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暖是个恋爱高手。张衡卖相好,身家好,两个人还是校友。他们在一起在校园漫步回忆往昔,一起看电影讨论情节,一起分析工作遇到的问题并给彼此意见,他们一起去酒吧喝酒,去美术馆看画,去外地旅行。
有天晚上,张衡带大暖来到海边,他坐在海边的栈道上,弹着吉他唱水木清华的《一生有你》,并且说“送给我亲爱的女孩”。那天晚上,海风轻轻地吹,海浪一声声地拍打岸边。大暖望着这个为她献唱的男人,眼里充满了柔情蜜意。两个30岁的人好像一起回到了青涩的少年时期。
“如果你不是姜月的前男友该多好。”大暖想。
第二十一章
二十一
一心怀孕了。
当一心拿着两条杠兴奋地砸林秋家门时,林秋还在睡午觉。
“不能吧。你看第二条杠颜色浅得都快看不到。”没见过验孕试纸的林秋不明就里。
“你不懂,这就是怀孕。”一心说。
“哦。”林秋突然想起来,说,“那你不就是非嫁给张博士不可了。”
“我一定要嫁给他。”一心说。
林秋看着一心,心想又一朵鲜花插那啥了。
张博士可不觉得自己是那啥。一心怀孕的消息让他乐坏了,他的前妻带着儿子去了新加坡,一年才见一两次。人年纪越大越发依恋亲人。张博士一想到肉乎乎的小宝贝,心都快融化了。
“辞职辞得好。这几个月你就在家养着就行,我给你雇个保姆。”张博士说。你要是喜欢一个人,她做的任何事都是对的。所以,如果一个男人,你做什么事他都认为是错的,那么不要怀疑,他否定的绝不是事儿而是你这个人。
姜月陪领导去税务局考察群众路线。一个笔直的背影让她心慌不已。她笑自己,真是相思成灾,她的林军官现在应该正在部队的训练场流血流汗呢。
姜月记得林秋说过,好的爱情应该是两个人一起成长。林秋在遇到大建之前是个不折不扣的野丫头,跟了大建后,眉眼间竟然生出几分妩媚,也越来越会照顾人。姜月记得,大学时有舍友脚踏两只船,要林秋帮忙遮掩,林秋当即拒绝。这么爱恨分明的林秋竟然在她“夜奔”的时候没有责备和离开,不得不说是大建的功劳。好的爱情,会让人心情愉悦,心胸宽阔,对这个世界更宽容。
姜月也反省自己,和张衡在一起的这些年,她的负面情绪多于正面,难过的时候抽烟酗酒,堕落多于进步,这是糟糕的爱情。她不知道和林军官那场短暂的恋爱,算不算爱情,但是起码回想起来欢笑多于唏嘘。
年轻人谈恋爱,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30岁的女人则喜欢捉迷藏。有些幸福是需要独享的,越隐秘越美好,越见不得光越刺激,就像有些人热衷**一样。这场游戏本来由大暖开启,但她发现自己渐渐着了魔。
她越来越想见到张衡,开始盼望他的电话,享受和他在一起的时光,尤其是海边的那晚。也许就在那一晚,她开始心动。可是,张衡是姜月的前男友,姜月、林秋不会接受,尤其是林秋。大暖一想起林秋那一根筋的性格就开始头疼。
女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友情比爱情更为珍贵,尤其是一路走来,还在一个圈子里的朋友。大暖以前也有很多朋友,可是这么多年,要么实地距离太远,要么思想差距太大,最后大家只能靠回忆来温故友情这杯老酒。
越是珍惜林秋和姜月,就越是不能让张衡见光。大暖讨厌自己,当初干吗要住在林秋楼下。
林秋知道大暖又谈恋爱了,“想必不是哪家公子哥,就是一奋发小青年。”林秋说。
“我那天去工地,看见她从一奥迪车下来。”大建说。
“男财女貌,配。”林秋冲着大建说,最后一个爆破音出来,喷大建一脸口水,然后又乐颠颠地给大建擦脸。
最近林秋很高兴,大麦既能干又可爱。和优秀的人共事,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又像吃了冰淇淋一样舒爽。
李修竹派下一组下乡干部的采访,因为上次林秋做的宋一先的报道很出彩,所以安排采访的时候特地让杜梅和林秋一起。林秋觉得李修竹的想法非常好,既弘扬了主旋律,又为以后的组织活动埋下伏笔。她很有兴趣。
杜梅安排采访的时候都带上林秋,凡事也征求林秋意见。但是对接部门的人和联络方式紧紧攥在手里,林秋插不上嘴,说不上话,干着急。她突然明白,杜梅只是在做姿态,如果自己认真就可笑了。
“不管她怎么安排,我喜欢做人物采访,我要拣几个人好好做。”中午吃饭的时候,林秋跟大麦说。
“你觉得杜姐的安排不合理?”大麦问。
“她把人分得太满,像分猪肉一样。要做一个好的采访,需要接触和了解,最好要下村,她一下子把采访人全安排下去,而且三天交稿太急,又不能耽误其他采访,这样只会有一个结果,就是记者为完成任务而做。这些下派干部都是公务员,从事机关工作,肚里没有几点墨水也坐不久。会写点东西的人的特点就是爱挑剔,假如记者糊弄、改材料,他们会更瞧不起,这样不但会达不到李站要我们做采访的目的,反而还会让他们轻视我们网站。”林秋说。
“那你怎么不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大麦问。
“跟杜梅说了,她说考虑下,结果还不是这么安排。”林秋插起一块红烧肉说,“所以我准备不再说话,做好自己的报道就行了。”
按照杜梅的要求,记者的采访稿件果然都按时交上来,林秋一看基本都是改的汇报材料。林秋不方便多说,就把稿件提交给杜梅。杜梅看不出问题,说“挺好的”。林秋很无语。
林秋觉得还是提一下比较好。例会的时候,林秋就稿件说了两句,说采访不是改材料,这样偷工减料,实在是说不过去。林秋没有注意到,郑琳当场就拉了脸。郑琳的稿子就是改的被采访者的思想汇报材料,每一个大段落前都有一句毛主席语录。林秋看稿时简直哭笑不得。
“这样吧,交稿时间放缓缓,记者争取下村采访,采访要扎实,不要为完成任务而做,这些干部本身也都有一定水平,不要让他们小瞧咱们。”杜梅说。
林秋觉得杜梅的话很耳熟。
第二十二章
二十二
“你说,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改变做事风格?”早餐时,林秋问大建。
“重大变故。”大建一字一顿、言简意赅。
林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有时间我要和大麦好好谈谈。”
中午,林秋很认真地问大麦,“你是不是把我的话告诉杜梅了?”
“没有。”大麦连忙否认。
“真的吗?可是那些话我只跟你一个人说过。”林秋说。
“那天徐站长问我对这个采访有什么看法,我说了。”大麦迟疑地说。
“那就对了。”林秋说。
大暖的栏目组给临江马场做了个节目,马场送了几张月票。大暖带林秋、姜月去“尝”鲜,一心要养胎,不能骑马,但死活要跟着一起。
“这是在你身边安插了个间谍啊。”林秋叙述完“传话”事件后,姜月说。
“我很好奇,一个实习生怎么和站长搭上关系的?”大暖问。
“我也奇怪。”林秋说。
“你怎么知道是有人传话,杜梅就不能改变想法吗?”姜月问。
“一个人的性格和做事风格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杜梅急着完成站长的指示,至于质量好坏,她不在乎,也没能力把控,反正两位站长也看不出好坏。让记者早交稿,也不过是为了方便她表功。”林秋说。
“没有自信心的领导才喜欢只会说‘是’的下属。”大暖说。
“可是听话的下属领导使唤着顺手又顺心啊。”姜月说。
“对,所以中国人最热衷的就是‘表忠心’。只要队伍站正确了,不存在能力问题,后面的人抬也能给你抬起来。”
“我经常和大麦讨论问题,我觉得她很有主见,但是我们一起工作也既顺心又顺手。”林秋说,“那孩子除了传话这一点,其他的真好。我喜欢她。”
“不要让表象遮蔽了你的双眼。”大暖意味深长地说。
“你们在说什么,我听不到啊。”一心站在场地外,听不清她们说话,着急地问。辞职后,除了肚里的宝宝,张博士和林秋她们就是她的全世界。
“我们在说,从来没见过像你这么美丽的妈妈。”大暖冲着一心大声说,她心情好,也愿别人分享她的美好。
周末的马场,人不算多,场地里有两个人英姿飒爽地骑在马背上。一个骑马者与姜月错身而过,笨手笨脚的姜月老是挺不直腰,慌忙中看到一张熟悉的脸,心里一惊,身子一滑,脚蹬没踩好,险些一头栽下。
姜月想过无数次和他再见面的场景,在单位,在宿舍,在楼下,在他们以前散步的小路上,但从来没想过会在马场,以这么尴尬的方式。
林军官显然也让姜月吓了一跳,姜月抬起身子,两个人就这么尴尬的对视着。
“这里一个钟头很多钱的,两位能下马之后再互看吗?”林军官的哥们优雅地骑马经过他们身边丢了句话。
姜月顿时羞红了脸。
林军官告诉姜月,他年后转业到区地税局。“想工作上手了后去看看你,一直也没……”林军官想说一直没抽出空,可是又觉得自己都有空骑马,说没空见面有点心虚。
“见色忘义啊,姜月。”大暖袅袅而至。林秋没见过林军官,站在远处不动声色地打量着。
“姜月可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家里的活没有她不会做的,谁娶到才是有福气,她脾气也好。”独自在场地外的一心攒了一肚子话。
“别听她乱说。”听到一心说到“娶”这个字,姜月更慌乱了。
看到姜月的样子,林秋她们猜出七八分。姜月有情,只是不知道林军官是否有意。晚餐时,几个人想