮大了刘邦的实力,也让处于半封闭状态(地理位置太偏,交通又是太原始)的他获得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

  听说田荣和陈余正不遗余力的和项羽辦手腕。刘邦又惊又喜。

  这时韩信已把军队操练的有模有样了,趁此良机,正是出关的绝好时机。

  刘邦马上把韩信召来,这个时候他已经对这个大将军的才能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他主动给韩信沏了一壶茶后,也不再转弯抹角了,柔声问他什么时候起兵最好。

  韩信答:“暑气将近,中秋来临,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在就是(八月)用兵最好时机。”

  刘邦问:“该用何种计策?”

  韩信答:“当初张良火烧栈道,意在迷惑项羽。我已知道自南陪通向三秦还有一条羊肠小道,因为它掩映在草木之中,很少有人知道。我军可以悄悄沿此道直达三秦。与此同时,大王再派一些老弱病残去栈道做掩护既可。”

  “好计谋。”刘邦大喜过望。这时他突然想起张良当日临走时赠给自己的锦囊,他不是说等东归时就可以折开么,此时不折更待何时?

  他有条不紊的打开锦囊,但见上面写着“明修栈道,暗取陈仓”八个金黄大字。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刘邦和韩信击掌而笑。

  
  (3) 出发

  公元前206年八月初二,困在汉中达半年之久的汉军开始出发了。

  出发前刘邦已给手下的人马进行了布置。

  萧何留守在南郑,管理国家大事,提供汉军的粮食等后勤保障。

  周勃带领老弱病残去修栈道,以迷惑敌人。

  他和韩信亲自带兵从小路出发了。

  为了鼓励士兵,他提出了“中秋月圆之日打到关中和家人团圆去”的响亮口号。

  应该说这个口号对久困汉中的汉军来说相当具有诱惑力。

  在外的游子哪个不思念故乡,哪个不思念家人,哪个不思念妻儿呢?

  项羽,你等着,我来了。

  半年前你夺走我的一切,现在是归还的时候了。我不但要夺回我本来就属于我的东西,我还要夺回本该属于你的东西。我最夺的是整个天下。

  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

  心有多野,未来就有多远。

  出发!

  
  (4) 张良写给项羽的两封信

  出发之前,还得提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忍辱负重在韩国的张良。

  由于古代的通讯不发达,而且没有现代化高科技电子设备,写信成了主要的传播信息的工具。

  在那时,写信成了一种时尚,无论男女老少,和身在外地的亲人联系时就靠这种方式来唯持。

  因此,那时的书呆子在家里干活不吃香,但到了写信时就成了名人了。今天张家的信明天李的信后天刘这有信,总之,人家念,你照着写就是,报酬虽然一般不会以RMB来计算,但待遇还是蛮不错的,通常写完信后,今天的肚子可以不挨饿了。

  当然,还有个别的思亲心切,一时间又找不到书生来代笔写信,灵机一动,便从鹅身上拔一根羽毛下来(如果没有鹅,鸡鸭代替也可)放在信封里寄给亲人,这就是“千里寄鹅毛”典故的由来。

  当年刘邦在沛县起义时,仅凭萧何一封伪李春波的家书就搞定了沛县的老百姓。后来在巨鹿战场上,项羽又是利用陈余一封“和平书”把不可一世的秦朝悍将章邯成功收编。

  由此可见在古时候写信的水平如何,也是至关重要的。

  闲话不多说,先回到张良身上来。

  张良被“逼”回韩国后,韩王却早已被项羽撕了票,张良陷入了“复国梦碎”和“壮志末酬”的痛苦境地。

  一番思想斗争后,张良终于下定决心了。

  恩,你项羽不是这么希望我离开刘邦回到韩国么?好,那我就给你写几封感谢信吧。

  说写就写,他忍住和心爱的主子的别离之苦,他忍住痛失韩王的悲伤之情,慷慨激扬的写下了第一封信。

  这封信陈叙了他为什么迟迟不归的原因。他说他不是因为舍不得离开刘邦,还是是因为去救火去了。

  救火?救什么火。项羽看到这里一头雾水。好在张良后面有详细解释。

  汉王在归国之际,放火烧掉了身后的栈道,看样子似无再东归之心了。微臣知道你和汉王乃情同手足的结拜兄弟,于是,我奋力去救火,无奈我势单力孤,只能眼睁睁看着汉王自断退路,从此大王与汉王隔千层山万里路,怕是再也相会之期了。

  项羽本来对刘邦烧栈道一事持怀疑态度。见了张良的信后,心里不由暗暗舒了一口气,相会无期,我岂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封信的确感动了项羽,他并没有再对“眼中钉肉中刺”的张良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这使张良的处境转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