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响堂铺等日军据点,并伏击日军运输车队,使各据点间陷于交通中断、粮弹断绝之境地。其间,兄弟部队先后攻克赵店镇、黎城、涉县、响堂铺、井店镇。至12月26日,邯长战役结束,共歼日军700余人,攻克黎城、涉县两城,拔除日军据点23处,打破了日军对太行区的分割,使太南、太北连成一片。
邯长战役尚未结束,韩先楚、康志强即奉命率第六八九团进至山西武乡地区,担负八路军总部的警卫任务。这时,盘踞武乡东南襄垣城的日军经常出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韩先楚决心寻机打击这股日军。他认为日军据城固守,如果强攻必定要付出很大代价,只有把日军引出城外,利用有利地形以伏击战法将其消灭,才能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他的想法与康志强等人的意见不谋而合,于是带领部队预先埋伏在襄垣城郊外,令一部分战士装扮成妇女在设伏地区附近田间劳动,以诱日军出城。在城楼上瞭望的日军果然上钩,出动30余人向田间扑来。当日军进入伏击圈后,伏击部队突然出击,不到10分钟即结束战斗,日军除一名被俘外,其余全被击毙。战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来看望部队时称赞:“这一仗抓住敌人弱点,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仗虽小,打得很灵活,很巧妙,很成功。”
此战结束不久,韩先楚又采用“调虎离山”之计,精心部署了第二次诱伏战。他带领3名营连干部化装侦察地形,发现虒亭镇附近大池村地区地形起伏,仅有一条只能徒步通行的小路,且日军经常从这里通过,适合进行伏击,遂决心在此地设伏诱歼日军。为了把日军引出来,韩先楚派一个班到大池村假装催粮催款,同时令被争取过来的大池村维持会派人分两路向虒亭镇日军送“情报”。12月23日晨3时,韩先楚按计划指挥部队隐蔽进入伏击阵地。一向狡猾的日军得到“情报”后,信以为真,立即出动200余人,打着“太阳”旗威风凛凛地向大池村扑来。11时30分,当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韩先楚立即发出攻击命令。刹那间,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响起。来不及展开火力的日军顿时乱作一团,争相逃命。韩先楚指挥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四处逃命的日军,不到半小时即结束战斗,日军除少数漏网外,大部被歼。此战,第六八九团以伤亡22人的较小代价,击毙日军60余人,击伤其70余人,缴长短枪40余支、小炮两门、子弹万余发和一批军用物资。战后,韩先楚、康志强从战利品中选出一匹好马、一把日军指挥刀、一件黄呢子大衣,派政治处主任黄惠良、作战参谋张竭诚代表全团指战员送给朱德作为纪念。
1940年2月,韩先楚升任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副旅长、代旅长。4月底,调任新编第三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6月5日,日军从开封、商丘等地出动6000余人,分三路向冀鲁豫边抗日根据地濮阳地区进行“扫荡”。韩先楚指挥新编第三旅第八团在小渠、黄村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日军400余人,击毁汽车20余辆。战后,日军以为发现了八路军主力,遂从兖州、泰安、徐州等地调集1。5万余人,分多路向清丰、濮阳合击、“扫荡”。这时,八路军第三四四旅和新编第二旅(欠第四团)已奉命南下协同新四军开展豫皖苏边抗日斗争,韩先楚即指挥新编第三旅协同新编第二旅第四团和河北民军第一旅等部,对“扫荡”的日军展开分散的游击战,忽隐忽现,忽东忽西,使日军到处扑空,并不断遭到袭击,不得不匆匆结束“扫荡”,大部兵力撤回津浦铁路沿线各据点。
1941年3月,韩先楚奉命到延安,先后入军政学院、军事学院高干队学习。1942年3月,他随军事学院高干队调到中共中央党校参加整风学习。1944年8月,韩先楚被调到抗大总校第一大队任大队长。这时,抗大总校正在进行整风教育,半天学习,半天生产。韩先楚作为大队的主要负责人,一方面注意把实事求是的作风贯彻到学员整风和思想教育中去;另一方面,他身体力行,带头和大家一起参加生产劳动。
1945年4月,韩先楚作为中共“七大”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00、 长乐村战斗,是韩先楚第一次与日军较量。
1938年4月,3万名日军分兵九路,围攻我晋东南八路军。韩先楚当时在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当团长,率部临时配属一二九师作战。4月15日,日军108师团117联队3000余人侵占武乡县城,因后勤补给困难,不久即行退去。一二九师刘伯承师长瞅准火候,下令追歼该敌。
韩先楚一接到命令就带领部队跑步前进,在长乐村将敌大部截住,随即发起攻击,与兄弟部队一道将敌割裂包围。激战中,敌先头部队1000余人返回增援,攻占兄弟部队据守的戴家墒阵地,将我两个团压在山沟里,并威胁到师指挥所的安全。形势陡然逆转。“娘卖x的!”韩先楚狠狠地碎了一□,命令一营迂回到戴家墒侧后攻击,自己亲率二营从正面攻击。
有个连长动作迟疑,韩先楚掏出腰间左轮手枪,一枪打在那连长脚前土坎上:“跟我冲,谁不冲毙了谁!”
不能说早期侵华日军个个都是神枪手,但那军事技术确是后来日军没法比的,其“武士道”之高下也是显见的。刀光血影,杀声雷动,二营几次冲击都末得手。然而,日军再顽强、凶悍,面对这样由一头猛狮率领的一群狮子,终究还是支撑不住了,被压下村头公路,一营也从侧后攻了上来。日军大部被歼。
刘伯承站在山腰指挥所前目睹了这场血战,击节赞叹:这个部队真硬啊!
00、
1938年夏天一天,八路军三四四旅代旅长杨得志由山西省长治附近高平县的安昌村来到八路军总部驻地故县村接受任务。朱德总司令语重心长地给杨得志说:“你们去的这一片,属冀鲁豫三省边区,是古战场。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啊。著名的城濮之战、楚汉相争、官渡之战、朱仙镇破金,以及唐末的黄巢农民起义等都发生在这一带。如今,这里对确保太行山区、沟通山区与平原的联系,扼止日军南下和西进起着巨大作用。所以,无论如何,要牢牢控制在我们手里。任务艰巨啊!”杨得志带着朱总司令的重托。与旅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率领一百多人向着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出发了。
他们经过十多天的连续行军,翻过太行山,从豫北的淇县、汤阴之间越过平汉铁路封锁线,于滑县地面同先期到达的六八九团韩先楚团长、康子祥政治委员率领的部队汇合了。韩先楚部队驻地的老百姓衣着虽然破烂,但情绪很高,他们给杨得志的部队送茶送水,问长问短,孩子们竟然兴高彩烈地喊:“快来看啊,又来了八路军的大部队了!”看到这场面,杨得志受到很大鼓舞,联想到沿途经过的许多村庄,老乡把门关得紧紧的,大人不打照面,面黄肌瘦、皮包骨头的孩子们瞪着一双双惊恐疑惑的眼睛远远地望着他们那情景,不由问韩先楚:“有什么好经验,群众发动得这样好?”韩先楚这位1928年参加红军的老战友,操着一口湖北红安话对杨得志说:“什么好经验?还不是咱们哪老一套,事事严格纪律,处处爱护群众,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再加上一条,就是对敌、伪、顽、土匪不客气,打几个胜仗,替老百姓撑腰、出气就是了!”这时,中共中央加强了对直南特委领导。在直南特的领导下,杨得志部队、韩先楚部队,又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基本上肃清了平汉路东、漳河以南、卫河两岸近百里内的伪军和土顽部队,开辟了一大片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了安阳、汤阴、内黄县抗日政权。
1938年4月初,日军集中3万余人,对晋东南地区实施“九路围攻”。为粉碎日军的围攻,一二九师首长刘伯承?邓小平决定:抓住日军一路,予以歼灭。15日,日军第一○八师团一一七联队3000多人,由武乡北犯榆社扑空,当即撤回武乡。刘伯承决定歼灭该路日军,遂令一二九师主力及配属的韩先楚部六八九团,由涉县以北地区向西急进,当日进至武乡附近地区。黄昏,日军弃武乡城沿浊漳河东撤。军情紧急,刘?邓迅速决断:以七七二团和一一五师六八九团(团长韩先楚)为左纵队,七七一团为右纵队,沿浊漳河两岸山地平行追击。
4月16日拂晓,左右两路纵队超越日军并将其1500多人夹击于武乡以东长乐村地区,发起猛烈攻击。日军被截为数段,困在狭窄的河谷里无法展开。此时,日军为解救其被围困部队,通过长乐村之日军主力,集结1000多人向一二九师左纵队发动进攻。在戴家瑙,王近山率七七二团一部与10倍于己的日军激战4小时,阵地一度失守。由于在不利地形上遭敌火力压制,全团处境十分险恶。这时,在韩先楚部六八九团支援下,王近山率部与日军进行5次白刃战,终将敌人打了下去,使阵地转危为安。刘伯承在观察所看到这一情景,拍手叫好并表扬了韩先楚和王近山。
1938年春,王近山接替陈锡联,升任三八五旅(旅长王宏坤)七六九团团长。6月12日,七六九团和一二九师独立团等部合编为新的三八五旅,陈锡联担任旅长?王近山担任副政委。1942年4月,王近山升任三八六旅旅长兼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
00、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关键一战
当时八路军总部在山西武乡城西北的义门村地带。日军以几万兵力大举围攻太行,朱总司令和彭副总司令在一起研究刘伯承师长报上的行动计划,朱总司令正在地图上划着红色、蓝色的符号,他正在武乡城东面河谷为鬼子布置一个“口袋阵”。朱总司令对彭副总司令说:“从榆社折回武乡的敌苫米地旅团,既有南经襄垣,返回长治的模样,我们就在浊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