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月亮照到了什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朝的月亮照到了什么?-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臣不再是一个三千人的将,需要一个新的称呼:武信君。

  离诸侯称王还有一步之遥。

  武信君继续扩大地盘。一下子得到了十个城,余下的城,还是在秦政府的控制之中。剩下的地方只能打!

  几万人的队伍开始向东北进发,目标:范阳!

  范阳是座大城,城墙坚固,士兵众多。武信君和他的几位谋士开始发愁。这时,一个最能说的人出现了。此人是谁?范阳人蒯通!其实那个时候他还是叫蒯彻,后来刘季的后代中有个人叫刘彻,所以蒯彻只能留名于史书中为通了。

  此人有什么本事?

  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

  他的出现,对于范阳之战,对于急于扩大地盘的武信君,和张耳、陈余等人,意味着什么? 。。

(26)刎颈之交的脆弱
语言,有时候是一种杀人的工具,让人死得心服口服,死得心甘情愿。蒯通,不一定贤能,他是这方面的专家 。

  他先对范阳县令说:“我听说您快死了,特来吊唁您。不过,我也要祝贺你看到我就能活着!”

  范阳县令害怕了,很着急的问:“为什么吊唁我?”莫名其妙的有个人来和自己说这样的话,谁都会很奇怪。

  蒯通见第一步有了效果,于是继续说:“秦国的法令太重,您当范阳县令十年了,杀了多少人,您数得过来吗?但那些被杀的亲人们不敢把刀捅进你腹中的人,不过是因为害怕秦国的法律而已。现在天下大乱,秦国的法律已经不管用了,然而那些人杀了您还可以成名。所以我在先吊唁您。现在诸侯都反对秦国,武信君兵临城下,而您坚守范阳,大家都争着想杀了您,迎接武信君。您要赶快去见武信君,才可以转祸为福,就看今天了。”

  这番话,攻心为上!

  范阳令守城的目的只有一个,怕死。害怕起义军过来先杀了自己。现在,既然守城也同样面临死亡,为什么还要守?对面的人不一定会杀自己。

  忠于秦国与否,此刻对于范阳令来说,并不重要,性命第一!

  蒯通成了范阳令的使者,去见武信君:“您一定要武力解决;这不太好。如果您愿意听听我的话,就可以不用打,一纸文书,千里可定,如何?”

  武信君一听,也有兴趣了:“您的意见?”

  蒯通不紧不慢的开始说:“现在范阳县令不投降是因为怕死,怕您象杀了前面那些城的人一样杀了他。城里的人如果杀了县令,也会反抗您的。不如您让范阳县令继续自己的官位,然后让坐好车,穿华服燕、赵之地,别人见了,知道投降了有好处,那些人就直接投降了。”

  武信君想了想,这也是个好主意,一个官印,并不是什么难事,实在不行再接着打也是一样的。

  于是,蒯通成了使者,带着官印回去见焦急等待的范阳县令。

  于是,赵地三十多个城,都归顺了武信君。

  官还是官,民还是那民。

  不同的只是:城头变换大王旗!

  在武信君高兴的时候,有两个并不高兴。

  谁?张耳、陈余。

  同是谋士,蒯通的能言善辩,让这两个人心里很不愉快,勾起隐藏在心中的前陈旧恨。 。。

(27)刎颈之交的脆弱
蒯通的计策,让这一队人马不费力就到了邯郸,前赵国的都城。

  张耳、陈余又听到了新的消息。

  周章军入关,快到骊山。

  陈王有诸将为陈王在前方打着江山,但回来的时候都因为陈王身边人的几句谗言抵毁而被杀。

  武臣在赵地节节胜利,而这个胜利本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如果当初陈胜任命的将是自己而不是武臣,那么,这一切将是多么的不同。

  恨,是对陈胜,不是对武臣。

  杀武臣造反?又是名不正言不顺。那么,怎么办?

  让武臣造反!

  秦二世元年,八月,武臣当了王,自己一样可以得到地位,将军又算得了什么?

  于是,二人对武信君说:“陈王在蕲起兵,到称陈王,不一定是六国之后才可能称王。将军您以三千人得到了赵地数十城,现在独在河北,您不称王就不行了。而且现在陈王听信谗言,如果想报复您的话,恐怕祸到临头了。不如立自家兄弟,否则,就立赵王后裔。您不要失去机会,要快。”

  武臣一听,立人不如立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怎么给别人?

  于是立自己为赵王。

  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

  这样的职位,让这两个人很满足。

  蒯通呢?不知道。他再一次出现已是五年以后,在韩信的大营中。

  张耳和陈余之间的地位虽然相差不多,但是第一次出现了区别,哪怕这点区别仅仅是很微小的。

  这个消息,派人告诉张楚王陈。陈胜大怒。当年,没有派张耳陈余去做将军,是因为武臣和自己的私交很好,现在,这个人却背叛了。

  这足以让原来就心情不好的陈胜失去理智。陈胜的第一反应:杀了这个忘恩负义之人的全家,发兵,打。

(28)刎颈之交的脆弱
这时候,有个声音说:“大王,秦国还没有灭亡,您就杀了武臣等人的全家,这不是给您又树立了一个秦国一样的敌人吗?不如您现在趁这个机会去祝贺他,让他们去向西对付秦国。”

  说话的人是陈王相国房君。这个计策很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陈胜再糊涂,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这一次很听话,立刻将武臣等的家属安置到了宫中,而且这一次开始重视张耳,封他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比对张耳当初强多了。

  封完了官,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赵王,说是祝贺,其实是分派任务,让他们向西入关。陈胜和房相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张耳、陈余立刻猜到了陈胜的用意,直接对新的主公武臣说:“大王称王在赵,不是楚国的本意,故意来祝贺。如果楚国来了秦国,必定要出兵赵国。希望大王不要向西了出兵,应该向北方占领燕、代,向南收河内来扩大地盘。赵国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对付赵国。”

  赵王武臣比陈胜对周围人有着更多的信任,想也没想就同意了,而且他自己也没有主意,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于是,陈胜的计策没有任何作用,而且陈胜实际上对这只离开的队伍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

  赵王的军队派出去了,三支:韩广去占领燕,李良占领常山,张黡占领上党。向西?没人!

  戏剧性的一幕再次发生。

  韩广到了燕国,还没怎么打,就直接先造反了:自己成了燕王。

  宝座还没有坐稳,下属就背叛了,这不能忍。赵王忘记了,自己刚刚背叛陈王。赵王知道收买是不管用的,直接打,于是带着丞相和大将军到了燕国的边界。

  更富有对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仗还没有打,赵王对战事似乎并不操心,很有闲情的出去逛逛,居然被燕军抓住了。昔日的手下对赵王很是留情,没有直接杀了了事,提出条件:分出赵国一半的土地,就放了他。

  赵国派了使者谈判,但是人一到,就是人头落地。韩广的态度坚决,除了土地,一论免谈。

  张耳和陈余,看起来很发愁。但是他们两个谁也没有出头,提出去燕谈判。

  有个做饭的人,忽然来到了张耳和陈余的大帐,说:“我去说说,带赵王一起回来。”

  大家都笑了:“去了那么多人,都死了,你怎么能行呢?”

  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谁也不想再去送死。做饭的人就去了,众人看着他,不禁纷纷叹息,唉,又一个要去送死了。

  此人到了燕军大营,直接对燕将说:“你知道我的来意吧?”

  燕将笑了笑:“知道,为了赵王吧。”

  此人也很沉着,说:“您知道张耳、陈余是什么人吗?”

  燕将说:“贤人啊。”

  此人开始笑了:“您知道贤人的志向吗?”

  燕将想也不想,直接说:“想得到赵王罢了。”

  此人大笑,说:“您根本就不知道这两个人想得到什么。武臣、张耳、陈余兵不血刃得到赵国十多城,这些人也想南面称王,怎么当了上卿就满足了?为人臣与成王怎么能同是而云呢?现在这两个人不过是顾及到形势初定,还没机会分王呢,不过先立武臣为王而稳定赵国民心。现在赵国已经全都臣服了,这两个人要分赵称王了。这个日子不远了。您现在囚禁赵王,这两个人名义上是想让赵王回来,其实希望您杀了才好,这样两个人就可以分赵自立为王。现在一个赵国就能改变燕国,何况两位贤王呢,您又杀了赵王,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攻打燕国,消灭燕国太容易了。”

  如果此时张耳和陈余在此,最想杀的,一定是此人。

  被人说中心事,很危险,而且是深藏心底见不得人的心事。

  杀了赵王,取而代之,并不是见不得人,很多人都会这么想,这么做,不过是担个反叛的罪名,得到是实利。

  然而,贤名和实利都想得到,好累。

(29)刎颈之交的脆弱
是面对一个平庸的对手,还是选择两个满腹心机的敌人?这个问题,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难选择。

  赵王武臣很顺利的回来了。做饭的人为他驾车。

  回来第一件事,赵王不是继续打,而是回兵。于是燕王韩广造反成功,获得了和陈胜、武臣平起平坐的权利。

  让赵王很欣慰的是,李良现在还不错,平定常山回来了。

  面对这个功臣,赵王、丞相和大将军都没有新的奖赏,让这个人继续打,这一次的是太原。

  造反称王的人没有惩罚,战胜而回的人没有奖赏。张耳和陈余两位贤人,也没有说话。因为这一次,打输打赢都和他们没关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