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这样爱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曾经这样爱过-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是杜晴的办事风格。
  不一会,叶培君叶姐也来了,她是来帮杜晴布置灵堂的,叶姐写得一手很漂亮的毛笔字。在杜晴的具体布置下,又有叶姐的毛笔字配合,不一会,一个像模像样的马文伯的灵堂已经布置完毕。
  没想到,暑娟和邱刚竟然也到了。原来是杜晴打电话给暑娟的哥哥暑成,让他妹妹快点过来的。
  邻居们知道后也来了很多人,原来这个冷冷清清的家,一下子热闹起来。
  当天,马倩通知了舅舅和舅妈。至于丽萍,马倩只是告诉了她父亲大殓的具体时间。
作者有话要说:  

  ☆、节哀顺变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马倩独自一人坐上沪朱线公交车,来到了坐落在上海西郊区的卫家角公墓。
  这里存放着马文伯的骨灰。
  当时的墓地还没有现在这样普及,一般上海市民去世火化后,都被安放在室内的公墓里。
  这种公墓的形式就像现在超市里的货架,每一个骨灰盒占有一定比例的空间,每年的清明和冬至,死者的亲人们就到这室内公墓的场所来祭扫,来凭吊。
  马倩带了两块洁白的手绢,她认真仔细地把父亲的骨灰盒擦得干干净净;又添上几个蜡质的香蕉和苹果,然后对着父亲的相片,伤心的哭了起来:
  “爸爸,我可是真的想您啊!”
  哭声悲切,令人断肠。
  也不知哭了多长时间,她身后早已站了个青年,手里捧着一盆塑制的小型松柏盆景,一声不响地站在她身后默默地看着她。
  看她哭得如此的伤心,也没有上前去劝她,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一直等到她哭得有点精疲力竭了,他才上前把那盆松柏放在马文伯的骨灰盒旁,然后再去把她搀扶着。
  “是你?杜晴,你也来了。”她说得有气无力,似乎并不感到惊讶。
  “是的,今天是星期天,我打电话到你家,叫电话的阿婆说你家里没人,我猜想你会到这里来,就赶来了。走吧,你已经足足哭了两个多小时,我本来想上前劝你,但想想还是让你哭个够吧,把你心中的苦水都哭出来吧,这样也许你心里会好受些。但是,马倩,你应该知道,过度的悲伤,对你自己的身体也会受伤,爸爸也不希望看到你这样的。”
  “你今天不是有个会议要开的吗?”她擦着泪水说。
  “会议不重要,都是头头们的长篇大论: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都是老一套,会议开到一半我就溜出来了。”
  “是季芳开车来的?”
  “是的。”
  “你怎么不叫她也进来见见爸爸呢?平时爸爸很喜欢她的。”
  “好的,我现在就去叫,你稍待片刻。”说完他飞快的奔了出去。
  几分钟后,季芳就跟在杜晴的后面过来了。
  马倩把她领到马文伯的骨灰盒前,声音沙哑地说:“爸爸,您看,季芳也来看您了!”
  “马伯伯!”季芳的声音也有些哽咽,女性似乎大都是这样,“您安息吧!马倩跟着表哥会幸福的,我也会尽力照顾好嫂子的。”
  三个人默默地走出来,都没有了言语。然后又都默默地上了尼桑车。
  “去哪里呢?”季芳问。
  “问马倩吧。”杜晴说。
  “回家吧。”马倩还是有点伤感地。
  “不行,你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脸色都变黄了,人也憔悴了,还是出来散散心的好。季芳,开到长风公园去。
  “知道了。“
  杜晴这么安排了,马倩也没表示反对,她有点听之任之了。
  他们走进了长风公园,季芳开车走了。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真是很多很多,尽管这公园里已有了不少人工造作的痕迹,但对整天处在大都市的人来说,一走进它,还是免不了会产生一种清神爽脑的感觉。
  在这长风公园里漫步了几分钟后,马倩的心情比先前明显的好多了。
  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湖面上几只小木船和小汽艇上的年轻人正在兴高采烈地戏谑,杜晴仿佛也产生了兴趣:
  “马倩,我们也去坐会儿汽艇怎么样?”
  “随便。”她这随便的意思其实就是可以吧,听你的。
  杜晴租了艘汽艇,扶着马倩坐了上去。说起来是称之为汽艇,其实只是个最多能坐四个人的电动船,速度并不快
  杜晴掌舵,小船启动了。
  “马倩,”他说,“人死不能复生,死者已经去了,生者应该更好的生活,必须懂得节哀顺变,这样才算对得起已故的人。”
  “道理我也懂,”她凝视着湖面,“但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
  “这一点我相信。但我们必须要学会去面对!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遇到不堪面对的境况,而时间往往是最好的良药,一切都会过去的。”
  “我只是觉得爸爸走得太早了,如果能够再多活几年,就可以多享几年的福了。”
作者有话要说:  

  ☆、杜晴的童年

  
  杜晴眼睛看着前方,耳朵听着马倩的话语,他欲言又止。思想斗争了片刻以后,他想,或许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说出来给她听,对她释怀心中的苦痛会有一定的好处。于是他幽幽地向马倩道:
  “我三岁的时候死了父亲,八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他在开始说这些话的时候双眼依然是看着前方的湖面,“那时我还小,不懂得怎样伤心,随着岁月的慢慢流逝,自己在失去双亲以后所饱尝到的生活的艰辛,才慢慢地懂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亲生父母的爱那是多么重要,任何别样的感情都是无法替代的!”
  “那你比我更惨了!真是的,认识你这么久,对你的情况竟然一无所知!”湖面很平静,很美。
  “你从来没有问过我,我总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要把自己的过去硬讲给你听。但这并不是坏事,这其实更是你的可爱之处,因为你天生的没有心计。”
  “没有心计不见得就是优点。”她对此观点不以为然。
  “对一个纯情的女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种可爱,一种金钱买不到的优点。”
  “那你是得跟我说说,你这样的童年,以后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母亲去世以后,我变成了孤儿。后来是季芳的爸爸,也就是我的舅舅收留了我。那个时候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家里本来就比较贫困,自己就有四个孩子,加上我就是五个。舅舅在一个研究所里烧大炉,舅妈在一家纺织厂当工人,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不过一百块出头一点,要养活一家七口人。”
  “原来你的童年这么苦!”马倩不无感动地望着他说,“我还以为自己的命已经够苦的了。”
  此时杜晴手里虽然把握着电动船的方向,思绪却已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
  “正因为我从小没有了父母,所以我很早就学会了自我料理和做家务活。奇怪的是,那时候吃的东西很艰苦,有时候一个星期才开一次荤,而我的发育却成熟得比别的孩子来得早。十四岁那年,我已经像个准大人的个子,在外人的眼里,我看上去至少已有十七八岁的年龄……
  “因此,我的饭量很大,几乎每顿都要吃上两个人的量,季芳家真有点供养不起了。但我是我舅舅唯一的无依无靠的亲外甥,总不能赶我走吧?又不能每天让我饿肚子吧?于是,舅舅就帮我想了一个办法,他们研究所里有一对夫妻,平时一心都扑在搞科研的工作上,很少有时间照顾家里,但家里有一个比我小六岁的男孩,缺少有人照应。舅舅就把我的情况向他们说了,其中特别强调我很能干,什么样的家务活我都拿得起放得下,那对夫妻高兴得不得了,因为我不要工钱,只需每顿饭让我吃饱,给个地方睡觉就行了。
  “那时候我读书的学费都是全免,因为我是孤儿;而对于他们家庭来说,多了我一个也只是多了一双筷子,应该说影响不是很大。说到底,用我肯定比用保姆实惠多了。他们家原本打算是请保姆的,但夫妻两个的微薄工资实在是分不出那部分来付保姆的薪水。那时的知识分子可没现在这样吃香……”
  马倩认真地听着,眼前迷迷糊糊的仿佛出现了古志华的身影。当初她和古志华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这么认真的听他讲他父母的故事,而且都是娓娓道来,甚至还都有点扣人心弦。看来这两个男人的口才都不错,她想。
  “那你在他们家从早到晚都做些什么事情呢?”说出这句话以后,她突然在内心深处感到这简直就像在植物园问古志华的神态如出一辙!她摇了摇头,赶紧给自己打气,那是过去的事了,是永远过去了的事,怎么还会情不自禁的联想起来?真是脑子有神经病了!
作者有话要说:  

  ☆、相似的命运

  杜晴继续往下说道:“当时我每天的任务就是早上到菜市场买菜,然后就到学校去上学,放学后随便弄点简单的中午饭跟小男孩一起吃午饭。那时小男孩已经在读小学。下午再上课,回来后开始烧饭做菜,还要辅导小男孩的功课。
  “一般情况下他们夫妻两个回来都比较晚,往往都是我把他们的菜分开放在边上,自己跟小男孩先吃。如果是冬天,他们回来晚了,我还会把菜重新热过再让他们吃,真可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由于我把什么事情都干得井井有条,也没有耽误自己的学习,所以他们一家人都非常的喜欢我,相信我。他们夫妻两个拿的工资几乎是全部都交给我,任我安排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务。因为他们实在是没有时间,就是晚上很晚的回到家里,谈论的话题依然是单位里的科研项目。
  “有时偶尔碰上一个星期天他们不加班,就会停止我的一切家务活,都由他们自己来做。平时小男孩吃什么我吃什么,从不两样对待,就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看待。特别是那个小男孩,就是喜欢和我在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