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师师长,高岗任政委。
7月初 陕北红军总指挥部成立,总指挥谢子长,政委郭洪涛,参谋长贺晋年。
7月28日 总指挥谢子长率陕北游击队,1、2、5支队和200余名赤卫军南下陕甘边,同42师在南梁会合。
7月28日 中共陕甘边特委、红42师党委,陕北特委代表和陕北游击队总指挥在阎家洼子举行联席会议,与会多数同志肯定了红42师成立以来的工作。会议决定红42师派红3团北上,协助陕北游击队粉碎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会议决定撤消高岗的42师政委职务,任命谢子长为红42师政委,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由贺晋年接任。
8月18日 师政委谢子长指挥红3团和游击队攻打进犯金乌塌的守敌。红3团团长王世泰的率领下,一举攻入村内,歼敌两个连,缴枪100余支及物资一部。
9月19日 红42师党委在啾头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红42师第一团,作为南区坚持斗争的核心力量。团长陈国栋,政委张仲良,下辖两个连,共200余人,由陕北第3路游击队所属部队和甘肃宁县、正宁县3、5支队所属部分部队组成。
10月10日 第2路游击队开辟了以甘泉寺下寺沟为中心的大片红色区域,成为南梁根据地东区,拥有八支游击队。陕甘边特委和边区军委决定扩大正规军,抽调庆阳、保安游击队一部在南梁阎家洼子组建42师红2团,团长刘景范,政委胡彦英,副团长孔令甫,下辖两个步兵连,一个少年先锋队,共计200余人,
10月20日 国民党向边区进攻部队郭宝珊营在红3团配合下在庆阳宣布起义,接受收编,参加工农红军。
11月4日 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荔园堡召开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选举成立了边区苏维埃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边区赤卫军总指挥部等领导机关。通过了扩大红军、创造新苏区、深入土地革命和武装群众等问题的决议。
11月7日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习仲勋当选苏维埃政委主席;刘志丹当选为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志清当选为边区赤卫军总指挥。
11月10日 陕甘边区党政机关在荔园堡召开欢迎大会,欢迎庆阳起义部队,将部队改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任命郭宝珊为司令员,任浪花为政委,下辖三个大队。
1935年
1月 红42师骑兵团越过子午岭,过正宁、宁县,截断西兰公路,一举攻入西兰公路重镇长武县城,缴长短枪100余支,歼敌100余人,筹款数万元,棉布百余匹,极大地震动了敌人。
2月5日 中共陕甘边特委、陕北特委在赤源县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惠子俊任书记;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会后,西北军委发布了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的动员令。
3月下旬 红3团、抗日义勇军在游击队的配合下,偷袭了敌第35师105旅一个营,歼敌100余人,拔掉敌人据点。
4月21日 红2团在南梁地区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以后,在杨清川伏击敌警3团骑兵连获胜。
5月1日 红26军42师第3团、抗日义勇军、和红27军第84师在安定县白庙岔会师。
5月2日 西北军委颁布了一系列纪律、条例、规定。
5月3日 在玉家湾成立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
5月9日 西北红军及数千游击队,赤卫军在前敌总指挥部的指挥下,在马家坪歼敌第84师500团的一个营和一个机炮连。
5月10日 中共西北工委在玉家湾举行会议, 刘志丹作军事形势报告,提出下一阶段的作战方针。
5月中旬 刘志丹率主力红军进至清涧无定河边,于张家疙台歼敌一个连。
5月29日 红军突袭延长县城得手,占领县城。
6月17日 刘志丹与红84师师长杨棋、政委张达志共同指挥红1、2团攻打李家塌据点,在红42师第3团配合下,至27日拔除据点,歼敌100余人。解放了安塞全境,使陕甘边、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
6月28日 解放靖边县城,全歼守敌600余人。
6月30日 保安县城守敌弃城而逃,县城解放。
7月初 刘志丹率红42师第2、3团,西北抗日义勇军和红84师,在绥德三皇峁歼敌一个工兵营100多人。
7月中旬 红42师骑兵团在富县羊泉与第1团会合,在富县、宜君等地消灭小股敌人,摧毁反动政权,开辟游击区,完成牵制敌人任务以后,骑兵团返回下寺湾,红1团返回照金。
7月17日 刘志丹率红42师第2、3团,西北抗日义勇军和红84师在绥德高家塌袭击敌501团、501团,毙伤俘敌300余人,长短枪300余支,敌501团团长负伤逃走。
8月11日 红42师对敌慕家守敌发起进攻,歼敌600余人。战斗中红3团团长王世泰负伤。
8月21日 前敌总指挥部命令西北主力红军南下,主动进攻冒进而战斗力不强的晋军。毙伤俘敌200余人,俘虏1000余人,缴获82迫击炮6门。阎锡山派来助战的一架飞机被击伤迫降在绥德薛家茆一带,两名飞行员被俘。
9月9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经陕甘苏区庆阳、合水到达保安县永宁山,受到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的热烈欢迎。中共西北工委当即发出《为欢迎红25军北上给各级党支部的信》,并命令红26军、红27军开赴延川县永坪镇与红25军会师。刘志丹接通知后亲自起草了《欢迎红25军的指令》。
9月17日 中央驻北方代表团在永坪镇召开西北工委和中共鄂豫陕省委联席会议,决定红25军、红26军、红27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军团政委,刘志丹任军团副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任政治部副主任。25军、26军、27军分别编为75师、78师、81师。26军编为78师,师长杨森,政委张明先,下辖2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
00、从红26军到689团
1933年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甘肃省合水县包家寨召开会议,作出了三项极其重要的决定:
第一,撤销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首先成立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由王泰吉任师长,高岗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师长兼参谋长。
第二,开辟陕北、陕甘边、关中三个游击区。在这三个游击区分别由四十二师派出一些干部,建立三路游击队。
第三,军事后方移至南梁,创建以南梁堡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11月8日,部队根据包家寨会议决定,在合水县莲花寺正式成立了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全师人枪500余,下辖红三团和红四团两个团。同时建立了红四十二师党委,由杨森任党委书记。
南梁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地处桥山山脉中段大梁山南麓,东距延安、西距庆阳、北距保安(今志丹县)均很远,南却与原照金革命根据地相邻。南梁地区以荔园堡川的南梁堡为中心,包括平定川、豹子川、林镇川、玉皇庙川、白马川、二将川、大凤川等,方圆百余里。这里重峦叠嶂,梢林密布,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的理想之地。红四十二师于11月中旬进入南梁地区后,首先扫荡了反动民团,然后发动民众,在各地逐步建立起了农民联合会和赤卫军。红四十二师还派出一批军事干部,拨出部分武器弹药,帮助地方组建游击队。为了廓清南梁外围,红四十二师主力在根据地基本建立后,又主动转入外线,先后击溃了井岳秀部一个营,全歼了新堡民团和赵沟民团,消灭了陕西警备骑兵旅四个连,为创建并巩固南梁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应当说,高岗为红二十六军的重建和南梁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然而,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高岗却过不了美色关。1934年1月初,高岗在正宁南邑堡战斗结束后打扫战场时,见一窑洞内有一妇女,便上前调戏。此事恰好被红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黄子文发现,并报告了师党委。
1月上旬,红四十二师党委在合水县蔺家砭召开会议。此时红四十二师因1月初师长王泰吉请求去豫陕边做兵运工作,已经由刘志丹任师长。这次会议对高岗在正宁南邑堡的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决定撤销他的师政委职务,由师党委书记杨森接任。
高岗因违纪被撤销了红四十二师政委职务后,被下派到第二路游击队,任总指挥部政委,总指挥是杨琪。
包家寨会议决定开辟三个战略游击区,建立一、二、三路游击队后,随着南梁根据地的建立,各路游击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当时第一路游击队主要活动在安定县一带,第二路游击队以南梁为中心,第三路游击队以照金为中心。由于第二路游击队实际上就在南梁根据地内,能够及时得到红二十四师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各路游击队中发展最快。
1934年2月,国民党陕甘军阀调集了八个团的兵力,向陕甘边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围剿〃,企图将新生的革命根据地扼杀在摇篮中。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军主力继续采取外线作战的方针,红四十二师跳出南梁,转入外线,二路游击队则坚守南梁,与敌人展开游击战。
1934年3月,刘志丹率领红四十二师回师南梁,与高岗、杨琪率领的二路游击队会师,然后一起向北进发,突袭蔺家砭,轻取崖窑,在庆阳元城活捉国民党第四自治区区长高明山,在赵梁子消灭谭世麟部一个骑兵连。4月上旬,红四十二师在二路游击队的配合下取得西华池大捷,全歼敌人两个营共600多人,创造了红二十四师成立以来的歼敌最高纪录。西华池大捷也成为粉碎敌人〃围剿〃的决定性一战。
西华池大捷后,刘志丹率领红四十二师南下三原、淳化、耀县等地,高岗、杨琪仍率领二路游击队坚守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