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日月(八阿哥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河日月(八阿哥重生)-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吉祥话凑趣,慈宁宫里一派热闹非凡。
  畅春园这边,则是康熙和阿哥们。
  所有人都是二人一席,惟独太子坐在康熙旁边,自成一席,颇有些孤家寡人的味道。
  十三十四紧挨着胤禩他们这边,胤祯的座位恰好与胤禛相邻,两人却如同不相识一般,压根没有说过话。
  康熙看起来心情颇佳,说了一番勉励的话,又吩咐梁九功给年幼的阿哥们赐下御桌上的菜肴。
  “胤禛,这几日在家,都做了什么?”胤禛冷不防被点名,忙抬起头来,却见康熙面色温和,知他只是随口一问,不觉放下心来。
  “儿臣在家看了《左传》。”
  康熙挑眉。“哦?悟出什么来了?”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他引用的是《左传》中一句,来自士季劝谏晋灵公的故事。
  康熙自然听出胤禛的弦外之音,视线扫过低垂着头的十四阿哥胤祯,再看向胤禛时,却带了点亲昵的斥责:“朕就知道你耐不得寂寞,罢了,即日起复了你的差事,还是到户部去吧。”
  “谢皇阿玛。”胤禛正待起身行礼,康熙却挥挥手。“行了,今个儿是佳节,不说国事,朕破例了,先自罚一杯。”
  说罢端起手中酒杯,一饮而尽。
  众人自然也跟上,嘴里说着些祝酒词。
  酒过三巡,又玩了一番投壶对诗,康熙已是有些乏了,便先行回宫。
  过了片刻,太子与大阿哥也先后离席。
  余下几个阿哥,都没了拘束,气氛也渐渐热闹了一些。
  “四哥,八哥,十四敬你们一杯。”
  胤祯端了杯酒突然起身,胤祥还来不及问他想做什么,他已经走到胤禩面前。
  他的脸上带着羞涩的微笑,殷殷望着两人,双手捧着酒杯,胤祯与胤祥年纪还小,杯中盛的是果酒。
  谁都知道四阿哥之所以被勒令闭门思过,全因眼前这个同母弟弟。
  不知不觉,周围安静下来,旁边几位阿哥的目光,都集中在胤禩他们这一席上。

  “真言”

  胤禩一怔,胤禛面无表情。
  胤祯又道:“上次的事情,是弟弟不是,在这儿给四哥赔礼了。”他的声音愈发低了下去,头也跟着微微垂下。“也祝八哥早日娶个好嫂子……”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胤禩见胤禛依旧毫无所动,便也拿起酒杯笑道:“你四哥今晚喝多了,不胜酒力,这杯权且算我代他喝的。”
  说罢一饮而尽。
  胤祯抬起头,双眼亮晶晶的,多了些喜悦,也将杯中的酒喝掉。
  “多谢八哥。”他的声音稚嫩未褪,却进退有据,浑然不似十岁孩童。
  胤禛看着,脸色淡淡,没有露出一丝厌恶或感动的表情。
  众兄弟的目光都集中在这里,带了些好奇,担忧,甚至恶意,盯着胤禛的一举一动。
  胤禩微微皱眉,正想找句话将这尴尬的场面遮掩过去,胤禛终于有了动作。
  只见他将酒杯递至唇边,也仰头喝光,末了缓缓道:“兄弟之间,说什么生分的话,你好好上进,孝顺额娘便是。”
  表情冷淡,话却说得极有兄长气度,很符合胤禛平日行事作风,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
  胤禩暗自松了口气,转念一想,却是自己多虑了。
  四哥虽然记仇,却不是没有城府之人,此等场合,他怎会轻易让人抓住痛脚。
  胤祯眨了眨眼,点点头笑道:“谨记四哥训示。”
  眼看一场小小的风波就此揭过,各人心中不知是何滋味,但明面上显然都收回目光,互相敬酒闲聊。
  难得放松一回,又没有皇父或太子压在那里,没必要再端着礼仪架子不放,所有人脸上都松快不少,心情一畅快,喝的酒也就多了。
  胤禩经过上回在太子那里醉酒的事情,对杯中物已是抱了十分的警惕,平日滴酒不沾,但碰到这种场合,却是不能不喝。
  别人敬酒,犹可浅尝辄止,毕竟阿哥身份摆在那里,也无人敢强迫于他,但兄弟之间若是如此,便显得有些矫情了。
  于是胤禩很无奈。
  这头五哥胤祺来敬酒,这五哥为人忠厚,与自己关系也不错,不能推拒。
  那头十四来敬,双眼渴盼地望着自己,似乎他若不喝,是一桩极大的罪过,也推拒不了。
  几杯过后,头开始有点昏沉起来。
  胤禩心中警醒,却不敢再沾。
  旁人再劝酒,便拉了胤禛一起。
  胤禛心中好笑,却装作不懂,自己跟着别人一起灌他。
  等到酒席散尽之时,兄弟几人都有些醉意,连平日端着架子的胤祉,说话也结结巴巴起来,各自被府中下人扶了回去。
  “四哥,天色晚了,太后那边筵席早就散了,四嫂也先回去了,不若你今晚就在我那头歇下吧。”胤禩看胤禛走路有些摇晃,似乎醉得比他还厉害的模样,伸手扶住他,一边道。
  其实他自己也没有好多少,说这话时甚至都觉得舌头大了起来。
  胤禛扶着额头轻轻一点,胤禩便让高明去跟候在宫门外头的四阿哥府下人说一声,这边搀着他往阿哥所走去。
  秋风起,夜色凉,月透过斑驳树影倒映在两人互相依偎,一边往前走着的身体上,突然让胤禩想起当年佟皇后去世,胤禛在灵堂里守夜的情形来。
  上辈子,关于这个四哥小时候的记忆很少,少到现在回想起来,只能想起这辈子两人幼时的情景了。
  对方的呼吸之间带了些许酒意,喷在自己耳畔,连带着颈窝处也跟着醺热起来。
  两人进了阿哥所,伺候的人忙迎上来,端着热水热茶,要将两人各自搀扶开。
  忙活半晌,又重新被服侍着躺在一张床榻上。
  胤禩醉得不轻,刚才勉力支撑着几分清醒,此刻却是累极了。
  胤禛忽而睁开眼,目光灼灼地望着枕边人,眼神黝深邃,似乎之前的醉态都是错觉。
  “小八。”
  “嗯?”
  “你觉得四哥可好?”
  “自然,嗯,是好的……”胤禩微微拧着眉毛,像是认真思索了之后才回答,这副样子让胤禛觉得十分可爱,忍不住起了逗弄的心。
  “那先前怎的还说与我在一起很累?”
  “……我出身不好,小时候没有兄弟愿意与我相处……除了四哥,后来就习惯了,怕失去你,愈发小心……”他说得断断续续,但胤禛总算是听明白了。
  之前在太子那里听到的话,终究是留了点疙瘩,之后任旁人如何开解,他如何安慰自己,也无法完全释怀。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他这一番话,却令自己最后那点不快烟消云散,不复存在。
  小心眼也罢,过于计较也罢,终是太过在乎这个人,才会患得患失。
  所以存心灌醉了他,想再听一次“真言”。
  手抚上那人唇瓣,胤禛俯下身,气息在他脸上浅浅掠过。
  “胤禩……”
  “唔……”那人含糊应了一声,翻身将他抱住,如同抱了个枕头一般,让胤禛哭笑不得,却也伸出手去轻轻拍着他的背。
  “幸好还有你。”
  养母早已走了,生母眼中只有十四,十四与自己是同母兄弟,却形同陌路,虽然有了福晋,能说的,终究有限。
  众兄弟中,五哥、七哥、和十三弟的心地都还算纯厚,但也仅止于此而已,毕竟生于天家,彼此都有太多顾忌。
  幸好还有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人。
  熟悉的气息近在咫尺,仅着单衣的身体微弓起腰,露出锁骨下面一大片白皙的肌肤来。
  可胤禛确实也是累了,戏弄的念头只在脑海中一闪而过,随即便被沉沉睡意覆盖住,眼睛也随之阖上。
  两人相拥而眠。
  片刻的静谧之后,胤禩睁开眼睛。
  这个四哥啊……
  他无奈地笑了。
  既是能哄得他心结全消,也不枉自己借酒装醉说了这一番话。
  后半夜,胤禛却是被噩梦惊醒的。
  身体陡然僵直,额头冷汗津津。
  连带着胤禩也醒了过来。
  “四哥?”
  “……我刚才做了个梦。”
  “什么梦?”
  “我梦见,你我坐在西暖阁里议事,”胤禛喃喃道,“说着说着,我们就吵了起来,你跪在地上……”
  他跪在地上,任自己骂着,低垂着头,一声不吭,也看不清神情。
  自己骂完,气冲冲地让他滚出去,他起身,慢慢地,一步步退出去,退到门外,隔着厚重的门,隐约传来压抑的低咳声……
  然后,胤禛就醒了,
  梦中的情景如同一块石头,压得他沉甸甸喘不过起来,就算清醒过来,胸腔仿佛还残留着点抽痛。
  在那梦里,自己与他都有些苍老了,这人中年的模样跟现在也并没有相差很大,只是多了些眼角细纹,头上鬓角掺杂了些灰白的颜色,面容愈发儒雅沉凝。
  胤禩没有吭声,半晌,才道:“只是梦而已。”
  胤禛突然用力抱住对方,两个人的身体紧紧依偎在一起。
  “胤禩。”
  “嗯?”
  “……没什么,睡觉吧。”
  没过几天,康熙下旨巡幸塞北。
  这一次,不仅大阿哥、三阿哥随侍圣驾,便连太子、四阿哥、五阿哥、八阿哥也赫然在列。
  四阿哥闭门思过,并不是失宠了。
  太子在众兄弟前受训斥,也不过是康熙爱之深,责之切。
  帝王心术,难以揣度,康熙每一次举动,总能将之前所有人的揣测都粉碎。
  八月十八,御驾自京城出发,一路经过小汤山、密云、古北口,最后驻跸于端静公主府。
  端静公主,说起来还是胤禩他们的姐姐,早在康熙三十一年就下嫁蒙古喀喇沁部杜陵郡王的次子噶尔臧。
  她出生时,康熙才二十出头,同年既是三藩之乱,又有太子诞生,作为一个额娘不受宠的公主,是很难得到什么关注的,便连胤禩对这位姐姐的记忆也极为淡薄。
  况且,如无意外,这位五姐会在三年后死于暴病。
  清朝皇家的公主,多是远嫁蒙古,命运多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